1、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传统课文,讲诉了列宁小时候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回家后,他在妈妈的帮助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列宁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第二自然段写列宁在游戏时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第三自然段写姑妈与列宁及表兄弟表姐妹之间的一段对话。这段抓住人物的语言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姑妈问:“是谁打碎的?”接下来,表兄弟、表姐妹
2、都非常痛快的回答:“不是我!”一个“都”字,写出了他们回答时不用多思考就非常肯定不是自己,而且末尾是叹号,表现出了他们坚决肯定的态度和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而列宁则是“也低声说:不是我。”“低声”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心虚,他与其他人的不同显示出了他当时的心理情况。之后,姑妈笑着说花瓶一定是自己打碎的。其他表兄弟表姐妹都笑了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只有”在这句中鲜明的写出了列宁与其他人的不同。第四自然段写列宁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让他写信给姑妈。第五自然段则是姑妈的回信,点明了中心: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三、学情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已明白“诚实”一词的意思,但是生活中表现的不
3、是很理想,而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很容易读懂,感受体会也较深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很好的文本,采取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四、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注重读书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2、立足文本,适当延伸,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补白,发展语言,拓展思维。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及人
4、物对话的不同语气。3、引导学生做小列宁给姑妈写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课文做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道列宁在打碎花瓶后有什么表现,进而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六、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他勇于认错,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3、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做小列宁给姑妈写信。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1、采用质疑导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5、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九、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扩展练习一、回顾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课件再现故事情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发生在列宁童年时代的一件什么事儿?(列宁打碎了花瓶,写信向姑妈认错,成为了一个诚实的孩子的事儿。)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从课文中找出写列宁打碎花瓶的语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理解“不小心”一词的意思。指导朗读,理解列宁打碎花瓶不是故意的。 2仔细阅读第3段,找出打碎花瓶后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不同表现,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对照文中的
6、插图,加深理解列宁的心理活动。3、阅读第4段,理解列宁回家后的表现。列宁回家后的表现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但心里很矛盾。)列宁把什么事情告诉了妈妈?说明了什么?(说明列宁承认自己做错了)妈妈给列宁出了什么主意?(给姑妈写信,承认自己说了谎)4模拟回信,训练表达。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说说如何向姑妈道歉,动笔写一写。5、读第5自然段,体会姑妈回信中的话的含义。列宁做错了事,姑妈为什么还夸他呢?(列宁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你向列宁学习什么呢?(诚实、知错就改的品质)三、联系实际,升华主题。(此环节作为机动内容)说说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类似列宁童年的事情发生呢?都是怎么解决的?四、小节课文内容列宁的伟大成就与他诚实、勇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列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诚实的品质是不可少的。我们在无意中犯下一些小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知错就改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原谅。希望同学们,都能和列宁一样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有没有信心?那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下课 板书设计: 16谁打碎了花瓶表兄弟表姐妹 列宁 紧张 都说 低声说 害怕 诚实不是我 没有笑 内疚 知错就改 都笑 不说话 矛盾 勇于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