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像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清楚意象艺术的概念;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学生学会辩析意象艺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欣赏意象艺术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具象艺术有一定的爱好,认可具象艺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目的。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调查、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看电视剧片段《水浒》
引出反应北宋都城汴梁城市风貌的《清明上河图》,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给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稿。
提问:谁的作品?什么年代?什么题材?
通过直观的观察,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不朽魅力。
学生联想:宋代的市井生活
创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具象艺术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根据上一环节,教师总结,视觉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看幻灯《教皇英若森十世》
请同学说说你对人物的第一印象。
从表及里,引导学生赏析
看《王时敏像》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学生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欣赏《拾穗》
我设置并引导学生回答了如下问题:
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中呈现出什么样的色调?从这幅画中看到了哪些主要的形象?
画面中描绘了怎样的农妇?什么样的环境?人物是什么样的动作?
三个衣着朴素的农妇在收割过的土地上捡拾遗留下的麦穗,其中两个农妇正在弯腰捡拾,一个手起一个手落,另一个农妇手撑在膝盖上稍事作休息,但眼睛还看着地面。
还有哪些景物?
经过这样的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对作品的观察就更仔细,描述也更详尽了,这对下一步诠释作品内容和作者的表现意图有很大帮助。
欣赏《蒙娜丽莎》
首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观察和理解进行分析和表述,然后分组合作,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讨论。经过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大家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和观察更加细致,体会也更加深刻。最后由小组代表扮演教师的角色,针对作品进行提问和鉴赏。
学生理解,回答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
通过针对学习目标的有目的地引导,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和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相互启发、激励,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自我评价:是否从典型形象如说去分析理解具象艺术作品?
每个同学填写好自我评价表
课后教学反思: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