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1选择题1、2020年9月7日7时30分台风“海神”在韩国登陆,9月8日3时进入我国吉林省。下图为2020年9月7日17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此时长春的风向为()A.西南风B.正南风C.偏北风D.正西风(2)伴随着台风“海神”的到来,长春市可能出现()A.沙尘暴B.风暴潮C.寒潮D.暴雨答案:CD【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象灾害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
2、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此时长春的风向为偏北风。故选C。(2)结合所学可知,台风可以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长春市属于内陆城市,最可能出现狂风、暴雨问题。故选D。2、城市林地“冷岛效应”是指城市林地具有降低局部地区气温的作用,其强度受城乡区域差异、林地斑块面积大小、林地类型及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17年8月某日上海市不同区域林地斑块“冷岛效应”强度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城市林地斑块降温幅度()A.小斑块大于大斑块B.郊区大于城区C.灌木林大于乔木林D.晴天大于阴天(2)中心城区林地
3、斑块降温幅度最大的原因是()A.雨岛效应强B.大气散热快C.热岛效应强D.林地比重大(3)研究发现崇明岛没有明显的林地“冷岛效应”,其原因可能是()阴雨天气多水域影响大城市用地少大气质量好A.B.C.D.答案:DC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冷岛效应”。(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冷岛效应”。(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冷岛效应”。【解答】(1)由图可知,大斑块的降温幅度大于中等斑块和小斑块,A错误;城区降温幅度大于郊区,B错误;“冷岛效应”强度与林地(植被)类型有关,具体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草坪,C错误;晴天白天升温快,环境温度高,降温幅度对比阴天
4、更明显,D正确。故选D。(2)分析可知,降温幅度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热岛效应最明显,温度最高,因此降温幅度最大。故选C。(3)崇明岛位于上海远郊区,四面环水,相对湿度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热岛效应不明显,温度较低;因此没有明显的“冷岛效应”(降温幅度不明显),正确;没有证据表明崇明岛阴雨天气多,错误;大气质量与“冷岛效应”关系不大,错误。故选B。3、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传输和能量平衡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科学家在西藏多地的观测表明,当云量较少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反而随云量加大而有所增加。随着云量加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底高度越低,大
5、气逆辐射增强的效应越显著。据此完成(1)(3)题。(1)云量较少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反而随云量加大而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云()A.增强了太阳辐射的能量B.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C.对太阳辐射的强烈吸收D.对太阳辐射的多次反射(1)高云(云底位置高的云)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高云()温度低规模小大气逆辐射散射比例大大气逆辐射传播路径长A.B.C.D.(2)推测以下四种气候类型区中,云对大气逆辐射增强效应最显著的是()A.苔原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答案:DB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BD4
6、、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耗电、耗气量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右图为某节能房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窗口。据此完成下题。(1)节能房中鹅卵石的作用主要是()A.表面凹凸,利于吸收太阳辐射B.渗水性好,避免节能房雨季漏水C.传导慢,可积蓄大量太阳辐射D.比热容小,可迅速提高室内温度(2)夏季,通过控制甲、乙、丙、丁,以减少屋内制冷耗能的做法是()A.甲、丙、丁打开,乙关闭B.乙、丙、丁打开,甲关闭C.甲、乙、丁打开,内关闭D.甲、乙、丙打开,丁关闭答案:DA【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解析: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升
7、温快,可提高室内温度。选项D正确。A解析: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夏季鹅卵石受热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丙打开,乙关闭,热气流流出室外;甲、丁打开,甲处气流流至丁,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的气流,气流上升再流至丙,形成热力环流,可以节省制冷能耗。选项A正确。5、给曲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处中部喜马拉雅山脊带,流域总面积为513.79km。高海拔处受谷风影响显著,成为水汽的凝聚中心。该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平均海拔5752m,属典型高寒气候区,流域内现代冰川广泛发育。下图示意2016年给曲流域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给曲流域冰川集中分布于海拔()A.
8、53005600mB.56005900mC.59006200mD.62006500m(2)与海拔60006500m相比,海拔53006000m()A.风力作用强,冰川面积变化显著B.水汽凝聚,冰川面积变化不显著C.冰川面积基数小,冰川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D.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3)海拔6800m以上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周围谷风汇聚B.逆温现象显著C.周围山风汇聚D.地势变化频繁答案:CCA【提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同时
9、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3)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1)据图可知,给曲流域冰川集中分布于海拔59006200m之间。故C选项正确。(2)由图可知,53006000m之间的冰川面积基数较小,而60006500m之间冰川面积基数较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53006000m之间的冰川面积变化更明显。故C选项正确。(3)在海拔6800m以上,冰川面积呈微弱的增加,但并不显著,这与高海拔区域受周围谷风汇集,成为水汽凝聚中心,形成山体“湿岛效应”有关。故A选项正确。6、新疆博斯腾湖(下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受地壳变动影响,入湖河流源头地区的
10、山体已大多抬升到雪线以上。湖区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推测博斯腾湖湖区周边地势特征为()A.北部高、南部高B.北部低、南部低C.北部高、南部低D.北部低、南部高(3)夏季晴天时,风从博斯腾湖吹向西部城镇风力最大的时刻最可能是()A.午后B.日落前后C.午夜D.日出前后答案:CDA【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3)考查热
11、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湖泊主要的补给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因此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月份最可能是7月。故选C。(2)读图判断,东岸、南岸水位线最密集,说明坡度较陡,地势较高;西岸、北岸水位线稀疏,说明坡度缓和,地势较低。故选D。(3)夏季的午后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的时刻,此时风从博斯腾湖吹向西部城镇风力最大。故选A。7、雷暴发展指数越大,需暴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强度越大。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北部某气象站,不同月份需暴发展指数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与2月相比,该地5月雷暴发展指数较高的主要影响因
12、素是()A.海陆位置B.植被覆盖率C.大气环流D.下垫面性质(2)与该地一天中雷暴发展指数呈正相关的是()A.夜晚下垫面温度B.天空中的云量C.下垫面相对湿度D.近地面风速(3)据雷暴发展指数的变化推测,刚果盆地趋向()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答案:CBA【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5月的雷暴发展指数高于2月,因为该地在赤道附近,5月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间长,对流更加旺盛,2月受信风的影响时间较长。故C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
13、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下垫面温度不可能在人夜之后回升;午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雷暴是对流运动的结果,强调大气的垂直运动,而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雷暴发展指数越大,对流性的云量越大。故B选项正确。(3)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雷暴发展指数的峰值提前,说明下垫面变暖,增温加快,达到强对流的时间提前。雷暴发展指数的峰值降低,可能是因为水汽含量降低,说明气候变干。故A选项正确。8、下图为“我国岭南地区的“镬耳屋”。该类民居具有“三间两廊”格局,平面呈对称的三合院布局,主座建筑三开间,前带两间廊屋和天井。廊屋是连通的巷道,
14、有风时,高大山墙可挡风入巷道。天井较小,多以青砖石铺地。“镬耳屋”以独特的采光、通风性能成为我国传统“绿色建筑”的代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夏季里无风的日子,人们在“镬耳屋”的厅堂里也能感受到凉爽的“穿堂风”。在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是()A.由天井流向厅堂和廊屋B.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C.在主屋各房间内部流动D.由南向北在主屋间流动(2)“镬耳屋”的建筑构造顺应了当地自然特征中的()A.多风多雨,气候湿润B.地势崎岖,光热不足C.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答案:B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15、(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答】(1)天井较小,多以青砖石铺地,夏季,天井受太阳辐射较强,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厅堂和廊屋受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近地面为高压,空气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B对,A错;主屋内温度差异不大,“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并不是在主屋内部或南北流动,C、D错。故选B。(2)根据材料可知,“镬耳屋”位于我国岭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风多雨,气候湿润,“镬耳屋”的建筑构造有利于通风散热,A正确;岭南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B错误;岭南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C错误;岭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并不寒冷,D错误。故选A。9、2021
16、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高度约400km的预定轨道。7月4日空间站的航天员首次实现出舱,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航天服进行舱外作业。完成下列小题。(1)对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C.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命D.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2)不属于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功能的是()A.遮风挡雨B.防强辐射C.调节温度D.提供氧气答案:DA【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0、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甲
17、、乙、丙、丁四点气压值排序为()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乙甲丙丁(2)此时,甲、乙两处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分别为()A.上升下沉B.上升上升C.下沉下沉D.下沉上升答案:C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同一水平面,甲点等压面向下凹,乙点等压面向上凸,乙点气压值大于甲点,同理,丁点气压值大于丙点;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气压值乙甲丁丙。故C选项正确。(2)由图可知,甲处等压面向下凹,乙处等压面向上凸,甲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在垂直方向上,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故A选项正确。11、2021年1月6日,一场寒潮席
18、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不足一10,南方各城市气温则会在7日至8日触底,这次寒潮降温后的低温程度有一定的极端性,一些地方气温之低甚至可能是历史同期少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与寒潮密切相关的是()A.暖气团北上B.冷空气南下C.水汽短缺D.云层增多(2)在寒潮来临之前,北京郊区农民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造成的冻害,这种做法是为了()A.增强太阳辐射B.减弱大气反射C.减弱地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答案:BD【提示】锋面系统与天气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与寒潮密切相关的是冷空气南下。(2)在寒潮来临之前,当地农民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造成的冻害,主要是由于水汽蒸发会增加
19、空气湿度,提高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12、切洋葱时洋葱中的大蒜素会散发出来刺激人的眼睛产生流泪现象,有网友做了如下图所示试验(已经尽可能避免干扰因素)在案板旁边点燃一支蜡烛再切洋葱,流泪的状况明显缓和很多。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有关该实验涉及到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2)关于该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蜡烛处气压高,使气流水平扩散B.切洋葱处垂直气流整体下沉C.点蜡烛处垂直气压差大于切洋葱处D.切洋葱处气温高于点蜡烛处答案:B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点燃蜡烛时,蜡烛处受热,垂直气流整体上升,气压
20、低,A错误;切洋葱处气温较低,垂直气流整体下沉,B正确;蜡烛处受热,垂直气流整体上升,气压低,切洋葱处气温较低,垂直气流整体下沉,气压高;垂直方向上,高处与低处气压性质相反,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蜡烛处垂直气压差小于切洋葱处,C、D错误。故选B。13、下图为某时刻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B.C.D.(2)此时,北京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偏北风答案:DB【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B14、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关于大气受
21、热过程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减弱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增强C.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是增强D.出现雾霾会使得增强答案: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和出现雾霾都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增强,减弱,A、D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更多的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B对。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是为了增强大气逆辐射,C错。故选B。15、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重镇和教育文化中心。市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开阔,每年冬季,市内入夜多降雪,次日黎明转晴,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克
22、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最容易出现凌汛现象的河段是()A.B.C.D.(2)影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纸浆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B.原料C.能源D.政策(3)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冬季多夜雪的主要原因是()A.河面水汽上升,遇冷空气凝结B.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汽丰富C.城市较郊区气温高,热岛效应明显D.河面水温偏低,气流下沉答案:DBA【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2)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解答】(1)由图可知,河段河流从南往北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上游纬度低气温
23、高,下游纬度高气温低,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故选D。(2)纸浆厂生产需要大量木材与水资源,布局需要靠近森林及水源,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B。(3)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夜晚河流水面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凝云致雪,故夜雪较多。故选A。16、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湖区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地带,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河流形成的沉积物。下图示意青海湖区水系及地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两地所处的地貌类型分别是()A.冲积扇河漫滩B.河漫滩三角洲C.河漫滩冲积扇D.冲积扇三角洲(2)青海湖区的盛行风向可能是()A.西北风B.
24、东北风C.南风D.东风答案:DA【提示】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青海湖区盛行风向。【解答】(1)图中地位于山前,且呈扇形,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地位于河流入湖口,为三角洲。故选D。(2)由材料可知,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河流形成的沉积物,因此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故选A。17、下表为2019年6月19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表中南、北方城市该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海陆位置C.地形D.气象条件(2)表中城市该日夜晚
25、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是()A.北京B.福州C.上海D.济南答案:DB【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夏季,中国南北方普遍高温,而图中显示,南方气温低于北方地区,可判断南方地区可能受到阴雨天气影响,故导致表中日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气象条件。故选D。(2)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是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城市。根据表格材料可知,福州气温日较差最小。故选B。18、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热力环流示
26、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四地气温最高和气压最低处分别是()A.B.C.D.(2)此时近地面a处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D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D(2)C19、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该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方舱营房的太阳能面板、玻璃房的主要功能是()A.防雨雪B.防辐射C.防缺氧D.防低温(2)屋顶的太阳能面板会()A.增强太阳辐射B.减弱地面辐
27、射C.增加地面反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答案:DB【提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方舱营房的太阳能面板、玻璃房的主要功能。(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1)由材料中“海拔4000多米的驻地安装”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当地气温低,太阳能面板可以收集太阳热能,玻璃房有保温功能,D正确;方舱营房可以防雨雪、防辐射,但不是主要功能,A、B错误;材料中没有与防缺氧有关的信息,C错误。故选D。(2)由所学知识可知,屋顶的太阳能面板能吸收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温度降低,从而使地面辐射减少,B正确;不能增强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反
28、射与植被覆盖、海陆状况、土质等因素有关,C错误;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也减弱,D错误。故选B。20、某日清晨,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水就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蒸汽腾腾、雾气缭绕,很是壮观,当地人称之为“海浩”。海浩属于气象学中的蒸发雾,是表面海水急剧蒸发,水汽达到过饱和,快速凝结成雾状水滴或者小冰晶的天气现象。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图2示意空气饱和曲线,图3为海浩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正确表示海浩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过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2)利于海浩现象持续发展的天气状况是()A.逆温B.高压C.无风D.强风答案:CD【
29、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综合题21、下图是我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为百帕。(1)指出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并说明乙地的气流运动特征。 (2)请问A为什么天气系统,说明该地的天气状况。 (3)据图所示,新疆、浙江两地,哪个昼夜温差更大,请说明原因。 答案:(1)甲地是阴雨天气;乙地是晴朗天气;水平方向呈顺时针辐散运动;垂直方向呈下降运动 (2)气旋(低压中心);阴雨 (3)新疆昼夜温差比浙江大;新疆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解析:(1)甲天气系统气压值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原则,与相
30、邻的等值线数个小的相同,可知为局部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为阴雨天气;乙天气系统气压值中高周低,为高压天气系统,大气水平方向呈顺时针辐散运动;垂直方向呈下降运动,是晴朗天气。(2)A附近气压值中间低,四周高,为气旋(低压中心);大气辐合上升,为阴雨天气。(3)新疆、浙江分别受高、低压天气系统控制,结合垂直气流差异和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对比。新疆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浙江受低气压(气旋)控制,为阴雨天气,故新疆昼夜温差比浙江大。【小提示】描述等值线中数值分布特征应从描述数值变化趋势(从哪向哪递增或递减) ;描述最大值最
31、小值(低值或高值中心分布在哪;数值为多少) ;空间差异(大或小)。新疆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浙江受低气压(气旋)控制,为阴雨天气,故新疆昼夜温差比浙江大。22、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高压中心是 。(2)图示地区位于 半球(2分),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理由是: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ABCD答案:(1)P(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等压线最密集(4)D解析
32、:(1)由图可看出,水平气流流向M、O处,因为风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可以判断据M、O为低压,则可判断P为高压中心。(2)读气压中心M、O附近风向,可以判断风向向右偏,则可判断是北半球。(3)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读图可知,图中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4)由甲到乙沿线,M、O两处形成低压中心,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高空的等压面相反。根据等压线“凸高凹低”原则, D项符合条件。所以答案是:(1)P。(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4)D。【小提示】(1)北半球高压中心气流自中心流向外围,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
33、)水平运动的大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等值线越密集,风就越大。(4)随海拔的升高,气压降低,等压线凸低为高,若等压线凸向低压,则该地气压较高,等压线凸高为低,若等压线凸向高压,则该地气压较低。23、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各表示什么辐射: 辐射; 辐射; 辐射。(2)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3)影响图中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这是因为 。(4)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 ,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 。(填代号)答案:(1)太阳;地面;大气逆(2)削弱(3)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
34、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4);解析:(1)图中显示,来自太阳,应表示太阳辐射,来自地面,应表示地面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应表示大气逆辐射。(2)图中显示,有吸收、反射、散射三种形式,当然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最大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而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直接相关,因此影响图中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这是因为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4)地面主要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太阳辐射),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
35、增温,因此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小提示】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24、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分别是大气的 层、 层、 层。 (2)A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 复杂多变。 (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电离层存在于A,B,C中的 层。 (4)B层有利于飞机飞行,主要原因是天气 和大气比较稳定。 (5)C层中有 层。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目前人类活动主要
36、使 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列发生变化。 (7)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 。 答案:(1)对流;平流;高层大气(2)天气(3)C(4)晴朗(5)电离;无线电短波(6)对流(7)逐渐变小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B是位于对流层上面的平流层,C位于最高处为高层大气。(2)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天气复杂多变。(3)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位于C层。(4)B层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是由于该层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
37、大气温度升高,所以大气层越高,气温也越高,无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利于空中飞行。(5)C层中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的作用;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6)目前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森林,使对流层的大气成分比列发生变化,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7)越往高处大气越稀薄,大气密度越小,ABC大气密度逐渐变小。【小提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8、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拟对自美国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产品名单中包括葡萄酒和各种新鲜水果。材料二:位于美国旧金山市以北的纳帕谷是美国的“酒谷”,以生产葡萄酒著称;而其东南部的“硅谷”则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地区,如位于“硅谷”的半导体公司,为全球顶级的智能手机提供CPU处理器
39、和芯片。(1)纳帕谷是一个独特的峡谷,它是 板块(填名称)向下俯冲,来自 (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岩浆向上喷涌形成。(2)在对美拟加税名单中的新鲜水果产区甲地的农业带名称是 ,美国的新鲜水果能到中国销售得益于交通和 的发展。(3)影响高科技产业集聚“硅谷”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近年来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和 。(4)纳帕谷温暖的早春和和煦的夏日为葡萄的生长创造了近乎完美的气候条件。分析纳帕谷“温暖的早春和和煦的夏日”成因。答案:(1)太平洋;(上)地幔(或软流层)(2)水果和灌溉农业带;冷藏保鲜技术(3)环境;技术;市场(4)位于谷地,早春受冷气团影
40、响小。受沿海寒流影响,多云雾。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云雾不易扩散。解析:考查美国纳帕谷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的影响。(1)根据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知,纳帕谷是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来自上地幔的岩浆向上喷涌形成。(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为地中海气候,种植水果条件好,是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美国的新鲜水果能到中国销售得益于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3)“硅谷”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美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是因为上海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客源市场大,具有极大的技术、市场优势。(4)纳帕谷“温暖的早春和和煦的夏日”与该地的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条件有关。该地的谷地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使早春气温较高,且
41、沿岸有寒流,多云雾,增加大气逆辐射,早春较为温暖。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而谷地的地形使得云雾不易扩散。所以答案是:(1)太平洋;(上)地幔(或软流层);(2)水果和灌溉农业带;冷藏保鲜技术;(3)环境;技术;市场;(4)位于谷地,早春受冷气团影响小。受沿海寒流影响,多云雾。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云雾不易扩散。【小提示】(1)考查板块分布规律。(2)要求学生熟记美国农业带的分布。蔬菜水果的远距离运输主要得益于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3)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考虑环境,技术和人才,交通,市场等因素。(4)谷地独特的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谷地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使早春气温较高。沿岸的寒流
42、的影响是夏季气温不会太高。26、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辐射的名称: ; ; 。(2)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 (填序号),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自 (填序号)。(3)冬天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暖和一些,其原因是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3)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4)吸收、反射、散射(顺序可换)解析:(1)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2)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3)冬天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暖和
43、一些,其原因是多云的夜晚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反射、散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会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这种反射无选择性。空气分子和微尘把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是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小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7、依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d为莫霍界面,飞机平稳飞行时应该与 曲线最为接近。ab之间为 层,该层 问题严重,ba层气温变化特征是 。(2)若ba层 产生,对(1)题中a线以上的大气层有强烈的影响(极光),那么cd层是 ,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周期是 。(3)若该区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