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邻、治、怪”5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动画:课件出示《葫芦兄弟》动画视频。
2.观赏葫芦:小葫芦的本领可大着呢!它不仅可以变出葫芦娃,还可以做成很多美丽的工艺品,你们看——(课件出示用葫芦制作的各种工艺品图片)
3.谈话:这么精美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从前,有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他天天盼着小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4.板书课题:读好轻声“芦”,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导入,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欣赏用葫芦制作的工艺品图片,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板块二 初读感知,集中识记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3.师生合作读课文,相机正音,评价。
4.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课件出示:
葫(hú)芦(lu)藤(ténɡ) 谢(xiè)了 蚜(yá)虫 盯(dīnɡ)着 比赛(sài) 感(ɡǎn)到 奇怪(ɡuài) 慢(màn)慢地 快长啊(ɑ)
指名读,重点指导:“藤、盯”读后鼻音;“赛”读平舌音;“芦”在“葫芦藤”中读轻声。
(2)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3)开火车读。
(4)学生拿出自制的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认读,正音。
5.识记字形。
(1)偏旁归类识记。
草字头:葫、芦、藤。竖心旁:怪、慢。
(2)看图识记:藤。
课件出示:
藤
(3)熟字识记。
加一加:咸+心=感
换一换:鸦-鸟+虫=蚜 叮-口+目=盯
(4)形近字比较识记“赛”:赛—寒
(5)儿歌识记“谢”。
课件出示:
人帮我,谢谢你;我帮人,不客气。
谢谢你,不客气;常用起,更知礼。
6.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评价。
7.感知内容: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交流识字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
板块三 再读课文,了解起因
1.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1~3句,看课文插图,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
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
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1)理解“谢” 在文中的意思。
课件出示:
谢的解释有:①表示感激;②道歉或认错;③辞去,拒绝;④凋落,衰退。
“花谢以后”中的“谢”应该选第( ④ )种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课文中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
(2)指名读,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
(3)圈画动词。
课件出示: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4)理清小葫芦的生长顺序:种下葫芦—( 长满 )绿叶—( 开出 )雪白的小花—花( 谢 )以后—藤上( 挂 )小葫芦。
(5)指导朗读:重读“细长”“雪白”“小”等词语,读出喜爱之情。
2.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4、5句,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
课件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男女生赛读,重读“多么可爱”,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好感叹句。
(2)关注种葫芦的人的举动,重读“每天”“看几次”等词语,体会他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起因。借助课文插图,圈画动词,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多种形式地读,渗透朗读感叹句的方法。
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书写“棵、盯、治、怪”。
(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棵、盯、治、怪”。
(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①预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②预设:“棵”的“木”捺变成点。
(3)教师范写“怪”。提示要点:“怪”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横撇的撇段与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与捺的宽度。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
(5)学生自主练写“棵、盯、治”。同桌互评。
2.书写“邻”。
(1)和“棵、盯、治、怪”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这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是左右等宽。
(2)提醒关键笔画:“邻”的第二笔捺改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主练写“邻”。
(4)同桌互评,全班展评。
3.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8个要求会写的字先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其中“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邻”是左右等宽的字。教学中将前5个字集中识记、书写。教师先范写“怪”,引导学生关注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再观察“邻”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本课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3个字。
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同桌相互检查、订正)
2.导入新课: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一个葫芦也没得到呢?
板块二 朗读感悟,探究原因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2)对比朗读。
课件出示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②练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
(3)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中种葫芦的人的神态、动作,理解“盯”的意思。(盯:注视,集中视力看。)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言自语”。
(5)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语调轻柔,渐渐上扬,读出“那个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和期盼。
课件出示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邻居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说的呢?用横线画出邻居的话。
课件出示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指导朗读:重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语气急切,读出邻居焦急的心情。
(3)讨论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觉得“奇怪”?用波浪线画出他的话。
(4)比较朗读。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反问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种葫芦的人的诧异。
②练读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语调上扬,读出种葫芦的人自信的语气,读出他对邻居的质疑。
(5)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
①小组讨论,小结归纳。
相同之处: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
不同之处:两组句子表达的方式不同。第一组是感叹句和陈述句;第二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感叹句和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②拓展练说。
课件出示
下几滴雨__怕什么__! 男子汉__还哭鼻子__?
下几滴雨不可怕。 男子汉不哭鼻子。
3.学习第4自然段。
(1)借助课文第二幅插图,读懂句子:种葫芦的人不管蚜虫,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
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 ↓
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出示三幅图画,学生观察:
课时出示
(3)比较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和小葫芦有什么关系呢?
(4)讨论交流:梳理出叶子、蚜虫和小葫芦之间的关系。(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叶子被蚜虫吃了,葫芦得不到养分,自然就长不好了。)
相机板书:生蚜虫—叶子变黄—小葫芦落了
(5)指导朗读。
课时出示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重读:“更”“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等词语,语速放慢,声音轻一些,读出种葫芦的人的难过。
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
4.总结寓意。
(1)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结归纳:①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比较朗读、抓住关键句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力求使学生通过多层次地朗读,主动地发现课文深刻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板块三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观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
课件出示
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谢:左右结构,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且要穿插到左边,“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三个部件大致等宽。
想:上下结构, “木”的末笔捺变成点,“心”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三横之间等距。
3.自由练写左右结构的字“谢”,上下结构的字“想”,独体字“言”。
4.拓展训练: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接着编故事。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 小葫芦
一些蚜虫 变黄了
蚜虫更多了 都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教学反思
1.趣味识字,降低难度。
上课伊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导入新课,相机学习生字“葫芦”,激发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采用看图识记、归类识记、儿歌识记、联系生活识记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如,“藤”字形复杂,学习“细长的葫芦藤”时,让学生借助图片识记,并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等,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生活认知,进一步了解葫芦藤的特点。又如,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视,集中视力看。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理解字义、明白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抓住词句,注重积累。
这篇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句子描写葫芦长势喜人。教学中,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等短语,积累语言,教给学生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3.图文结合,理解寓意。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我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的原因。首先,抓住动词“长满、开出、谢、挂了”梳理小葫芦生长的过程,接着借助课文两幅插图,对比阅读第2、4自然段中“葫芦叶”和“小葫芦”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葫芦叶和葫芦果之间的联系,了解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小葫芦得不到养分,所以都落了。学生在读文赏图中,品味语言,感悟寓意。教学中渗透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4.对比阅读,学会表达。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品悟课文语句里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后习题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品读、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A4可打印)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shuǐ zāi nàn zhàn shì lìng rén nán wàng
chuān yī mián bèi zǒu xiàng biǎn dan duì wu
二、 我会比 比一比,再组词
胡 (________) 旗(_______) 极(________) 困(________)
湖 (________) 棋(_______) 及(________) 因(________)
吹 (________) 处(________) 什(________) 神(________)
次 (________) 外(________) 计(________) 伸(________)
三、 按要求填空。
1、切:是( )结构,第三笔是( ),组词( )。
2、底:部首是( ),共( )笔,第七笔是( )。
3、顶:是( )结构,偏旁是( ) ,组词为( )。
四、 我能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起来。
仍然 时光 惊讶 冲动
时间 依然 随便 惊奇
亲密 调皮 激动 举办
顽皮 亲密 举行 随意
五、 选词填空。(填序号)
A.平常 B.常常
(1)放学后,他(_____)到操场上去打球。
(2)他(_____)就很爱读书,所以他在这次知识竞赛中的表现很突出。
A.连续 B.继续
(3)他休息了一会儿,又(_____)跑起步来。
(4)小明喜欢写字,(_____)写了好几页。
六、 补充词语。
①闻名(_______)(_______) ②秀(_______)神奇
③(_______)胜(_______)迹 ④热情(_______)(_______)
⑤风景(_______)(_______) ⑥点点(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言(_______)语 ⑧金光(_______)(_______)
(1)和词语⑥结构相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
(2)我会用词语④造句:________________。
七、 照样子,写句子。
(1)熊猫在竹林嬉戏。竹林里熊猫在嬉戏。
(2)雄鹰在天空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雀在草地开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1.妈妈适合戴__________,奶奶适合戴__________。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
A.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镜。
B.小猴不能戴妈妈的眼镜。
C.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九、 看图写话,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你做过手工吗?手工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选择右边的图或者你以前做过的手工作品写一写吧!按顺序写,可以用上“先”“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洪水 灾难 战士 令人难忘 穿衣 棉被 走向 扁担 队伍
2、胡说 红旗 积极 困难 湖水 棋子 及时 因为 吹风 到处 什么 神话 一次 外出 计划 伸手
3、1、左右 横折勾 切菜 2、广 8 斜勾 3、左右 页 顶峰
4、
仍然 依然 时间 时光 亲密 密切 顽皮 调皮
惊讶 惊奇 随便 随意 激动 冲动 举行 举办
5、B A B A
6、中 外 丽 名 古 好 客 秀 丽 灯 光 自 自 闪 闪 蒙蒙细雨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
7、天空中雄鹰在飞翔 草地上孔雀在开屏
8、
1. 近视眼镜 老花眼镜
2. 模模糊糊 头晕眼花
3.C
9、有一次,我做完作业,发现桌子上的铅笔乱成一团,就想做一个笔筒。我找来了饮料瓶、剪刀、硬纸板和双面胶。万事俱备,我准备开始做了。我先把饮料瓶从中间剪开,分成两半。再用胶带把瓶子的切口部位包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贴画贴上去,我的笔筒就做好了。我的笔筒可有趣啦!胖胖的身体,可以装很多铅笔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