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948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5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解保军 摘 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切入 可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 对自然界的忽视是反思西方现代化的重要维度 因为西方现代化的确存在控制、破坏自然的一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就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明晰了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看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新重大成果 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理论 打破了“现代化 西方化”的迷思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中图分类号:

2、文献标识码:././.解保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哈尔滨)年 月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 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收稿日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研究”()阶段性成果理论与评论 年第 期一、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有一个过程 年 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物质

3、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年 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年 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还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 既要遵循现代

4、化的一般规律 更要符合本国实际 具有本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这是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在现代化理论方面的生动体现其中 强调“更要”符合本国实际“更有”基于国情的鲜明特色 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展现出人类现代化的普遍特征 又要反映出中国特色 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一问世 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的理论拓展和实践探索擘画出新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视野 与全景式研究不同 本文是从人与自然关系这个“小切口”出发 以求管中窥豹之效果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色之一 成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路径 因此 本文旨在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要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的针对性是什么 它的合理性和价值性何在 这样有助于人们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年第 页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 年 月 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年 月 日参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

6、代化光明日报 年 月 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年第 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西方现代化的生态反思对现代化的认知和理解 会因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不同 但是 现代化具有普遍性特征 现代化意味着崇尚文明 拒斥野蛮 经济富裕 摆脱贫瘠 尊重科学抵制迷信 公平正义 摒弃歧视 热爱自然 反对污染总之 现代化是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状态的“硬核”术语 是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教育、科技水平、生态环境、人的素质等综合性社会嬗变 体现了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世界历史大趋势人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反思西方现代化 把曾经让人顶礼膜拜

7、的西方现代化从神坛上拉下来 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它是在对西方现代化生态性反思的基础上创生的 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与异化 成为人们反思西方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这种现代化的缺陷表现如下第一 忽视大自然的生态价值 西方现代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 就是“主体哲学”的勃兴与加持 在“人为自然界立法”的影响下 人们忘了自然界的客观先在性 忘记了“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对自然界最具破坏性的行为就是 在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 把自然界这个人类文明的“根源”变成盲目获取的“资源”人们仅看到自然界的

8、经济价值而忽视其生态价值 人们习惯于对自然界开发开采 并把这视为人类“伟力”的生动体现 人们不禁要问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能形成尊重、保护、修复大自然的社会共识吗?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价值合理的现代化吗?第二 崇尚经济增长至上论 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 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恩格斯用“直接的利润”“普通的利润”和“最直接的效益”等概念来阐述资本家的生产动机和目的 而“销售时可获得的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当一个厂主卖出他所制造的商品或者一个商人卖出他所买进的商品时只要获得普通的利润 他就满意了 至于商品和买主以后会怎么样 他并不关心”是的 资本

9、家看中的只有物质财富 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其生产行为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经济主宰社会生活 财富增长是其目的 而并未顾及资本扩张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并未考虑资本肆虐导致的生态后果和环境灾难第三 把大自然视为“有用物”和“原料库”在反思西方现代化的声浪中 生态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理论与评论 年第 期马克思主义从认识论的高度剖析了西方现代化蔑视自然 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安德瑞高兹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批判 在高兹看来

10、 当今的生态危机并不全是“现代化惹的祸”我们所经历的也不是现代化本身的危机 高兹主张反思现代化 防止现代化本身出现异化 高兹的理论旨趣非常明确 即不是要背离、告别现代化 而是要使现代化臻于完善 健康发展 高兹认为 西方现代化崇尚经济理性 蔑视生态理性 在经济理性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 自然界的价值就是产生经济效益 人们不会从事那些没有经济效益的活动第四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大自然变得脆弱 西方现代化将消费置于人们活动的中心地位 使消费背离了消费的本来意义 人们看似在消费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商品的品牌、标识、价格 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符码 消费主义盛行 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盘剥“大量开采大

11、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 给自然界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特征在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时 有两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一 现代化是时代进步、繁荣、发展的旗帜和方向 推进现代化是时代的主题 但是 我们更关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国情 我们不认为西方现代化垄断着现代化的话语权 其二 西方现代化聚焦于经济扩张、财富积累 缺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维度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鲜明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登上了人类现代化征程 书写着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篇章 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起来 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

12、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一 中国式现代化得益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更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样的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推进的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稳步实施的 世界政坛上 没有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那样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党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为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这就是从政治的高度来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社会主义制度遏制了“资本逻辑”肆虐 其生产活动不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

13、 而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谋划经济活动 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避免“公地悲剧”而获得“公共福祉”的生态效果 生态实践一再证明:只有没人管控的资源公地、环境公地才有演变为“悲剧”的可能 而在国家或集体所有的体制下 公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共同使用或集体管护不仅可以避免公共资源的滥用或闲置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实现可持续使用 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比单独使用或个人管控更高的福利 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环境保护自然修复的全局性特点高度一致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

14、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国家公园制度的创立、长江黄河生态保护、长江十年禁渔、废旧矿山修复、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哪一项不是国家行为 集体实施?因此 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是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第二 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 更好地按自然规律办事 我们可以规避西方现代化的某些生态弊端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诞生于竞争残酷的“资本主义社会丛林”按照“资本逻辑”起舞 正如马克思谈到的那样 资本主义生产“创造出一个普遍利用自

15、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 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在资本家看来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只不过是“有用的体系”是“有用物”是服务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需要的自然资源 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我们要时刻牢记恩格斯拉响的“生态警报”“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第三 中国式现代化秉持整体有机论自然观 倡导“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在古希腊哲学、

16、文艺复兴、启蒙精神的“文化土壤”里 在近代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轰鸣声中 西方崇尚的机械论自然观逐步成型 这种自然观不承认自然界是一个有机体 而把自然界和人都视为机器 按照机械原理运行“自然界是一架机器”的隐喻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界的驾驭性思维特征 机械论自然观不仅为人们征服自然找到了理论上的“借口”也为这种征服和盘剥在方法上的可行性背书 然而 中国式现代化奉行整体有机论自然观摒弃了人与自然分离、主体和客体对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 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对象性的存在物 而不是彼此隔绝的存在物“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符合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理论”自然界的“共生关系”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在

17、生命共同体中和谐共生是自然界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共生互帮、需求互补、协同进化的生存法则的反映和再现 自然界不仅存在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竞争 而且还存在和谐共生、兼爱共荣的互助关系 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珍惜自然界 像呵护生命那样去呵护自然界第四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理论与评论 年第 期国际交往中要坚持环境友好 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 中国在帮助所在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特别注意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在实施重大

18、工程时 特别重视环境评估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 有时就要修改施工计划 宁可经济上受些损失 也不能牺牲生态环境 中国企业帮助当地人们开发清洁能源兴修节水工程 发展菌草事业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助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中国从来不是历史上的殖民者、宗主国 现在也不是狩猎者、伐木者、掘金者、挖矿者 国际社会许多有识之士展开了对“生态帝国主义”“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 生态帝国主义的行为表现即是毒垃圾转移、废旧服装、淘汰电器、高污染、高危害的企业和产能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 造成了震惊全球的生态灾难第五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全面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扬弃了单一片面的财富累积观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新的发

19、展理念 谋求社会发展进步 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方向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发展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摒弃 崇拜 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畸形发展观 同时 我们还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观 而那种单向度、索取和掠夺式的财富增长观 把自然界视为积累财富的资源库、原料场 而不顾及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问题 同时 也视大自然为天然的“垃圾场”不顾虑其自然修复力和环境承载力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现代化上“走自己的路”的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创新 坚定理论自信 探索并大力推

20、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自信在现代化理论方面的具体体现第一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的理论自信在现代化理论上的创新表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样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为了“走自己的路”我们特别注意从其他国家现代化中吸取经验教训 谨记“前车之鉴”人类社会存在两类矛盾: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 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矛盾 从历史教训中我们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这两类矛盾都要重视 不可偏颇 这是因为这两类矛盾不可分割 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矛盾的折射和反映 人与人之间社会矛盾的性质和状况影响着人与自然之间生态矛盾的程度和状况 反过来 人与自

21、然之间生态矛盾的性质与状况 也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有着极大影响 可以说 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因此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 我们不能忽视人与自然的矛盾要时刻关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把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自然结合起来第二 现代化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而不是“单向度”的 要使现代化名副其实 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宣言合理的、文明的现代化 就必须是社会和谐进步 生态环境良好 人们可以诗意般栖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没有生态现代化 就没有社会现代化 没有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就不会有和谐的人与人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经济理性 也要弘扬生态理性 既要谋求经

22、济合理性 也要力求生态合理性 不能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掠夺自然资源、伤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第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可感可行的自然保障 国情决定中国不可能充当“生态殖民者”更不会奉行“生态帝国主义”策略 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自己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为出发点 要从中国式现代化持久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真正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贯穿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生产力中增添了生态环境要素 把生态环境状况看成影响、作用、评价生产力状况的重要参考 强

23、调了保护、修复、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也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征服、改造自然 从大自然中获取物质财富只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内容 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生态生产力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要转换思维范式 从征服转向尊重 从掠夺转向保护 从忽视转向重视 真正从控制、主宰、压榨大自然转向还大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才有自然前提和生态基础 有了坚固的自然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才是可持续的第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点的 是谋天下利为人类计的 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强调从具体国情出发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量

24、力而行、稳步渐进地推进现代化进程 总之 中国式现代化只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道上才能行稳致远、硕果累累 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只能昙花一现五、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因此 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义就成为很有意义的工作第一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西方率先开启了现代化进程 这给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个世界课题:广大的非欧国家怎么才能跟上欧洲步入现代化的行列?在那时 西方现代化无疑是现代化的明灯 非欧国家只要还想步入现代化 就只能“

25、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只能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参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光明日报 年 月 日理论与评论 年第 期提出的“四个从属于”的路径前行 当然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 当他们看到东方革命的新曙光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东方社会理论就在他们心中孕育 他们认识到 各国的国情、历史和革命条件都不同 那么就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 历史进程是可以跨越的 历史道路并非单线论 而是多线论 探索具体的社会发展跨越道路就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仅就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我们就可以明白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 我们确信

26、中国同样可以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而证明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正确性第二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前瞻性特征 是他们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坚信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一定能实现的前提下 对未来社会特征进行的理论论证 因此 在解决人与人的矛盾方面在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特征方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但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方面 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应随着时代主题的发展而发展 创新科学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提出更多生态原则和方法 就成为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当今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面临

27、的重大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应从理论高度给予科学回答 于是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一系列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念 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理论遵循 正是我们在现代化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创新 才使科学社会主义在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第三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理论 探索新型的、非西方的现代化已成为国际社会重要的时代课题 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

28、实践探索正是这种努力的生动体现 摒弃了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在现代化进程中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 我们要认识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化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和生态保障 我们不要崇拜西方现代化 要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 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 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费”“走老路、去消耗资源 去污染环境 难以为继!”因此 中国要想永续发展 就必须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中国这个古老而生机勃勃的东方大国实现民族复兴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 也是更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新路责任编辑 陈 云转引自“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登求是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