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才是根本2010年07月07日 08:52:22 来源: 中国青年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已提交至全国人大今年8月,河北省蔚县将举行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一幅剪纸作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制作一小幅就要花15个小时。“剪纸要沉下心来做,很消耗时间和精力,工序琐碎、单调,年轻人不太想学。”剪纸艺人周淑英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世界各国都面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的困境。不过,自从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情
2、况发生了变化,规模化的剪纸企业逐步取代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如果能够从中得到经济效益,传承就有了积极性。蔚县县委书记王志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蔚县剪纸生产厂家达到56家,实现产值206亿元,吸纳32万余人稳定就业,其中大部分是20多岁的年轻人。目前,在企业中培养剪纸艺人已经成为是最主要的方式。据蔚县文体局副局长李新威介绍,在一些村庄,80的人都做剪纸,剪纸人愈发职业化、专业化。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曾表示,要把剪纸、年画这类传统手工技艺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加以延续,通过这种项目的传承、生产和开发,使它产生经济效益,维持这些传承人的生活和再传承的经济基础。”剪纸、年
3、画这类项目,按照积极保护的原则,进行生产性的保护,已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共识。然而,还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缺乏全局性、统一性的规范标准,被过度开发利用,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最根本的问题。王文章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是多样的,但立法保护才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靠文化部和各级政府的行政法规。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一些地方也制定了保护条例,进行针对性的地方性保护。以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为例,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关于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财政部逐年加大对非
4、遗保护资金的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兆麟说,“现在每年给每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万元,每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8000元。”但是,“在某些地方,该款项存在被挪用的情况。”宋兆麟认为,相比其他国家,我国这方面的立法还不是很健全,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专款难以专用,“保护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很有限。”2003年,我国就开始酝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但时至今日,仍未出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中,存在一些和文物保护法相矛盾的地方。”宋兆麟说,文物保护法保护的是实物,但是非物质文化遗
5、产离开了物质实体又不能独立存在。在某些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文物法保护的内容界限不明晰。“有的方面有重合,有的地方又都不管。”他认为,如皮影戏、年画等,有的年画本身就是文物,但年画这种艺术形式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宋兆麟建议,可以将二法合一,对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进行统一的保护,这样人力集中、经费集中,能有效避免出现分工不明,管理缺位的状况。“多一部法律保护总是好的。”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处处长王建华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的是传统技艺,比如,制作年画的技术,如果有了物质载体,作为作品,它也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如果经鉴定后是文物的,当然同时受文物法的保护。王建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已提交至全国人大,下一步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李丽 陈兴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