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低菜籽油的营养价值双低油菜,是指芥酸含量低、饼粕硫甙含量低的油菜,而用双低油菜制取的油则称其为“双低”菜(籽)油。由于双低油菜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油菜后,油菜的芥酸含量,尽管已由传统常规品种40%以上的高含量,降低到10%,甚至10%以下,但也只是接近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常是菜籽是双低的、而制取的油并不符合双低标准,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使得双低菜油效益不能凸显。按国家标准,双低菜油,油中的芥酸含量在5%以下,饼粕的硫甙含量每克在30微摩尔以下。 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危害的脂肪酸,不易消化,大量摄入后,会造成血管壁增厚,并形成心肌脂肪堆积。而双低菜油则可通过降低有害的芥酸含
2、量,显著提高菜油的有益营养成分。据报道,目前低芥酸菜籽油中的油酸含量平均为61%,仅次于橄榄油75%的含量。加拿大、芬兰、瑞典、美国等国科学家近年的跟踪研究表明,食用低芥酸菜籽油的人胆固醇总量比常规饮食的人群低15%至20%,其心血管病发生率也相应减少。目前,菜籽油已成为多个发达国家市场上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植物油之一。随着近10年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菜籽油消费比例大幅下降,而棕榈油和大豆油的消费比例则大幅上升。为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广双低油菜种植,并通过舆论宣传、行政推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努力打造“双低”品牌,引导国民消费低芥酸菜籽油和营养消费。同时,双低菜油
3、副产品低硫甙菜籽饼粕加工的高蛋白饲料营养价值也很高,菜籽饼粕是高品质的饲料添加剂,用这种新饲料喂养的禽畜,人吃了同样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也有益于提高饲养效益。金浩茶油苯并芘对于茶油为何会出现苯并芘超标的问题,各方说法不一。从原料生产、储存、运输到去壳、压榨、浸出、提纯、检测,每个环节都遭受到了茶油业内人士的质疑。 苯并芘是一种突变原,可对DNA造成损害。图为苯并芘衍生物与DNA的加合物。“企业回收农户榨油后的枯饼,再粉碎翻炒,用溶剂浸出茶油,这就是浸出油。这次查出问题的,都是金浩生产的浸出油。”一场金浩茶油瞒报风波,使整个新生的茶油产业都受到波及。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浩公司)在承认瞒报
4、召回半年之余,两度道歉,并承诺对受影响的消费者做出赔偿;湖南省质监局表明连续三个月抽样检查金浩茶油,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谜题并没有完全解开。对于茶油为何会出现苯并芘超标的问题,各方说法不一。从最初金浩公司内部自检报告的“农户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导致超标,到质监局提出的“浸出法提纯工艺不成熟”,甚至还有专家提出过有可能是因为在沥青路上晾晒茶饼导致苯并芘超标。从原料生产、储存、运输到去壳、压榨、浸出、提纯、检测,每个环节都遭受到了茶油业内人士的质疑。“没有实验和数据的支持,任何观点都只可能是推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钟海雁教授表示,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出问题的盲点,这并
5、不代表此次茶油苯并芘超标事件最终无解,而是说明了茶油作为一个新兴的食品行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生产工艺和流程规范都需要在此次风波中被重新审视。苯并芘何来农户反复烘烤、蒸炒茶籽导致超标?企业回收枯饼翻炒、用溶剂浸出油导致?苯并芘(benzopyrene,简称B(a)P),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目前已经检查出的400多种主要致癌物中,一半以上属于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其中,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它不仅是多环芳烃类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其毒性超过黄曲霉毒素),而且也是所占比例较大的一种,约占全部环境中致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20%。其虽不直接表现出毒性,但在人体内经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
6、后具有致癌性。食用受其污染的食品,具有公认的致畸、致癌的慢性毒性。此次在金浩茶油里查出的是苯并(a)芘(3,4-苯并芘)。苯并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沥青、汽车尾气、烟熏和油炸食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苯并芘。钟海雁教授表示,“在国外的研究中,苯并芘在各种植物食用油中都有被查出,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中要规定,在食用植物油类产品中苯并芘的安全限量为不超过10微克/千克。”另据了解,我国目前对苯并芘的限量标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0.01微克/升以下;肉制品、粮食的食品卫生标准为5微克/千克以下,熏烤动物性食品为5微克/千克以下。1983年,欧盟对英国膳食中多环芳烃摄入量评价后认为,50%
7、来自油脂,30%来自谷物,8%-10%来自蔬菜。而英国食品添加剂及污染物杂志2006年一篇论文在分析1000多份油样和食物补充剂后,在170份橄榄油中,有10%的橄榄油苯并芘超标,有的油样甚至超过20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陈永忠博士认为,虽然各国对食油中苯并芘规定安全含量的数值不同,但苯并芘普遍存在于土壤、大气和高温加热过程中,不可能在茶油中做到数值为零。但根据湖南省质监局的公告显示,今年2月18日质监部门在金浩公司库存的茶籽油产品中查出9批次产品苯并(a)芘含量超标,其中最高的超标3倍。而今年7 月,金浩提交质监局的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中指出,毛茶油(用
8、浸出法制作的未经处理的茶油)苯并芘含量最高甚至达60 微克/千克,超标了6倍。为什么会超标?最早拿出说法的是金浩公司。在7月湖南省质监局和省内植物食用油企业的联席会议上,金浩公司提交了上述报告,认为苯含量超标主要是由于茶农为提高出油率,对茶籽进行反复烘烤蒸炒,继而烧焦所导致。报告还承认在萃取过程中存在苯物质与溶剂油发生高温化学反应现象。压榨法和浸出法是提取茶油的两种方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茶油,原理和用石磨磨油一样,是传统的制作工艺。”陈永忠博士介绍,压榨法制作出来的茶油质量最好,但效率不高。农户通常会将压榨完的油茶籽制作成茶饼(又称枯饼),里面还有5 %-8%的含油量。
9、“企业收了枯饼,再粉碎翻炒,用溶剂浸出茶油,这就是浸出油。”这次查出问题的,都是金浩生产的浸出油。农户反复炒茶籽导致苯并芘超标,研究油茶种植多年的陈永忠认为不太可能,“对于农户来说,只要能让油茶籽脱水就可以了,多次炒茶籽对提高出油率帮助不大,而且炒焦会让榨出来的茶油质量降低。”而钟海雁则提出,业内现在有人认为可能是企业收了枯饼之后,打碎炒料这个环节,温度过高产生了苯并芘。他对此环节是否有必要保留提出了异议。作为金浩生产的大本营,永州祁阳的茶农和榨油厂老板均否认是农户的责任。茅竹镇上一家名为“柏腊生榨油厂”的老板说:“我们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榨油自己吃,会出什么问题?”至于被推在农户身上的其他
10、说法,包括在沥青马路上晒油茶籽、以及出售发霉枯饼给油厂,这些都被陈永忠和钟海雁二人一一驳斥。陈解释晒茶饼通常在深冬季节,路面上的温度不可能高到让沥青熔化混入原料,秦则表示,枯饼被收购时都要检测是否发霉。“只是今年雨水比较多,不排除油企业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是否注意到枯饼霉变。”钟海雁说。另外一个网上流传的说法,企业用枯饼二次浸出茶油,也被两位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一次浸出后,枯饼的含油率已经降到1%甚至更低,再次浸出没有意义。浸出的茶油,含糊的“国标”企业检测和政府抽检中忽视了“国标”现有规定,极有可能是导致出现此次问题产品的罪魁祸首在农户和原料问题被基本排除后,苯并芘超标的原因聚焦在浸出的生产工
11、艺和机器上。严格来说,浸出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枯饼烘干打碎炒料浸出精炼去杂质(脱胶脱色等)与压榨油混合 装瓶上市湖南省质监局认为,浸出法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只有十多年,提纯工艺在技术上不是十分成熟。而金浩公司副董事长周逸平告诉南都,去年11月祁阳工厂引进了一条新的生产线,由于调试过程中没有掌握生产要点,导致了苯并芘超标。但据南都记者了解,浸出法工艺自上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后,大规模使用在菜籽油等植物食用油生产中,各种提纯工艺都已发展成熟。“如果非要说不成熟,只能说是没有专门针对茶油的机器和溶剂,这些都是以前为菜籽油设计的,至于是否适用于茶油,至今还没有检讨过。”陈永忠表示,茶油浸出工艺使用了10
12、年,浸出的时间、油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此外,也有认为金浩在精炼去杂质的过程中溶剂残留率过高、白土(用于脱色)清理不彻底。一位食用油加工技术专家表示,现有精炼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减少苯并芘的含量水平,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甚至达到几乎没有苯并芘的水平。如果检测超标,很可能是有关企业加工不完全的结果。金浩公司副总裁周逸平对南都记者表示,此前对苯并芘没有了解,也没想到过检测。而董事长刘翔浩也在道歉信中说,检测油茶籽的“国标”中并没有苯并芘含量的指标。刘翔浩的说法明显忽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油茶籽油标准(G B11765-2003)中这一句:“卫生指标按G B2716、G 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13、”。G B2716指的就是上述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里面提到食用油中苯并芘的安全含量。换言之,企业检测和政府抽检中忽视了“国标”现有规定,没有常设苯并芘指标,极有可能是导致出现此次9批次问题产品的罪魁祸首。“国标”将茶油分为六级,两级压榨油和四级浸出油。陈、钟两位专家都认为这个国标已经不适用于现有产业情况。陈永忠指出,国外对油类分类更为精细,以欧洲的橄榄油为例,可划分为9-13级,且浸出油不能食用。而钟海雁则表示,此“国标”基本是照搬别的食用油,没进行过风险评估,对于茶油的生产流程和G M P 规范等都没有细化。今年,中国有机会对茶油“国标”进行检讨。上月,国家粮食局召集全国专家在江西开会,商议
14、修订2003年发布的“国标”。但原计划今年出台的新“国标”目前仍未见踪影。弱势的“东方橄榄油”“这次金浩出事,给弱势的茶油产业带来了很难消除的负面影响”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区、市),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和橄榄油近年来被塑造成高档健康食油一样,茶油目前在中国市场也正在尝试此路线,但其形象和市场销量往往比不上进口的洋橄榄油。根据国家林业局去年制订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指出,油茶籽油的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
15、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陈永忠介绍,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如果真的要把茶油发展成中国的橄榄油,那么要达到国人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达250万吨左右。”现在茶油只占中国食用油产量的1%-2%,但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的规划,最终能上升至15%-20%。由于油茶树种植于高山,能减少对耕地的刚性需求,
16、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的植物食用油缺口不断增大,进口外国植物油的数额一直在上升。在此背景下,茶油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金浩公司就是此间的先行者。金浩公司创办于1993年,是国内首批自创品牌的茶油企业之一,其产品先后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全国油茶籽油知名品牌、放心粮油、安全食品等,且于2009年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茶油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这次金浩出事,给弱势的茶油产业带来了很难消除的负面影响”,一位油脂行业经济分析师表示,茶油本来就不是大多数消费者食用油的首选,加上还可能有质量问题,想和进口的橄榄油竞争“为时尚早”。9月6日,金浩公司董事长刘翔浩在其公司官方网站发表的致歉信中也承认了此事对产业的危害:“问题产品仅限于9个批次,影响的却是我公司的全部产品和整个茶油行业的信誉。”虽然金浩承诺对流入消费者手中的9个批次的问题产品,将按国家最高赔付标准退换,赔付;对确因食用其问题产品给消费者造成身体疾患的按国家标准赔偿。但茶油产业恢复元气需要多长的时间,仍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