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口蹄疫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能力强、死亡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对于牛养殖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对牛口蹄疫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相关研究,提升诊断及防控能力,才能有效降低该病暴发风险和影响程度。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牛口蹄疫流行病学分析,总结临床症状,提出防治措施与实施保障,为这一工作优质高效落实提供借鉴。关键词牛口蹄疫;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引言牛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发,属于偶蹄类动物共患的疫病,具有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的特点。同时,还可以传染给人,危害较大 。当牛患有口蹄疫时,其产奶量下降,生长速度减缓,肉制品质也会随之降低,如果病牛处于孕期,则流产率增加 。为了有效控制这
2、一疫病,保障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这一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控,尽量降低疫病的影响。?牛口蹄疫流行病学分析 病原体牛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其属于微 朊病毒。经过实验研究得出,这一病毒变异能力较强,基于血清特点划分,包括 、,南非、以及亚洲型,总计 种 。其中,传染范围最广的病毒为 型。且每一种血清型病毒皆存在亚型,种类繁多,达到 余种。病牛可以同时感染多种不同型号的血清型病毒,不存在相互免疫的特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牛口蹄疫防治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除此以外,这一病毒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适应低温条件,而对高温环境适应力较差,如果其在阳光直射下,便会失活。或者在
3、下 则死去。此外,这一病毒对酸碱环境较为敏感,使用浓度为 的甲醛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对其杀灭效果较好。因此,在对牛口蹄疫防控时,可以采取高温灭活、酸碱灭活的方式。发病机理口蹄疫病毒入侵到机体中之后,最先在入侵位置上皮细胞内部进行繁殖,从而导致上皮细胞逐渐肿大、变形,多以圆形为主。同时,还会出现水疱形的变性、坏死等现象。并在细胞间隙位置会渗出黏性液体,产生多个水泡,可将其称之为第一期水疱或者原发性水疱。如果被感染的个体抵抗力较低,无法抵御病毒的致病力,则病毒由原发性水疱侵入到血液之中,形成全身扩散的现象,致使病牛体温快速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暴躁、心跳加快。在此时对病牛的唾液、尿液、粪便、乳汁、
4、汗液、精液等进行检测,其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同时,病毒保持较高的增殖能力,使病牛上皮细胞肿大、变性、溶解等现象加重,产生多个空腔,通过后者相互融合,成为第二期水疱或者继发性水疱。在继发性水疱影响下,病牛口腔、舌、蹄部、皮肤等位置溃烂,饮食困难,跛行且不稳。易感群体牛口蹄疫感染能力较强,无论是牲畜还是人类,皆属于易感群体。但同一群体中,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易感情况存在差异性 。犊牛易感性较强,且对这一疾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死亡率较高;成年牛抵抗力较强,死亡率较低;营养不良的牛,易感性增加,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孕期的牛感染这一疾病,流产风险增加;哺乳期感染这一疾病,乳汁量减少,还会发生乳腺炎。传播途径牛
5、口蹄疫传播途径主要为病牛,或者携带这一病毒但并未病发的牛。在传播时,可以通过呼吸、乳液、唾液、尿液、汗液、粪便等传播。此外,已感染病牛所处环境、使用过的设备和器具等皆具有病毒携带风 年第 期(总第 期)畜禽业疫病防 治险,如果进行接触,可能感染病毒。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可能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例如在大风天气下,可以使病毒传播 ,扩大传播范围。如果是低温季节,则病毒长期存活,传染性亦会随之增加 。流行特点口蹄疫病毒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四季皆可发生,具有传播较快、途径较多、分布较广的特点。但是,其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具体包括牛的种类、年龄、饲养环境、防控方案执行情况等多个方面,流行特点也会随之发生
6、变化。?牛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牛口蹄疫潜伏期在 ,最短为,传染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期内大面积暴发。病牛会产生疼痛感,表现出精神不振、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的现象。且症状将会随着病情发生的阶段和严重性程度而变化,病情越严重,症状越明显。在感染口蹄疫之后,牛的口腔、舌面、唇部、鼻腔、蹄部、乳头等部位将会出现红肿、小水泡、溃烂等现象,且体温逐渐上升,最高达到 时,脚部和喉部疼痛,无法行走和进食。随着病情的恶化,水疱破裂,流出浓水,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果沾染到其他部位,可能导致其出现水疱,致使病情恶化。通过临床研究得出,患有良性口蹄疫的病牛死亡率较低。皮肤型黏膜、无毛部位或者毛发稀少部位水疱、溃烂的现
7、象较为明显,属于主要分布区。皮肤以及皮肤型黏膜的细胞变形、肿胀、排列疏松,在细胞间存在浆液性的浸出物。随着病情加重,病变的细胞溶解性坏死,当其完全溶解之后,产生小疱状体或者球形体,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疱状溶解或者液化。水疱破溃之后,虽然产生糜烂面,但可以通过底层健康细胞的再生而实现修复。如果修复不及时,这一部位被细菌感染,则会诱发脓毒败血症,增加病牛死亡率。对死亡病牛解剖可发现病牛支气管、胃黏膜等部位则出现水疱、溃烂、淤血等情况。心包内部存在浑浊的黏液,心脏心肌松软而不坚实,在切面位置呈现灰白色、黄色或者斑点。在颈部、前臂、股部等位置,则发生骨骼肌病变,肌纤维肿胀、坏死。纤维间质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
8、炎性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现象。在脑干和脊髓方面,则发生出血现象,软脑膜充血、变性。成年病牛骨骼肌形变明显,犊牛则心肌形变明显。通过观察发现,心肌外表灰白、浑浊,并在中隔、心房、心室面产生灰黄色条纹形状和斑点形状的病灶。通过镜检发现,心肌纤维肿大,脂肪变性和颗粒变性均较为突出,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则表现为蜡样坏死或者裂纹。对于一些较长病程的病例,病性肌纤维的间质中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现象。?牛口蹄疫防治措施与实施保障 防控措施 合理接种疫苗当前,为了有效抑制牛口蹄疫的传播,我国加强相关疫苗研发,且防治效果较好。具体使用时,应按照要求每年定期接种 次口蹄疫弱毒疫苗或者口蹄疫亚单位疫苗
9、。正常情况下,在 周之内便可产生效果,免疫周期为 个月。做好隔离防治在对病牛做出诊断之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分类及隔离防治。患病较轻的病牛应集中隔离,统一实施治疗,减轻病痛,并恢复健康。此外,病牛隔离区域应尽量保证密闭性,与健康区域的距离在 以上,避免蚊蝇和老鼠、呼吸、风力等导致的病毒传播,实现针对性管控。当条件能够满足需求时,应对病牛进行单间隔离,避免其交叉感染。如果病牛未被治愈,越发严重,则应及时对其转移和处理。患病较为严重的牛,难以治愈,应及时进行捕杀,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个体。同时,对病牛所处环境、与之接触的饲养工具、设备等进行集中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管理措施为
10、:加强牛舍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必须重视牛舍卫生管理,按照要求定期消杀、通风,清理其中的杂物,避免空气浑浊、物品腐烂等带来的蚊蝇滋生问题。同时,还应对老鼠等进行防控,防止其进入牛舍,将病毒带入牛舍中。除此以外,需要及时清理粪水,更换垫草,清洗水槽和饲槽。有效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对于外来车辆和人员,在进入养殖区前必须进行消毒,且停留在牛舍外围,并与牛舍保持一定距离,有效切断病毒感染途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饲养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穿戴相应的防护服,并在进入牛舍前做好消毒工作。如果在牛口蹄疫暴发期间,还应限制相关工作疫病防治 ,人员外出,与疫病暴发区域具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不允许进入牛场
11、。实施保障为了加强牛口蹄疫防治效果,保障相关防治工作优质高效开展,最大化地减低这一疫病传播风险,提出如下建议。完善相关条例、规范有关部门应提高对牛口蹄疫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条例、规范,为牛口蹄疫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健全相关的法规。牛口蹄疫不仅影响牛的健康成长,还会传染给人。因此,必须对其加强管控,明确防疫部门、养殖户以及其他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详细制定防疫检疫等程序,指导实践工作。如果存在一些未按照要求开展工作,致使疫病大面积暴发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适当追究其法律责任。例如养殖户在发现牛口蹄疫后,未及时上报,致使其扩散,则必须追究责任。统一牛口蹄疫诊断和防治标准。相关部门应详细制定牛口蹄疫诊断和防
12、治标准,包括诊断的依据、诊断的方法、防控的方法等,实现工作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尤其是在牛口蹄疫暴发的区域,必须做到标准明确,协同管理,强化效果。加强监督检查投入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强牛口蹄疫的监督检查投入,具体包括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种模式。对于一些养殖场及其他相关单位按照规定开展“牛口蹄疫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消毒、检疫、防疫、隔离管控、病牛处理等,如果存在疏漏,必须及时整改,降低疫病感染和传播风险。其次,饲养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应强化牛口蹄疫防治意识,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尤其在温度较高、疫病较容易传播的时期,需要有关方面加强投入。例如在高温时期,适当增加牛口蹄疫诊断次数、消毒次
13、数等。如果发现一些类似口蹄疫症状的病牛,不确定其是否患有这一疾病,需要采取专业的实验检测模式,保证检测结果精准。注重技术研究投入牛口蹄疫防治工作开展,需要借助相应技术来实现,并强化防治能力和效果。应根据不同的口蹄疫病毒研发针对性的疫苗,提升疫苗使用效果。需要进行相应诊断技术的研究,保证牛口蹄疫诊断的精准性。需要对防治所需药液、消毒液、设备等加强研究,强化防治效果。例如一些症状较轻的病牛,可以通过有效药物治疗获得健康,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治疗方面的投入。为了提升牛口蹄疫防治技术的研发实力和水平,必须整合各方力量,相互协作,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例如政府部门应在有关方面起主导性地位,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14、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等具体负责研究工作;企业可以为研究工作提供资金和其他支持。通过“多方协作”,为牛口蹄疫防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结束语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及养殖户应提高牛口蹄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兽医及养殖技术人员的诊断能力和防治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部门通力协作,从多方位开展牛口蹄疫的防治工作,科学使用各项新技术,强化防治效果,做到全面、细致、创新、高效。参考文献:刘文刚 牛口蹄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今日畜牧兽医,():牙森托合提,帕提古丽麻木提 牛口蹄疫的流行病学和防治办法 兽医导刊,():姜军 牛口蹄疫诊断方法及防控 农牧与食品机械,():巴桑卓嘎,益西曲珍,扎西顿珠 西藏地区牛口蹄疫病的症状与防控措施 中兽医学杂志,():杨生海,刘西兰,张勇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牛口蹄疫病毒感染通路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许智强,李敏杰,刘彦玲,等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 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固相竞争 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作者简介:张生晓(),男,青海同仁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