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书本是甜的参考演讲稿
教师们,同学们: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标题是:书本是甜的。
以下四个案例都是真实的。
案例一: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略微明白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告诉小孩: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放有书本,由于“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
案例二:日本治理大师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中国人均每天读书缺乏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将来毫无希望成为兴旺国家”!
案例三:有媒体做过如此一个调查:以色列人每年人均读书64本,俄罗斯人每年人均读书55本,日本人每年人均读书40本,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悲伤,仅仅0.7本。
案例四:据我校图书馆统计,本学期第一个学月,全校近3600名同学,平均每天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人数缺乏20人。在我讲话的当下,可能有不少于100人在玩,他们不是在阅读和倾听,而是在玩网络游戏!此情此景,我想起网络上流传一组照片:一张是一百多年前,中国人侧身躺在床上抽鸦片,另一张是在21世纪的今天,国人则是侧身躺在床上玩游戏,非常挖苦,是吗?我的答复是:非常震惊!不难发觉,我们有人不爱读书。
我们不爱读书,大致有以下四方面的缘故:一是国民文化素养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适应;三是归罪于应试教育,让同学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讲到这里,不知各位同学有什么感想。
事实上,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一种修为,不关名与利。书籍不单单是晋身的阶梯,更是望远的城楼;也不单单是使人生富贵的金砖,更是让心灵宁静的钟磬。中国古人曾把好好读书当成人生成就的信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中黍,书中车马多簇簇,这四句话虽非常功利,但实在。事实上,书读多了,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功利,更多的还有知识、情趣、思想和高尚。
书要经常读,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饭能够一日不吃,觉能够一日不睡,书不能够一日不读。在网络高度兴旺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持卡人数仍高达1.48亿,即每两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持有读者证。
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我以为,我们读书大致能够选择四类书籍:第一类所以是教科书,同学们啊,我们是高中学生,高考仍然是指挥棒,好好读书是父母之命、师长之责和社会之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还有别的选择吗?第二类是古今中外名著,这些名著通过历史洗礼和沉淀,大都是好书,大家想一想,当我们捧好书一本,在校园一隅,沁人的书香沉潜于心,读到精彩之处,或耳热心跳,或神游四方,或醍醐灌顶,或掩卷深思……那是多么的欢乐和惬意。第三类是科普著作,这类书籍是智慧之书、理性之书和探究之书,是不能不读的。第四类则是短小精悍的“快餐”文化,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博文等等,从这类“快餐”文化中,你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将它遗忘”。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智逐步成熟,都有美妙的人生愿景,我们要像冰心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一页书,也许就改变了你的心情;读一本书,也许就改变了你的观点;读一摞书,也许就改变了思想;读一堆书,它可能就改变了你的人生。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箴言:书本是甜的!
感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