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巧板》说课
本节课课题是---《七巧板 》, 它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动手做二》,位于教材第42—43页。《七巧板》是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基础上,教材安排的第二节动手操作课。要借助七巧板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拼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节是一节活动课。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经历探索七巧板的性质,巩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能用七巧板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陶冶情操。
技能目标:通过拼图游戏发展形象思维、有序思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七巧板的介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七巧板的拼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依据是:七巧板是一个拼图益智游戏。在活动中①可以了解图形特征,并利用图形特征拼摆新图形。②在拼摆图形时,需要较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可以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之美,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源于“问题”,发端于直觉。几何图形的直观现象为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活动提供更有利条件。但这种精神是难以量化的,因此,定为难点。
教学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故事引入。由于七巧板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益智游戏风靡全世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少对七巧板有一些了解,但体验并不深刻。因此,我就从七巧板的历史开始引入,孩子们在倾听中,拓展了知识面,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也为探索七巧板的秘密做好情感准备。
二、探究七巧板的秘密。因为孩子刚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所以只需要对所学图形进行巩固即可。但对平行四边形认识比较陌生,在孩子生活的空间此种图形应用也教少,教材对此图形的要求只是直观认识而已。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
1、 在七巧板中找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其特征。
2、 利用平行四边形教具展示,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比对、
不同位置的图形呈现,层层递进,让孩子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发展孩子空间思维能力。
孩子们在此环节中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分类、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完成有关七巧板知识学习,为下面动手操作打下知识基础。
三、拼摆七巧板。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有序思考,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和发展孩子的数学体验,感受七巧板的“巧、趣”,体会数学之美。教学中我分三步完成:
1、 摆学过的平面图形。体现同一图形的拼法多样性,培养孩子的有序思考,并体会到七巧板不能拼出曲线(圆形)图形这个特点。
2、 课件展示。七巧板能拼出一千多种不同图形,如字母、数字、景物、动植物等图形。也可用两副以上同样规格的七巧板创作情景故事,开拓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自我创作。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喜欢的图形。满足孩子的创造欲和成就感,达到艺术和科学的和谐统一。本阶段孩子有三个不同层次发展:①模仿拼②合作完成③独立创作。
孩子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式发展自己的空间能力。
板书设计:
七 巧 板
宋朝 黄明思
1、2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最大
(1、2、4、6、7、) 7
4、6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七巧板有(3)种图形 (5) 最小
(3)平行四边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