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导读
【单元导教】
本单元围绕“童话世界”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两篇精读课文,《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是两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学习,带领学生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让学生爱上童话,爱上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体现现实生活的残酷,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一颗种子长成大树后,四次变化的历程,提示“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那一定会很好
展开想象
揣摩心理
写小蟋蟀红头误入牛嘴后,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再回到牛嘴,最后被喷出来的过程。
在牛肚子里旅行
角色代入
情景朗读
用生动的情节 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示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弱小的好品质。
一块奶酪
选择角色地点和时间,创编事件的起因。
了解课七
运用多种手段编写写童话故事。
加入新角色,让故事更丰满。给故事创编个意外,然后再解决意外。
借鉴写法
学以致用
习作
添加细致描写,充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让情节更吸引人。
梳理学法
学以致用
语文园地
总结童话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学习3种修改符号及用法,并能在习作中使用。
拓展阅读
享受阅读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阅读童话。乐于分享读书成果。
快乐读书吧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46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和33个词语。
2.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3.能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4.能了解3组带口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5.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
6.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阅读:
1.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了解故事的内容。
4.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5.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口头表达:
1.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2.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书面表达:
1.能借助教材提示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3.能给习作加题目。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前解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在下着大雪的大年夜,一个为了生活被迫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关注文本:本文是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是学生们最受欢迎的一种体裁。学习本文不仅仅要了解课文的表现的内容,还要学习童话的写作方式,因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因此由读到写也是本文的重点。
关注结构:课文先写了小女孩悲惨的处境(1-4段),接着写了小女孩在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种种幻象(5-9段),最后写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结局(10-11段)。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
识字环节可让学生利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认读。写字环节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可让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课文阅读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情景带入、图文结合的方式,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增强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提问:亲爱的同学们,在过生日时你会许愿吗?你许过什么样的愿望?在遇到困难时,你会有什么渴望?
2.揭示课题:当这位小女孩看着这亮光时,她又有什么渴望呢?让我们到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
3.板书并齐读课题。板书:(8 卖火柴的小女孩)
出示课件1、2:
4.教师介绍:想必大家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这篇童话故事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作者的介绍吧。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快速带学生进入情境。通过对作者的介绍,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安徒生其他作品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出示课件4:
2.学习字词。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课文中的字词识记的怎么样呢?
(1)我会认。
①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自读两遍。
②指名读。去掉音一条龙读,读对的他生跟读一启遍。
出示课件5、6:
③指名说一说识字方法。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说说你的识字方法吧!
预设1: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教师引导:本课形声字不少,你能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举例说说吗?
预设2:“挣”就是形声字,左边部首是形声,表示意思。右边“争”是声旁,表示读音。
教师引导:我们还可以通过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方法来认字。
出示课件7、8、9:
④给生字组词后认读,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出示课件10:
⑤读准多音字。
出示课件11:
(2)我会解。
教师引导:下面句子中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1: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哆哆嗦嗦”就是“浑身发抖”的意思,因为前半句有一个“又冷又饿”,所以我认为是冻得浑身发抖。
预设2:“蜷着腿”应该是弯曲着腿的意思,我是看书上插图判断出来的,不是把腿全部弯曲着。
出示课件12:
教师追问:大家能不能一起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3)我会写。
①出示生字表。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出示课件13、14:
②学生观察结构特点。
③对“焰”字进行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15:
(3)生进行书写练习。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关键字的笔顺,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16: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班内交流,理清层次。
出示课件17:
(设计意图:以自然段为单位把课文拆分组合,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的顺序。)
3.教师质疑: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而火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
预设: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四、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这节课咱们解决了生字词,扫清了阅读障碍,还理清了课文顺序,请同学们课下把课文读熟,并把生字认真书写两遍。
五、布置课堂作业
1.判断字形。(见课件)
2.词语搭配。(见课件)
出示课件18、19:
3.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18个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理清了课文大致的内容并分了版块,这节课我们细品文本。
(设计意图:简短总结上节课内容,快速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1-4段)
1.默读感知。
出示课件20:
2.指名读,他生体会小女孩艰难的处境。
3.教师质疑:用书上的句子概括你对小女孩的印象,并找出依据。
预设: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应该能够找到第3自然段的“可怜的小女孩”。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能说出至少一点即可。
出示课件21、22:
(二)学习第二部分(5-9段)
引导质疑:
1.默读第5自然段,小女孩坐在墙角做了件什么事?她看到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个景象?自学,讨论,填表。
出示课件23、24:
预设:她坐在墙角擦燃了火柴,于是就看到了一个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她渴望温暖。板书:(现实:寒冷。 幻象:火炉。 渴望:温暖)
2.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
布置任务:
同桌讨论:小女孩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课后第二题)
出示课件25: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总结下表。
出示课件26:
教师质疑: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是“赶紧擦着”很迫切,毫不犹豫。
预设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一根,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
出示课件27:
教师追问: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们讨论回答。
出示课件28:
师相机板书:(现实:饥饿。幻象:烤鹅。渴望:食物
现实:大年夜。幻象:圣诞手。渴望:欢乐
现实:挨打受骂。幻象:奶奶。渴望:关爱
现实:受欺压。幻象:跟随奶奶飞往幸福国度。渴望:幸福)
(三)学习第三部分(10、11段)
布置任务:小组内讨论。教师总结引导。
思考:小女孩为什么死后带着微笑?最后一段中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29:
预设1:小女孩在临死前的渴望满足了,自己没有后悔的,所以面带微笑。
预设2:幸福是因为所有的渴望在幻象中都有了,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出示课件30、31:
教师小结:小女孩的生活多么悲惨啊,多么令人同情啊。这样的生活不是只有她自己,在那个贫苦人民受欺压的黑暗时代,人民时时刻刻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因此,作者才要揭露和批判这个黑暗世界,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之心。
板书:(现实黑暗 向往幸福)
三、交流总结
教师过渡: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就在这个小女孩冻死街头这里结束了,多么凄惨的故事啊,在这个故事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和大家交流一下吧。(课后三题)
课件出示32:
预设1:我对幻象印象深刻,因为幻象源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生活中缺少什么,就出现什么幻象。
预设2:我对小女孩擦燃火柴印象深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眼前的幻象一次次破灭,希望落空,小女孩急于抓住一份希望,最后就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预设3:我对小女孩悲惨的生活条件印象深刻。她家徒四壁还没有亲情。我们相比起她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个小女孩说?
出示课件33:
预设1:小女孩你的生活太贫困了,没有鞋子,赤着脚在大街上走,还没有饭吃真是让人可怜。
预设2:可怜的小女孩,你跟着奶奶走了就离开这黑暗的世界了,去寻找光明、温暖的,没有压迫的另一个世界吧。
……
四、归纳主旨,升华感情
教师引导:先整体回忆整篇课文内容,再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说一说故事的中心。
出示课件34、35:
五、阅读拓展
教师引导:安徒生因为本人生活在一个贫困的修鞋匠的家庭,童年生活困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讨生活,受了许多折辱。但他的作品都是表现真善美的。尤其适合小朋友阅读。
出示课件36、37:
六、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38、39:
七、板书设计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象 渴望
寒冷 火炉 温暖
饥饿 烤鹅 食物 现实黑暗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圣诞树 欢乐 向往幸福
挨打受骂 奶奶 关爱
受欺压 跟随奶奶飞 幸福
往幸福国度
【课后作业设计】
一、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 )精致( )奇异( )
一向( )闪烁( )慈爱( )`
二、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改为陈述句:
2.小女孩擦燃了一根火柴。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3.火焰温暖明亮。
改为疑问句: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有意把这个悲惨的故事安排在大年夜——一个原本充满快乐的日子,这样做更能激起读者对小女孩的 和对黑暗社会的
2.小女孩在大年夜不回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二是 ,课文用了“ ”这个词语把两个原因连在了一起。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 ,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 。这两个“幸福”的真正意思是 和 。
参考答案:
一、暖和 精巧 奇怪 一贯 闪动 慈祥
二、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什么用。
2.小女孩把一根火柴擦燃了。 一根火柴被小女孩擦燃了。
3.火焰温暖明亮吗? 火焰多么温暖明亮啊! 难道火焰不温暖明亮吗?
三、1.同情 不满
2.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再说
3.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幻想 死亡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整个故事想象丰富,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本单元另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自己写童话,编童话”。因此我从整体入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感悟交流,并感受童话的表达方法。
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时,抓住小女孩可怜的处境,引起学生的同情心。然后解读作者为了写出小女孩的可怜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让学生不仅能进入文本看局部,还能走出文本看整体。
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除了读,我还重点训练了学生的说。小组讨论说,全班交流说,同桌讨论说,学完课文后对小女孩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表达活起来。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通用】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jù jí óu ěr zī shì xīn shǎ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ù qǔ chuànɡ jǔ lòu dǒu fēn fā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 比一比,组词语。
杨(______) 坪(______) 棠(______) 臂(______) 熟(______)
扬(______) 评(______) 裳(______) 壁(______) 塾(______)
三、 古诗对对碰。
《九月节日忆山东兄弟》 袁枚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池上》 贾岛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所见》 王维 意欲扑鸣蝉,忽然闭口立
《寻隐者不遇》 王安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梅花》 白居易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瞪(____)呆 自(____)自(____) 怒(____)(____)睁
耳(____)目(____) 争(____)夺(____) 恍(____)大(____)
五、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既……又……
1.画上的人物(______)有从乡下来的农民,(_______)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
2.(_______)人太多,(_______)骑马人差点儿碰上了对面的一乘轿子。
3.(______)画上的人小,(______)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4.《清明上河图》(______)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______)使我们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肥皂泡是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用加点的部分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__________。橙红色是给_______,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山行》中表现诗人对深秋枫林景色无比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帮助。
4.一个篱笆__________,一个好汉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雁群宿营了。跟往常一样。领头雁派好守望的岗哨。才让大家去休息。
被派担任守望工作的雁。在伙伴们入睡以后。想到白天长远的飞行。听到伙伴们均匀的呼吸。感到疲倦了。他想:明天还有艰苦的旅程哩。这时候能甜蜜地睡上一觉该多好。
他又对自己说:“当然啦。我的任务是保卫大家的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睡大觉。但是。能打一会儿盹儿也是好的。不见得刚巧就在这时出事情吧?”于是,他打起盹儿来了。当他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忽然被一阵喧哗声惊醒。但这时他和许多伙伴已经成为猎人的俘虏了。
1.这只大雁的任务是__________,但他在执行任务时__________。所以他和许多伙伴成了猎人的俘虏。因此。这是一只是_________的大雁。
2.读完短文,我明白了( )
A.领头雁不顾别人是否劳累,一点儿爱心都没有
B.要有团队精神,多为别人着想,尽职尽责
C.猎人太精明了,所以雁群被俘虏很正常
九、 习作表达。
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请你详细描写一下这个季节的景物,抒发一下你的感情吧!300字以上。
题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聚集 偶尔 姿势 欣赏 录取 创举 漏斗 芬芳
2、杨树 草坪 海棠 手臂 熟练 飞扬 批评 衣裳 墙壁 私塾
3、《九月节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池上》—白居易—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袁枚—意欲扑鸣蝉,忽然闭口立。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梅花》—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目 口 作 受 目 圆 闻 睹 分 秒 然 悟
5、既 又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6、水中那一个个圆圆的脑袋像西瓜一样。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还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真的是跟受刑一样啊! 小鸟的叫声是那么清脆优雅,那么婉转动听。
7、1.金黄色;金色的海洋;果树的。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小猫、老母鸡、小蜘蛛
4.三个桩,三个帮。
8、
1.保卫大家的安全 打起盹儿来了 失职
2.B
9、我最喜欢的秋季
有人喜欢 万物复苏的春天,有人喜欢热情似火的夏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我喜欢的季节是丰收的秋天。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瓜果飘香,果实累累。苹果树上挂起了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大红枣儿像一个个红色的宝石一样,密密地挂满枝头,桃子穿上了粉红色的衣裳,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葡萄像一颗颗珍珠一串又一串,晶莹剔透,梨儿黄橙橙的就像是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呢!微风吹来,送来缕缕香味。
秋天的森林里也很美。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在飞舞,不一会大地上就有黄绿相间的地毯,踩上去吱吱响,这是秋天特有的音乐。只有枫树是火红火红的颜色,像天边燃起了火。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田野里,苞米露出了金黄色的牙齿,稻子爷爷笑弯了腰,可爱的小豆荚在噼里啪啦地放鞭炮呢!农民伯伯累得满头大汗,可是他们的脸上却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天上的朵朵白云有的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有的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狗,有的像是一只正在睡觉的小猫咪,可爱极了。 我爱这诗情画意,充满喜悦的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