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萨都剌诗歌中的时空书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749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都剌诗歌中的时空书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萨都剌诗歌中的时空书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49 No.3May 2023第49卷 第3期2023年5月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北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项目“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元代北方民族汉语诗歌文类研究”(项目编号:2021BJDY003)。作者简介 毕兆明,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民族文学研究;邵文驰,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萨都剌诗歌中的时空书写毕兆明,邵文驰

2、(内蒙古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摘要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北方民族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空意识。在描写时间时,诗人站在当下回望历史,通过时间观照角度的辩证转换,表现诗人在暂时性层面上对世事千变的深沉咏叹,同时寄托对永恒事物的不断求索,从而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穿越古今的历史厚重感;在描写空间时,诗人善于对不同地理风貌、族群风俗、宇宙方位进行跨越,从而营构出辽远阔大的时代文化氛围。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了时空跳跃、虚实相生、时空重叠等多种时空书写方式。关键词 萨都剌 民族诗人 时空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1-0215(2023)03-

3、0104-08元代北方民族诗人萨都剌,字天锡,生于雁门。关于萨都剌生平众说纷纭,周双利先生综合多种观点,认为他有长期的耕读、从商经历,且在四十六岁时“以三甲进士及第”1 1821。登进士第之后,萨都剌历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椽史等官职。1 2223可以看出,萨都剌有着长期在雁门、江南、大都等地的生活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在塑造诗人人格的同时,也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深刻表现。关于文学中的时空意识,张红运界定为:“人类在成长和肯定自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观照时间、空间的律动变化,探索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底蕴,并将自我的生命与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相对照,从

4、而感悟到自我生命的短暂和自我存在的藐小;进而再用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来反思人生,抒写情怀、安顿心灵、造就完美的人格,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2可见时空意识指的是主体在超越暂时性、有限性的内在追求驱动下,在文学作品中,对时空进行观察、体悟、反思的自觉意识。萨都剌的汉文诗表现出强烈的时空意识,一方面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描写,表现了对时间的独特观照,体现出具有辩证性、瞬时性、永恒性的时间意识;另一方面,诗歌对不同地理风貌、族群风俗、宇宙方位进行跨越式描写,营构出辽远阔大的时代风貌与文化氛围。在表现手法层面上,诗歌采用了时空跳跃、虚实相生、时空重叠等多种书写方式。一、绵延变幻的时间书写时间是文学创

5、作的基本向度之一。作品通过将时间加以回溯、改造、续写,能够在历史、现实、未来的多 104元互动中表现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萨都剌诗中时间的变幻与情感的表达往往协律而行、同频共振,情感表达是时间书写的内在动力,时间书写也是情感表达的基本手段。相对于前辈诗人来说,萨都剌的时间书写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瞬息千载的辩证转换、修短随化的深沉咏叹、终古万世的永恒追索。萨都剌善于将不同的时间范畴交融起来加以表现,既写历史,也写现实与未来。一方面,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具有时间跨度的历史场面与历史事件,描写这些宏大的场面与事件中的英雄事迹;另一方面,诗人更多是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将具有瞬时性的当下

6、时刻与体现时间跨度的历史阶段加以对比。诗人在这种特殊的观照方式中融入个人的主观情感,叙写个体主观感受与客观时间流变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表现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群体、生存与死亡关系的辩证思考。这种特殊的时间观根源于萨都剌在经历了长期的江南入仕、寓居他乡后,求取功名的雄心壮志逐渐在流年的岁月之中消磨殆尽的特殊心态。诗人在深切体悟现实人生的流连漂泊之后,转向对历史往事倾注情感,同时借“酒杯”“白日”“苍苔”“红尘”等表现当下的意象来区分历史与现实。诗人对时间的这种辩证思考与刘伶 酒德颂 中“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3的境界不谋而合,这种时间观集中体现在 题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 之中:瓮城春寂寂

7、,石磴草斑斑。倚杖高低月,登楼远近山。百年诗句里,三国酒杯间。自叹黄尘客,来消半日闲。4 111此诗是诗人登临北固山,目睹春色即将远去,不禁感叹时光易逝时所作。颈联中作者将具有宏大感与沧桑感的历史概念“百年”“三国”投放在传统文人意象“诗句”“酒杯”之中。三国时期的百年纷争,仅在寥寥诗句之中留下淡痕,在文人交游之时化作推杯换盏的谈资,从而服务于当下的瞬间。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将表现历史的“百年”“三国”与标志当下的“酒杯”“诗句”并置起来,把登楼时所目睹的“春寂”与“草斑”之境界在时间层面上倏忽拉开,使得整首诗在一种悠然寂寥又通达畅快的表现方式中实现了对历史的言说。对沧海桑田、万物消逝的深沉咏

8、叹是萨都剌诗歌重要的思想内涵。这种特殊的历史观通过将现实与历史进行对照,表现造物主在时间流变中改变一切的自然伟力,抒发对“万事成空”“修短随化”的深沉咏叹。这一类的诗歌往往将时间本身作为言说对象,通过表现时光流逝所带来的世事千变、万物更迭,来诉说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慨,这种时间观在其 吴桥县古河堤 中得到了表现:迢迢古河堤,隐隐若城势。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邑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堤长燕麦秀,不见筑堤人。4 142在这首诗中,诗人远望吴桥县古河堤,诉说时间给一切带来的剧变。“古来黄河流”,因大堤的修建得以兴建“都邑”,形成一种文明,然而一切终将消逝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在古河干涸之后,依靠大

9、堤而兴起的“都邑”与“通津”也最终在河道干涸后化为尘土,只剩下“迢迢古河堤,隐隐若城势”。在时间长河的磨洗之下,先民所创造的历史已然失去了清晰的印记。在这种对比中,诗人写出了对修短随化、世事变迁的深沉思索,同时表现了对古代先民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抗争精神的追思与挽怀,这种时间之感同样体现在萨都剌 送友人之金陵 中:陈郎买舟上金陵,寒江水落风浪小。飞帆远挂蒋山青,空城画角秦淮晓。白门酒美香满城,吴姬唤客客不行。楼中子弟尽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陈郎不听黄金缕,朝走东吴暮走楚。半生落魄一布袍,感慨长歌吊千古。六朝遗迹生暮烟,故家荒冢迷花钿。凤凰台上酹李白,何人知子囊无钱。4 241242诗人在金陵送

10、别友人之际,目睹荒坟与花草间早已破败不堪的六朝遗迹,不禁升起强烈的兴亡之感。类似的“遗迹”描写同样出现在“当时霸主分三国,此日吴禅老一龛”(春日登北固多景楼录奉即休长老)4 269、“前朝亡国恨,遗迹后人哀”(过贾似道废宅)4 125等等诗句中。诗人借古今之对比,表现面对历史遗迹所生发的对遥远往事的追怀,表达对世代纷争与千古兴亡的反思,暗含了诗人独特的历史观。105萨都剌的诗歌不仅叙写历史与变化,同时还续写未来与永恒。诗人认为在万事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时间流变中,总有些事情是永恒不变的,他用诗句表现自己对“永恒”事物的追寻,如他的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其九):大罾一丈阔,小舟一叶轻。相传子与

11、孙,终古无人争。4 109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现状以及遥远的未来,其中一丈渔网和一叶小舟代表了射阳湖渔民朴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渔网和小舟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建构了属于普通百姓的历史,这种历史相对于朝代兴亡、历史更替来说更加具有稳定性。诗人认为这种简易朴实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能够“终古无人争”,具有持久力,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这种对于永恒事物的探讨同时还体现在他的歌行体诗 过居庸关 之中: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昼击云雷张。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度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道傍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夜

12、来锄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失颜色。铁腥惟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前年人复铁作门,貔貅万灶如云屯。生存有功挂玉即,死者谁复招孤魂?居庸关,何峥嵘!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休甲兵?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4 217本诗用现实主义表现方式描写了居庸关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残酷现实:“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这首诗在结尾处,同样体现了诗人对“永恒”事物的思考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愿景的期待:“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诗人借对理想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永久和平”的追索,呈示出强烈的平民意识。可以看出,萨都剌在诗中往往站在当下观照历史,同时将当下与历史结合起来,借瞬息变化的当下包容“

13、已为陈迹”的历史往事,书写主体对时间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一方面体现在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慨叹中,同时也体现在诗人对永恒事物的追索上。萨都剌正是在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的书写中表现出对时间的独特体验方式与价值取向。二、辽远阔大的空间书写萨都剌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对空间加以开拓,使得其诗作突破目力所见之极限,超越此人此事、此地此景的局限性而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视野之中,体现出强烈的空间纵深感。这种在诗歌中对空间加以特殊艺术化处理的方式,迥异于传统的中原诗歌传统,包蕴了独特的民族风貌与价值取向,体现了诗人的阔达胸襟与豪迈气概。就像毛晋在 雁门集 的跋中评价萨都剌时所说的:“天锡以北方之裔而入

14、中华,日弄柔翰,遂成南国名家。”5这种空间上的跨越性特征在萨都剌诗歌中得到了很明显的表现,折射出诗人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文化基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貌。在其诗歌中对空间的铺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雄奇壮阔的地理风貌、深沉求索的族群跨越、寄情天地的宇宙视野。萨都剌的诗歌采用充满浪漫色彩的表现方式对地理风貌加以描写,这种描写方式承续了中原诗歌包容万象和寄意山水的精神传统,同时也继承了民族文化对自然风物的独特体验方式与观照角度。这样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在萨都剌的山水诗之中,如诗人在眺望鼓山时所作的 望鼓山:鼓山起千仞,乃是东海垠。蛟龙穴其下,霹雳翻海门。砥柱俨不动,日夜雪浪奔。何当临绝顶,俯视浴日盆。4 13

15、9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鼓山为观照对象,运用一系列新奇的意象来审视鼓山的高耸无垠。霹雳在东海掀起波涛,蛟龙长期穴居其下游走钻洞,恶劣气候中的雪浪日夜奔袭,然而鼓山之砥柱却岿然不动。在这里诗人化 106用杜诗“会当临绝顶”6,并采用了更为新奇的“浴日盆”以喻东海,使得广阔东海在诗人眼中不过是太阳在其中沐浴的“盆”。相较于东海这一“浴日盆”来说,作者心中之“海”更为无边无际,由此诗境豁然开朗。萨都剌的诗歌擅长以一种深沉凝重的风格来表现诗人所经历的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诗人作为长期寓居江南的北方民族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不同地域的地理风貌及民风民俗有着独特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感受既体现在诗歌对地理空间

16、的扩张中,更体现在对文化差异与民族融合的辩证理解中。萨都剌凭借其深刻的族群记忆,在诗歌中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在整体上体现出元代诗歌的包容气概,如诗人的 马上 一篇:秋水芙蓉淡淡妆,平湖昨夜有新霜。人间女子空自好,马上郎君不暇狂。十二玉楼多薄命,三千客路尽他乡。上林白雁无消息,欲向何人寄断肠。4 164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所孕育的女子与“马上郎君”之间的爱情,表现出在地理空间和族群文化上的鲜明的跨越性。开篇通过描写“秋水”“芙蓉”“平湖”等典型的江南地区意象,烘托出清雅鲜丽的地理风貌。女子尽态极妍,然却“空自好”,她深爱的郎君在马上独自张狂,由此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感与空间感获得

17、了纵深表现。“马上郎君”在江南水乡留下无数香艳往事,最终却毅然回归“他乡”,只留下玉楼女子在思念之中落得“薄命”之结局。除此以外,诗人也将北方民族迁徙的习俗与主人公狂放自如的性格结合起来,表现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此类表现不同地域特征、民俗风貌的诗还有他的 题鲁港驿和贯酸斋题壁:吴姬水调新腔改,马上郎君好风采。玉郎一去春草深,谩有狂名满江海。歌诗呼酒江上亭,墨花飞雨江不晴。江风吹破蛾眉月,我亦东西南北客。4 218首联将不同民族风貌加以并置,列叙江南地区的“吴姬水调”与北方民族地区的“马上郎君”,体现出很强的跨越性。颔联颈联既写“玉郎”驰骋江湖、豪迈纵横从而声名远播的壮举,同时将其放

18、置在体现出江南风韵的“江上亭”之中,表现出强烈的反差感。尾联亦将充满了江南韵味的“江风”与代表了“清冷”色彩的“蛾眉月”这两个不同风格、色彩的意象加以连缀,从而表现其作为“东西南北客”的包容气概与豪迈之情。萨都剌诗歌善于对空间加以扩张,然而在许多诗作之中,这种扩张并没有局限于对某一特定地理环境加以艺术呈现,而是以更为广阔的宇宙视野来观照天地宇宙。这类诗歌往往将宇宙的无边无际与诗人当下的生存样态加以对比,借以倾诉怅然心绪、排解忧肠,如诗人的 黄河舟中月夜:十丈云帆拂斗杓,星槎风急浪花飘。夜深露冷银河近,卧听天孙织绛绡。4 154诗人通过对“云帆”“斗杓”等意象的铺排与连缀表现自己所目见的舟中月夜

19、:夜已极深,长空一片漆黑,点点星光比往时更为明亮。黄河风急浪高,带动云帆飘然舞动,仿佛这破旧的云帆拂拭斗杓星辰。在这一片空阔的境界下,万事万物都消逝于黑暗之中,由此诗人感觉天地自然相交,仿佛银河不过眼前之景,侧耳便可听闻天孙织布之声。这首诗所呈现的空间感突破肉身极致而显得更为辽远阔大,体现了作者对天地深沉思索的宇宙视野。此外,还有 登乌石山仁王寺横山阁 一诗:千尺青莲座,烟霞拥地灵。山川几屐,日月两浮萍。乌没大垂海,龙归水在瓶。深堂说法夜,应有石头听。4 116本诗在书写广阔的自然环境的同时表现对宇宙天地的诗意想象,从而体现出诗人充满浪漫色彩的意境塑造能力。诗人并没有将自我作为一个渺小个体进行

20、描写,而是写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抒情主人公,一个足够与天地相接的“大我”形象。万事万物都在诗歌宏大壮阔的叙事姿态中成为表现诗意的能指符号,“日月”也不过是“两浮萍”,“龙”也最终归于“瓶中”。相对于天地来说,这一抒情主人公是最具包容性的,体现出诗人 107无限开阔的胸襟与极具包容性的内心境界。总的来说,诗人对空间的认识与表现是多维度、多层次的,这些都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与行旅生涯。诗人放眼天地,以独特的诗趣与想象力表现宇宙时空,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艺术张力。三、多元化的时空书写方式吴功正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时空意识起源于“中国古代先哲们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大化流行的整体。哲学家可以凭 心 而

21、感知、领略。”7萨都剌的诗往往借用多种手法表现时空,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感。在表现时空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时空跳跃、虚实相生、时空重叠等多种方式。(一)时空跳跃诗歌本就是富有跳跃性的艺术形式,萨都剌更是将这种跳跃性扩展到时空层面,使得诗歌的跳跃性呈现出更为浓烈的艺术美感。刘颖倩认为:“时间具有点性之特征,而且正是其中的物态,其中物态的相对稳定性使时间之点性特征更进一步突出出来。”8萨都剌善于在同一首诗中表现这不同的时间之“点”,表现这不同的“点”之间的跳跃、切换,使得读者从对当下一时一刻的“沉浸”中跳脱开来,感受诗歌宏阔的诗境以及时空跳跃所带来的丰富的诗意内涵。这种跳跃性体现在诗人从

22、对当下叙述跳跃到对往事追思,抑或者对未来加以畅想,如诗人的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其八):捕鱼湖水中,卖鱼城市里。夫妇一叶舟,白头共生死。4 109在这首绝句中,作者将诗歌的时间广度加以开掘,以经历高邮射阳湖时所目睹的百姓生活为题材,写他们平凡又朴素的生活风貌以及对未来的畅想。这首诗的前半句立足于当下实际,描写目力所见之景,后两句则直接突入到“白头”“生死”这样一个遥远的未来之中,体现了时间的跳跃性。这种具有突变性的时空书写方式与有的学者提出的那种“线性推移”9的线性时空范式迥然有别,是“诗化”的时空,在五言绝句的体式规制之中最大化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样的一种跳跃性还体现在其 寄朱舜咨王伯

23、循了即休(其二)之中:大江涌金山,稳若青莲座。山下有龙宫,见水不敢唾。江山万古同,日月片帆过。把酒妙高台,狂歌醉相和。4 135本诗着重写诗人登临妙高台时,所感受到的“人生聚散,信如云萍,倒指岁余,旧游如梦”4 134的时光流逝之感。首联颔联写景,写妙高台与江水所形成的险峻地势,颈联尾联感怀抒志,将个人的深沉情感内蕴于对时间流逝、江山依旧的感叹之中。诗人在目睹当下景色时受到触动、有感而发,由当下时空联想到“万古同”“片帆过”的时间长河,并诉诸诗歌。这种跳跃性体现为诗歌从对时空某“点”的描写,突然深入到对无限时空的自由想象与哲理思考之中。这种跳跃感在诗歌的空间层面中同样得到表现,体现出其强烈的跨

24、民族性、跨文化性。萨都剌在诗中以跳跃性的手法表现个人在仕途经历中所体验到的多元文化、族群差异、地域风貌,这种跳跃性所产生的对比反差丰富了诗歌的文化意蕴,如诗人在 上京即事(其五)中所表现的: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4 149萨都剌长期供职于江南,因此其诗歌中有着浓郁的江南情结,在这首诗中,诗人于宿醉未醒之际,目睹上京清晨满城湿气的特殊气候时产生的恍惚神情,仿佛重新笼罩在江南烟雨中。“五更寒袭”“满城湿落”这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在萨都剌的诗中融合在一起,诗歌得以在对不同地域、气候之间的对比描写中

25、表现出丰富的意蕴。108(二)虚实相生萨都剌在对时空加以开拓的过程中,往往将个人的主观想象熔铸其中,在诗中虚构个体对时空的自由穿梭,使得作品在描写“实境”的同时,借“虚境”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刘可钦认为:“中国艺术更多地表现出了对空间的淡漠,或者说是超越。”10就是说中国艺术在表现空间的时候,绝不仅限于对现实空间的客观描摹,而是总体上体现出对现实空间的超越。在萨都剌的诗中,“实境”与“虚境”之间往往没有鲜明的界限,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虚实对比中增强诗歌的艺术美感,这种表现方式在他的 元统乙亥岁余除闽宪知事未行立春十日参政许可用惠茶寄诗以谢 中得到了体现:春到人间才十日,东风先过玉川家。紫

26、薇书寄斜封印,黄阁香分上赐茶。秋露有声浮薤叶,夜窗无梦到梅花。清风两腋归何处,直上三山看海霞。4 174在这首诗中,诗人将现实空间与想象空间交融在一起,描绘自己被清风托起、飞至三山之上欣赏海霞美景的奇幻经历。诗歌描绘了“实境”与“虚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其中“黄阁香分上赐茶”是实,而“直上三山看海霞”是虚,总体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虚幻色彩,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 题舒真人仙山楼观图 一诗中: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朱楼接五城。台上吹箫秦弄玉,云边度曲许飞琼。光流汉殿青鸾舞,霞拥函关紫气明。方丈蓬莱俱咫尺,不须东望问长生。4 192这首题画诗全凭想象来表现主题,虚构了“霓旌”“飞琼”“青鸾”“紫气”等等新

27、奇多变的意象,营造出一幅满是飘逸仙气的艺术场景,继而通过描绘“台上”“云边”“汉殿”“函关”“方丈”“蓬莱”这几个表现方位的意象来对空间加以扩展,表现浑然一体的广阔时空。此外,还有 宿青阳云松台二首:九老排云独擅尊,众山拱戴似儿孙。石房仙去神光现,洞府龙归雨气昏。上古几年埋地轴,至今九柱插天根。何时身在层峰顶,手把丹书叩帝阍。县门遥接九霞山,日日天开图画看。云气晓连铜篆湿,翠光晴锁砚池寒。人间官府红尘马,天上神仙白玉盘。高卧云松定何日,仰扳北斗夜阑干。4 200诗人在诗中将一种飘然的灵动之气附着于连绵的群山之上,将现实空间与想象空间结合在一起,其中“上古几年埋地轴”是诗人对群山古远历史的想象,

28、与“至今九柱插天根”相映衬,共同表现群山历经千万年而屹立不倒的自然伟力。此外还有诗人流连于仙境的想象:“何时身在层峰顶,手把丹书叩帝阍”,借此实现了对直插苍天的山峰之高的侧面烘托。本诗描写了诗人眼前所见的现实景象,同时体现了超越这种现实局限性的思想倾向,其中“人间官府红尘马”是现实景象,而“天上神仙白玉盘”以及“仰扳北斗夜阑干”是诗人的主观想象,这一意境的塑造使得诗歌总体上呈现出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三)时空重叠在萨都剌所营造的诗境之中,不同时空之间既有相互分离、彼此映照的关系,同时也有相互重叠、互相交融的关系。孟艳在考察中西古典文学的时空艺术时发现,中国古典文学在时间上体现为“具有显著整体性

29、的时间”11 10,在空间上则多表现“并列存在的空间”11 18。深受中原传统文化影响的萨都剌,其诗同样体现出这种整体性与重叠性。诗歌一方面表现时间与时间、空间与空间的彼此重叠,同时也将时空作为一个具备互通性的有机体,表现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重叠与交融。萨都剌将位于不同时空的意象融合在统一的诗境之中来表现当下对历史的追忆,抑或者将不同地理特征、文化风俗交叠起来表现地域差异与冲突,如补题淮西送王仲和从事诗卷 一诗:百年驰马苦匆匆,水落乌江楚庙空。眼底山川犹历历,淮南旧梦雨声中。4 154在这首诗中,现实与历史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在统一的诗境之中彼此重叠,从而古中有今、今中有 109古。首句

30、“百年驰马苦匆匆”是写项王征战的辛劳,下句却又突然回到“水落乌江楚庙空”的当下,现实与历史在这里产生了奇妙的交融。楚王意欲称霸天下的“淮南旧梦”最终在淅沥的雨水声中幻灭,百年征战的功名伟业最终在乌江落得破灭成空的结局。在后一句中,“眼底山川犹历历”是写当下的情境,然而“淮南旧梦”却是对往事的追思,这一思绪又被当下的淅沥“雨声”所打破。此外还有他的 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其三):雪白杨花拍马头,行人春尽过徐州。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良案上筹。4 159“夜深一片城头月”是当下之景,而“曾照张良案上筹”是想象之景。诗人在对现实景象加以描绘的同时实现了对历史的追思,诗中“明月”的光芒亘古不变,是沟通

31、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在最后一句中,历史与现实在诗人主观想象过程中重叠起来,彼此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共同在这同一片月光的牵引下成为浑然诗境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他的 登金山雄跨亭:朱栏六曲倚高秋,元气茫茫日夜浮。客去客来天地老,潮生潮落古今愁。疏钟水国前朝寺,落日海门何处舟。更拟黄昏尽余兴,却从灯火往扬州。4 164在这首诗中,诗人登亭远眺,抒发“客去客来天地老,潮生潮落古今愁”的无限愁思。这首诗虽然有着深切的历史忧思,但却并没有对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直接描写,而是表现历史长河中的人来人往、潮生潮落,将“天”与“地”、“古”与“今”两个层面交叠起来进行表现,从而深化了这种古今之愁,这种时空重叠的现象

32、在金陵道中 同样得到了表现:烟树云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听鹧鸪。万里关河成客舍,五更风雨忆吾庐。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4 180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堠长堠短”“山北山南”这几个地理名词之间的距离感来拓展空间,同时想象“万里关河”成为自己的“客舍”。“堠长”“堠短”“山北”“山南”这些意象借“官马”“鹧鸪”统一起来,从而使得这一旅途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诗人以肆意张扬的想象力对不同方位、大小事物之间的重叠关系加以表现,强化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四、结语查洪德先生认为,元代文化精神集中表现为一种“大元气象”,在时间层面上“表现元人超越往古的时代自信”12 61

33、,在空间层面上“也是大气包容,包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12 65。通过对萨都剌诗歌时空书写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处于多元文化交融时代的萨都剌的诗歌创作。萨都剌在诗歌中表现对时空的辩证思考,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时空,所体现出来的时空意识是诗人人生经历与情感态度的表征,是构建其诗歌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熔铸了诗人面对不同地域文化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开阔胸襟以及面对沧海桑田与世事变迁时的豪迈之情。参考文献1 周双利.萨都剌年谱 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7,(2):1524.2 张红运著.时空诗学.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8283.3 侯文华,陈朗,孟

34、庆跃.六朝文选注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94.4 杨镰.全元诗:第30册 M.北京:中华书局,2013.5 元 萨都剌.雁门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430.1106 唐 杜甫.杜诗详注:第一册 M.清 仇兆鰲,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4.7 吴功正.中国古诗的时空美学 J.广西社会科学,1987:176.8 刘颖倩.中国古代艺术时空观念初探 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13.9 邓群,郭勇.论晏几道词的时空书写 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1):82.10 刘可钦.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的时空意识 J.江海学刊,1996,(5):1

35、58.11 孟艳.中西古典叙事传统中的时空艺术比较 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4.12 查洪德.大元气象:元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概括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6172+2.On the Consciousness of Time and Space ofSaDula s Poems in the Yuan DynastyBI Zhao-ming,SHAO Wen-chi(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Tongliao 028043,China)Abstract:S

36、aDula was a famous northern ethnic minority poet of the Yuan Dynasty,and his Chinese poetryhad a strong sense of time and space.When describing time,the poet stands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looks backat history.Through dialec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observation,he expresses t

37、he poet s deepadmiration for the ever-changing world at the temporary level,while also expressing his continuous search for eternal things,thus presenting a sense of historical depth that transcends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s a whole;Whendescribing space,the poet is adept at crossing over different

38、 geographical features,ethnic groups customs,and cosmic orientations,thus constructing a vast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era.The poet adopts various ways of presentinghis spatiotemporal consciousness,such as“jumping in time and space”,“virtual reality coexisting”,and“overlapping time and space”,which makes his poetry exhibit diverse creative techniques.Key words:SaDula;Chinesepoetry;Space-time consciousness责任编辑葛鑫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