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组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745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组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组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组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学界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展开了多维度研究,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郝亚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有助于辨识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a,麻国庆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路径展开分析,认为其是推动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兼收并蓄的共同体文化和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b;王延中进一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进行分析,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和根本前提,并为其提供了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导,是增强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情

2、感依托和思想前提c;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讨论中,已呈现民族团结和共同体建设多种话语体系d。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纳日碧力戈等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学界和基层民众四方的努力e;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决f,铸牢中华郝亚明.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8-13.麻国庆.民族研究的新时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21-27.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J.民族研究,2018(1):1-8.郝亚明.铸牢中

3、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话语趋势 J.民族研究,2022(4):1-12.纳日碧力戈,李鹏程.四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广西民族研究,2020(1):1-6.姚鹏,马成俊.知识分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以李文实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为中心 J.西北民族研究,2022(4):20-30.社会组织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王苏道1 胡那苏图2(1.蒙古国研究大学文化学学院,乌兰巴托 蒙古国;2.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其不仅有社

4、会价值,更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诉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可以改善民生,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在社会治理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组织;价值诉求;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23)01-0011-052023 年 1 期(总第 150 期)No1,2023()Gereral150No.满族研究MANCHUMINORITYRESEARCH*项目资助: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22JBQN014)。12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建设a,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问题b,民族语言治理c,移动互联时代铸牢中华民

5、族共同体意识传播问题d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呈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和多样性。一直以来,社会学领域的学者热衷于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问题。但是,少有学者关注“社会组织”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赵杰翔等试图通过中华民族慈善历史、慈善文化和慈善实践等多样化途径铸牢社会领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e;魏霞基于内蒙古城市流动人口研究,认为需要关注城市流动人口家庭发展,发挥流动人口所在社区党组织的作用,使城市成为强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并切实铸牢各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f,城市社区可以从社区教育、文化和就业三个层面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g。其中社会组

6、织作为一个实体,成为“国家社会”关系研究的重要场域。随着中国社会治理的深化和制度层面推进社会组织的建设,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具有明确的价值诉求,并嵌入各种领域,发挥着重要功能。由此,本文选取“社会组织”这一载体,分析社会组织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问题,拓展社会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二、现实基础随着社会治理的深化和公共问题的复杂化,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成为时代趋势。近年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具有数量多、种类繁、分布广等特征,成为社会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数量多且分布广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总量已经超过 90 万大关,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分布全国各地,具有较强的社会影

7、响力。从数量上看,截至 2020 年,全国共有社会团体 374771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10959 个,基金会 8432 个h。按照广义社会组织定义,将基层自治性组织、未正式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新型社会企业纳入社会组织中,可以发现,数量更为庞大。截止 2018 年 11 月,我国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已达 39.3 万个,其中基层民政部门登记 6.6 万个,街道和社区管理 32.7 万个i。到 2020 年底,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共计 61.5 万个,其中村委会 50.2 万个,村民小组 376.1 万个,居委会 11.3 万个,居民小组 123.6 万个j。据社会组织蓝皮书中的统计,2019

8、 年“有自觉意识”k的社会企业数量为 1684 个,“无自觉意识”的社会企业为 205.53 万个。截至 2020 年,全国共有“认证”的社会企业 501 个l。从全国的分布来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多,如社会团体数量最多的 5 个省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J.西北民族研究,2022(3):17-21.蒋文静,祖力亚提司马义.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 J.民族教育研究,2020(1):13-21.王晓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基于河池、百色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J.民族学刊,2022(1):12-19.王

9、林平,高宇.移动互联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169-176.赵杰翔,朱建刚.中华民族慈善教育:内涵、原则与方法 J.民族教育研究,2022(3):14-22.魏霞.在流动人口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内蒙古进程农牧民为例 J.贵州民族研究,2022(4):22-28.马伟华,李修远.城市社区治理的多重要素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天津市红桥区 X 社区为例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7):9-16.黄晓勇.2020 年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报告,载黄晓勇主编.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10、出版社,2021:3-4.苗月霞.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研究报告,载黄晓勇主编.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86-87.2020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1年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将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无自觉意识”的社会企业行列,认为是潜在的社会企业。金仁仙,李羽洁.2020 年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报告,载黄晓勇主编.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49-151.111213份分别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和福建省;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最多的 5 个省份

11、依次为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河南省;社会企业在北京、广东和四川的认证数量较多,分别有 125 个、108 个和 107 个a。综合分析发现,2020 年全国有 8 个省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超过20000 个,有 17 个省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超过 10000 个;志愿服务组织在 21 个省份都超过了1 万个b。虽然社会组织在全国各地和省份分布不均,但是偏远、边疆、基层社会中的社会组织也在逐渐增多,对当地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功能。不仅如此,随着国家制度层面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多元化支持,社会组织通常具有完备的组织架构,明确的价值使命,健全的行动能力。在此背景下,在社会组织中强化铸

12、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明确组织价值使命,规范组织行为,促进全国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实践。(二)参与成员多服务领域广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组织内部也容纳了大量的专职、兼职人员。据 2021 年社会组织蓝皮书的统计,截至 2020 年年底,基金会职工人数共 39174 人,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人数共6356258人;3645 岁的社会团体职工共有1453966人c。截至 2021 年 10月 30 日,我国志愿者总人数达到2.17亿人,平均每万人中就有 1544 人注册成为志愿者,约占总人口比例 15.4%;志愿团体 113 万个,志愿项目 621 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 16.14

13、 亿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为 7.44 小时d。社会组织服务领域可以分为艺术、教育、环境、动物保护、卫生保健、心理健康、医疗救助、法律实施、就业、三农、扶贫助困、公共服务、国际事务、社区发展、志愿服务等 25 个类型;从社会组织人员的特征来看,教育背景呈现多元化;从组织服务类型看,几乎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社会组织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不仅强化组织自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有助于为广大群众推广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协同关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体现在不断完善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

14、位。现在,党建工作已经成为社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愈发发挥重要功能。党的工作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学者们总结出“刚性嵌入”与“柔性融入”路径e,也在比较“支配、适应、互惠”党建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商”路径f,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伙伴关系”一直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寻求的理想关系。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出现后,社会组织与国家治理体系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得到政府的支持、抑制、控制与引导。随着社会治理的创新,政府认识到社会组织在激活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优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功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逐渐建构协同合作关系,即“伙伴关

15、系”。(四)社会组织嵌入基层创新治理方式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型过程中,基层社会出现的原子化、个体化风险,异质化、碎片化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基层出现治理风险。在此背景下,党和政府提出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在城市社区建设“三社联动”“五社联动”机制,在乡村支持创建经济类、文化类多样化农村社会组织,促进了基层治理优化。黄晓勇.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中国志愿服务网(),访问日期:2022 年 6 月。黄晓勇.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张翼.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M

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9.徐宇珊.刚性嵌入于柔性融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路径探析以深圳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4):47-53.严宏.中共共产党社会组织党建策略选择:支配、适应、互惠抑或协商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1):172-177.14以“五社联动”机制为例,这是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其中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力量,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在乡镇,社会组织亦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载体。如 201

17、8 年开始试点的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了基层社会的文明建设;2022 年民政部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由此,社会组织具有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发展的使命,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背景下,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支持下,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社会组织的价值使命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社会组织既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非营利部门”,还是参与者及行动者的“价值的所在”,包含志愿精神、多元主义、利他主义和参与共享等价值理念。笔者认为,“社会组织同价值的关联表现在:一方面

18、是价值诉求作为组织的目标;另一方面则是组织的运行彰显价值理念。”从我国社会组织特性来看,不仅有社会组织自身的价值追求,更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诉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五个认同”为例,社会组织具有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价值基础。一方面,强化“五个认同”有助于促进提升社会组织合法性。从中国社会组织生存环境来看,党和政府是社会组织获得制度合法性的重要影响主体,只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认同,才能获得国家认可,获得制度合法性。另一方面,强化“五个认同”有助于参与社会治理。从我国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来看,体现一种“嵌入式”发

19、展路径,是一种“参与式治理”模式。现在,政府每年都会以“政策引导”“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社会组织注入资金和多方面的支持,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提供了现实基础。由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上所述,随着国家层面加强重视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数量实现飞跃发展,在各种社会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功能。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逐年递增,成为党和政府重要的伙伴,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多样化社会组织,能够影响更多的人,继而真正实现在各族群众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路径选择社会组织不仅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20、识的价值诉求,也具有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一)社会组织始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个认同”强调人们要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实践证明,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组织作为链接社会的重要主体,不仅链接政府与社会,还能促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无论何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首要工作即是党的建设,这也有助于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组织获得合法性,有助于社会组织的扎根落脚,获得群众信任和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党员的活力,链接多方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二)以民族工作为引领,助力新时代民族工作发

21、展完善民族政策是开展民族工作的行为指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保障。一方面,社会组织无论在民族地区开展服务,还是城市中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服务,都需要以此为行动参考;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不仅要以民族工作为引领,还应该广泛收集社会群众的想法,关注各族群众的需求,并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政策建议,继而充实完善相关内容,以此铸牢中15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组织具有改善社会民生、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整体来看,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较大,城乡之间有待实现统筹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改善民生,发展基层仍是这些地区当前

22、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其社会融入、就业、教育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逐渐成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对此,一方面,有能力、有资源的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链接多方社会资源,积极培育本土社会组织,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环境,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城市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关注城市中少数民族的人口,积极探索建构民族互嵌社区,在社区治理、社区服务计划中纳入少数民族人口,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以此建构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互嵌社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四)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组织虽然都具有自身的使命和价值,但很多社会组织专业化程度较低,且较少关注“伦理

23、问题”,常常导致“技术本位”而忽略“伦理本位”,尤其在民族地区或为各族群众提供服务时,应尊重多元文化,并善于使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为其提供恰当服务。与此同时,社会组织还应以“优势视角”挖掘和使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自身的资源,进一步链接拓展其社会资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此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些不仅需要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还需要关注社会层面。随着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可靠的伙伴,在协同治理视域下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社会组织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在党的领导下,以新时代民族工作为行为指南,以解决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以实现社会价值和使命,助推社会领域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编辑:闫立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