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设计:
本小节内容有两个主干知识,主要是:四季划分,五带划分。
这两个知识的结构顺序大体相同:划分依据——划分界限。不同的地方对四季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而五带范围随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四季划分与五带划分的依据及界线;
2, 能够说出不同地方对四季的不同划分;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之前学过的知识,解释四季与五带划分的依据;
2, 说明不同地带对四季的不同划分;
3, 运用简图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加深同学们对四季与五带的进一步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依据与界线;
2, 黄赤交角与五带划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依据与界线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手机拍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6分钟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赤道平面,地球的公转产生黄道平面,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上往返移动,从而在地球上出现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某地一天的中平均太阳高度的大小,也就是说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一天的平均太阳高度就越大,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反之亦然。
昼夜长短影响着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白昼越长,一般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多,昼夜长短是影响四季划分的依据之一。
所以,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差异决定了该地的季节更替。
老师:大家看看这几幅是什么图片?
多媒体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
老师提问:好,那我们的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来学习一
下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讨论后发言(老师引导)
老师总结:由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折射点的回归运动。当太阳从直射赤道到直射北半球时,也就是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量最多,所以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太阳从直射赤道到直射南半球时,也就是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辐射量最少,所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当从直射北回归线到赤道时秋季;当从直射南回归线到赤道时春季。
所以划分四季的依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板书)
这就是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以二分二至为界限划分的。(板书)
老师:大家是不是觉得和我们知道的四季不一样呀?那同学们知道的四季是怎么划分的呢?
学生: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板书)
老师:其实同学们知道的四季是北温带为了使气候与四季相符合而划分的,也就是气候四季。那北温带是怎么划分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
(黑板画图)问同学太阳辐射量和太阳高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太阳辐射量和太阳高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是逐渐减少降低的。
老师(在图上演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较其他地区获得太阳辐射最多,太阳高度最大,所以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获得太阳辐射和太阳高度少于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温带;而南北极圈之内没有太阳直射,所以为寒带。所以它的划分依据就是根据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划分的。
(提问)1,五带划分的依据?
2,五带的范围?
学生: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五带为南寒带,南温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点现象故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终年炎热,而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3、24节气
24节气是指24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定立的用于指农事的立法: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课堂小结:
(1)四季的划分依据以及含义
(2)地球上的五带划分
(3)二十四节气
本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学板书: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公转
自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