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上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 ,执教: ,第1课时,总第2课时。 表内除法分一分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过 程 与 方 法 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直观的数学活动 重难点 重 点 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 难 点 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具、课件准备 葡萄、盘子、。学具
2、:五角星、小棒、环节教 学 活 动旁 批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反馈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教师:把8个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
3、怎样分?哪一种是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点评: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找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1)分葡萄。(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分18串葡
4、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点评:创设情境先猜再分,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通过把葡萄多次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学生记录分的过程和观察思考记录单,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后记2010年上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 ,执教: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表内除法分一分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
5、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直观的数学活动 重难点 重 点 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 难 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 教具、课件准备 盒子 扑克牌。环节教 学 活 动旁 批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反馈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
6、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1)玩扑克牌。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数,也就是平均分。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分东西时不知道每份要分多少个,只有分完了我们才知道结果,比如玩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摸牌的时候是怎么摸的?学生:一人摸一张,摸完一圈再继续。教师: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叠扑克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扑克牌,每人可以摸到几张呢?(准备的扑克牌够每人摸4张)小组合作摸桌上的一叠牌。教师:你摸了几张牌,猜想一下你的同伴摸了几张,为什么?教师:摸扑克牌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7、?每组再增加一些扑克牌。教师:现在要想把这些扑克牌平均分给一组的同学,你有更快的方法吗?小组内先讨论,再摸牌。各小组汇报摸牌的方法。可能的方法有:学生1:每人每次拿2张。学生2:每人每次拿3张。学生3: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张多。学生4:先每人一次摸5张,再看剩下的张数,决定每人再摸几张。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法:为了保证结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扑克牌要一样多。点评:通过第一次摸扑克牌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成几份的一般方法,通过再次摸扑克牌让学生探究平均分成几份的多种方法,并主动对分法进行优化。(2)分铅笔。教师出示12支铅笔。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
8、放多少支铅笔?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点评:让学生结合一共12支铅笔和3个盒子先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放多少支铅笔,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交流各种分法时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联系起来,为除法的认识作准备。三、课堂游戏做第73页课堂活动第3题。(1)介绍游戏规则: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2)教师示范抓一些豆子,请学生平均分豆子,并计分。交代游戏规则。
9、(3)小组活动。点评:通过游戏和评比调动人人参与的热情,巩固平均分的方法。四、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好玩的或你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还想继续学习平均分的知识吗?课后记2010年上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 ,执教: ,第1课时,总第2课时。 表内除法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76页例1、例2及第78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
10、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重难点 重 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难 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课件准备 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学具:小棒、圆片。环节教 学 活 动旁 批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反馈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卡通动画演示)有一天,猪八戒约孙悟空和沙僧到王母娘娘的桃园摘桃子吃,正巧碰上七仙女们摘回8个仙桃,
11、猪八戒上前讨要,仙女们要八戒分别按下面的要求分完桃才能吃:把这些桃平均分成4盘。猪八戒受大家的启发,正确地分完了桃(课件演示)。正准备吃桃,仙女又想考考它:如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这些桃就全归你。八戒一听,急忙说: 248,仙女们直摇头,八戒没办法,急得直流口水,只好求同学们。教师:大家能帮八戒的忙吗?学生:能。教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一种新的运算,一定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除法)二、经历学习过程,理解除法的含义1教学例1教师:这里就有8个桃,要把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大家用学具摆一摆。教师:“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把这个分
12、的过程连起来该怎么说?学生: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中,每盘2个。教师:刚才的操作中,要分的总数是几?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板书:842)教师:大家认为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学生1:用84=2。学生2:84=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给予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所表达的式子根据学生姓名命名为发现。教师:为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很早以前的数学家就进行了探讨。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威廉奥特雷提出了用“”表示平均分;后来瑞士数学家认为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现在我们就采用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板书:84=2)教师:84=2表示什么意思?谁给我们这位新朋友“”取
13、个名?学生:(根据学生的命名,及时给予肯定。)教师:数学家们最早也给“”取过这些名字,后来为了统一,把“”叫除号,把这样的算式叫做除法算式。教师:怎么写除号呢?先写一短横,再写上面一小圆点,然后对下来写下面一小圆点,请大家用手指在桌上练习写一个“”。教师:怎么读这个算式?试着像读乘法算式那样读一读。教师:读除法算式时,“”读作除以。大家跟着老师试读:8除以4等于2。教师:谁能结合分东西的过程,结合842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如果不是分桃,84=2还可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小结: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时,先写要分的总数,然后写除号,接着写平均分的份数和等号,最后写每份是多少。教师:
14、除法有用吗?(有)还想学吗?(想)我们继续学习,请看屏幕。2教学例2(课件展示: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教师:“每6支装一盒”是什么意思?它要求我们把24支铅笔怎样分组?要分的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分?(1)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棒代替铅笔,一边分一边说,并写出除法算式。(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三、课堂活动(略)课后记2010年上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 ,执教: ,第1课时,总第2课时。 表内除法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及练习十五的第35题。 教
15、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重难点 重 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难 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课件准备 12根跳绳,15枝花,3个花瓶(可
16、用杯子代替)。学具:圆片、小棒。环节教 学 活 动旁 批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反馈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一、谈话引入教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点评: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索1教学例3教师:班上要组建一个跳绳兴趣小队,需要12个人参加,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个组?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吗?为什么?怎样写算式?学生:123。教师:猜一猜,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可能直觉地感到4个小组就可以了,有的可能把12和3结合
17、起来思考,想几个3合起来是12。不管哪种思考均应给予肯定。教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后边。教师抽学生说算式的意义。124,126它们的商是多少呢?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把这几个除法算式按除数的多少排一排,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一个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像加减法算式一样有自己的名字。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根据你的理解,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表示什么?商表示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求完整、规范。点评:把猜测、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既让学
18、生感受到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又完善对除法意义的理解。2教学例4(出示15枝花,3个花瓶)教师:为了布置教室,需要3瓶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猜一猜,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学生自由猜测。学生可能根据每瓶花大致的多少猜测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也可能把15和3结合起来,想3个几合起来是15。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用圆片代替花瓶,小棒代替花摆一摆,再写出除法算式的商。3验证结合15枝花和3个花瓶想“153”表示什么意思,估计商是多少。再用小棒分一分进行验证。点评:进一步感受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猜测、操作的学习方法,加深对除法的认识。三、巩固运用(1)教科书第80页第3,
19、4题,第81页第5题。(2)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说出问题,其余同学用除法算式解决。四、反思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点评:本案例突出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结合除法的意义自主列出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通过猜测和操作验证的过程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自主优化平均分的方法,体验平均分和乘法的联系;通过学生说一说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主动把除法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后记2010年上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 ,执教: ,第1课时,总第3课时。
20、表内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82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过 程 与 方 法 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
21、相互交流的态度。 重难点 重 点 知道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 点 知道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课件准备 口算卡片。环节教 学 活 动旁 批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反馈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快到元旦节了,幼儿园正准备开联欢会。张老师买回一筐苹果,一共有24个。二、小组合作,探索求商的方法1提出问题(1)(课件展示)“筐里有24个苹果。每6个装一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筐里有苹果24个,每6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教师:要算一共可以装多少盘,怎样列式?学生:246。教师:24除以
22、6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4人小组商量,也可以用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学生汇报。学生1:我是这样想的,1盘放6个,2盘放12个把所有的苹果放完后,正好放了4盘,所以246=4。学生2:我们想6乘几等于24呢,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教师板书:246=4(盘)想:四六二十四教师:你怎么一下就想到了四六二十四呢?学生2:我开始想到四五二十,比二十四小,就再想大些,四六二十四。学生4:我先想四七二十八,比二十四大,就想小些,四六二十四。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呢?学生:我们喜欢想口诀的方法。教师:用乘法口诀求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2)“现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23、每盘里放几个?”教师:怎样列算式?学生:244=教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计算吗?自己说一说244怎样算。学生计算后,请学生说是怎样算的。学生:244这样算,我想4乘几等于24呢,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教师板书:244=6(个)想:四六二十四三、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学生: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里都有24,4,6这3个数。学生:我们发现可以根据46=24,算246=4,244=6。学生:我们组觉得乘除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学生:46, 246,2
24、44,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教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观察得真仔细!你能说出几组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吗?同桌说后,请几个同学说。当学生说出3个算式后,教师问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计算。四、课堂活动1第1题:分鲜花教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突出,老师特地给大家送来一些礼物(出示花瓶图)。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礼物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3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交流完后,请1人说每个算式的意思。教师: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学生:三四十二。2第2题:开锁老师把题目的钥匙贴在黑板上,把锁制成卡片发给部分学生。教师:小朋友们
25、看,黑板上有5把钥匙,哪把钥匙上的口诀能打开你手中的锁,你就把手中的锁贴在哪把钥匙的旁边。比一比,看谁贴得又对又快。教师:真能干,我们的书上还有很多把锁,你能顺利打开吗?请试一试。(学生完成第84页第2题)3看卡片说得数五、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题。六、全课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增长了什么本领?课后记2010年上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 ,执教: ,第2课时,总第3课时。 表内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习十六的第36题。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26、的过程。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较熟练地选择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过 程 与 方 法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重难点 重 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难 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课件准备 视频展示台、口算卡片。环节
27、教 学 活 动旁 批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反馈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教师: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教师:今天,小猫的儿童用品商店开始营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书上的主题图)教师:小猫的商店里东西可多啦,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是几元一个?学生回答略。二、提出问题,探索求商的方法1小灰兔买胶水(课件出示)小灰兔来到商店,它拿着18元钱。小灰兔:我有18元钱,想买几瓶胶水,小朋友,请帮我算一算,可以买几瓶胶水?板书:18元可以买()瓶胶水学生:我会算,18元可以买6瓶胶水,因为每瓶胶水3元钱,183=6(瓶)。板书算式:183=6(瓶)教师:18除以3得
28、6,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同桌交流后,请2人说是怎样算的。板书:三(六)十八,商是6教师:计算18除以3得几,我们只要想3的口诀就可以了。(课件出示)小灰兔:“小朋友,谢谢你们!”2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教师:你们能根据这些商品的价格,提出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老师提要求:下面,我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4个人轮流提问,其余的同学列式解答,看哪个组合作得最好。(1)分组提问解答。(老师巡视指导)(2)分组汇报。当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提问时,其余小组的学生要准备好作业本和笔列式计算。老师可以在视频展示台上把学生提的问题写出来,当学生列式后,重点问学生是怎样算的。如果学生提出了“谁的价格是谁
29、的几倍”这样的问题,老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并说: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或者我们再过两节课来解决。教师小结:小朋友不仅问题提得好,而且计算得又对又快,真能干!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的时候,只要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就行了。3学生独立完成例2后面的两个小题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集体算、单独算、开火车算。(2)练习十六第3题。当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让同桌在练习本上互相出题给对方做。(3)练习十六第4题。做之前同桌先说说发现了什么,再独立完成。(4)练习十六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5)练习十六第6题。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记
30、2010年上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 ,执教: ,第3课时,总第3课时。 表内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88页例3、课堂活动,练习十七第1题至第7题。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学生能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2、能进一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进一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重难点 重 点 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题,学生的口算能力。 难 点 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课件准备 小棒。环节教 学 活 动旁 批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