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685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宋徽宗与诗画互文中国现代哲学家徐复观曾提到,北宋的诗画融合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而宋徽宗赵佶可谓是开创了诗画互文的艺术风格之人。宋徽宗是中国有史以来在画上大量题诗的第一人,其题画诗大量存在于花鸟画当中,诗画相得益彰,不仅延展了画中的意境,也描绘出诗意的画境,形成了他独特的诗画互文艺术特征。宋徽宗能开创诗画互文的艺术风格,与他至尊身份及其在艺术方面的天赋、积淀有很大关系。他身居皇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博阅古今名家作品,且其拥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凭借着对古代各家画风的掌握以及对诗词歌赋的热爱,融诗、书、画于一体,留下了许多旷世名作。宋徽宗将诗与画糅合,其作品展示着书法之灵动、花鸟画之雅丽

2、、诗意之绵长,诗与画交相辉映,适合用来进行诗画互文研究。诗画互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画的内涵,延展了画作静态的时间线,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本文旨在探究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揭示其艺术创作的内涵和特点,并探讨其对当今艺术的启示和影响。二、诗画互文现象宋徽宗不仅注重对画面的塑造,还倡导综合的绘画艺术,在创作时将诗、签押、款识、印章都和谐地呈现在画面中,使组成画作的各部分各有所长又彼此辉映。在宋徽宗花鸟画中,诗歌与花鸟画互相参照,诗、画的共性、个性与民族性联系并交融。互文理论是当下较为热门的研究理论。现在的美术研究提倡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多元参照研究。互文理论的运用会打开我们对作

3、品研究的新视野,增加我们对作品的新理解。通过对宋徽宗诗画互文现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透彻地学习宋徽宗的绘画技巧,并能提升对此类绘画作品的理解能力,拓宽艺术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中国美术创作的内容不仅关注技法、形式,更具意境上的追求。古希腊时期的诗人西摩尼得斯曾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在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当中,诗歌与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但我国的诗词歌赋与绘画又独具意境,风格多样。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常常将文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滋养。诗画互文现象指的就是在特定情境中,诗歌系统与绘画系统相互交叉,互为表述,彼此共生。(

4、一)诗画互文的共鸣效应诗画互文一般能引起三种共鸣效应。第一种是画作本身的诗境与画境的共鸣,指诗歌和绘画之间所共通的形象和意象,通过相互引用和呼应,产生共鸣和互动的效果。在宋徽宗花鸟画中,诗歌中的意象与绘画中的意象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和谐的艺术氛围,使作品内涵能更加饱满。第二种是画作与观者之间的意境共鸣,指在诗画一起的描绘下,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意象会与观者本身的阅历相融,达到意境共通。第三种是画作与观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诗画互文现象不仅体现了意象的共鸣,还能唤起赏阅者的情感共鸣,通过将诗歌的情感融入绘画之中,画作展示了更丰富细腻的情感内涵,将观者从视觉共鸣引向情感共鸣。(二)诗画互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诗

5、画互文现象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考证、艺术史比较和符号学分析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深入挖掘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并揭示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研究吴璐瑶摘要:通过对宋徽宗的艺术生涯和花鸟画创作进行探讨,研究他作品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采用文学与绘画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中的诗意绘画表达和画意文学表达,探讨诗画互文现象的意象共鸣和情感交融,同时探讨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展示了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见解。关键词

6、:宋徽宗;花鸟画;诗画互文69【中国美术研究】1.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方法适用于研究宋徽宗花鸟画作品中的诗句和绘画元素之间的关系。仔细阅读和解析文本,可以发现诗词中的意象、主题与绘画中的符号、意境等之间的相互呼应和互文现象。此方法可以从文本的角度深入分析诗画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揭示出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艺术手法。2.艺术史比较艺术史比较方法指可以将宋徽宗花鸟画与其他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花鸟画的创作特点、艺术风格和题材取向,可以揭示出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的独特之处和艺术风格上的创新。此方法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发展的角度,深入探究诗画互文现象在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表现和演变。

7、3.影响与借鉴影响与借鉴方法可以研究宋徽宗花鸟画作品中的诗词对绘画的影响,或者绘画对诗词的借鉴。通过对作品之间的引用、转化和互文关系进行追踪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点。此方法可以探究绘画与诗词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诗画互文对于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影响。以上研究方法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相互结合和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灵活选择和组合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三、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一)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比比皆是,他善于将自己的诗词与花鸟画相结合,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相互呼应,达到画诗

8、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诗画互文在宋徽宗的花鸟画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画面题跋宋徽宗常常在花鸟画作品上题写自己的诗词,作为对画面主题的注解和解读。这些题跋不仅说明了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主题内涵,还赋予了画面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蕴。2.画中诗句除了在画面旁题跋外,宋徽宗还常常在画中题写诗句。他以精妙的笔触将诗句巧妙地融入花鸟画的构图,使画面和诗句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和呼应,形成一种综合艺术的完整表达。3.诗情画意宋徽宗花鸟画通过画面的氛围、意境和主题所传达的情感,与诗词中表达的情感相呼应。他通过绘画的手法和形象的塑造,将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转化为视觉艺术的表达,使诗情与画意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增强了作品

9、的艺术感染力。4.文化意蕴诗画互文现象使得宋徽宗的花鸟画不仅仅是一幅图画,而是一种文化的综合体。诗词的存在使得画面蕴含着更多的文化意义,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观者能够通过对诗词和画面的共同理解,获得更加深入的艺术体验。通过诗画互文的手法,宋徽宗的花鸟画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艺术表达,融入了文学的元素,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诗画互文的现象成为宋徽宗花鸟画的重要特点,也为后世的花鸟画创作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范例。(二)宋徽宗诗画互文经典画作分析宋徽宗的花鸟存世作品约20幅,可将它们分为三类:一类是宋徽宗赵佶的真迹,用瘦金体书写落款;第二类是御题画,或有代笔作品,画幅上有赵佶亲笔题

10、的诗或押署,虽不是赵佶所画,但得到了他本人赞赏;第三类则是赝品。本文挑选了两幅宋徽宗非常值得品鉴和分析的典型画作进行分析。1.瑞鹤图瑞鹤图是宋徽宗的代表作。瑞鹤图构图简洁,左为题诗,右为画。瑞鹤图左方为宋徽宗御笔题字,记述了“祥瑞”之事:“政和壬辰(1112年)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记其实。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11、。”御题诗文的结构如同画一样,上下错落,第一部分对事件做了阐述和记述,第二部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瑞鹤图右方为图画部分,分为明显的上下两部分:画的上方铺满蓝色,碧空澄净,白鹤分布较为均匀,或翩跹或站立,姿态各异;画的下方为庄重的红色宫殿,中轴对称,四平八稳地位于画作正下方,给天空与白鹤留出大量的空间。702023 07赵佶花鸟画的诗画间接互文中,诗与画的汇合是时空交汇。题诗指引人们从不同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去感知事件,补叙画中未出现的人物和故事,甚至传来了当时的声音,如鹤鸣、百姓的惊叹之声、徽宗的感慨。优美的诗境贯通人的感官,形成了通感的表现手法,画作的故事性、空间性移情于诗境中,移情后,诗境又作用

12、于绘画空间中。诗画互文,隐喻出他对于国家繁荣的祈愿。在诗文的描述下,画作的故事性变得更加鲜明,视觉效果变得更加灵动鲜活,静态的画在观者的感知世界里有声地活动起来。诗文在与画作互相阐述,彼此相衬相补,将艺术的表述合为一体。2.五色鹦鹉图五色鹦鹉图画册左为画,右为题诗,构图非常对称。画中描绘了色彩艳丽的五色鹦鹉站立在杏枝上,色彩协调,神态高雅,栩栩如生,整幅图用色和谐。在绘画的技巧上,鹦鹉羽毛采用了层染的方式,从而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鹦鹉站立的姿态、压弯树枝的重感、花与鸟的比例都非常写实。杏枝的形态各异,有的枝条开满杏花,有的枝条只开了零星几朵,疏密有度。观者在赏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此画右

13、边写道:“五色鹦鹉来自岭表。养之禁籞,驯服可爱。飞鸣自适,往来于苑囿间。方中春繁杏遍开,翔翥其上,雅诧容与,自有一种态度。纵目观之,宛胜图画,因赋是诗焉。天产乾皋此异禽,遐陬来贡九重深。体全五色非凡质,惠吐多言更好音。飞翥似怜毛羽贵,徘徊如饱稻粱心。缃膺绀趾诚端雅,为赋新篇步武吟。”题诗中的“五色”与画中鹦鹉的“五色”直接对应,隐喻天下大义。画作所刻画的鹦鹉形象、颜色、气质、姿态、动作皆与诗文相呼应,画作与题诗看似是在互文赞美五色鹦鹉,其实还隐喻着宋徽宗对皇权、统治身份的肯定。端雅的鹦鹉与盛开的杏花,其实都在隐喻北宋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画作给予题诗以视觉上的现实,题诗完善了画作中的不足,其中,直

14、接互文的意义就在于巧妙表达隐含的寓意。赵佶花鸟画中的诗画间接互文现象,不仅隐喻对人格追求的思想,还有格物致知的审美态度、淡而无为的思想表现。宋徽宗的花鸟画形意兼备,既崇尚写实,又对意境充满追求。从这个创作要求出发,诗对于画十分重要,题诗与画作互为补充说明。光靠图像无法传递思想,题诗可使观者得知画中蕴含的深意,因此画作与题诗在此意义上具有互文的隐喻意义。四、结语通过对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的深入研究发现,宋徽宗花鸟画作品中存在诗画互文现象,表现为在画面中融入诗句或与诗句相互呼应,通过诗画结合的方式加深了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诗画互文在宋徽宗花鸟画中发挥了重要的审美和艺术功能,不仅丰富了画面的

15、意义和内涵,还增强了观者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诗画互文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更体现了宋朝文人对诗画一体的综合追求和对艺术文化的超越性传承。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并发掘其对后世绘画创作和文化传承更深远的影响。这将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宋徽宗的艺术成就的认识,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笔者认为,以后对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扩大研究样本。本研究仅选取了部分宋徽宗花鸟画作品进行分析,未来可以扩大样本范围,涵盖更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以更全面地了解诗画互文现象的表现形

16、式和特点。第二,深入文化背景研究,对宋朝文化背景、文学诗词创作、绘画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诗画互文现象的理解和解读,揭示其中的深层次联系和意义。第三,比较研究与跨学科探索,将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与其他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诗画互文发展轨迹和交流互动,同时结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例如文学、美学、艺术史等,从而更全面地分析和解读诗画互文现象的多重意义。参考文献:1尉吕.宋代花鸟画中的写生意识J.美术教育研究,2021(7):12-13.2杨扬歌.宋徽宗花鸟画和瘦金体的互文共生关系J.大众文艺,2020(6):68-69.3田叶.赵佶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的隐喻性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4叶晓兰.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作者简介:吴璐瑶,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