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及微更新研究——以黄纬路片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99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及微更新研究——以黄纬路片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及微更新研究——以黄纬路片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及微更新研究——以黄纬路片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51 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方式从“大拆大建”向小规模、渐进式方向发展,“城市微更新”的涌现回应了国内宏观政策、行业趋势与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种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新可能性12。然而,许多老旧小区改造或微更新项目,往往专注于某个单项的美化整治,偏重建设速度和数量,未免流于形式化、功利化3,亟需以整体性的研究和设计思维来探究既有住区空间环境与社会问题,并切实指导城市微更新实践。在此背景下,基于城市形态学对既有住区空间形态特征的解析,对空间环境与社会问题进行研判,进而采取适应性的微更新策略,是提升既有住区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层面,其“微”,见微知著,不可小觑,具体

2、的“微更新”可能针对某个个案,这种更新模式具有在城市空间上影响范围更广的潜力1。在住区层面,应该尊重既有空间秩序与民意,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策略,带动住区空间环境的整体性更新。2 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解析以黄纬路片区为例2.1 片区概况及调研设计2.1.1 片区概况黄纬路片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是一个以生活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街区。该片区由众多街坊组成,唐山大地震后重建时利用了原有道路和市政工程设施,建筑布局受到一定制约,公建多沿黄纬路布置,住宅楼因地制宜地布置在地块内。2.1.2 调研设计(1)地块编号。在片区内选取10个街坊作为研究样本,并对主要的公共空间进行编号(图1)。(2)划分空

3、间。将公共空间划分为宅间绿地(Y)、宅前公共场地(Z)、住区入口(K)(图2)。(3)公共空间使用效率调研。以军民里为例,利用地图标记法采集公共空间中居民活动数据。将公共空间进行类型划分、编号、分组,记录时间为2019年6月8日(周末)下午4:006:00,每10min记录一次影像。(4)公共空间满意度调研。居民的感知特征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获得,调研分为3组,每组15份,时间集中在周末下午4:007:00,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高峰时段。问卷共涉及13个问题,其中8个问题与居民感知相关,5个问题与社会环境相关。2.2 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与存在问题2.2.1 住区公共空间物质形态特征(1)住

4、区结构:内部空间的复杂性和公共空间结构的缺略在住区内部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方面,从三个时期的住区空间结构分析(图3)中可见,住区内部线条呈密集且复杂的网状,年代愈近特征愈明显。这表明住区内部空间被道路与建筑分割成零碎的片段,空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及微更新研究以黄纬路片区为例Research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regeneration for public space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in Tianjin Huangwei Road Area 摘要:应用城市形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

5、物质形态、社会形态和居民感知形态三个方面解析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以黄纬路片区军民里社区为例,探讨了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设计策略和方法,为改善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提供了科学而清晰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流程。关键词:既有住区;形态特征;公共空间;微更新Keywords: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ub-lic space;micro-regeneration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Us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6、 urban mor-ph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residential public space in Tianjin from three aspects of mate-rial form,social form and residents perception form.Taking Junminli Community in Huangwei Road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strateg

7、ies and methods of micro-regeneration of public space in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s.Thi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clear research method and design pro-cess for improving the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s.杨依桓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严建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衣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8、。杨依桓 严建伟 衣峥 Yang Yihuan Yan Jianwei Yi Zheng专业论文idea&criticismDOI:10.19953/j.at.2023.04.01796间结构复杂。图中的深色线条代表在两个空间之间增加连接,主要为住区内部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以及内部不断拓展的尽端路,这一现象在住房市场化改革时期尤为明显。在住区结构与公共空间分布特点方面,首先,公共空间结构缺失,该片区以宅间绿地为主,辅以零碎的道路绿地及配套公建绿地,缺乏较大的户外开敞绿地。其次,公共空间公共性缺失,主要原因是21世纪以来机动车数量猛增,室外活动场地匮乏。该片区现存的宅间绿地可供居民活动的仅有5处:

9、12、41、63、73和101,数量少、面积小、分布不均(图4)。住区内部道路交通现状特点主要表现为人车混行、路网复杂且不规则,绿地系统与车行系统的矛盾随着私人汽车猛增、人车混行的弊端凸显。路网的复杂性造成会车困难,过多的道路转角增加了司机的视线盲区,影响居民步行安全。另外,拮据的路幅以及乱停乱放的车辆对住区空间环境也产生了负面影响。(2)住区肌理:内部肌理的割裂性和公共空间的零碎化片区内原有很多工厂、企事业单位,震后重建时大多保留,使住宅建筑布局受到很大限制。多层板式住宅楼往往长达6080m,错综复杂的产权地块之间都有围墙隔离,极大地限制了内部空间布局和道路交通规划。居住用地的建筑肌理变化主

10、要表现为提高内外连接、增加建筑密度和缩减户外开敞空间,公共空间呈零碎化、孤立化(图5)。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自建和改造,如破墙开门、底层加建、底层住改商等。此外,公共空间私有化现象也较为普遍,如机动车的规律性占用、私人住户的长期侵占。住区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分布特点如图6所示,片区内公共绿地基本分布于宅前楼后,市场化改革时期绿化率有短暂提升,但随着私家车数量迅速增长,公共绿地急剧萎缩。一方面,震后重建时提倡优先排布公建和住宅,利用宅间空地开发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空间本质是物质设施的从属物,私家车泛滥和居民自建行为加剧了建筑与空间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住区结构的复杂性、肌理的割裂性,催生出大量零碎

11、化的“畸零空间”,它们权属模糊,被长期占用或废弃。12选取地块及公共空间编号 军民里公共空间类型编号 黄纬路片区三个时期的住区结构黄纬路片区三个时期住区结构与公共空间分布 黄纬路片区三个时期的住区肌理 黄纬路片区三个时期的住区肌理与公共空间分布1234563456建设初期主要公共绿地建设初期主要公共绿地既有建筑可活动绿地可活动绿地新增建筑新增宅间绿地新增宅间绿地震后重建建筑机动车停车占用机动车停车占用各单位产权地块(填充色块表示肌理不确定,围合线表示围墙)建设初期:1970 年代末住房市场化改革时期:2004 年现状:2019 年97黄纬路片区社区服务设施分布变化 军民里各类公共空间活动情况示

12、意图 军民里公共空间结构与扬盖尔公共空间结构模型 公共空间结构重构前后对比 6号楼南侧空间改造方案效果图 6号楼屋顶空间改造方案效果图 7891011122.2.2 住区公共空间社会形态特征(1)老龄化严重此次调研共收回调查问卷45份,有效样本43份,有效率为95.6%。根据调查结果,40岁以上的调研对象占比74.41%,其中超过60岁的占41.86%,反映出该片区拥有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2)社区服务设施分布周边化如图7所示,商业类和文娱体育类设施明显增多,工业类设施大量减少,这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集体性劳动和宣教活动氛围逐渐冷却,居民的日常生活氛围明显增强。建设之初,服务设施主要有行政、文

13、体、科教等,商业类设施非常少。住房市场化改革后,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逐渐增加,临街住宅底层的商业化改造开始盛行,商业类设施随之猛增。社区服务设施由散点式集中布局向周边式线性布局演变。(3)公共空间使用效率低、活力不足根据拍摄记录的居民活动影像,将居民活动类型和人数的统计数据图示化(图8)。灰点表示活动类型,黑点表示每10min平均活动人数,点越大说明活动类型或人数越多。由此可见,Y-2和K-4两处公共空间每10min平均活动人数和活动种类均较多,形成了良好的场地氛围。对比三个主要的宅间绿地发现,Y-3的活动人数和种类远不及Y-1和Y-2,Y-1每分钟平均活动人数虽多,但活动种类单一。对比9个住

14、区入口,四马路上的入口表现出良好的居民户外互动氛围,居民户外活动的频率较高。但是,军民里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整体较低、活力不足,居民更乐意在环境品质高、可达性好的空间聚集。2.2.3 住区公共空间居民感知形态特征根据有效问卷的统计数据,将各个评价因素获得居民选择的次数,用大小、深浅不一的圆点表示,可以直观看到各因素的评价情况,圆越大、颜色越深代表评价次数越多(表1)。一方面,居民对公共空间舒适性、安全性、功能性和便利性等四类问题的评价不一。评价较好的是便利性的问题,如多数调研对象对公共空间及社区服务设施的接近度给予一般以上的评价。评价较差的是安全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车混行给居民活动带来了安

15、全隐患。此外,居民对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问题评价较为一般,提升公共空间的日照环境、天空的开敞度以及景观的可观赏性对改善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具有较大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对公共空间舒适性问题的评价具有较大差异,风环境舒适度和声环境舒适度的评价较好,但对停车规范性及景观绿化的评价较差。3 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策略以军民里为例3.1 军民里概况军民里位于黄纬路片区,现状用地面积约2.5公顷,共704户。社区内共有六栋5层板式住宅楼和两栋6层点式住宅楼,均为砖混结构。军民里地块长宽约180m142m,共有9个出入口,路网错综复杂。3.2 军民里微更新设计策略3.2.1 公共空间结构的重构(1)构建公共空间

16、多层次结构根据扬盖尔的研究结论:带有私密(室内私人用房)、半私密(室内公共用房)、半公共(室外广场)和公共空间(街道)的分级化组织的住区,其清楚的结构加强了自然的监视,有助于居民们了解“属于”这一区域4。军民里则呈现为公共(街道)-半公共(宅间绿地)-私密(室内私人用房)的结构(图9)。因此,完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的层次,保持各层次空间的连续性,重构军民里公共空间多层次结构十分重要(图10)。(2)公共空间多层次领域的营造关注不同层次空间的场所营造及其之间的过渡,有助于增强居民多样性的领域感。例如,将6号楼底层居住空间置换为半私密的共享空间,可安排物业、商业等社区服务功能,与半公共性的休闲广场

17、相临,形成生活休闲区(图11)。再如,改造6号楼的屋顶空间,设置社区图书馆、健身房、公共餐厅等休闲功能,屋顶空间成为社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图12)。89101112行政服务类商业类教育科研类底层商业文娱体育类医疗卫生类工业类(演变过程不明,仅示意 2019 年现状服务设施功能)7每 10min 平均活动种类黄纬路五马路四马路元纬路每 10min 平均活动人数私密公共公共私密半公共半公共宅前绿地微型绿地共享庭院休闲广场住区出口街道空间半私密公共半私密建设初期:1970 年代末住房市场化改革时期:2004 年现状:2019 年983.2.2 公共空间肌理的修补(1)社区建筑的触媒效应社区建筑包含既

18、有建筑和新建筑,社区建筑的价值包含其本身的价值,也包含了由于其存在而产生的场所价值以及通过建筑引发并提升的地区价值5。将建筑重新介入住区肌理,能够起到“触媒”的作用,可以超出物质和功能的需求范围,在融会了场地内涵的基础上,提升整个地区的价值。根据社区建筑的质量、功能、位置等属性进行评估,采取改造、拆除、保留等更新策略。比如,拆除军民里的废旧厂房、私搭乱建房屋,质量尚佳的公建可保留或微改造。分析板式住宅楼的劣势,结合户外公共空间,对入户空间、楼梯间、阳台等半私密空间进行改造,改善居民出入户体验,提高出入的便利性(图13)。(2)激活“畸零空间”“畸零空间”形状各异、零散细碎,如建筑、小区或道路之

19、间形成的不规则夹角和夹缝,小区围墙和出入口附近等。可以将其改造为趣味性的微型公共场地,消除不同建筑之间的隔阂,增加不同空间的连续性。图14示意了K-7内侧“畸零空间”的微改造,保留场地内的树木,清除私搭乱建房屋,为居民营造一处微型绿地,并包含了8个幼儿园家长临时停车位。3.2.3 公共空间边界的重塑扬盖尔认为“柔性边界”是一种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它们常常起到承转连接的作用4。公共空间边界的构成元素多样,包括道路、建筑、树木、景观绿化、宅前空地等,都是建筑内部与公共空间的过渡区域,是诱发居民交往活动的重要领域。例如,军民里户外公共空间与室内居住空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私密程度和功能的

20、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与室外空间相联系的机会。入户空间的改造方式基于既有住宅不同的户型和楼梯形式,将电梯厅与入户门厅、公共平台相结合,实现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图15)。14准则评价因素评价结果A 非常好B 很好C 一般D 比较差E 很差舒适性天空开敞度日照环境舒适度停车规范性风环境舒适度声环境舒适度景观可观赏性功能性公共卫生公共空间氛围便利性社区服务设施接近度公共空间接近度公交站点便捷性周边配套设施便捷性安全性公共空间领域性道路安全性05 次610 次1115 次1620 次20 次表 1 调查问卷满意度评价结果统计1513改造前住区肌理既有居住空间(私密)公共建筑加建入户门厅、楼电梯及阳台住区共

21、享庭院(半公共)住区户外广场(半公共)改造后住区公共空间与建筑肌理12399参考文献李彦伯.城市微更新刍议兼及公共政策、建筑学反思与城市原真性J.时代建筑,2016(4):69.马宏,应孔晋.社区空间微更新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社区营造路径的探索J.时代建筑,2016(4):1017.仇保兴.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要“整体设计先行”J.城乡建设,2019(18):2627.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松村秀一.住区再生M.范悦,刘彤彤,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5241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表格来源作者自绘1181注释扬盖尔将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

22、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本文只统计与公共空间相关性较高的后两种。住区结构是住区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方式及相互作用,包括内部的产权地块、道路和建筑,其通常表现为住区内部主要公共空间和道路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住区肌理是住区中建筑和外部空间构成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建筑密度、空间尺度、空间形状与连续性等方面。畸零空间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规划和利用,暂时闲置的碎片化地块。3.2.4 住区交通系统的重组(1)动态交通更新策略包括构建以步行为主导的“人车共存”模式、道路分级和交通稳静化设计。保留9个出入口(均可步行出入),车行出入口由9个改为4个;内部道路网络基本延续了既有现状,加强了东

23、侧K-5入口和道路的等级,使车行道路更加通畅;除了连接出口的4条道路外,其余道路私人车辆均不能通行。此外,梳理庭院内的游园小径,改善住区步行系统的微循环(图16)。(2)静态交通更新策略包括减少地面占道停车、疏通道路网络、采用灵活多样的停车方式和规范停车管理。由于军民里建筑密度大,空间狭小,宜采取地面停车方式,机动车停车区主要分布在4条车行道路侧边,非机动车停车区分布于宅前空地,结合住宅楼前的花坛进行布置,既方便居民使用,又保证底层住户不受视线干扰(图17)。3.2.5 营造复合化的室外活动场地一方面,实现公共空间使用功能的复合化,创造公共空间多重价值。以Y-2庭院为例,维持其作为居民活动场地

24、的功能,移除其西侧小花坛,增加老年人活动场地的面积;对整个场地加以分区,东侧是新增的儿童活动场地,两者之间设置家长监视区,保持三者的流通与视线联系(图18)。另一方面,构建住区内部由内及外、点线面结合的微型绿地系统“宅旁绿地宅间绿地街道绿地”。例如,在Y-2庭院改造中,保留了既有的主要景观要素树木、景观亭,及既有的步行路径和出入口,利用灌木和花草围合出老年、儿童活动场地和监视区,既维护了宅间绿地的独立性,也营造了户外连续性、多层次的空间环境。161718改造前后的住区公共空间与建筑肌理 K-7内侧畸零空间微改造 入户空间改造方式 动态交通改造 静态交通改造 Y-2庭院现状及改造方案 131415161718住区级道路(机动车可行驶)住宅既有道路游园小径住区级道路(机动车可行驶)机动车停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13421234老年活动场地家长监视活动区儿童活动场地景观亭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