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72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质”通常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通常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是以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或在一定增长速度基础上提高发展质量2。体育产业在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广泛吸纳就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但要实现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远景目标,体育产业增加值需达到8万亿元甚至更高的门槛预期4-5,这是体育产业发展“量”的规定性。2019年,国务院印发 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确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

2、量发展的战略要求,面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体育产业呈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但这种发展韧性源于“量”的贡献还是“质”的拉动,尚需做出明确的判断。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钟倪1,任君保2,张春燕3,钟明宝3(1.山东土地城乡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部,山东 济南 250000;2.中国建设银行 山东省分行,山东 济南 250000;3.聊城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聊城,252059)【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法,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导向,以2015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为主要分析资料,从“量”与“质”两个层面分析

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体育服务业“量”贡献率高,其他门类的贡献率低,且受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较大;体育产业整体生产率逐步提升,主要源于体育服务业生产率的转化;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低,其中,体育产业3个门类的结构合理化相对稳定,11个大类和体育产品链结构合理化程度逐步降低;以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高,以本体产业为导向的结构高级化程度低;体育产业发展韧性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体育产业结构韧性动态下降,体育产品链韧性动态上升。基于体育产业“量”与“质”协同的问题梳理,研究提出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实现“量”的快速增

4、长为逻辑起点、提质增量为现阶段目标、分类发展为推进机制、创新驱动为动力的规定性,进而探讨优化高质量发展生态、促进要素协同、有效提质增量、破解发展瓶颈、全领域创新等路径。【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量;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G812;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656(2023)03-0095-13DOI:10.15877/ki.nsic.20230427.001收稿日期:2023-02-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TY016)。第一作者:钟倪(1993),女,山东诸城人,博士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体育产业与经济。通信作者:任君

5、保(1992),男,山东聊城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工程管理,体育产业与经济。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52021年体育产业统计结果为主要分析资料,动态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量”与“质”的变化规律与现实状况,梳理体育产业“量”与“质”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现阶段协同发展的规定性,研究“量”与“质”协同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我国体育产业“量”与“质”的发展现状1.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量”的贡献1.1.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GDP的贡献体育产业的外部结构主要反映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内部结构主要反映体育产钟倪,任君保,张春燕,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6、“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 J.体育学研究,2023,37(3):95-107.体育学研究2023 年(第 37 卷)第 3 期96业内部业态的协调发展状况6。就体育产业的外部结构而言,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提高7,从2007年的0.468%,到2014年的0.628%,稳步提升8。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分析发现(表1),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上升发展态势。表1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与贡献率 Tab.1The proportion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sports industry t

7、o GDP统计指标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年)GDP(亿元)6 888 5887 463 958832 036919 281986 5151 013 5671 143 670体育产业总产出(亿元)17 10719 01121 98826 579294 83827 37231 175体育产业的GDP占比(%)2.482.552.642.892.992.702.73体育产业的GDP贡献率(%)0.800.870.941.101.141.061.07注:基于同期比较,GDP、体育产业产值以均按现价计算,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1.1.2体育产业“量”的发展态势根据 体

8、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和统计指标设计,体育产业内部结构包括3个门类和11个大类。体育产业的增长,主要源于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两大门类产业(图1左图),占体育产业的比重从2006年17.1%和79.5%8发展为2021年的53.2%和43.5%(图1右图),是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体育产业产出结构呈现两个“拐点”,一是,2017年体育服务业快速提升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快速下降;二是,2019年二者的结构出现翻转,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翻转强度延缓。17107.0 19011.3 21987.7 26579.0 29483.4 27372.0 31175.0 11393.

9、4 12184.2 13968.8 12732.0 14929.5 14136.0 16591.0 11238.2 11962.1 13509.2 13201.0 13614.1 12287.0 13572.0 155.2 222.1 459.6 646.0 939.8 948.0 1012.0 33.335.836.647.950.651.653.265.762.961.449.746.244.943.50.91.22.12.43.23.53.2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图120152021年体育产业产出

10、量(左图)与产出量的结构(右图)Fig.1The output of sports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21(left panel)and the structure of output(right panel)1.1.3体育产业“量”的增长态势体育产业产出水平是一种静态指标,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反映“量”的动态增长态势。2015年以来,体育产业增加值(图2左图)主要源于体育服务业的支撑,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呈现平稳增长。从增加值的结构判断(图2右图),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在2015年交汇,逐步分化,同样存在两个“拐点”,即2017年开始“快速

11、分化”,2020年“止分趋稳”。1.1.4体育产业内生发展“量”的贡献结合体育产业“量”的发展态势分析,虽然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放缓,增加值的比重降低,但由于产值基数仍然较高,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对较高,说明体育产业“量”的积累仍是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规律,通过体育产业3个门类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反映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程度。其中:体育产业各门类对体育产业贡献率=各门类的增加值的增量/体育产业的增量;体育产业各门类对体育产业拉动率=各门类增加值的增长量/上一年整体基期值。结果发现(图3),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增速最高,但由于其产值很低,无法改变其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低

12、的现实(图4左图)。与此同时,3个门类对体钟倪,任君保,张春燕,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97育产业的贡献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产业的贡献率处于1%5%的低水平;体育服务业既有“量”的积累,又有发展增速的支撑,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最高;体育用品制造业仅有“量”的积累,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明显降低。由此,体育产业“量”的积累是基础,但“量”的积累有其特定的限度,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分别占体育产业的53.2%和43.5%,而其增加值分别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0.0%和28.0%,成为影响对体育产业贡献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增长速度可以去寻求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生长点,但不能判

13、断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为此,进一步分析其对体育产业贡献的效果,测算各大类对体育产业增长的拉动率(图4右图),其中,体育服务业的拉动率最高,其他两个门类的拉动率较低;从总体趋势分析,体育服务业与体育产业的增长同频震荡,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贡献率与体育产业的增长恰恰相反,虽然其产出量较高,但并未拉动体育产业的增长态势。从侧面反映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存在严重不足,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即为思考体育产业“质”的提升的重要出发点之一。1.2我国体育产业“质”的拉动1.2.1体育产业综合生产率综合生产率是从总体上反映发展效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一般用增加值率表示,从总体上度

14、量投入产出效益和增长质量,进一步反映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成效。其中,增加值的计算方法采用生产法来计算,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价值,得到增加价值。增加值率越高,说明中间投入越少。本文借鉴朱之鑫等9、任波等10的评价方法分析体育产业各门类和大类的增加值率。增加值率(R)=增加值/总产出 (1)5494.42703.72755.535.350.397.8150.0211.9217.0236.02863.93264.63399.03421.03144.03433.03560.74448.76530.07615.17374.08576.049.255.157

15、.064.867.768.770.050.244.241.80.60.81.31.51.92.01.933.730.429.328.06474.87811.410078.011248.110735.012245.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图220152021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左图)与增加值的结构(右图)Fig.2The structure of added value and added value of sports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2194.4%53.4%46.8%41

16、.3%16.6%29.0%24.9%20.6%14.0%3.9%17.8%31.7%42.5%4.1%0.7%11.6%2.4%16.3%14.1%9.2%8.8%-3.2%-4.6%-8.1%100.0%80.0%60.0%40.0%20.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图320152021年体育产业的增速结构变化Fig.3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21体育学研究2023 年(第 37 卷)第 3 期98JOHNSON R C等11、霍经

17、纬等12认为三次产业投入与产业结构的差异,制造业增加值率较低,服务业增加值率较高,难以横向比较,沈利生等13引入中间投入品贡献系数,反映每投入单位的产出效益,即总产出/中间投入,而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与总产出是两个已知量,所以中间投入总产出增加值。r=总产出/中间投入=R/(1-R)(2)我国体育产业及其各门类的增加值率和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图5),二者呈现出相同的发展态势。反映体育产业综合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体育服务业震荡上升,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小幅震荡平稳发展。同时,通过中间投入系数分析,1单位的投入对体育产业增加值约为0.58的贡献,其中,体育服务业约为1.07

18、,体育用品制造业约为0.33,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约为0.29。0.4730.5220.5550.5130.510.5220.5170.3930.8981.0921.2471.0531.0411.0921.070.6470.6450.6180.610.550.5170.4730.3250.3140.3190.3460.3350.3440.3390.3040.2970.290.3020.2710.2920.2940.3920.3820.3790.3550.3410.3210.2450.2390.2420.2570.2510.2560.2530.2330.2290.2250.2320.2130.226

19、0.227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0.60.50.40.30.20.101.41.21.00.80.60.40.20?图5体育产业增加值率(左图)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右图)Fig.5Added value rate of sports industry(left panel)and con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intermediate input(right panel)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产业增长质量逐步提高,但体育服务业生产效率最高,其他门类较低。同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值

20、率大于40%时,说明国家或企业达到很高水平14,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2000年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率达到60%以上15。与之相比,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质量严重偏低,中间投入质量是体育服务业的1/3到1/4之间,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水平。由此判断,我国体育产业整体生产率逐步提升,体育服务业的生产率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生产率几乎没有变化,即体育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体育服务业生产率的转化和带动。1.2.2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16。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体育产业的合理要素配置和要素分

21、布,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组合关系改善,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动态过程17。根据范松梅等18、蔡朋龙等19、杨军等20对体育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将体育产业0.8740.6640.9180.9270.7960.1560.1370.2670.1080.0250.0060.0170.0070.0070.0030.0200.0620.0020.021-0.0010.1120.0270.0020.1910.013-0.4700.0100.0530.0590.0230.0190.3000.0360.1110.015-0.5400.3000.2500.2000.1500.1000.0500.0

22、00-0.0501.2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0-0.200-0.4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图4体育产业各大类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左图)和拉动率(右图)Fig.4Contribution rate(left panel)and driving rate(right panel)of various categories of the sports to the sports industry钟倪,任君保,张春燕,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99结构优化分为产

23、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一般用产业结构熵进行度量,是综合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1ln(1/)niiiEWW-=(3)其中,E表示产业结构熵数值,W表示产业所占比重,i表示产业,n表示产业大类数。E值越大,各产业间协同性越差,越不合理,反之亦然21。同时,公式(3)是通过各产业大类所占的比重计算,以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为前提,体育产业结构熵反映产业间均衡度和关联度22。体育产业结构通常以三次产业分类为基础,范松梅等18也按11个大类进行分析,本文以此进行分析3个门类、11个大类,以及体育服务业内部的9个大类的结构合理化问题。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供需链、企业链、价值链

24、、空间链、技术链、产品链等互联与融合发展复杂的网络系统,难以全面量化评价。其中,体育产品链是体育产业链的基础,是产品上下游关系的构成链条,以顾客价值为导向,提供满足人民对体育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也是体育产业链整合的出发点23。体育产品是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的直接表现形式。在此,以供需产品的总体表现形式为依据,对体育产品链进行分析。根据居民生存、享受和发展资料等消费需要层次,将居民在体育产品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体育产业门类分为核心产业层(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中间产业层(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经纪与代理等活动、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

25、育旅游服务和运动康复服务等)、基础载体产业层(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与代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3个产业层次22,对应了体育产业理论中的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育延伸产业。这3个产业层次的产品构成了消费需求功能由高到低的体育产品链。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认为,当经济进入“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人们从耐用消费品逐步过渡到教育、休闲和健身等更高层次的功能产品的消费,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结合旅游业的相关研究成果24分析,在体育产业发展初级阶段,3个层次产品的需求呈“金字塔型”,随着人们的体育消费能力提升和体育产业的不断成长,体育本体产业会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占比不断增

26、加,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体育产品的需求结构也会逐步过渡到均衡发展的“柱型”,乃至“倒金字塔型”,这应是体育产品链结构发展的趋势。基于此,尝试分析体育产品链的结构优化问题。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基本要求。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根据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比重;二是,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的发展规律出发,提高本体产业发展比重,提升本体产业的价值引领水平。由此分两个层面分别进行计算,即:以发展服务业为导向的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系数(G1)和以发展本体产业为导向的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系数(G2)。其中,G值越高反映

27、体育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越高。G1=Y服务业/(Y制造业+Y建设业)(4)G2=Y本体产业/(Y相关产业+Y延伸产业)(5)由公式(3)(4)(5)可见,由于计算指标设计与产业部门数量的不同,其结果能有效进行纵向发展动态分析,不能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图6左图),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系数逐步上升,合理化程度日趋减弱。当经济社会处于成长发展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要素会向新兴产业靠拢,短时期内实现产值增长,而其他产业资源会出现配置短缺,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降低”7,体育产业处于粗放式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25,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降低的问题即可予以解释。另外,体育产业“量”的

28、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其中,3个产业结构门类之间的结构相对稳定,11个产业各大类之间的结构、体育产品链结构、体育服务业内部结构之间呈现一致的震荡变化,导致总体呈现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下降趋势,反映其聚合质量差,没有呈现专业化发展的态势26,体育产业各门类间和各大类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低,进而影响体育产业总体生产率水平有效提升。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分析(图6右图)。第一,以体育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优化显著,以本体产业为导向的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亦呈稳步上升趋势,虽然优化幅度不大,但与体育产业生产率的发展趋势一致。其中,体育服务业的结构优化的阶段性体育学研究2023 年(第 37 卷)第 3 期

29、100特征表现为20172019年快速提升,主要基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驱动,结合图1可见,此期间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两个主要门类发生质的变化,占体育产业的比例发生翻转,打破原有体育产业结构比例的均衡性,进而影响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第二,体育产品链结构优化问题,本体产业中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产出结构变化不大,而健身休闲活动类发展异常活跃,上升幅度是竞赛表演活动产出的20多倍,进而引起本体产业的结构变动。同样,在相关产业的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的产出结构占比显著提升,由此也带动了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其他体育服务类产出比例的上升。虽然体育用品制造业

30、的产出量也在每年增长,其增加值的比例为28.0%,但体育服务业的增加值更大,进而影响其产业结构比例。第三,上述变化也引起了3个门类和服务业内部结构比例的变化。体育产业结构要素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教育培训、体育信息服务活动类的产出结构比例的变化,这些变化又集中在体育服务业或本体产业领域,进而引起体育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逐步升高,带动了综合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体育产业规模的增长。第四,由于体育本体产业中的竞赛表演活动、健身休闲活动产出量小,对体育产业总体的产出结构影响幅度小,表现为以本体产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由此可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质”的要素中,体育服

31、务业生产率提升、体育产业高级化水平提高,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重要因素,但由于体育本体产业“量”小,并未明显呈现出这种优势,亦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质”的拉动幅度要以充裕的“量”为基础,也反映“质”的提升效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因此,强化创新驱动等方式,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保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通过制度创新提升体育本体产业的规模,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议题。1.2.3体育产业发展韧性首先,从外部环境的影响分析,体育产业增速与我国GDP增速、政策的不确定性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反映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质”的提升程度不足,内生动力发展不充分,缺乏发展的定力。其次,体育

32、产业韧性反映了体育产业依靠自身发展抵御外部因素干扰的能力。经济发展韧性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概念与评价方法27。本文借鉴代新玲等28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的增速为基准线,计算历年体育产业实际增速与2016年实际增速的差值为发展韧性(r),r值越大说明该年的产业发展韧性越强,反之越弱。但由于发展增速之间会产生震荡,可能会出现发展韧性正负值,容易对产业发展韧性判断产生影响,为此取历年r的绝对值R,代入体育产业发展韧性(R)的转换计算模型(6)。R=(Rn-minR)/(maxR-minR)(6)其中,Rn评价年的实际发展韧性的绝对值,maxR、minR为体育产业发展韧性绝对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由于该阶

33、段的maxR、minR是特定值,如果Rn越大说明体育产业发展韧性越强,如果特定阶段的R保持稳定,则说明体育产业韧性保持一种稳定发展的状态,同理可以判断体育产业韧性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可以计算体育产业各门类和各大类的发展韧性,而各大类的不同分类与组合,又形1.1351.2161.3111.6911.7831.8131.8321.5341.5091.5091.4481.1.0791.0420.6850.7120.7490.7900.8120.8180.8080.8380.8210.8270.7700.5460.4900.4470.5010.0260.0300.0380.0520.0770.073

34、0.0770.5600.5740.9191.0261.0681.1381.2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11?3门?图6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结构熵(左图)与高级化系数(右图)Fig.6Structural entropy of rationa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left panel)an

35、d optimization coefficient(right panel)钟倪,任君保,张春燕,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101成了体育产业结构和体育产品链韧性,以此运用公式(6)动态分析体育产业结构和体育产品链发展韧性的变化,反映体育产业结构发展和体育产品链发展的稳定性与应对外部环境冲击的恢复能力。R产品链=(R本体产业+R相关产业+R延伸产业)(7)R产业结构=(R服务业+R制造业+R建设业)(8)结果发现(图7),从2017年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开始,经过3年的发展,体育产业发展韧性不断提升。其中,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

36、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总体目标聚焦于增加体育产业总规模、提升体育产业增加值等,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布局,特别要求在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强调以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拉动体育消费,采取“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体教融合”等措施,形成一种推动健身领域发展导向。这是国家针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性发展政策,激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应对外部环境因素干扰,提升体育产业发展韧性。在政策环境影响下,2019年体育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引起体育产品链和产业结构的韧性下滑,但通过高质量发展理念引导和政策的保障,以及高质量发展要素的合理布局,呈现快速反弹的态势,这种态势也经历了20

37、20年外部环境的洗礼,有效抵抗住了各种干扰,实现平稳过渡,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质”的重要贡献。但体育产业结构韧性和体育产品链韧性,就像两只“飞鸟”,体育产业结构韧性是一只右倾低飞的大鸟,而体育产品链韧性是一只左倾高飞的大鸟,与体育产业韧性发展一样,呈现奋力向上爬升的态势。因此,以体育产品链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对需求侧的把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更具有现实指导价值。但体育本体产业在体育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未能有效反弹,主要由于自身量小“体弱”,免疫能力不强。1.4771.8691.2920.7291.0000.9230.3520.0000.8451.0001.1261.7211.6521.54

38、31.79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02017?2018?2019?2020?2021?图7体育产业发展韧性Fig.7Resil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产业链韧性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强度以及产业链内部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的中间品附加值提高时内生动力增强,产业处于市场竞争劣势会导致产业链韧性下降29-30。体育产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体育产业链内部之间的关联性日趋紧密,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与体育相关产业之间形成良性运转,使整个产业链处

39、于相对稳定安全状态。但体育延伸产业市场竞争压力大,加上自身创新能力弱10,在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同时,应该更关注体育产业链的韧性研究与路径设计,提高体育产业大类之间的关联性,推进产业内部的协同发展。2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量”与“质”协同的规定性2.1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与“量”协同存在的问题对照上文现状分析,剖析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量”与“质”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体育学研究2023 年(第 37 卷)第 3 期102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体育产业“量”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体育产业专门政策颁布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

40、是,体育产业整体生产率逐步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逐步提高,体育产业发展韧性呈现上升态势,即体育产业在“量”的发展基础上,“质”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目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量”与“质”的协同主要表现在体育服务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他产业门类仍然存在特定的问题,整体表现为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充分,各门类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内生驱动力。体育服务业“量”贡献率高,其他门类的贡献率低,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发展不稳定;体育产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源于体育服务业生产率的转化,其他门类的发展水平较低;以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高,以本体产业为导向的结构高级化程度低,本体产

41、业作为体育产业发展核心要素,其发展状态说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本体产业的体育竞赛与表演活动,在同样的发展环境影响下,不仅“量”的积累小,也制约了其他相关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体育产业各大类的发展过程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及其销售领域依然是体育产业“量”的贡献的重要领域,但其生产效率等“质”的发展程度却很低。因此,在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把握体育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规律,明确“量”与“质”协同的目标要求,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2.2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与“量”协同的总体目标要求第一,保障“量”的有效增长。目前体育产业规模与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尚有较大

42、差距,要实现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目标,必须有效促进“量”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量”的增长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提供依托,也为“质”的提升提供物质保障。第二,保持“量”的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不是说量的扩张不重要,而是要继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31体育产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驱动体育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变等,但要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必须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体育产业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发展,才能把体育产业的蛋糕持续做大,实现体育产业的稳增长。第三,保证“质”的有序推进。“量”与“质”是矛盾的统一体,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以“质”的提升推动“量”的合理增

43、长。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起步晚,产业化发展体系尚不健全32,“量”的快速增长是前期发展的主旋律,“质”的提升需要一个有序推进的过程。不同领域“质”的发展强度不同,需要以不同领域不同强度“质”的发展,推进全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才能强优势补短板,形成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目标的战略定力。第四,保守“质的稳步提升”底线。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效提高生产率,在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产出。就体育产业长期发展而言,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最终都会遇到发展瓶颈与市场波动,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有效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为体育产业发展

44、提供持久动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到“质的稳步提升”。2.3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的机制“量”与“质”是体育产业发展宏观调控的两个指标,共同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复杂系统,需要借助协同论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找出影响系统有序发展的控制因素,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33。第一,体育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外部力量(外生变量)促进“量”的积累。从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系统分析,体育系统通过外来能量的作用能促进“量”的发展,当其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各要素会产生协同作用,成为体育产业系统发生质变的内驱力,使系统从混沌无序地变成有序稳定的结构,即有序的高质量发展的稳定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重构。

45、一方面,需要体育产业自身的优化配置,实现内生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政策引领、创新驱动、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等外部力量,促使各要素的协同。第二,体育产业内生变量决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式转变。根据协同论的伺服原理,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自组织过程中,外生变量作为一种快变量,能有效促进“量”的增长;而体育产业内生变量是一种反映“质”的发展变量,决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质”的转变方向与进程。但体育产业制度创新、发展生态与产业文化营造等内生变量是钟倪,任君保,张春燕,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问题研究103一种慢变量,需要与外生变量综合作用而形成一种序参量,才能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由量变到质

46、变。第三,内生增长机制的建立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归宿。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的自组织过程,既要通过外生变量的作用与内生变量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转变,更要通过逐步积累和酝酿,促进内外部因素协同,推进形成内生增长机制,才能发生向高质量的实质性转变,并为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因为体育产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会因缺乏外力的作用而导致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由此可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自组织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协同,最终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第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在我国体育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量”与“质”的协同,不是简单的

47、产业结构的调整或优化,而是体育产业“量”与“质”各发展要素综合作用的边际效用调整过程。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初期,“量”与“质”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当外生变量发挥的作用显现,逐步开始产生量变,以此推动体育产业内生变量逐步发展,培育和提升体育产业内生变量的发展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2.4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量”与“质”协同的规定性第一,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为基础,把握“量”与“质”的协同发展,有效补短板、锻长板,不断夯实产

48、业基础能力,有效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以实现“量”的快速增长为逻辑起点。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是分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量”与“质”协同的逻辑起点。目前,体育产业处于由导入期向成长期发展的过渡阶段34,实现“量”的扩张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仍然是体育产业发展所追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指标,拓展市场需求,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尽可能提高增长速度,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与发展的现实诉求。第三,以提质增量为现阶段目标。首先,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体育产业各大类“量”的发展水平存在严重不平衡问题,体育本体产业发展不足,尤

49、其是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产出比仅为1.0%。其次,体育产业“质”的拉动效果不平衡不充分。如竞赛表演业及其相关大类增速虽有提升,但量的积累较小,对体育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最后,低效率的“质”的发展问题,制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追求的目标35,应更加关注体育生产效率的提升,积极扩大内需,提高生产率,推进规模的增长与增速的提高。通过“质”的有效提升,积极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实现提质增量。第四,以创新驱动“质”的有效提升为根本动力。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首先,立足体育产业生产效率不高,尤其是体育用品制造业中体育品牌产品或企业较少36,借助技术创新,发展数字体育、智慧体育、数字化生产与销售、智慧化体育公共服务、智慧体育场馆等37-39,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与个性化制造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其次,在体制机制上加强创新,构建以新型的体育举国体制为支撑,以提供良好的专业性政策为保障,促进体育本体产业“量”的合理发展;最后,针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专业化发展不足,构建体育产业链创新发展机制,提高产业的附加值,需要有效的创新驱动。其中,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建立体育产业全领域创新机制,激发各发展要素活力;通过高质量发展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