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26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编号:M Z D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机制探讨”(编号:B Z X );黑龙江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编号:Y J S C X HL J U).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姜华,女,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喻长友,男,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年月内 蒙 古 社 会 科 学J u l 第 卷第期I NN E R MONG O L I A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D O I:/j c n k

2、 i i s s n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姜华,喻长友(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 当前世界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媒介霸权主义,致使世界传播秩序重构加速,全球文化传播生态失衡加剧.但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多元共存、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常态.因此,需要从文化传播的时代境遇出发,认真梳理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文化传播理念,建立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对话、文化整合和文化协同传播的长效机制,多举措、多路向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全面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和国

3、际舆论引导力,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关键词 逆全球化;文化传播;工作机制;实践路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 世纪以来,全球化发展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趋势,逆全球化思潮致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竞争、文化冲突愈加激烈,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遭遇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围堵.因此,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媒介传播沟通机制,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搭建世界性的话语平台和传播渠道,从而更深层次地开展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是促进中国与国际对话沟通、寻求价值共识的重要途径.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探讨跨文化传播高度契合当前中国文

4、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需求,亦对持续推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多层次文明的包容互鉴以及国际传播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逆全球化的时代语境出发,结合当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技术、话语、机制等多个视角探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境遇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加之世界经济发展低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维护世界霸权地位,片面地认为全球化是导致世界发展困境的主要根源,进而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孤立主义、文化排斥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手段,企图延缓或阻滞全球化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

5、.对此,我们要客观理性地审视逆全球化思潮,认识到“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进程一个减速路障”,它“本质上是试图扭转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的局面,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崛起”.(一)对外交流遭受西方阻隔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民粹主义沉渣泛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固守民族文化本位主义,致使全球跨文化传播遭受阻滞,造成世界文化信息共享、对话交流的合作性危机,全球文化传播生态失衡.与此同时,国际传播合作制度遭到不合理修订,如“年底,欧盟、美国等陆续出台 欧盟反击第三方宣传的战略传播 反宣传法案 等具有鲜明针对性的对外宣传法案”,这些具有限制性、歧视性的政策不断侵

6、蚀着世界跨文化传播的制度基础.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加之当前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采取意识形态围堵策略和一系列极端措施,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面临严峻挑战.在人文交流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资本主义国家炒作“锐实力”概念,借口“中国文化入侵和扩张”“影响了西方价值观的独立性”,呼吁关停中国孔子学院,并对中国在美的海外媒体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将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等五家中国媒体列为非独立新闻媒体,限制这些媒介机构及职员在美国的活动范围,全面缩减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平台与渠道.除此之外,美国还对华科技教育活动设置重重障碍,对中国的留学生和访学人员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缩减特定专业留学生签证的数量,限制敏感领域

7、的知名学者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等,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二)文化传播技术遭受西方封锁当前 G互联网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度全景视频、人工智能、全息影像和互动娱乐等数字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人们逐渐进入到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在人人都能产生传播信息的群体传播时代,文化信息传播主体逐渐多元化、智能化,自组织网络技术推动信息分发实现自由,数字传播技术迭代升级.但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主导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网络安全为由,采取数字保护主义,致使世界文化信息传播不畅、数字传播失序.“在从 G设备、人工智能到数据流动等一系列关乎未来的前沿技术领域,美国都试图拉拢欧洲、日本等,通过建立一套符

8、合 民主价值观 的标准和规则体系,将中国排除在外.”面对中国 G技术的领先优势,美国为了维护世界霸权地位,发动盟友开展对华为、中兴等移动通信公司的打压封锁,禁用中国通信设备等,亦对“以新材料、生物遗传、微光夜视、可转化高级电子、精密高压锻造技术等为代表的高尖端领域民用技术实施封锁”.在电子通信、智能识别等多个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面围堵,阻止中国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和核心设备等.另外,美国还推行“清洁网络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的数字技术,其实质就是数字殖民主义,其目的就是迟滞中国媒介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传播话语权近代以来,西方发达资

9、本主义国家凭借资本垄断、文化霸权以及军事征服等手段,占据了世界的“主角”位置,形成了“西强东弱”的世界话语生态.“在当今世界的权力场域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力,即西方话语霸权.”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思潮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全面进行西方普遍主义的话语规制和价值渗透,不断强化国际话语霸权,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打压和歪曲.其主要表现为采用政治丑化、形象歪曲、文化价值渗透等手段,企图剥夺中国的世界话语权,遏制中国话语的生成与表达,并以政治霸权话语不断歪曲、矮化、妖魔化中国形象,质疑中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以及政权的合法性.面对中国的经济复

10、苏和疫后重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互联网话语霸权,混淆视听,杜撰出 中国病毒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强硬论 以及 中国傲慢论”等,制造负面舆论,对中国进行国际话语遏制.借用“中国反腐败”等问题,在媒介议程设置上不断炒作,以达到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除此之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凭借对国际媒体的垄断,借用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话语,全方位、多角度传播西方文化作品,试图对中国人民进行文化价值渗透,致使中国的发展与崛起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挑战.(四)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处于弱势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垄断世界传媒市场,掌握了全球传播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媒体大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

11、播权力.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 e a nB a u d r i l l a r d)在 美国人一书中指出,美国的现实构建在庞大的屏幕上,每天每时持续不断地播放着精彩的影像和场景,图像在文化传输过程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年美国 纽约时报 刊登的评论文章 詹姆斯邦德无暇顾及中国(J a m e sB o n dH a sN oT i m e f o rC h i n a)提到,虽然当前中国很强大,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卫生等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很小.“当今,全球 家媒体公司占据了 的世界传媒市场,以上的新闻由西方媒体垄断,其中有 是由时代华纳、迪士尼、贝塔斯曼、新闻

12、集团、索尼等巨型跨国传媒集团控制,仅美国就占据了全球 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文化输出的不平等带来了世界各国信息传播的严重不平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媒介传播技术和雄厚的文化资本积累控制了世界文化传播的媒介资源,形成了媒介帝国主义,致使世界各国文化对外传播极为不平衡,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文化影响力明显处于劣势.因此,中国亟须进一步完善对外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调整对外文化传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五)中国的全球文化产业遭受重创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 文化产业 面临严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秉持零和博弈思维,视中国为“最严峻的战略竞争对手”,在产业链上全面采

13、用加速“去中国化”的策略,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对跨国文化产业或文化品牌传播进行严格审查,区别对待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项目.在传播软件方面,海外版抖音(T i kT o k)被美国、印度等国家禁用,微信、QQ、百度等多个中国软件被苹果商店和谷歌商店下架,等等.在对外文化产业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审查与阻击力度,阻挠中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造成了复星集团收购“太阳马戏团”后陷入破产危机、万达影业收购AMC后面临被动甩卖等,致使我国海外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推力极其有限.反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扩张却相对顺利,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韩国的电视剧等一些西方文化产品传入中国

14、的比重远远超过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二、建立健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工作机制当前文化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已成为常态.但逆全球化思潮给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设置了重重壁障,严重破坏了世界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因此,建立健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长效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力.(一)建立对外文化传播的对话沟通机制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指出:“文化多样 性 可 能 是 人 类 这 一 物 种 继 续 生 存 下 去 的 关键.”(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多

15、样性的公约 强调,要鼓励通过对话和国际合作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亟须加强与西方文化的对话沟通,积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共生.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在“北京论坛”贺电中指出:“对话能克服争端和分歧,多样共存是普遍真理,事实上,由于共同的命运,世界人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金元浦也认为文化传播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传播,要以“平等、交流、沟通”为基础,以对话为手段,关注文化的主体间性,促进跨文化的有效传播.首先,文化的对外传播应该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平等对话.因为“对话能为充满差异、冲突的人际交流及其关系,保持最大的空间和最强的生命力,对话是让人讲述差异,并将人类的精神交往

16、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可尝试的方式”.当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了西方强势文化企图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弱势文化进行同化乃至吞并的现象,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又固守本民族的文化情结,采取文化隔绝策略,存在排斥文化对话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和特色的基础上,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信仰、社会规范、基本价值追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道路,开展平等对话,确保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主体地位.其次,文化传播要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包容式对话.在开展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同世界各民族文化广泛开展交流对话,凸显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再次,文化传播在互信沟通中

17、发展生成共性对话.博杰(B e r g e r)和卡拉布瑞格(C a l a b r e g e)提出的“减少不确定性理论”包括对他人的态度、信仰、感受和行为做出先于对方行动的预见,对对方的行为进行追根寻源的解释,尽可能减少文化交流的不确定性.(P P )因此,互信的重要性使我们在跨文化传播中不仅要强调文化交流活动的互信互谅,而且还要发现文化的共性主题和相类的价值观,实现民心相通,共同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最后,在建构共同话语体系中进行合作式对话.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中介,那就是话语,但是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在文化交流中不能各说各话,需要建构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熟悉并认同的话

18、语机制,开展合作式对话.而且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式对话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二)建立科学的国家文化整合传播机制当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媒介传播技术和雄厚的文化资本控制了世界文化传播的媒介资源,形成了媒介帝国主义,而且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愈演愈烈.学者鲍依巴瑞(B o y d B a r r e t)指出:“媒介帝国主义 指 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内容,单独或总体的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造成资讯流通的不对等,继而使输入国的资讯话语权被剥夺.”(P )媒介帝国主义作为文化霸权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对世界媒介生态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看,受多重因素的影

19、响,国外民众虽然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文化元素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和强化国家文化整合传播机制,不断完善对外文化传播实践.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有效战略机制,“国家文化整合传播是从战略上有意识地合理组织国家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因素,并与各种传播要素相结合,经过整合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等各种传播系统,主动与域外的目标受众进行整合、互动、传播、沟通,构建一种共同的文化观念以改变目标受众的心理契约,使得域外的目标受众对自己身份产生认同”.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效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大力发掘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对外文化传播中

20、凸显中国特色.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国家的品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资源丰富,但中国的核心文化影响力不足,象征中华文化的符号还不是很清晰,这就需要我们挖掘、凝练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找到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创立中华文化品牌,并对其进行有效传播.同时,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有选择性地整合西方优秀文化元素,补益自身文化,推动文化交流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三)建立对外文化传播的协同合作机制在逆全球化思潮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大对文化传播资源和媒介平台的控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媒介传播力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被弱化的趋势.因此,对外文化传播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

21、业,是一项需要协同合作的国家任务.首先,我们要建立统一协调的文化传播领导机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传播机制,没有形成著名的文化品牌活动,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文化传播管理机构,实现对外文化传播的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和统一反馈.其次,推动文化传播主体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形成文化对外传播的合力.当下,社会发展已进入到全员参与传播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受众接受文化传播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官方渠道,形式多样的平台使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方法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多元.因此,我们要鼓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文化传播,利用数字时代的媒介传播技术,打造科学高效的文化传播生态,全面激发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活力.最后

22、,推动由传统媒体传播向融媒体传播的转变,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传播格局.“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机构和文化上的融合,更是新的文化生产和培育方式的革新.”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对 G、V R等新型媒体传播媒介利用得还不够,线上线下媒体缺乏深度融合,协同传播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有效整合国内外媒介信息资源,拓宽对外文化传播的渠道,利用最新的媒介传播技术,让世界了解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向 年月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

23、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前国际国内传播形势,提出全面加强我国传播体系建设的理念和实践路向,为当前对外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一)坚定文化自觉自信,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坚持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强势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渗透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主张世界文化同一化和同质化发展,阻滞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面对挑战,基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P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自主平等、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文化理念,广泛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首先,传播主体要认同中华优秀传

24、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支撑中国繁荣发展的精神密码.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自主自觉地做“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偏远的大西北,用心守望中华文明;中印文化交流学者谭中继承父辈志向,坚持在印度执教半个世纪,全力推进中印文化研究与传播;京剧国际化的推动者魏莉让中国京剧走向了世界;等等.他们用自信、热诚和一生的坚持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一个有感召力的文化一定是优秀的文化、先进的文化,是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文化,因此,我们要整合中华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展

25、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将中国的传统美食、工艺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再者,需要精准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丰富多样,不同的文化产生于不同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需要我们取其精华,避免对外文化传播的“折扣现象”,强化文化现代意义的阐释和诠释,让中华民族精神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同.因为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 国 发 展 和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提 供 了 强 大 精 神 动力”,所以民族精神是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的内在源泉.最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感召力.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

26、长、声名远播,是因为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和精神,在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交锋和交融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如汉唐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 禅宗;明清之际,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大范围传入,形成了外来宗教的在地化和中国化发展;等等.历史上的这些文化实践对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当下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是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在传播实践中加以挖掘和利用.(二)抓住机遇,全面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从传播的维度看,“国家形象是指一国的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一国的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和国家的活动和成果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

27、P ).国家形象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自塑和“他塑”博弈的结果,对于缓解国际矛盾、提升文化亲和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国家形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不断被塑造的过程.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曾经是“礼仪之邦”“文化古国”.伴随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与现实中的中国形象出现了严重偏差,与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严重不符,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采用新的方法和途径,在自塑和“他塑”中重构国家形象.而且,不同国家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根据 年皮尤的全球态度调查,“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有 和 的公众喜欢中国,以色列、黎巴嫩分别有 和 的公众喜欢中国,而非洲的尼

28、日利亚、肯尼亚也分别有 和 的公众喜欢中国”.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利用数字媒介技术,树立具有亲和力的国际形象,以此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提升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实践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中国媒体的对外文化传播要全面、真实、客观.只有传播真实、客观的国家大事和人民生活,方能得到国外民众的认可.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对外讲好负责任大国的故事就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形象.二是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等,科学分析受众的兴趣和爱好,综合运用微观视角和日常生活嵌入的方式,采用 G技术加A R、V R科技的传播模式,做好分众传播,不断提升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如中国利用

29、“熊猫外交”“欢乐中国年”“中国功夫巡回展演”等国外民众喜爱的方式和文化符号,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亲和力.三是与海外华人媒体、西方媒体组建“融媒体矩阵”,多角度协同宣传具有亲和力的国家形象.由于中西方民众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西方人对传统媒体的政治宣传具有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借助海外华人媒体、西方权威媒体等客观传递中国声音,建构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如 年拍摄的纪录片 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 首次在亚太电视网播放,纪录片从人民情怀、大国治理、合作共赢三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向国际受众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以他者视角对中国的解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好价.韦路等人指出:“在认知载体上,网

30、络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国家形象传播渠道,却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忽略.”我们要借助海外华人媒体、西方权威媒体传递中国声音,鼓励海外华人、企业家以及留学生等担任对外文化传播大使,增强国外民众的好感度,提升中国文化的亲和力.(三)坚持自我话语逻辑,全面提升中国话语的说服力进入 世纪以来,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利用隐蔽的传播策略在世界范围内渗透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建立自己的话语霸权,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话语赤字格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在国际上制造了“中国病毒论”“

31、中国责任论”等,企图以此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受西方话语霸权、文化价值差异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壁垒等问题的影响,中国在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话语权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中国的世界话语权亟须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大国竞争全面化、白热化,我们需要将“话语危机”转化成“话语契机”,多途径、多层面开展文化交流交融,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一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为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坚实基础.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往往由该国家的发展态势所决定,如国家G D P总量、军事实力等.也就是说,增强国家话语权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只有这样方能掌握自己的数

32、据话语主动权、学术话语主动权和国际文化表达话语权.二是坚持话语表达主体地位,确立自我话语价值定位.“如何让日常生活世界的连续性按照中国文化自身的逻辑展开,而不是被强行纳入以西方文明为主流的话语和价值体系中去,实际上是争取中国文化自主性,积极主动争取文化话语权的问题.”因此,建构中国的话语权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的内在本质,在加以扬弃的同时,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三是坚持融通中外的文化传播策略,灵活运用艺术化的话语表达方式,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和引领力.在世界跨文化交往中,由于各国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容易

33、引起误解和偏差,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利益共同点、文化共通点、情感共鸣点和价值共振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表达好中国的价值主张和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得到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理解、认同与支持,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公正公平的国际秩序”等话语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同时,还应注意中国话语的表达方式,用富有生动性、故事性与艺术性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表明中国立场,广泛培养国际传媒人才,采用国外通用的新理念、新技术传播中国文化,不断建构健全对外文化传播体系,全方位提升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四)把握网络舆情规律,全面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当下,伴随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和数字

34、媒体一起涌入国际舆论传播场域,舆情传播主体由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形成了复杂多样、相互竞争的舆论景观.在这场复杂的国际舆论竞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奉行“双重”的舆论价值标准,利用强大的媒介霸权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制造国际舆论,把问题和责任“甩锅”给其他国家.因此,网络媒体已成为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主阵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P )这为我们做好今后的网络舆情工作指明了方向.面临复杂多样的国际舆论格局,我们要认清形势,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国际舆

35、情引导能力.第一,要掌握国际舆情传播规律.当前国际舆论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只有熟知当前国际舆论传播网络化、舆论引导交互化、信息传播迅速化和舆情引导要迅速及时等特征,才能开展好网络舆论疏导工作.第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国际舆论议程设置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西方“普世主义”“人权高于主权”等价值陷阱带偏我们的舆论导向.如针对之前西方媒体炒作的新疆“强迫劳动事件”以及后来的抵制新疆棉事件,中国外交部首先发声予以反驳,及时制作 逐梦路上 我的新疆日记 等节目,用事实和鲜活的事例驳斥境外敌对势力所谓的“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谬论.再者,打造线上线下舆论传播媒体,面对“网络/民间舆论场”的迅

36、速发展,坚持媒体统一的“大引导”工作理念,有机整合官方主流媒体、普通民众自媒体、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等,建立统一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立体引导国际国内舆论.第三,进一步强化媒体应对国际国内舆论的策略选择.面对复杂的舆论形势,媒体要有危机意识,“要完善新媒体舆论引导应对机制,做到权威信息统一口径、第一时间发布,积极沟通信息、引导情绪、解疑释惑”,及时快速应对,消除各种不和谐声音,及时制止网络谣言的散播,从而强化中国国际舆论话语权的竞争力和参与能力.(五)重视传播落地效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从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W”传播模式看,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播的效果.从文化场域看

37、,当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媒介霸权主义和欠发达国家文化保护主义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阻力不断增大.因此,需全方位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在传播主体方面,我们要顺应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实现由单一传播主体向多元主体协同传播的转变,发挥人人都是“麦克风”“新闻发言人”的传播优势,形成官方传播与大众个性传播协同共进的传播格局.例如,中央电视台顺势而为,建立了“央视新媒体平台”,抢占舆论和宣传的制高点.从传播内容看,注重由浅层次的文化符号传播向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转变,注重对中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民族精神的传播.从传播客体看,由以传播主体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

38、格局转变,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文化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采用差异化、分众化的传播策略,满足民众不同的文化需求,让国外民众接受和认同中国文化.从文化传播渠道看,要进一步强化协同合力传播,全面提升文化传播的竞争力.充分利用 G、大数据、云计算、A R/V R等传播技术,打造多位一体、互补互动的传播体系,推出全息化、可视化以及沉浸式、交互式的传播产品,不断丰富国际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总之,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逆全球化思潮给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遵循“内容为王”的文化传播策略,通过推动文化整合及“文明交流互鉴”,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优化对外传播机制,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39、和创新性发展,凝练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媒介技术,采用差异化、分众化的传播策略,满足多层次的民众文化需求,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精准度和解决问题的靶向度,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参考文献 郑一明,张超颖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全球化、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许士密“逆全球化”的生成逻辑与治理策略J政治学研究,()王大可,李本乾“逆全球化”下国际传播变局与中国出版“走出去”实践空间J中国编辑,()隋岩群体传播时代: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张薇薇美国对华“脱钩”:进程、影响与趋势J当代美国评论,()蓝庆新中国应对西方国

40、家高技术封锁的历史经验J人民论坛,()王华生数字网络媒介环境下的西方话语霸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陈 向 阳有 效 应 对 西 方“话 语 霸 权”挑 战 J求 是,()单波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J现代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 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Z关世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论坛”首度开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贺电支持E B/O Lh t t p s:/w wwc h i n a n e w s c o m/n e w s/s h t m l,/金元浦文化多样性文化对话文化间性J曹雪芹研究,()王怡红当代人际传播研究与对话问题J学习与实践,()B e r

41、g e rC R,C a l a b r e s eR J S o m eE x p l o r a t i o n s i nI n i t i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B e y o n d:T o w a r da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T h e o r yo f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C o mm u n i c a t i o nM H u m a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B o y d B a r r e t t,O l i v e r

42、 M e d i aI m p e r i a l i s m:T o w a r d s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F r a m e w o r kf o rt h e A n a l y s i so f M e d i aS y s t e m sA M a s s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S o c i e t yCL o n d o n:A r n o l d,林哲,薛求知我国国家文化整合传播:概念、动因和目标分 析 基 于 国 际 政 治 的 视 角 J国 际 论 坛,()董健重构文化身份: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数字化生产

43、策略J学习与探索,()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E B/O L h t t p:/w ww x i n h u a n e t c o m/p o l i t i c s/l e a d e r s/c_ h t 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P e w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C h i n a s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44、 hM o s t l y W e l c o m e di n Em e r g i n g M a r k e t s,b u t N e i g h b o r sW a r yo fI t sI n f l u e n c eE B/O L h t t p:/w w w p e w r e s e a r c ho r g/g l o b a l/a t t i t u d e st o w a r dc h i n a ,/韦路,等中国形象研究在中国 “中国形象”研究论文 的 主 题 元 分 析()J未 来 传 播,()姜华展开自主逻辑 建构中国文化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共中央文献

45、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肖灵切实增强新媒体舆论引导力N光明 日 报,(责任编辑李静丽)T h eP r a c t i c a lD i r e c t i o no fE x t e r n a lC o mm u n i c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A n t i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J I AN G H u a,YUC h a n g y o u(S c h o o l o fP h i l o s

46、o p h y,H e i l o n g j i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H a r b i n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tp r e s e n t,a n t i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t r e n di sp r e v a i l i n gi nt h ew o r l d Wh i l et h eW e s t e r nd e v e l o p e dc a p i t a l i s t c o u n t r i e s l e db y

47、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c a r r yo u t c u l t u r a l c o l o n i a l i s ma n dm e d i ah e g e m o n y,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w o r l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o r d e ri sa c c e l e r a t i n g,a n d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i m b a l a n c eo fg l o b a l c u l t u r a l c

48、o mm u n i c a t i o n i sw o r s e n i n g H o w e v e r,t h e c u l t u r a l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i s a no b j e c t i v e t r e n d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v e r s ec o e x i s t e n c e,e x c h a n g e s,m u t u a l l e a r n i n ga n dh a r m o n i o u s c o e x i s t e n c eo f a l l

49、 e t h n i cc u l t u r e s i n t h ew o r l dw i l l b e t h en o r mo f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e f u t u r e T h e r e f o r e,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t os t a r t f r o mt h ee r ao fc u l t u r a lc o mm u n i c a t i o n,c a r e f u l l ys o r to u tt h ee x i s t i n gp

50、 r o b l e m si no u rc u l t u r a lc o mm u n i c a t i o nw i t h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a n dm a k et a r g e t e di n n o v a t i o n si nc u l t u r a lc o mm u n i c a t i o nc o n c e p t s,t oe s t a b l i s ha l o n g t e r m m e c h a n i s mf o rc u l t u r a ld i a l o g u e,c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