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谷寺英语导游词范文 如今我们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寺元坐落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也就是如今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为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明朝初年,迁蒋山寺于此,改名灵谷寺。有“天下第一禅林”之称,原灵谷寺规模宏大,规模之大:;财力之雄:统领南京12座寺庙,寺外有庄田40余处,有耕地,山地,池塘共3万5千余亩;僧侣之多:最多是达千余人,灵谷寺是接待寺,许多僧侣到此来学习、交流。灵谷寺在历时变迁中被毁坏很严重,清咸丰年间被战火严重破坏,在同治年间,遭破坏最为严重,除无量殿外根本以全毁。1928年1北伐成功后,成立了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改灵谷寺废址为“阵亡将士公墓”,用以纪
2、念北伐阵亡将士,成为民国时期好处重要的中山陵园附属纪念区。1949年后,改为灵谷寺公园。“灵谷”二字,是朱元璋命名,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但均有山有灵气,谷有合水之意。 如今我们站的这座小桥叫“迎驾桥”相传是众僧为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从前面不远处过去是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就是“放生池”,又叫“万工池”。寺前放生池是一般寺庙的传统布局,据说当年朱元璋曾动用万名军工筑成这个池子,所以放生池又叫做万工池。绕过万工池,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座单檐庑颠式的仿古三拱文武方门,文武方门是建立在原灵谷寺金刚殿,门上面施以彩绘,绿色琉璃瓦庑殿式顶,蓝色的瓦当是特制的,上面饰有党徽图案。门外的一对北试汉白玉石狮,是从北京运来的
3、肃顺墓遗物,是由北平分会所赠,原门额上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进入山门,我们看到的就是纪念牌楼。这里是灵谷寺的天王殿。如今的纪念牌楼为一座五门十一脊的钢筋水泥仿古牌楼,是仿照北京明十三陵入口牌楼的形式而建。正中横额上南向有“大仁大义”匾额,北向有“救国救民”匾额,所以牌坊名为“大仁大义坊”。这些字均出自中常委主席张静江之手。匾额两边刻有梅花图案,嵌瓷制党徽图案,绿色琉璃瓦当上同样有党徽图案。牌坊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石兽,名为貔貅。貔貅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把貔貅放在这里既是为了守卫陵墓,也象征着国民革命军能征善战。这座石雕是由陆军十七军赠送的。
4、 如今我们看到的就是灵谷寺著名的无量殿了,无量殿因其主要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它通体是砖石拱券构造,不用一寸梁木,故又叫无梁殿。正因为无梁所以它才得以在战火中幸存。在造公墓是加修重檐庑殿顶。它是我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拱券构造建筑,比苏州开元寺、宝华山隆昌寺、山西显通寺、峨眉山万年寺的无量殿都要大。现殿东西长54米,南北进深38米,高达22米,重檐九脊,正脊上有三个琉璃制的喇嘛塔。如今大家跟着我进入无量殿,殿内顶部呈穹窿状,里面设有门窗,外观面五间三门,室内进深三间,实际上是三排筒子券,中券最为高大,横跨11米,高14米,前后券宽4.8米,高7米,侧面为纵连三间的大筒券。中券正中三个券胧内,原
5、供奉西方三圣,即大势至菩萨、无量寿佛和观音菩萨。在造公墓是,请走佛像,改为公墓的纪念堂,正中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东为“国父遗嘱”,西为“民国国歌”,上有采光孔,有光透入,增加了佛像的神秘感,也有透光的作用。四周的墙壁上嵌有110块青石碑,上面刻有33224名北伐阵亡烈士的战役地、军阶职务和姓名。如今大家看到的无梁殿已开拓成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此名是陈立夫所题,馆内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57位名人,组成22组场景,再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 无量殿后的半圆形大草坪,即为第一公墓的中心墓区,是原五方殿原址,供奉五方五智大佛。墓园南侧的中心花坛中有一株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花丰叶
6、密,被称为金陵桂花王。花圃实际上是一党徽的标志,越过花圃,在公墓北侧东西各有一墓碑,东为参加淞沪会战的第五路军的50名战士,西为第十九路的78名战士,这里的128名烈士,是纪念淞沪会战的标志。建公墓时采用了西式的背向数百米长的半圆形围墙,弧形起伏,类似中国的太师椅,颇有中西合璧的风格。这是美国工程师茂菲为追求古典庄重的效果设计的。在高大栎树的浓荫覆盖下,绕过墓墙,我们看到陡阶高台之上,有一宽阔恢宏的殿宇,它是一座大型仿古建筑,屋顶为重檐庑殿式,琉璃瓦顶,重檐间悬有松风阁的匾额。松风阁原为阵亡烈士遗物陈列的地方,抗战中遭到破坏。如今的松风阁已辟为茶室和小卖部。松风阁后广场中央有一石鼎,上刻“铭鼎
7、垂勋”,意为烈士功绩流芳千古,是当时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赠给送公墓的纪念品。 灵谷寺公墓中轴的终点是一造型精巧的巍峨巨塔,建成于1933年初,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后改名灵谷塔。塔是钢精水泥构造,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造型优美典雅,具有民族特色。塔基是直径30米的平台,正面为丹陛式台阶,丹陛上有石雕“日照山河”图案。塔身九层八面,高61米,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底层外壁四面刻有手书“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四个门楣,前门是“灵谷塔”,后门是“有志竟成”,侧门是“成功”“成仁”。塔内中立巨柱,螺旋扶梯盘旋而上,共252级。2至4层内壁镌刻着孙总理北上是在黄埔军校的辞别辞,那有力而洒脱的标准草书,是追
8、随孙中山先生的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手笔。第5至8层是民国元老吴敬恒的篆书孙中山黄埔军校开学训词。第9层没有碑刻,供游人登高赏景,有“高瞻远瞩”之意。 如今我们面前的这座单层覆鉢型的墓塔,就是宝公塔,是南朝高僧宝志禅师的墓塔。塔正中有一块三绝碑,图文已模糊不清。在塔南的宝公殿中堂后壁有一块三绝碑的拓本,其中吴道子绘宝公像,李白写赞词,颜真卿书法,即为三绝。后乾隆南巡之灵谷寺,在第三次重刻该碑是,题上“净土指南”四字,似乎要凑上“四绝”的热闹。如今大家跟着我往宝公塔南面的志公殿走,这座志公殿是造公墓时为保存一些宝志的遗迹特地建造的。宝志是南朝宋的一位高僧,据说他为一朱姓妇人在鸟巢中发现收养。传说宝志有
9、语言的才能,宝公肩上扛的事物都有预示作用,预示着南朝齐(刀)、梁(尺)、陈(拂尘)相继更替的隐语。他惩恶扬善,为世人所敬重,是床说中“济公”的原型。志公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有着起重作用的飞来剪,二是双龙石。据推测,双龙石仅是灵谷寺巨碑的碑帽,而碑身和碑座早已不知所踪。再向西几十米即为第三公墓原址。 无量殿后东侧即为如今的灵谷寺,是于右任题的寺匾,但却不能喝明代的灵谷寺相比拟,只是同治年间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所造的龙神庙,民国时造公墓蒋无量殿的佛像迁到这里,改为灵谷寺,规模小了很多。灵谷寺本来是祀奉宝志遗骸的寺庙,所以门前照壁上书写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和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山门里就
10、是天王殿,除了供奉弥勒、韦陀和四大天王塑像外,东墙上有碑铭灵谷寺龙王庙记是曾国藩撰写的,西墙上的“祈雨碑”是明代的遗物。塔内有玄奘的顶骨舍利,在木镏金的佛牙塔中,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灵谷寺东侧的这池泉水,即是大有名气的“八功德水”是曾国藩祈雨的地方。在这里路分二道,正北是民国元老谭延闿的墓道,向东是邓演达烈士墓。谭墓墓道起点是一块精致的汉白玉石碑,原刻字被磨去改为“灵谷深松”四字。谭墓墓道周围有国葬令碑、牌坊、祭堂、花坛、华表、铜鼎、祭台、墓冢等,做工非常精巧。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的原址上,它是党内军要员,1957年遇难二十六周年纪念日,有农工民主党各界人士在这里举行安葬公祭典礼。“邓演达烈
11、士之墓”由何得凝女士题写,碑背为农工党中委撰写的铭文。 好了,各位旅客们,灵谷寺的介绍在这里就将完毕了,希望大家在游览之后留下鲜明的印象。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灵谷寺。 【灵谷寺概况】 我在门口广场向大家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历史概况。灵谷寺原来座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也就是现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为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5年)12月宝志圆寂,梁武帝花20万铜钱买下独龙阜并葬宝志和尚于此。同时建开善精舍,这就是最初的灵谷寺。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出资在墓前建五级琉璃宝珠,称“志公塔”,独龙阜也因塔上的宝珠而被称为玩珠峰。其后不久改为开善寺。唐代称“宝公院”
12、,南朝时叫“开善道场”,宋太平兴国年间称“太平兴国寺”,庆历年间改称“十方禅院”,明初称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选孝陵墓址,相中蒋山寺这块风水宝地,于是降旨迁寺。 灵谷寺原来坐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也就是如今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为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监十三年宝志和尚圆寂后,梁武帝萧衍之女永定公主买下此地,为他在墓前建五层舍利塔,上置琉璃宝珠,称“志公塔”,独龙阜也因塔上的宝珠而被称为玩珠峰。其不久改名开善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卓有声名的大寺。唐代称“宝公院”,南朝时叫“开善道场”,宋太平兴国年间称“太平兴国寺”,庆历年间改称“十方禅院”,明初称
13、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选孝陵墓址,相中蒋山寺这块风水宝地,于是降旨迁寺。 洪武十四年九月开工,十五年九月完工,为了抚慰众僧,亲自赐名为“灵谷禅寺”,书写“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于寺门。当年灵谷寺规模非常宏大,占地五百亩,最盛时有僧人千余名,殿堂数百间。后因战火遭到严重破坏,只有无梁殿因全部用砖石砌成,才得以独存至今。 年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选定灵谷寺原址建阵亡将士公墓,来纪念北伐阵亡将士。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灵谷公园,尽管这里是寺庙、公墓、公园的混合体,但人们还是把这一带称为灵谷寺,可见灵谷二字的魅力。它是朱元璋亲自命名,来历有多种说法,但都为山有灵气,谷有合水之
14、意。 【万工池、红山门、大仁大义坊】 各位朋友,我们面前的半月形池就是寺庙前常见的放生池。相传朱元璋见这里有景无水,命一万军工挖筑而成,所以也叫万工池。池的西端不远有一小石桥,叫迎驾桥,传说是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 绕过放生池就是灵谷寺的山门,其形式为三拱门,上覆绿色琉璃瓦,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原来刻着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书法家钱松喦所书的“灵谷胜境”四字。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公墓时北平军分会所赠。 进入红山门,在层台阶上屹立着一座五门十三脊的阵亡将士牌坊,斗拱托顶,上覆绿色琉璃瓦。牌坊上中门门额上刻有“大仁大义”四字,反面是“救国救民”,都是元老张静江书写
15、的。大家细看,上面的瓦当都是党徽图案,表达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牌坊前有一对石兽,名为貔貅。貔貅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具记载“似虎、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又称白罴”。传说“貔貅每临战阵,所到战鼓便勇猛前驱”。把貔貅放在这里象征着国民革命军的能征惯战。这是由陆军十七军赠送的 【无量殿】 各位游客,前方就是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量殿。 重檐九脊,大屋脊正中有三个琉璃制喇嘛塔。殿东西宽50多米,纵深34多米,殿内顶部呈穹隆状,高达22米。灵谷寺是禅净双休的寺庙,所以无量殿里原来供奉着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的主佛无量寿佛(又称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两个胁侍,祀二十四诸天,为藏
16、经之所在。无量殿因当年其中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其通体是砖石拱券构造,不用一寸梁木,又称无梁殿。正因为无梁所以它才得以在战火中幸存,这是灵谷寺 惟一根本保持下来的明代建筑,但仅残留拱券。无量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拱券构造建筑。比苏州开元寺、宝华隆昌寺、峨嵋山万年寺的无梁殿大得多。 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1928年,政府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将原先供奉在中拱券中佛台上的佛及诸天像被搬走。如今正中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东为“总理遗嘱”,西为“国歌”;祭堂四周墙壁上还嵌有110块青石碑,上面刻着33224名北伐阵亡烈士的战役地、军阶职
17、务和姓名。共十六万五千字,祭堂修复开工后,定名为正气堂。 1994年,这里辟为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位名人的蜡像,共组成组场景,蜡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风云。 【一号公墓】 无梁殿后有一片半圆形的大草坪,这里原是一号公墓,后面东西各立一个纪念碑。东为“淞沪抗战十九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西为“淞沪抗战第五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1932月28日,日军突然进攻上海闸北,驻沪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不久,张治中率第五路军赴沪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1933年1年,两军采用“代表葬”,共有128位烈士葬入第一公墓,暗寓淞沪抗战的时间为1月28日。原公墓现已改成花圃,中间是一株
18、树型宏大的桂花,人称“桂花王”,其间银杏、桂花拥簇,有牡丹、月季、腊梅等四时花木 ,并且成为了南京灵谷桂花节的主会场所在地。 【松风阁】 花圃后的建筑胶松风阁,是1931年建造的,当时为革命纪念馆,现已辟为茶室和小卖部。这里原是古灵谷寺律堂的原址。这是一座钢筋水泥构造的大型仿古建筑,屋顶为歇山重檐式,绿色琉璃瓦顶,重檐间悬挂有“松风阁”的匾额。阁后广场中央,立有一石鼎,上刻“垂勋铭鼎”四个大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镇华献给公墓的纪念物,它是众多赠品中存世不多的遗物。 【灵谷塔】 前方多米处,就是灵谷塔,即阵亡将士纪念塔,于19311933年重新修建的,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设计。
19、塔为钢筋水泥构造,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是我国造塔的“新式者”。塔基是直径30.4米的八角形平台,周围护以雕花石栏,塔基正面有丹陛石阶,中间是日照山河图,长米,宽米,用的是白色花岗岩石料。底层外壁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是所写。正门额帽上的“灵谷塔”三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写。塔高66米,九层八面,钢混及花岗岩构造,外形是楼阁式塔款式。每层回廊筑有仿古石围栏,供游人凭栏远眺。塔中有螺旋形转梯直通塔顶,共252级。 灵谷塔内外四壁上,嵌满大理石碑,留下许多名人字迹。从第二到第八层,每层都有四方石碑,内部共有28块碑。二、三、四层12块上,镌刻着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学校辞别辞,
20、是于右任先生的手笔。第五、六、七、八层的十六块碑上,刻的是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陆军学校开学训词,刚毅的小篆是吴稚辉(敬恒)先生的书法第九层无碑刻,供远眺山峦林海,有“高瞻远瞩”之意。 【宝公塔】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的舍利塔,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刻上刻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李白的赞词,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故称三绝碑。在东侧,还有在原来龙王殿根底上修建的小灵谷寺,后院内的大遍觉堂内供奉着三藏法师顶骨舍利和赴西域取经的有关资料。顶骨舍利供奉在木制镏金的佛牙塔中,这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
21、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经根本参观完毕。灵谷公园内还有谭延凯墓、邓演达墓、八功德水等景点,各位可以自由参观。谢谢大家! 灵谷寺原来座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最初为南朝时宝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5年)12月宝志圆寂葬于此,建开善精舍,这就是最初的灵谷寺。唐代称“宝公院”,南朝时叫“开善道场”,宋太平兴国年间称“太平兴国寺”,庆历年间改称“十方禅院”,明初称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18年),朱元璋选孝陵墓址,相中蒋山寺这块风水宝地于是降旨迁寺。现灵谷寺于洪武十四年九月开工,地处紫金山东南麓,十五年九月完工,朱元璋敕封“灵谷禅寺”,山门亲书“第一禅林
22、”。1928年11月,成立了以为主任委员的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改灵谷寺废址为“阵亡将士公墓”,用以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解放后辟为公园,几经修葺,才形成如今的格局。 如今我们已经到入口处了,大家请看这座牌坊,它简洁大方,是仿照南朝时候的式样建成的前面有一座小桥叫“迎驾桥”相传是众僧为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由此进里,面前半圆型的水池就是寺院里常见的放生池,是供香客发生行善用的,灵谷寺的放生池有叫万工池,这是因为朱元璋这里有山无水,动用上军万才掘成此池的。 绕过万工池,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座单檐庑颠式的仿古三拱文武方门,文武方门是建立在原灵谷寺金刚殿,门上面施以彩绘,顶上盖着绿色的琉璃瓦。门外的
23、一对北试汉白玉石狮,是从北京运来的肃顺墓遗物,是由北平分会所赠,原门额上是手题“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 进入山门,步过青石甬道,俩侧松柏参天,桂树浓荫,在甬道的尽头大家就能看到一座六柱五门十一楼的大牌坊,顶覆绿琉璃瓦,柱石是二道四方须弥座,梁枋仿彩画浅刻纹样,斗拱挑檐,气派非凡。五间坊门的上端石坊上都嵌有瓷质党徽,中间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中间写有“大仁大义”四字,反面是“救国救民”。坊前石台上立有一对高档汉白玉雕刻的貔貅。神话传说貔貅 是黄帝作战阵前冲锋陷阵的凶猛神兽,每至阵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此物放在这里象征阵亡将士的忠勇威武
24、,是陆军第十七军所赠。 经过一条花木扶疏的小径,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古建筑前,这就是灵谷寺著名的无量殿了,无量殿因为当年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它通体是砖石拱券构造,不用一寸梁木,故又叫无梁殿。请大家跟我一起进去,殿内顶部呈穹隆状,立面设有门窗,正面五开间,室内进深三间,实际上是三排筒子券,三个拱券试大门中一中券洞最大,横跨11米,高14米,无量宫内原供奉西方三圣,即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造公墓时,请走佛像,改为公墓的纪念堂,正中为“国民革命烈士灵位”,东为“国父遗嘱”,西为“国歌”,上有采光孔,有光透入。四周的墙壁上嵌有110块青石碑,按战役地点、部队编制、军阶职务排列将阵亡将士刻于石
25、碑之上33224人,。如今大家看到的无梁殿已开拓成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57位名人,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场景,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展现了一幅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 无梁殿后有一片半圆形的大花圃,这就是第一公墓,在它的东边有二号公墓,西边有三号公墓,一号公墓主要安葬在北伐战争和淞沪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如今的公墓已改为花圃,有牡丹,月季,腊梅等四时花木,并且成为南京灵谷桂花园的主会场所在地,大家看正中那株宏大的桂花,它就是有名的“金陵桂花王”。 在高大栎树的浓荫覆盖下,绕过墓墙,我们看到陡阶高台之上,有一宽阔恢宏的殿宇,它是一座大型仿古建筑,屋顶为重檐庑殿式,琉璃瓦顶,
26、重檐间悬有松风阁的匾额。如今的松风阁已辟为茶室和小卖部。松风阁后广场中央有一石鼎,上刻“铭鼎垂勋”,是当时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赠给送公墓的纪念品。 在松风阁后100多米处,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现代宝塔灵谷塔。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南京地区最高的塔,塔基是个大平台,整个塔九层八面,高约60米,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塔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外侧围以雕花石栏,底部外壁四面刻有手书“精忠报国”,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 中是一幅白色花岗石浮雕“日照山河图”。塔内中立巨柱,螺旋扶梯盘旋而上,共252级。二至四内壁刻有监察院长于右任的草书,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北上辞别辞,字体洒脱遒劲,五至八层是民国元老吴敬恒的纂书“孙中山黄埔军校开学训词”,严格工整。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大家假设想一睹灵谷寺的全貌,待会儿一定要登上这座幽美的宝塔。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座宝公塔。它是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搭。还有其他景点如灵谷寺、邓演达墓、以及宝公三绝碑、谭延闿墓等等,大家假设感兴趣可以游览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自由活动吧,一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