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继承和发展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3、了解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4、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2、毛泽东和周恩来写的碑文既是纪念碑的主题,又是全文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怎样用文字及画面特征对十幅浮雕进行描述以突出主题的。2、十幅浮雕涉及历史知识广,要有分寸地讲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
2、要点:了解写作背景、解题,教学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二层。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1952.81958.4.22二、简介写作背景作者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下了这篇文章,表现了崇敬先烈、缅怀先烈之情。三、解题:讨论,正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明确:正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副标题标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四、学生浏览课文,标出生字词,理清作者的思路。瞻仰zhn矗立ch奠基din砌墙q镏金li上溯s五卅s髻j天堑qin重幔chng mn庑殿w挑衅xn逾越y作者思路:点题
3、,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五、教学第一部分1、同学朗读2、提问: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如何?文章用哪几个词说明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六、研习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作者活动的顺序?明确:未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作者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以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2、思考:纪念碑用坚硬的花岗岩洁白的汉白玉建成,这些材料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花岗岩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人民对先烈的怀念。3、思考:碑的结构?作者是怎样按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明确: 碑顶 碑 碑身 碑座空间顺序:台阶平台(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
4、上部小碑座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4、概括这部分的内容明确:介绍了碑四周的栏杆,碑的正面的题词和背面的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写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5、请同学们齐读碑文,思考:碑文的范围?明确:三年以来 1945-1949(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千八百四十年 1840(鸦片战争)七、小结本课八、布置作业1、预习十幅浮雕,按时间、地点、事件、意义进行归纳。【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课文后半部
5、分,总结全文,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发扬革命传统,以某一具体历史事件体会浮雕的描写、说明、记叙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学习说明的顺序和语言,掌握说明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背出碑文,简单讲解。二、研习十幅浮雕1、学生浏览课文,完成下表方位时间事件意义东之北1839销毁鸦片表现国人反帝的坚强决心东之南1851金田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南之东1917武昌起义动手了封建帝建南之中1919五四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南之西1925五卅运动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西之南1927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西之北3745敌后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北之中解放战争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2、这十幅
6、浮雕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空间顺序是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即“历史顺序”。3、朗读“五四爱国运动”浮雕部分,讨论:、这幅浮雕上出现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神情、动作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除运用说明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三、教学第三部分,了解作者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四、讨论,毛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三次。第一次是在远处,第二次是仔细瞻仰,第三次是在看完浮雕后又一次瞻仰。 这八个大字是碑的主题,表达了对人民英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集中体现了建碑的伟大意义,“纪念在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感情,这八个大字是本文的标题,也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最集中、最精练的概括,这八个字贯系始终、突出中心。五、归纳、总结全文六、布置作业1、完成学习与评价,补充习题2、背诵板书设计:特 点:巍峨、雄伟、庄严 整体形象:位置,总体形象 建造过程:规模,质地 纪念碑 具体形象:结构,题字 碑文,造型十幅浮雕感 受:艰苦道路,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