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4884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MEDYWORLD159文 化 视 野摘要:本文以屈家岭文化为中心,从理论视角对屈家岭陶器的特点、发展现状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总结,并指出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然性和开发优势,然后深入实践,从搭建屈家岭陶文化数字资源库、设立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展厅、开发多样化数字文创产品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探讨,最后总结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更多可能性,为后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创新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关键词: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数字化展厅;数字化技术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不少文物借助数字化技术对自身的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再利用。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事

2、实上我国绝大部分文物仅作为一种历史痕迹存放于博物馆中,其文化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屈家岭文化是新石器时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楚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荆楚文明繁荣的源泉。作为屈家岭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屈家岭文化陶器,它不仅体现了长江流域人类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水平。它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研究价值。一、屈家岭陶文化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屈家岭是长江流域农耕文化最早的摇篮,屈家岭文化实现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的空前繁荣和统一,开创了该地区早期文明的新阶段。屈家岭陶器作为屈家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承载了新石器时期屈家岭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审美趣味,具有极高保护价值与研究价值。陶器的发掘是屈

3、家岭文化中最宝贵的瑰宝,其中陶器种类繁多,造型多变,纹饰繁多,装饰灵动,制作工艺技法精湛,令人称赞。屈家岭出土的大量藏品都代表着当时最高的生产水平。纹饰多样例如:流行弦纹、镂孔等装饰;典型陶器组合如:双腹碗、双腹豆、双腹鼎、高领罐、彩陶壶、敞口薄胎杯、高圈足杯等。屈家岭陶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质地良好,最具代表性的是黑陶和彩陶。屈家岭文化的彩陶器皿、彩陶纺轮等,都显示出了它独特的绘画艺术特征,特别是蛋壳彩陶和具有螺旋上升的辩证思维的纺轮彩绘,以及陶塑的红陶小动物,在我国的原始文化中都是罕见的,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与文明底蕴。现阶段,屈家岭陶文化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在其文化发展还

4、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屈家岭陶文化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影响力,但其投入在展示及宣传都以传统陈列实物为主要的静态展示手法,以图像和文字结合的平面展现为辅助手法。这种传达信息的方式相对单一、被动和缺乏影响力,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中仍然存在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开发展示不足和缺乏创新等问题,目前数字化展示手法较为单一传统,模式化现象严重。当前屈家岭数据库建设不完善,文化资料比较零散,数字化力度尚有很大的差距,屈家岭陶文化资源的创新建设滞后,缺少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网络平台,其迫切需要从目前文化遗产数字传播内容的肤浅化、模式化和边缘化走向深入阶段。屈家岭陶文化的海外传播缺失,面向国际交流的工作尚未

5、展开,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任重道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大众的不断重视,要使屈家岭陶文化得到持续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播,当前屈家岭陶文化的传播缺乏与群众的联结,迫切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对屈家岭文化进行推广与普及。因此,基于屈家岭陶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研究非常必要且紧迫。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文/栗琦琦孔德巍(湖北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COMEDYWORLD160文 化 视 野二、数字化技术对屈家岭陶文化保护开发的优势(一)有利于快速挖掘整合屈家岭陶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身处“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屈家岭陶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

6、处理、展示与传播等,将其按作用、形状、构成等类别整合分类,使屈家岭陶器的文化脉络更加清晰。对屈家岭陶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建立屈家岭陶文化数据库,为相关研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支持,这是对屈家岭陶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对屈家岭陶器文化的数字化收集与保护,可以有效解决文化资源在漫长的岁月中的流失与残缺问题。收集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的过程。对屈家岭陶文化进行整理归纳,有利于快速挖掘整合屈家岭陶文化资源,这对屈家岭陶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有利于促进屈家岭陶文化展示传播与创新前期大量研究调查显示,目前屈家岭陶文化在其展示传播与创新方面采取措施

7、单一,宣传方式以博物馆静态展示为主,保护与传播的工作力度不够,屈家岭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呈现出展示不足和缺乏创新的问题。这对屈家岭陶文化发展及其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是不利的,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扩大屈家岭陶文化传播范围,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对屈家岭陶文化二次创新发展,如文创产品设计、平面装饰设计等,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让屈家岭陶器的衍生产品随着市场走进大众视野、贴近大众生活,使屈家岭陶文化达到提高大众对屈家岭陶文化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提升屈家岭陶器文化的文化影响力的目的。因此,借助数字化手段对屈家岭陶文化进行展示传播与创新是必要的。(三)有利于促进屈家岭遗址景区

8、数字文旅建设屈家岭现阶段出土的大量陶器文化资源存放在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内,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屈家岭陶文化以数字化的形式保护与开发,以新的视角及方式、展示和传播,将屈家岭陶文化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屈家岭陶文化转变为经济资源,助力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景区建设,从而带动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景区的发展。有助于发挥屈家岭陶文化的巨大经济价值,探索基于文化创意衍生产品的传播方式,使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景区文化内涵在产品中得以体现,并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新名片和新亮点,让屈家岭陶文化永葆活力,早日实现文旅产品的数字化,从而推动地方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三、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一)搭建屈家岭陶文化

9、数字资源库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艺术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有利于促进艺术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为艺术与大众的连接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从而促进艺术的广泛传播。目前屈家岭数据库建设不完善,文化资料较为零散,建档形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且时效性差的问题,数字化力度尚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屈家岭陶文化资源创新建设滞后,缺少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网络平台。建立屈家岭陶文化数据库,对于屈家岭陶器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呈现。首先,要将屈家岭陶文化资源系统化是其数字化的前提,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屈家岭陶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等,将其按出土年代、作用类别、形状构成、装饰纹样、历史文化、器物特征等类别进行整合并完整记录,

10、对现有收藏的展品和书册进行收集、整理、记录,汇编成册并建档,采用高清拍摄、激光扫描仪进行数字化采集,保存高清晰的拍摄记录;使屈家岭陶器的文化脉络更加清晰。其次,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用数码摄影、3D 建模、VR和 AR 等数字技术,对屈家岭陶文化资源进行多角度的虚拟再现和多维度的展示。此外,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图像进行精确化处理,通过图像、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将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陶器文化瑰宝立体和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使艺术展品不再是静态存在,而是成为可观、可感、可触的动态艺术展品。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技术到观念、从图片到审美的交互转换,进而全方位、多模态、沉浸式展示艺术发展

11、脉络及其人文精神内涵。为相关研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支持,同时,借助数字资源库,大众更容易透过远距离了解屈家岭陶文化的艺术资源,便于屈家岭陶文化传播范围更广、更深,进而创造出更大的文化价值。这是对屈家岭陶文化资源的有效的保护与开发方式,体现出屈家岭农耕时期的精神文化特征,将艺术精神根植于广大人民。(二)设立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展厅为了加快屈家岭陶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深化屈家岭陶文化内涵挖掘,设立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展厅是屈家岭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路径。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展厅的建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和交互技术,对线下参观展厅的游客进行 AR 导览展示,游客使用手机扫描小

12、程序,即可听取动态实时播报讲解陶器的历史文化故事,对藏品陶器类进行三维虚拟复原,碎片类器物重新整合展示,游客可抓取进行全方位、近距离观察与接触,向游客动态性地展现屈家岭陶文化的历史发展、作用及代表特征、纹样装饰以及文化内涵等信息内容;其中在陶器展区内设计有关陶器类互动体验游戏,例如捏陶、绘陶等游戏体验等,在参观同时兼具趣味性体验,增强现实技术为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传播开辟了新途径,通过数字化手COMEDYWORLD161文 化 视 野段,对屈家岭陶文化的历史和价值进行创意展现。沉浸式体验作为数字交互媒体的最大特征,它可以给参观者带来多维度、全视角的沉浸式体验,让参观者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屈家岭陶艺文

13、化的魅力,并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快感和情感认同,进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的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屈家岭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二是利用5G 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无法线下参观的参观者搭建数字“云”展馆。让游客置身于遗迹之中,不拘泥场景地点即可对屈家岭陶文化的历史脉络、制作方式、造型特点、纹样装饰,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通过3D 建模,虚幻引擎等软件制作虚拟的三维数字化展厅,参观者能在虚拟展厅中任意游览,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3D 仿真展示并查阅各种藏品的相关信息资料。使用 VR 技术,可以将已经消失的历史场景通过数字化方式直观地再现在游客的眼前。

14、用户借助头显设备及 VR 眼镜等,走进新石器时代生活场景,深度体验屈家岭农耕文化下日常生活,穿越古今,从而实现屈家岭陶文化资源科学的、活灵活现的展现和传承。(三)开发多样化数字文创产品“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是研究的前沿趋势,强调文化 IP 的构建和数字技术的赋能,打造数字文旅品牌。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目前有关屈家岭陶文化文创产品,大多为实用性的日用品,较为传统,针对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相对较少。开发多样性数字文创产品是对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路径手段之一。屈家岭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打造数字文创产品上,结合观众的需求,首先构建数字IP。IP 产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市

15、场发展的核心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屈家岭陶文化依托数字化技术,以创新 IP 为切入点,对屈家岭陶文化 IP 进行形象设计,打造虚拟数字人形象,丰富屈家岭的游览体验,第二结合当前区块链、5G 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属于屈家岭陶文化的 NFT 数字藏品,数字藏品NFT 的去中心化、不可替代性、可编程性、无限互动性等核心价值,为屈家岭陶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将为数字艺术品、虚拟宠物等数字文化资产的市场化与大众化注入新的活力。第三,由河南博物院打造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将“微缩文物”埋入地下,例如青铜器、铜佛、银牌等。玩家们挖掘时

16、把土淋上水,用迷你“洛阳铲”探明宝贝的具体位置进行挖取,这种亲身参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参考上述设计,结合当下“盲盒+”热潮,可推出屈家岭陶文化盲盒,内含彩陶、黑陶等一系列微缩文物,及对应迷你屈家岭石器工具开凿,集考古、修复、彩绘于一盒,需玩家亲自动手将“文物”挖掘出来,修补之后将“文物”上的纹路重新描画出来。用开盲盒的形式模拟了考古的未知性,使其成为一种识别度高、形象鲜明、较高颜值的时尚产品。该款盲盒旨在让玩家体验更多的“探宝”之乐,了解更多关于屈家岭陶文化的内涵,成为一种传递文物知识的载体。开发多样化数字文创产品,能够有效推进屈家岭陶文化数字化建设及创新,实现经典文物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17、,让馆藏文物穿过厚重的历史记忆,焕发出新的生机。结语屈家岭陶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的构建路径强调技术与文化并重,数字技术为屈家岭陶艺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是屈家岭陶文化得以创新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值得深入挖掘与融合的科学化方向,做好这样的系统工作,不仅能够弥补传统保护工作的现实不足,提高保护工作的实效,还能借助先进的手段进一步传播和弘扬屈家岭文化,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基金项目:1.本文系2020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数字时代屈家岭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18、”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1401301004。2.本文系湖北大学校级课题“屈家岭文化数字化传播与推广研究”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1403444001。参考文献1 许丽.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J.人民论坛,2021(01):139-141.2 陈飞,孙艳霞.浅谈屈家岭文化中的典型陶器J.设计艺术研究,2017(06):12-17.3 杨菁.浅谈屈家岭文化中的陶器 J.艺术教育,2018(11):154-155.4 张绪球.屈家岭文化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5 辛凤,吴颖琛.耀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路径探究 J.创意设计源,2021(01):16-20.6 陈文屈家岭文化的界定与分期 J.考古,2001(4):63-77.7 罗璇.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5-21(004).8 孟凯宁,安佩鑫,王美娜.青神竹编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06):7-12.9 薛文彦.文化生态视域下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J.阴山学刊,2020(1):46-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