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可靠度[R(t)] 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3.累积故障概率[F(t)] 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定(即发生故障)功能的概率。
4.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故障率密度函数:累计故障率F(t)是随机的,是一个函数,T为随机变量,假如F(t)是可微的,则称:f(t)=F(t)/d(t)为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F(t)= R(t)=1-F(t)=
5. .故障率函数λ(t):使用到某时刻(或行程)尚未发生故障的汽车、总成或零件,在该时刻(或行程)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6. 故随模式是指由失效机理所显示出来的各种失效现象或失效状态。
7. 指数分布的可靠度与起始时间无关.
8. K阶矩—母体X的k次方的数学期望E(X^k)称为k阶矩。
9. K阶中心矩—母体X对其数学期望E(X)的偏差的k次方的数学期望E[X-E(X)]^k.
10. 汽车可靠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A 可靠性实验的目的
(1)为研制新产品、发现其弱点以改进设计;
(2)为确认产品和零件的设计任务书;
(3)为接受产品和保证质量;
(4) .为审查制造工艺的好坏
B数据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1)明确采集范围—根据实验目的合理的选择样本。
(2)制定异常工作标准
(3)记录好使用时间(时间、里程)
(4)使用条件—气候、使用场所、载荷、速度
(5)维修条件—维修人员水平、维修制度遵守情况、最近的维修项目及维修后的水平等
(6)取样方法—注意随即,不要随意排除样本。个别的特殊原因可以从样本中去除,也可能去掉某次故障。
系统维修性的概念
1.维修性 维修性是某一系统(或产品)在预定的维修,级别上,由具有规定的技术水平的人员,利用规定的程序和资源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况的能力的度量。
2. 维修度 维修度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维修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概率。
3. 汽车零件的失效模式
零件损伤:磨损,变形,疲劳,腐蚀,老化。
4.零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
失效模式——零件失效的宏观特征。
失效机理——导致零件失效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变化原因。
5.流体摩擦-----摩擦表面被润滑油完全隔开的摩擦。
(1)形成条件
①有合适的楔形间隙
②润滑条件:润滑油有合适的粘度和良好的油性;
③速度足够。
(2)使用维修措施
①合理的选择润滑油;
②保证合适的间隙;
③控制载荷在油膜的承载能力范围内;
④保证足够的运动速度;
⑤控制温度。.
6. 边界摩擦----摩擦表面被润滑油边界膜隔开的摩擦。
形成机理——极性的油分子吸附在零件表面上既形成边界膜。
边界膜特性:
(1)零件表面结合强度高,数万kgf/mm2
(2)与润滑油的粘度无关。
(3)高温下容易与零件表面失去亲和力。
7..磨损----由于相对运动引起的零件材料不断损耗的现象。
分类:磨料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穴蚀。
8..粘着磨损----由于粘着作用使一个零件表面的金属转移到另一零件表面的磨损。
机理:形成机理-摩擦副零件表面粗糙不平,实际接触面积极小,在相对运动中接触点会发生塑性变形并生热,当接触点发生熔化或软化时(热粘);当零件表面的氧化膜被擦去,金属原子直接接触时(冷粘),即发生粘着,继续运动粘着点发生撕脱,即发生粘着磨损。
(1)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1)零件材料,性能相近,晶格接近,互溶性小的材料容易粘着。
2)负荷,负荷增加粘着磨损的速度增加,而且增加到一定值磨损速度会迅速的增加。
3)工作温度,温度愈高,磨损速度越高。
温度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使摩擦材料性质发生变化;表面膜的形式发生变化;使润滑剂的性质发生变化。
4) 润滑条件:只要有好的润滑就不会粘着.
(2)措施
1)摩擦副选择性能差距大的材料;
2)保证配合间隙;
3)保证好的润滑条件;
4)控制载荷和工作温度。
9. .疲劳磨损(常说的麻点)-----在表面交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使零件表面发生脱落的现象。
10. 典型零件磨损分析(气缸)
(1)高度方向
正常磨损的规律:上大下小的锥形,活塞上止点第一道环所对应的缸壁磨损最严重,
原因:
1)气体压力上高下低;
2)润滑条件上部较差;
3)温度上高下低;
4)空气中的磨料上多下少;
5)换向是运动速度为零,不容易形成油膜。
特殊情况:机油中的磨料过多,将使期缸中间磨损严重。原因为在期缸中部时运动速度最高。磨料磨损最严重。
11.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疲劳断口的特点——疲劳断口分为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最后断裂区。疲劳源区和劳裂纹扩展区比较光华,最后断裂区比较粗糙。断口的特征是判断断裂的主要依据。
1—前沿线;
2—裂纹策源地;
3—疲劳裂纹扩展区;
4——最后断裂区
12. 防止疲劳断裂的措施:
(1)磨削曲轴时保证圆角,轴颈要磨到头,防止出现台阶;
(2)焊修零件时要防止应力集中;
(3)校正零件弯曲和扭曲时要防止应力集中;
(4)注意螺栓的拧紧力矩;
(5)保证轴乘孔的同轴度,如曲轴轴承乘孔;
(6)保证零件的平衡。
13. 汽车零件失效的分析方法
失效分析的思路,就是对已发生的失效事件,沿着一定的思路去分析研究失效现象的 因果关系,进而寻找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4..一次加载断裂是指在一次静载荷(缓慢递增或恒定的载荷)下或一次冲击能量作用下发生的断裂。其宏观形貌可分为纤维状区、放射状区及剪切唇区等三个不同区域,称为断口三要素。
15.汽车维护思想
汽车维修思想是指组织实施车辆维修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是人们对维修目的、维修对象、维修活动的总认识。只有正确的维修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维修方针和政策,才能采用先进的维修手段和维修方法,制定出合理的维修制度和选择适宜的维修方式。
16.“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是根据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进行维护或修理。
“预防为主”维修思想,是建立在零部件失效理论和失效规律的基础上的。这种维修思想认为,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和松动,其技术状况会不断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导致故障发生,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每个零部件能安全可取地工作,要求维修作业能符合客观规律,实施在故障发生之前。
17..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取决于汽车本身的固有可靠性及汽车的使用维修技术水平。并与汽车的使用条件有关。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只能保持和恢复汽车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不适当的强化维修工作(如增加维修次数、增加维修项目)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可靠性水平的下降。
(2)维修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影响可靠性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控制可靠性的下降,以保持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在允许的水平内。可靠性分析就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对汽车使用中的故陈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对不同零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使维修作用既满足适用性准则,又满足有效性准则。
(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强调了诊断检测,加强了维修中的“按需维修”的成分,它根据不同零部件、不同的可靠特性及不同的故障后果,选用不同的维修方式,避免了采用单一的维修方式所造成的预防内容扩大、维修针对性差、维修费用增大等缺点。例如,如果汽车的故障有可能影响安全性或造成严重后果,就必须尽全力防止其发生;如果故障几乎不产生其他影响,那么就可以除了日常的清洁、润滑外,对它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故障采集和分析系统,不断地采集和分析使用数据,为建立科学的、经济的、符合汽车使用实际的维修制度提供依据。
18.汽车维护的分类和方式
按维护的性质,维护可分为预防维护和非预防维护。
按维护方式—定期、按需, 事后维护三种。
19.按需维护
维护作业是按照检测结果按需要执行的,称为按需维护.
要做到按需维护,必须:
(1)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2)掌握技术状况参数的极限值;
(3)掌握故障的现象、特性及对汽车工作能力的影响。
20.事后维护
事后维修方式的特点为:
(1)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可充分发挥每个零件的寿命潜力,避免因盲目拆卸而引起的人为差错;(2)采用事后维修方式,由于故障的出现是随机的,因而使维修工作无法作计划性安排,进行组织和管理比较困难;(3)采用事后维修方式时,由于预先不掌握故障发生时机,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因而故障率较高,而且当故障发生在营运期间时,会造成停机,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
21.汽车维修制度是为实施汽车维修工作所采取的任何组织技术措施,是汽车维修的指导方针。
22.车辆维护的内容: 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等.
23.二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
24...车辆大修-------是新车或经过大修后的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经过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用修理或更换车辆任何零部件的方法,恢复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车辆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25.总成大修-------是车辆的总成经过一定使用里程(或时间)后,用修理或更换总成任何零部件(包括基础件)的方法,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26汽车和总成的大修标志
1).汽车大修送修标志:客车以车厢为主,结合发动机总成;货车以发动机总成为主,结合车架总成或其他两个总成符合大修条件;
2.)发动机总成:气缸磨损.圆柱度达到0.175—0.250毫米或圆度已达到0.050—0.063毫米(以其中磨损量最大的一个气缸为准);最大功率或气缸压力较标准降低25%以上;燃料和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
27. 客车车身总成:车厢骨架断裂、锈蚀、变形严重,蒙皮破损面积较大,需要彻底修复
28. 交通部1990年第13号部令发布实施。《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对原汽车保修制度的指导原则进行了重大改革,把“定期保养、计划修理“改为(“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
29. 汽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整车修理或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0公里或者100日;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一级维护、小修及专项修理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公里或者10日。
30.汽车和总成的送修规定
1).车辆和总成送修时,承修单位与送修单位应签订合同,商定送修要求送修要求、修理车日和质量保证等。合同签订后必须严格执行;
2.)车辆送修时.应具备行驶功能,装备齐全,不得拆换;
3).总成送修时,应在装合状态,附件、零件均不得拆换和短缺;
4).肇事车辆或因特殊原因不能行驶和短缺零部件的车辆,在签订合同时,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说明。
5).车辆和总成送修时,应将车辆和总成的有关技术档案一并送承修单位。
31.零件检验分类的技术条件是确定零件技术状况的依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零件的主要特征,包括零件的材抖、热处理性能以及零件的尺寸等;
(2)零件可能产生的缺陷和检验方法,并用简图标明缺陷的部位;
(3)缺陷的特征;
(4)零件的极限磨损尺寸、容许磨损尺寸和容许变形量或相对位置偏差;
(5)零件的报废条件;
(6) 零件的修理方法。
32.判断零件是否可用的依据是技术标准,一般技术标准包括使用极限和大修允许。
1)使用极限—指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在小修和维护时判明零件可否继续使用的依据。
2)大修允许—汽车大修中经检验分类的可用零件及经过加工的零件的配合公差控制范围。
33. 平衡的概念------平衡既是旋转零件质量分布的一种表征,也是这种分布的检验和必要时的校正。
34. 动不平衡---由于零件的质心或零件的惯性主轴偏离其旋转轴线引起的不平衡。
35. 汽车零件修复:机加工修复,焊修,校正,电镀,喷涂与喷焊.
36. 施焊 铸铁电弧冷焊施焊时要采取分段、分层,锤击,以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
37. 火焰校正的机理是什么
当对零件的需要收缩的部位快速加热时,被加热材料温度升高膨胀,由于其塑性高于周围材料,所以其无法自由膨胀而产生塑性变形。当冷却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刚度逐渐增加,收缩时会对周围的材料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产生的拉应力大于零件的屈服极限时零件即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校正的目的。
38.敲击校正
当对零件需要延伸的进行敲击时,被敲击点对周围的材料产生挤压应力,当挤压应力的合力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时零件即发生变形,达到校正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