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保健资料登记统计制度 卫生保健制度 一、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1.活动。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和适当的体育活动,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其中1小时为体育活动。 2.进餐。幼儿活动量较大,能量需要较多,而咀嚼能力较弱,消化功能尚在发育中,因此餐点供应要及时并保证有足够的进餐时间,两餐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每餐进餐时间3045分钟,午点时间安排在下午3点左右。 3.上课。学龄前幼儿注意力发育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且稳定性差,其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每次集中上课时间小班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中班25分钟以内,大班30分钟以内,课间要有1015分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时间。 4.睡
2、眠。睡眠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睡眠的好坏会影响到幼儿生长发育的水平和情绪发展。日托幼儿午睡时间为夏季3小时,冬季2小时左右,寄宿制幼儿夜间9点之前应就寝,夜间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二、体格检查制度 1.幼儿园入园前必须在卫生院及妇幼保健所以上的卫生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体检合格者持健康检查表入园。 2.离园3个月以上又重新入园的幼儿必须重新进行体格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入园如有肝炎接触史的幼儿应检疫42天。在园期间患传染病的幼儿应隔离到传染病临床痊愈,并且隔离期满才能在入园。对患有寄生虫病及皮肤病的幼儿应治疗好转后在入园。 3.在园幼儿每年体检一次,体检时必须做血色素测定。每半年测身高、
3、体重、视力一次,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做口腔保健一次。 三、晨检制度 为防止传染病患儿进入幼儿园及幼儿把不安全的物品带入园,应坚持每天进行晨检,晨检的要求为: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1.一摸。摸摸幼儿额头看有无发烧。 2.二看;看幼儿精神状态好不好,有无疲倦或不适面容,看皮肤有无皮疹、肿块,这是发现并隔离水痘、腮腺炎患儿非常关键的步骤。 3.三问。问问幼儿在家中的健康情况,有无不适以便在园中观察,如发现题可细问其有无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家的睡眠、饮食、大小便情况。 4.四查。对疑似患病的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协助诊断。检查有无携带易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入园,最好不要让幼儿自带食品入园。 晨检
4、过程中常有短时间内幼儿入园人数很多的情况,没有办法仔细检查,经常有幼儿教师前来帮助晨检,保健医生应注意亲自把关,对普通的感冒、消化不良、皮炎等带药入园的幼儿要进行登记并交专人管理。应对参与晨检的教师进行培训,注意发现幼儿的问题,及时请保健医生复检,不能把晨检当成单纯看看指甲是否有修剪工作。 四、全日观察制度 保健医生应对在园幼儿进行全日观察,处理在园幼儿的健康相关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对带药入园的患儿,应检查其服药情况、在园活动情况及病情变化情况,以便离园时告知家长,并做好观察记录。 2.对在园幼儿应观察其有无健康问题。 (1)看幼儿精神状态、面容,必要时测量体温。 (2)观察幼儿的情
5、绪、食欲、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异常情况。(3)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是否正常。 (4)注意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园中如果发生摔、碰、划破皮肤等事故应及时处理,离园时必须告知家长,并做记录。 3.离园时应与家长做好交接工作,把并进行必要的卫生、安全宣传。 4.对全园观察中有发现问题的幼儿,或带药入园者,离园时保健医生应告知家长幼儿在园中的表现、病情的变化情况,提出合理的卫生保健指导和建议。 五、隔离观察制度 1.隔离是为了患病的幼儿与正常幼儿隔离,一来避免疾病的传播,二来使患病幼儿得到更细心的照顾,所以发现体温超过38.5者、出现严重的呕吐或腹泻者、疑似患有传染病者应隔离治疗。 2.患儿隔离后应派专
6、人陪护,使用隔离室内的用品,患儿用过的东西应清洁消毒后方可再用,对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及其他污物应按消毒规范进行消毒,避免污染环境。 3.保健医生对患儿作简单的诊断及处理,使用非处方药物治疗,不可超出执业范围使用药物或进行超范围的医疗操作。 4.应及时通知家长带患儿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病情危重者应立即护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诊治。 5.患儿隔离后,其他与患儿有接触的幼儿应进行观察和检疫(各种传染病的检疫期见第六章),检疫期间所在班级不招收新生,不转班。 6.保健医生应与家长介绍病情和治疗经过,利于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患儿在家治疗至痊愈后,应持医生的健康证明或经保健医生同意后方可返园。 六、托幼
7、机构工作人员的体格检查制度 1.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上岗前必须到当地的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按国家规定的检查项目全部检查合格,取得健康证方能持证上岗。保教人员如因故离园3个月以上要重新上岗者,必须重新体检,合格后法方可上岗工作。 2.在园职工每年至少应进行体格检查一次,定期检查率要达到100%。如果在职期间患有传染病(含健康带病毒或细菌者),应立即隔离或调离幼儿园,治疗到痊愈后持医生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有慢性疾病如精神病、结核病、慢性肝炎、慢性痢疾、艾滋病的职工应调离幼儿园。 3.保健医生应建立并保存职工的档案,为职工进行健康评价、提供就医指导或预防保健,直到职工退休或调离幼
8、儿园才可将健康档案交还本人。 七、卫生消毒制度 1.消毒的方法 (1)阳光暴晒。主要用于户外的大型玩具、幼儿图书、被褥、衣服和不便浸泡消毒的玩具。方法是置于阳光下暴晒46小时。 (2)紫外线消毒照射。主要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方法是应用紫外线灯照射,不小于70w|cm,时间40120分钟,照射后应通风至少1小时。 (3)消毒柜。主要用于消毒餐具、杯子等。方法是按消毒柜程序操作 (4)煮沸。主要用于餐具、口手巾、杯子等。方法是煮沸后继续煮1530分钟。 (5)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用途最广泛的消毒剂。主要用于消毒桌面、教玩具、口手巾、杯子、餐具、便器等。使用方法应根据市场上购得的含氯消毒剂
9、所要求方法来进行浸泡消毒(包括稀释的浓度、浸泡的时间),消毒后必须彻底清洗,至少漂洗两次。 (6)漂白粉。主要用于消毒地面、便器、排泄物等。方法是对稀的排泄物可用漂白粉干粉按21的比例直接倒入,消毒时间为2小时;浸便器可用3%的漂白粉液浸泡1小时。 2.保健医生要制定一整套适合本园的卫生消毒制度,让各岗位人员严格执行,做好环境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1)园内环境卫生打扫应有专人管理,一般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特别是幼儿活动场所,地板每天至少拖洗一次,需哦到窗明几净。(2)大、中型玩具每月消毒一次。(3)在园幼儿要使用流动水洗手。 (4)为每个在园幼儿分别准备一块专用的擦手巾和一块擦嘴巾,两块相邻的毛巾间的间隔不少于10cm,擦嘴巾可用湿纸巾替代。擦手巾和擦嘴巾每日消毒一次。 (5)每人备有专用的饮水杯一个,口杯要放置在杯架上,用布帘遮盖。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6)桌面玩具每周消毒一次,幼儿图书每周置于阳光下暴晒一次,时间为4小时。(7)幼儿床单、被褥应经常洗晒,至少每周晒一次,每月洗一次。(8)幼儿的活动场所和寝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9)厨房内生、熟用具必须分开,并有明显的标记。 3.做好清洁工作和消毒工作的记录。 保健医生应消毒检查保育员的消毒记录本,了解是否按规定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周应抽查各部门卫生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卫生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