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科工作制度5篇 第一篇:感染科工作制度感染科工作制度 1.感染科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重点抓医疗质量及科技创新,副主任协助科主任工作,护士长重点抓服务质量、消毒隔离、经济管理,并接受职能科室的监督和医疗质量检查。 2.科主任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一段时间内医师排班表及医师病床分管表,科室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各级医师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医师认真执行医疗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房制度、病历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医嘱制度、转科、转诊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等有关规定。 4.护士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房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护士岗位职责。 5.各类急救药品、器械需
2、准备完善,专人管理、定点放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6.认真履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交叉感染。 7.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及科研,认真带教进修实习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 8.每季度召开科室工作会议一次,全面总结季度工作。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凡传染病房工作人员及病员必须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以防感染扩散及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接触病员时,必须穿隔离衣、带工作帽、口罩、换工作鞋,严禁穿隔离衣外出,留长指甲戴戒指。 3.工作人员进行治疗前后应洗净双手,并浸泡予消毒液内35分钟。 4.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地面应湿式用消毒液每天清扫二次,病人床头柜实
3、行一柜一抹布,用后消毒。 5.病员入院后,按不同病种进行隔离,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排水道。病人用过衣、物进行消毒处理,出院或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防止传染源扩散 6.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和要求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得缺项、漏报、谎报。 7.病员入院后,不得离开病区、病原之间不能互相窜房,交换物品。 8.做好住院病人、家属的卫生宣传教育和隔离消毒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1、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掌握操作常规,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2、严格无菌操作,进入监护室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整洁。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患感冒
4、或其他传染病者不能参与诊疗护理工作及探视患者。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情况特殊者请与工作人员联系。 3、保持室内安静、舒适,以保证患者的休息、康复,防止交叉感染。 4、保持监护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抢救药品器材准备充分,专人管理,定位存放,严格交接。 5、爱护设备设施,各班对所用仪器的性能作好详细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定期组织检修,使各项设备处于应急状态。 6、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器皿及用物的有效期,做到定时消毒。 7、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室内每日消毒工作,定期空气培养。 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1、抢救危重患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抢救及时,防护隔离到位,病情观察细
5、致,诊断准确,处理迅速,记录完整。对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例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随时组织会诊。 2、一般抢救治疗工作由监护室负责;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值班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内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凡重大抢救工作,需要多科配合者,由医务科组织力量进行。 3、抢救危重病患者是一项整体工作,除临床医护人员要认真积极地进行各项处理外,其它有关部门也应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积极配合,作好技术、人力、设备的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耽误抢救工作。 4、病室的抢救药品及器材要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每班交接,保持数量备齐、性能完好。并及时清理、补充。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维护。 5、每次重大抢救工作结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登
6、记,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抢救记录资料应归入病历。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一、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 1、凡遇突发事件及多个危重病人同时抢救; 2、知名人士、高干、外籍、境外人士的抢救; 3、本院职工危重疾病的抢救; 4、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特殊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7、涉及刑事案件的自杀和他杀。 二、应报告的内容: 1、突发事件的发生事件、地点,以患者的病情,是否请求支援或启动批量病人应急预案。 2、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目前抢救情况及预后。 三、报告程
7、序 1、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领导及院相关部门报告。 2、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保卫处接到通知后,向院领导报告。 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建立和谐社会做贡献。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组建医疗救治队伍、贮备好必备的救治药品,切实做好抗病救治的迎战准备 2.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积极救治,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县人民
8、医院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工作领导小组,由金凌应院长任组长,胡阳全任副院长,曾文林、李金庚、钟裕文、黄利民、蔡天晶、张卫、邬四明、程国平、黄汉武、熊松柏、吴小刚、邹明、吴翠华、杜新民、柳小燕、王绿英、胡家华、陈绍龙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熊松柏任办公室主任。 2.建立医疗救治专业队伍,设专家组、医疗救治组、消毒杀虫组、病原学监测组、疫情报告组、后勤保障组、监督组等各专业队伍。具体职责和组成人员名单按隽人医【2005】 26号文件执行。专家组由金凌应同志负责,医疗救治队伍由李金庚同志负责协调调度,有关科室负责人配合,病原学监测组由蔡天晶同志分管、常勇杰同志具体负责,后勤保障由黄利民同志
9、负责,有关科室负责人配合。各有关科室要通力协作,全力参与,紧急情况下随时待命,参与院外和院内救治。 三、预案启动条件和工作任务 1.启动条件。我县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灾害事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好医疗救护工作。启动预案后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立即进入指挥岗位,亲自组织和指挥相应卫生专业队伍投入医疗救护工作并根据对事件的预测情况,做好后继防病治病准备。 2.工作任务。一是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全院卫生防病、医疗救护工作,并负责向卫生局请示报告有关情况;二是加强值班,当接到县卫生局下达的指令或120报警电话后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在灾后4小时初步建立起
10、伤病员救治网络,紧急救治伤病员。并向我院或灾区所在卫生院迅速运送并有效地救治伤病员;三是本院救护能力不足时,不许立即向卫生防病、县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报告,请求支援,并迅速安排伤病员转诊;四是要将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时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缺报。五是当事件严重而需要有关部门支援时,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并由县局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协调解决。 四、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医院将对参与防病治病各专业队员进行业务培训,专业队员必须技术能力强、判断情况准、处理问题果断,并能24小时连续工作,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疫情报告和消毒杀虫,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后勤保障。各相关科室负责
11、药品、器械、医务人员装备准备,要保证救护工作用车的正常运行,负责本单位救灾工作人员的运送,要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车辆待命。 3.信息保障。专家组及各小组队员,尤其是负责同志手机必须处于常开状态,值班电话要24小时值班,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协调处理有关事情,并做好记录。 4.纪律保障。对在事件发生后防病治病工作中擅离职守、临危退缩,推诿扯皮、不服从指挥而耽误工作的,玩忽职守、工作不力的,疫情上报不及时的医务人员,要根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责任,按有关法律和规定严肃处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抓到位、不出现任何漏洞。 第二篇:感染科工作制度感染科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感染监控工作。
12、2、制定医院感染监控计划、条例、并具体组织实施。 3、定期向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监控监测情况,负责准备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会议资料及其议题,待讨论决定。 4、执行各项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分析、汇总、每月向领导及各科室公布医院感染情况。 5、指导和参加检查各病房的消毒与隔离措施,负责环境卫生的经营细菌监测。 6、参与医院内消毒剂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7、负责向工作人员宣传、讲授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 8、协调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9、当医院感染发生爆发流行时,负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措施。 10、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第二十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
13、染科)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手卫生制度 外科洗手的细菌学定期监测制度与程序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制度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十一、隔离预防制度十 二、消毒灭菌制度 十三、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十 四、消毒与隔离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十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十 六、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报告制度十 七、医院感染管理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十 八、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十 九、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
14、制度与措施二 十、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二十 一、二十 二、二十 三、二十 四、二十 五、二十 六、二十 七、二十 八、二十 九、三十 一、三十 二、三十 三、三十 四、三十 五、三十 六、三十 七、三十 八、三十 九、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门诊、综合科感染管理制度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静脉配置中心感染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科(icu)感染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检验科感染
15、管理制度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病理科感染管理制度核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放射科(或放疗技术科)感染管理制度介入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三 十、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四 十、静脉置管室感染管理制度四十 一、四十 二、四十 三、四十 四、四十 五、四十 六、四十 七、四十 八、四十 九、五十 一、五十 二、五十 三、五十 四、五十 五、五十 六、五十 七、五十 八、五十 九、六十 一、营养室感染管理制度被服室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
16、制与具体方案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管理制度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非手术情况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措施院感科标本监管流程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污水处理)制度五 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六 十、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第四篇:感染科相关工作制度感染科相关工作制度汇编 1、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
17、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治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
18、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及时将传染病的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院感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
19、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2、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2、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5、科室配备数量足够的防护用品,所有的防护用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有关规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严格落实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7、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流程处理医疗废物。 8、执行相应传染性疾病防护措施。 9、定期体检,必要时给予预防接种。 3、传染病报告
20、责任奖惩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先进个人给予2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疫情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2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追究其责任并予以相应处罚。 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病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主任负连带责任。 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科主任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的罚款处理。 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奖金,并通报全科,科主任负责连带责任。 全
21、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给予科主任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4、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必须戴口罩。 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检查每一患者后用速干手消毒剂擦试双手或者洗手。 4、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固定一人一支,用后
22、清洗,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5、地面每日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后备用)。 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7、病历、化验单熏蒸消毒后发出 8、诊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 9、对病人的污
23、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污染周围环境或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10、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1、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5、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他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并认真等登记。 2、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对禽流感、甲型h1n1等传染病
24、一旦确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立即转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对病人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立即向医院院感科报告。在该诊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须留观治疗。 4、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5、值班医生要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每日对诊室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两次过氧乙酸消毒地面、物品表面。保持发热门诊
25、室内空气流通,清洁整齐。 6、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制度,按防护要求着装,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穿戴隔离服、工作帽、12层口罩、防护眼镜、鞋套。离开发热门诊时应按相关隔离要求办理。避免感染。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时,用“84”消毒液浸泡双手,再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7、对每个发热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及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 8、科室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观室,配备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 9、治疗过程中,全面系统的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符合卫生部发布的“发热
26、类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和疑似病人诊断标准的要立即报告院感科专职人员并规范诊疗。 10、做好传染病病人转运交接记录,转运工具用后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置。 6、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衣帽整齐,戴口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专门的留观室进行隔离观察。 3、发热门诊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注意环境卫生。 4、出入口应配备手消毒剂,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有关消毒要求,并做好记录。 5、接触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时,应戴口罩、眼罩、防护帽子、长筒靴、胶皮手套、穿隔离衣、连身服等,做好一切防护措施。 6、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
27、管理,不得离开病区。 7、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 8、室内每2小时用1000mg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雾,每天紫外线照射2-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病人离开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即用1.5%过氧乙酸加热薰蒸2小时,并做好记录。 9、地面、门窗等,用1000mg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雾。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3300ml/m3,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10、诊室内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应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11、病人排泄物和
28、呕吐物的处理。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加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1000mg/l有效氯100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便用5000mg/l有效氯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再倒入厕所下水道进行二次消毒,并做好记录。 12、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含250mg/l5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13、垃圾的处理。可燃物尽量焚烧。也可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作用60分钟以上。 7、手足口病发现、会诊、转诊制度 1、院内门诊医师及住院临床医生发现6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或(伴)手
29、、足、臀部、口腔皮疹患儿,应立即转至感染科就诊(或会诊)。 2、感染科医师接诊到患者后应对患者全面体查,详细询问病史,明确诊断及时处置,并做好登记、上报疫情。 3、住院患者,要求24小时内由科主任或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对有重症手足口病倾向患者6小时内由科主任查房,并申请专家组成员会诊。 4、有以下重症早期表现患儿(尤其年龄小于3岁)。持续高热不退;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8-10mmol/l);高血压或低血压。应立即申请专家组进行会诊。 5、对于院内难以确诊的发热并伴有皮疹及丘疱疹的患者,由专家小组提出,
30、经院领导同意,并与上级指定的定点医院救治小组联系。申请相关医院救治小组携设备来我院联合会诊,共同提出结论。对确诊患者立即转至上级医院治疗。 6、转诊患者必须有我院手足口病诊疗专家小组或上级指定的定点医院救治小组陪同下转入定点医院救治,同时配备急救药品,转诊途中病情发展危及生命时,应严格按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救治。 8、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会诊、转诊制度 1、临床医生发现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立即报告科主任。 2、科室主任对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立即报告医务部。 3、医务部对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在24小时内组织全院会诊。 4、对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住院患者,
31、按照全院会诊意见,积极救治,同时应进行网络直报,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寻求指导。对有转诊必要的患者,按照相关规定转院。 9、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病人的所有废物均为医疗废物,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管理。 2、分类收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容器外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3、损伤性医疗废物(如病人的穿刺针、注射器针头、使用后的刀片等)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进行封口。 4、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
32、容器或包装袋的3/4满,满后及时封口,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 5、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6、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穿刺、引流液、血液、痰液等污物,用1000mg-2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倾倒入厕。 第五篇: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度 一、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院感组长:科主任,副组长:护士长,监控医师:张雪雷主治医师,监控护士:黄丽护师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33、 二、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2、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以控制感染的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工作,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网报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协助调查,并妥善诊治患者。 4、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作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线分级使
34、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5、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7、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8、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管理。 三、本科室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等各项规章制度。 2、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持续进行
35、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病原学及药敏实验,积极救治患者并如实填报。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的规定上报;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 5、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遵循手卫生管理规范。 6、正确执行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管理工作。 7、做好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卫生宣教工作。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全体医护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1、科主任、护士长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9学时,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 2、监控人员每人
36、每年接受1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15学时。 3、医务人员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学术活动等每年不少于6学时。 4、工勤人员每年不少于3学时。 5、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对确定为医院感染的兼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系统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7、每年参加1次全院性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对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对新分配的医务人员、进修、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岗前教育。 8、每季度学习,学习上级批示和有关会议内
37、容,交流工作经验。感染科疾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置要相对独立,科室布局、分区合理,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2、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人应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院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同时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6、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洗设施和速干型手消毒液,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用品
38、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7、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抹布进行擦拭消毒。不准在室内陈放杂物、食物和就餐。 8、门诊室的污染废物、纱布、棉球等,必须分类分装,专人收集,焚烧处理。 9、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立即清除和消毒。感染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置要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外出。严格三区两通道,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 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病室通风,常
39、规每天两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并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记录。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识,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为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型手消毒液,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6、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100,医院感染楼漏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