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管理处置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1436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管理处置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管理处置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管理处置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研究探讨山东纺织经济2023年第7 期(总第3 17 期)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管理处置问题研究崔巍(山东宏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 6 10 3 1)摘要:事业单位改制是国家在新的经济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大趋势下,作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改制单位内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是否得当,是关乎改制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着国家集体利益,也与改制单位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改制中对资产管理不到位,处置过程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文章以事业单位改制中资产管理处置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相关改进措施,提出了从制度政策建设、完善评估体系、防止资产流失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为事业单位改制提供参考。关键

2、词: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管理;资产处置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0968.2023.07.004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模式,已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政府对事业单位整体进行大规模改制。在改制过程中,如何处理清产核资、资产清查、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划拨流转等问题,对改制单位后期发展非常重要。改制过程中既要保证国有资产不发生流失,也要保证改制后国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根据这些情况的出现,本文提出相关方案以供参考。1事业单位改制的背景和方向我国政府从19 7 9 年开始对事业单位改制提出了相关政策文件,为事业单位改制

3、明确了思路和方向,此后几十年,又出台了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改制,细化改制细节,现阶段事业单位改制成果愈发明显。政府对事业单位改制明确了三个方向,一是将原先自收自支具有一定经营权的事业单位推向市场,转变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二是将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变为行政单位,继续履行社会执法以及监督职能。三是将具有公共属性,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具体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继续履行其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属性。各事业单位以此分类,从体制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大限度激发单位活力,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2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管理及处置存在的问题2.1享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机制,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事业

4、单位管理者对自有资产管理比较随意,按照主观意识对资产现状进行评判,缺少有效的比照评价体系。忽略处置资产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是注重配置单位所需资产,后续管理缺失,从而造成资产损毁,进而导致经济损失。自有资产登记不规范,财务人账不及时,从而造成账实不符。例如在建工程完工后,未及时结转入固定资产,从而使得折旧不及时,造成资产盘亏现象,出现账实不符。2.2资产处置所依据的政策不完善目前从全国看来,已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处置的大部分方针政策都是大方向上的,而具体可操作性、细节性的文件政策相对较少。由此落实到各地市政府层面上,就难以实施。各地市政府部门面对事业单位改制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

5、自已摸索操作流程。由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和阻力,也会阻收稿日期:2 0 2 3-0 6-2 8作者简介:崔巍(19 8 3 一),男,山东莱州人,审计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后,改制资产管理及处置,审计改制资产方法。122023年第7 期(总第3 17 期)碍改制顺利实施。即使有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对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也会存在不认真执行、打折扣执行等等不作为、不担责任行为。2.3改制涉及资产评估不完善事业单位改制前对资产清资核产、评估价值是改制必要的基础步骤。客观公正评估本单位自有的资产,要防止借改制之名,侵吞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因此要选择客观公正

6、的评估机构和真实有效地评估体系。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对资产评估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甚至损害了国家集体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比如,现实中部分社会评估机构与改制单位串通作假,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通过财务造假损害国家利益。有的改制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非正常程序,大额摊销资产账面价值,非正常计提坏账,采用专业手段,低评漏评资产现值,隐匿改制企业自有土地房产,对土地房产等只按照账面净值评估,不计算实际增值。以上行为造成国有资产真实价值被低估。国有资产评估操作的具体技术要求和评注体系目前缺乏有效统一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评估人员往往由于各自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等问题的影响,对同一评估主体出现不同评估结果的情况出

7、现。2.4国有土地房产产权不明晰,使用权处置权难统一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涉及大量土地房产进行重新分配划转问题。部分资产产权不明晰,导致清资核产过程中无法准确核定资产价值。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是政府通过无偿划拨而来的,往往在产权确定上有异议,地界不明晰,周边确权不定,使得许多单位多年来未办理房产土地证,从而导致后续过程资产评估难以获得准确资产价值。事业单位改制后,如果产权不明晰,会影响受让单位后续转让、出租和抵押等经营活动进行。部分事业单位转企,转企后政府将土地房产以有偿出让的方式,将产权出让给改企单位。这样改企单位可以占有、使用土地房产,从而获取土地收益。但是在有偿出让的条件下,改企单位

8、需要承担高额的税费和土地转让金,给改企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要是按照按期租赁土地房产的形式,签订租赁合同按期向政府缴纳租金形山东纺织经济式,虽然缓解了改企单位资金压力,但是租赁期限、租赁金额、分配比例、后续土地房产出现产权纠纷等问题上会有分歧,也不利于国家管理此部分土地。因此,改制单位土地使用权无论是有偿出让还是无偿划转,都面临着后续使用处置难统一的局面。2.5改制单位“独有资产”被忽略部分事业单位在自已所属领域,凭借多年的优越条件,建立了较大的行业优势,具备了市场上稀缺的先进技术及优秀的人才储备。这部分优质资产表现为改制单位独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荣誉、信誉等等。但是由于此部分资

9、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未来收益不能可靠计量,因此往往无法被有效评估价值,导致改制中这部分无形资产被忽略。2.6改制单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最为严重的现象是管理者人为主观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当前事业单位自有的国有资产,在部分当权管理者的介入下,通过低评估资产价值,隐匿资产,设置账外账,少计资产收益等方式减少单位资产账面价值,再通过股份改制、资产重组等时机,将国有资产低价贱卖出去,从而获取利益。在改制单位中会存在腐败性资产流失、剥离优良资产“甩包术式”资产流失、盲目投资造成的资产流失、低估价值造成的资产流失、低价转让土地造成的资产流失等现象。3加强事业单位改制资产的有效管

10、理处置措施3.1仓创造良好管理环境,完善资产有效管理机制在改制前要加强政策宣传,宣传改制的重要性,提升职工认知水平,消除职工顾虑,让全体职工投入到改制中来,支持单位依法依规处置原单位的国有资产。明确分工,保证各部门职责担当,让全体改制职工了解改制过程,明确改制方案,监督改制执行。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单位改制效率,推进改制顺利进行。在日常中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财务方面要建立资产总账及明细分类账,登记固定资产台账,保证及时更新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国有资产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审批、处置手续后,13研究探讨研究探讨才能进行转让、报废等处理。相关责任要落实到人,对资产要不定时清查盘点,一旦发现问题,及时

11、上报处理。各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约束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履行岗位不相容原则,加强风险控制。构建现代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资源共享,依法对外公开资产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3.2完善改制资产管理处置相关政策国家从2 0 11年开始出台了多项指导意见和通知,为事业单位改制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指导,为事业单位改制有据可依、有规可循提供了保证。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国家整体方针政策,在各自区域内结合自身的相关情况,合理合规制定各自的资产处置政策。并保证各改制单位对政策的可操作性。3.3完善资产清查评估,重视无形资产,合理处置国有土地要对改制单位资产进行详细的清产核资。对清查结果要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财

12、政部门确认。选择独立公正的评估机构,对改制单位资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选择与改制单位没有利益关联的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能依据自身的专业水平,作出合理的结论。评估根据最新的价格标准,要根据不同评估目标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保证评估结论经得起检验。合理评估处置无形资产。需要选择受认可的评估机构,选取统一评估标准,在同一评估基准日进行评价。要将改制单位所自有的专利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评估范围,明确改制后其所属产权主体。其主体要规范化、明晰化。明确改制后其使用权、所有权、经营权归属,避免将来产生纠纷。涉及土地资产的,要经过土地确权登记,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改制后土地划拨使用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

13、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处置手续。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使用的土地,按照市场评估价值,计算土地现值及增值,缴纳相关税费后,由受让单位按规定管理使用。3.4盘活历史陈账,明晰资产产权,合理处置资产改制后需要撤销部分规模小,资产少的单位,合并处理其自有资产,纳人新组建单位。部分单14山东纺织经济位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等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将这部分单位进行资产重组,重新理顺债权债务,承接资产单位要建立有效运营模式,合理处置受让资产,对兼并和出售产生的收益,按照相关规定统一上缴国库。3.5完善资产信息管理,加强审计监督,遏制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督职能,做好改制单位后续资产核查审计。建立资产

14、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信息化,接受社会监督,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单位管理者权、责、利的统一。建立考核机制、绩效评价、收益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考评纳入领导责任范围,作为考核单位管理的标准。加强改制重组和股权变动的审计,防止利用借改制之机,进行不当利益输送。审核改制单位无形资产,防止将其存于账外,从而隐匿收入。防止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国有资产。加强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4结语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正在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下,一步步推进改制,对于改制单位资产的管理和处置,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不论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部分解决

15、思路。对于改制单位资产,需要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审核,这是保证改制能够顺利进行,国有资产有效利用,防止资产流失的措施。参考文献:1刘新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经贸实践,2 0 17,2 2(5):3 4-3 5.2党云龙.事业单位改制相关问题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 0 15(S1):94-98.3付永军.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和对策 1.企业研究,2011(20):2.4成文琦.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处置研究 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14.5国务院公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Z.2011-3-23.2023年第7 期(

16、总第3 17 期)2023年第7 期(总第3 17 期)山东纺织经济研究探讨Research on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of Assets in Restructuringof Public InstitutionsCui Wei(Shandong Hongchang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Ltd.,Weifang Shandong 261031)Abstract:The restructuring of public institutions is an important reform measure made by the sta

17、te under the new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general transformation trend of government functions.The proper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restructuring unit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the success of the restructuring.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collective interests,but a

18、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ff of the restructuring unit.At present,problems,such asinadequate asset management and non-standard disposal process,are common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Chinas public institutions.The paper takes the problems of asset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in the rest

19、ructuring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discusses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and policyconstruction,improvem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and prevention of asset loss,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structuring ofpublic

20、 institutions.Keywords:public institution restructuring;asset management;asset disposal(上接7 页)Analysis of Receivables Manage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terprises-(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alist mark

21、et economy,credit sale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competitive toolfor each enterprise to gain market share and compete for customer resources in the future.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use creditsales to sell products,and occupy more market share.However,excessive credit sales are easy to cause a

22、 substantial increase inthe internal receivables of the enterprise,and many customers will not pay off the debts in time,which leads to the risk of baddebts of the enterprise and increases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ir own capital loss.At present,the management level of accountsreceivable has graduall

23、y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so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s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and then analyzing the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enterprisein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has not set up a special credit managem

24、ent department,customer credit evaluation andcredi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and the receivables collec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is lack.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solvethe problem a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mot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good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The innovationpoint is tha

25、t 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es on receivables by domestic scholars,but few invol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terprises.Therefore,the paper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enterprise receivablesmanagement.Keywords:accounts receivable;credit management;payment collection mechanism-Taking X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Li Xiuwen,Zhang Ying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