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143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 段世飞1,戴子惠2(1.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杭州3 1 0 0 5 8;2.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1 0 0 8 7 5)【摘 要】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是解析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普遍规律的创新研究,它由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理论与实践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人才培养信念与价值观、理论模型与实践框架、范例或技术路线等构成。基于办学地理空间与地理范围的不同,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可划分为全球性大学范式、区域枢纽范式、国际大都市范式与在地国际化范式。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之间存在局部不可

2、通约性,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借鉴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的经验,中国高校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注重国际化顶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推动国际化顶尖人才的全要素培养,注重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的特殊性和发展性,终而构建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中国范式。【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国际化;库恩范式理论【中图分类号】G 6 4 7【文章编号】1 0 0 3-8 4 1 8(2 0 2 3)0 9-0 0 3 8-1 2【文献标识码】A 【D O I】1 0.1 3 2 3 6/j.c n k i.j s h e.2 0 2 3.0 9.0 0 5【作者简介】段世

3、飞(1 9 9 3),男,云南昭通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戴子惠(2 0 0 0),女,浙江金华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顶尖人才作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国家软实力、赢得大国博弈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推动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加强人才国际交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鉴于此,加强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环境建设,支持顶尖人才的国际交流,面向国际办

4、学,推动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对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关于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主题包括:(1)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内涵与概念的界定2;(2)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意义、路径和发展趋势3;(3)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和模式探究4;(4)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外语学科领域的实践5;(5)海外高校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国外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政府和机构层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措施。如D a q u i l a研究了新加坡政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政策6;E l n a g a r和Y o u n g关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公立学

5、校系统国际教育的最新发展7;R y u和N g u y e n介绍了越南高等教育在国家和机构层面的国际化举措8。已有研究虽积累了一定基础,但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多数研究主要涉及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策略和机制,很少有研究对不同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普遍规律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而这正是本文所要努力突破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对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普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出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研究能够在理论83江苏高教 2 0 2 3年第9期层面拓宽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边界,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6、;还能在实践层面为我国高校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一、范式理论视角下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概念的厘定 在对“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进行概念界定之前,需要对“范式”的概念进行界定。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 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书中对范式的概念进行了系统阐释。根据库恩的定义,一方面,范式是由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范式是指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9。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用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虽然范式内某些科学实践的公认范

7、例 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 可以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1 0,但是范式可能比从其中抽象出来的各种概念、定律、理论和观点更优先。柳海民将库恩的范式概念总结为:“规律、理论、标准、方法等构成的一整套信念,也是某一学科领域研究者的世界观,它决定着某一时期科学家们所共有、秉持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1 1刘欣则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范式概念进行了总结1 2。本文在沿用库恩对范式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借鉴柳海民和刘欣对“范式”的研究,对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进行概念的厘定: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是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理论与实践共同体成员所共有

8、的人才培养信念与价值观、理论模型与实践框架、范例或技术路线等构成的集合。基于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概念,本文将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中的信念与价值观运用于阐释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动因,将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中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框架运用于阐释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点,将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中的范例或技术路线运用于阐释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具体举措。二、国际视野: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 本文将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中的办学地理空间与地理范围作为划分标准,将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划分为:(1)全球性大学范式,其办学地理空间超越本土,遍布全球;(2)区

9、域枢纽范式,其办学地理空间主要是集中在某个区域,以扩大区域影响力作为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3)国际大都市范式,其办学地理空间主要紧紧依托国际大都市,有力借助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化资源来推进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4)在地国际化范式,其办学地理空间没有特定的地理范围,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增强本土文化多元性,突破了绝对的时空限制。本文以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中的办学地理空间与地理范围作为阐述逻辑,对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论证。(一)全球性大学范式 以哈佛大学为例1 9 5 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意大利创建了海外校区,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全

10、球性大学范式就此萌生。国际化战略是美国高校尤其是知名研究型高校办学的显著战略,而国际化战略的核心是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历任校长对哈佛大学的国际化角色以及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给予充分关注。1 9 8 7年,德里克博克在毕业典礼致辞中构想2 1世纪哈佛大学的蓝图:“在2 0个国家创办分校,校内国际留学生比例达到1/3,每位毕业生都有为期6个月的海外学习实践经历。”1 3劳伦斯萨默斯曾在演讲中提到哈佛学生应具备国际经验,具备国际视野,哈佛将为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机构而不断努力1 4。哈佛大学作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提出“全球性大学”教育理念,把“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和“全球化

11、素养”列为大学教育目标1 5。在国际化理念的引导下,哈佛大学突破国界、走向全球,其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体现了“全球性大学范式”特征。93理论探讨1.“全球性大学范式”下哈佛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动因首先,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以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借助自身在世界舞台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语言和综合国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进了大学国际化,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对外关系和增强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1 6。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除了实现学术层面的目标追求,在国家层面更是被赋予了政治强国、巩固国防、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及服务外交等使命。其次

12、,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实现哈佛大学的教育目标 培养世界公民和全球领导者。在2 1世纪初实行的哈佛通识教育改革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明确提出“将通识教育与学生毕业后将要面对的世界联系起来”的要求。哈佛的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的能力1 7。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外,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广泛吸纳各地资源,扩大哈佛大学在全球的影响力。哈佛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有针对性的研究中心,不仅搭建了一个个“区域研究平台”,更是形成了一张“国际研究网络”,能够汇集全球资源,使得师生及时获得不同研究主题的前沿动态和实践经验;同

13、时,各研究所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当地,提升了大学的国际影响力。2.“全球性大学范式”下哈佛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举措(1)在全球设立不同的海外校区和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将“参与国际活动,以及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保持重要和充满活力的存在”作为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并将海外站点的创办与发展作为大学全球使命的关键驱动力。自2 0世纪9 0年代起,哈佛大学在海外创办国际站点的数量有所增加:商学院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若干研究中心,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项目。1 9 9 7年,哈佛大学制定了一套关于建立远程站点的准则和规范要求,提出通过建立站点、模块化管理

14、、整合运营和综合服务四种方式发展国际站点,同时给予不同学院自主权让师生根据研究兴趣和需要来灵活开展活动和项目。哈佛大学还成立大学国际项目和站点委员会专门审查和促进哈佛大学的主要国际活动、相关校级政策和海外办学情况。海外研究中心的建立,将哈佛大学的师生与当地学术机构、政府组织、企业和社区联系起来,将东道国或相应地区与哈佛大学联系起来,有助于哈佛师生持续开展对世界各地的跨文化研究,探索该地区的历史和当今面临的问题。例如,大卫-洛克菲勒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在圣地亚哥开展校级研究,以增加对拉丁美洲文化、经济、历史、环境和当代事务的了解,促进美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旨在为整个半球的民主、社会进步和可持

15、续发展做出贡献1 8。(2)鼓励和支持师生前往全球开展研究。哈佛大学为丰富在校学生的海外学习经历而广开路径,学生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大学学习、参加美国其他大学或学院组织的项目或参与哈佛暑期学校项目等。根据哈佛大学 学生手册2 0 2 2-2 0 2 3,大二、大三和大四的本科生可以通过参加由美国大学赞助或私人留学组织的项目直接进入国外大学学习。哈佛大学每年都设有众多为期58周的暑期学校项目,项目主题涵盖人类学和考古学、外语和文化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三类,项目地点遍布欧亚非三洲1 4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前往意大利的米兰和锡耶纳寻求美学、创新和可持续性的交叉点,或是前往斯堪的纳亚半岛投入

16、其遗产、历史和考古学的研究。教师作为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中的重要角色,其国际化知识、理念、视野和经历会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哈佛大学在师资国际化方面不但坚持“引进来”,即吸引大量优秀海外名师和访问学者,更是注重“走出去”,即鼓励教师赴世界各地学习交流、从事研究活动。哈佛大学成立的全球支持服务办公室,通过提供文化、财务、安全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海外学习计划指导支持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国际化活动1 9。于1 9 2 8年成立的哈佛燕京学社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领先大学的人文04江苏高教 2 0 2 3年第9期和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年轻教师提供海外学习和研究奖学金,在亚洲和哈佛大学两地同时运营着两种不同类型的

17、培训计划。(3)成为服务型全球性大学,服务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哈佛大学作为知名研究型大学,在致力于教学和科研使命的同时,也承担了大学的服务职能,对地方、州乃至海外研究中心所在的全球社区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服务本土”与“服务世界”理念培养热衷公共服务、具有世界情怀的国际化顶尖人才。在经济方面,哈佛大学将自身的非营利使命与马萨诸塞州的发展联系起来,促进马萨诸塞州在文化艺术2 0、社区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服务美国本土,哈佛大学还为全球不同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哈佛大学的许多学术部门和海外研究中心都承担着“服务世界”的国际使命,例如哈佛大学陈氏公共卫生学院的全球健康和

18、人口研究关注全球各地人口的健康,艺术和科学学院的东亚语言和文明研究关注东亚文明的保护。2.“全球性大学范式”下哈佛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点(1)办学范围超出了国家的边界。从哈佛大学致力于在全球设立不同的海外校区和研究中心的举措可以看出,其办学早已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在全球实践中不断拓宽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广度。正如哈佛商学院克雷沙帕利普教授所说:“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关键且最富挑战性的想法和问题可能超越国界或植根于当地文化背景。虽然哈佛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但我们的学术活动、研究和学习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各地进行。”2 1此外,哈佛大学暑期学校在从圣多明各到首尔的2 0多个地方提供海外学习课程和项

19、目,拓宽了学生海外学习经历获取的渠道。基于“无国界”理念,哈佛大学通过海外研究中心的设立和海外研学项目的开创等多种方式“走向世界”。(2)教学科研的内容突破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边界。哈佛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不但跨越了国家边界,更是突破了学科知识和文化的界限,深化了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深度。从哈佛大学的非洲研究中心到肯尼迪学院的阿什民主治理和创新中心,再到哈佛大学神学院的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几十个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都跨越学科界限2 2,涵盖政治、地理、文化、种族等多领域专业,寻求扎根于当地环境的广泛知识,并力图穿透多元文化隔膜,以凸显研究理念的“全球化”。(3)通过全球参与的行动来提升学生的全球胜

20、任力。哈佛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经从理念落实到了具体实践,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全球行动而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锻炼全球胜任力。虽然国际化、全球化等概念并没有在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讨论中被直接强调,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四个目标包括:为学生作为公民参与本地、本国乃至国际事务做好准备;教会学生理解他们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参与者;使学生能够批判和建设性地应对变化;培养学生在伦理道德维度上对自己言行的理解能力2 3。每一项都要求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以及跨文化交际和批判能力,而每一项国际化举措也都推动着学生朝这些目标靠近。(二)区域枢纽范式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1 9 9 7年,

21、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宣布将新加坡建设成为“区域人才中心和教育枢纽”。1 9 9 8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基于区域枢纽的定位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经过2 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实力雄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亚洲颇具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自2 0 1 9至2 0 2 2年,其“Q S亚洲大学排名”始终稳居第一2 4,“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和“U SN e w s亚洲大学排名”一直位列前三2 52 6。新加坡国立大学前校长陈祝全指出,全球化时代众多高校都在建设全球性大学,要脱颖而出,新加坡国立大学立足亚洲的定位至关重要2 7。由此,新加坡国立大学顶尖人

22、才培养的国际化以立足亚洲为前提,以建立亚洲国际化顶尖人才中枢为目标,属于典型的“区域枢纽范式”。1.“区域枢纽范式”下新加坡国立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动因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对新加坡这种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14理论探讨家而言更是如此。人才资源往往关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人才高度聚集的地区将形成人才枢纽,对人才的聚集与辐射产生中心功能和重要影响2 8。新加坡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有利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亚洲国际化顶尖人才的重要中心,通过加强与全球人才网络的联系,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与活力。不容忽视的是,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以支撑亚洲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增强教育

23、的国际竞争力量。新加坡国立大学致力于维持其作为亚洲主要教育中心的地位2 9,这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乃至新加坡走向全球化发展道路和赢得国际竞争做好了准备。2.“区域枢纽范式”下新加坡国立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举措(1)立足亚洲,放眼世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跨文化视野。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 0 0 1年设立 本 科 学 术 项 目(U n i v e r s i t yS c h o l a r sP r o-g r a mm e,U S P),专注于学生核心学术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博且专的“T型”人才3 0。例如,U S P为学生提供横跨亚洲、中东、欧洲和美洲2 0个国家的国际项目,使学

24、生通过体验式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全球问题。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 0 1 1年和耶鲁大学合作成立“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该学院吸收、整合了两所创始大学的资源,促进广泛的跨学科学习。学院有一门标志性学术课程叫共同课程,课程涵盖亚洲和西方文化,其学习文本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能够使学生理解多样的世界观,培养其批判精神和跨学科视角。该学院约7 0%的学生会参加国外交流学习项目,切实领会国际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体验3 1。2 0 2 2年7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NU SC o l-l e g e)成立,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本科荣誉学院,其课程设置借鉴了U S P项目和“耶鲁-国大”学院的经验。NU SC

25、o l l e g e计划在2 0 2 3-2 0 2 4学年开设全球路径项目的全球体验课程,将体验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相结合,为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打通新的渠道。(2)建立亚洲的全球社区:在大学城中实现多元文化的共享与融合。在陈祝全任职校长期间,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 0 1 3年正式启动大学城工程,旨在建设一个融合生活住宿、教育资源、休闲娱乐、艺术陶冶的多元便捷的社区,为全体学生打造充满活力的知识、社会和文化环境。大学城的非住宿区主要由教育资源中心、史蒂芬瑞迪中心、绿城和城市广场组成,分别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全面的教育体验、多彩的户外活动以及舒适的饮食和讨论空间。由此,不同国家、年龄、院

26、系的学生能够在社区一起食宿与学习,在校园中充分体验多元化和国际化。(3)重研究与应用:通过国际化知识创造助力国家发展。地处资源贫瘠的亚洲岛国,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师生、学者高度重视国际化科研成果能够尽快在社会上得到应用3 2,部分项目成果将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体现着大学服务经济社会的思想。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内部的学术、行政和企业三大团体均向政府负责,与社会各界建立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合作关系,和多方主体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培养国际化顶尖人才,从而促进国家发展3 3。3.“区域枢纽范式”下新加坡国立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点“区域枢纽范式”下新加坡国立大学顶

27、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首要特征是找准定位,立足亚洲。以亚洲为起点既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又是它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相区别的重要特征。陈祝全指出:立足亚洲体现为采用全球认可的视域、方法和标准,来探索对亚洲发展意义重大的问题3 4。其次是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注重跨学科、跨文化体验式学习。新加坡国立大学坚持“无墙文化”理念,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一流师资和优秀学生来校进行科研、学习,同时也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全球实践机会。U S P项目的开展和全球社区的建立,旨在通过跨学科学习和跨文化体 验 让 学 生 养 成 反 思 的 习 惯,培 养“文 化 情商”3 5。最后,“区域枢纽范式”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

28、化既得益于大学自身的探索与创新,也离不开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论是对高等教育的巨额投入,还是双语多文化政策的推行,新加坡政府一直将一流大学视为培养国际化顶尖人才的主体,通过财政和制度支持让其发挥支撑新加坡建设亚洲人才枢纽与教育中心的关键作用。24江苏高教 2 0 2 3年第9期(三)国际大都市范式 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纽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在2 1世纪初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又一范式萌生并发展成熟。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于1 7 5 4年,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该大学抓住了坐落于纽约市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大学所具有的全部价值利用最

29、大化,打造了独特的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 “国际大都市范式”。1.“国际大都市范式”下哥伦比亚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动因首先,“国际大都市范式”下的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提升大学所在城市乃至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其城市大学影响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扩大美国影响力的辐射面。顶尖人才是城市当中重要的创新动力,大学的国际化可以为国际大都市提供国际化顶尖人才,助推城市发展。其次,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和充分的国际资源为“国际大都市范式”下的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国际大都市在国际交往功能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国际交往人口规模庞大;国际机构众多,包括各类国际组织和国

30、际商业机构;国际交流频繁,包括外交访问、各类大型国际活动和全球性会议。由此,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在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中发展“国际大都市范式”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2.“国际大都市范式”下哥伦比亚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举措(1)聚焦全球问题,在国际化实践中回馈国际大都市。哥伦比亚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全球为重点进行研究3 6。成立于2 0 1 7年的哥伦比亚大学 世 界 项 目(C o l u m b i a W o r l d P r o j e c t s,简 称“CWP”),动员研究人员和学者与政府、组织、企业和社区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2 0 2 2年9月,CWP项目启动政治经

31、济中心,旨在通过研究公司规模和反垄断、气候变化经济学、货币与金融等政治经济学关键问题为“政治经济”孵化新想法。该中心还开发了“理想实验室”,充当国际大都市知识和政策的孵化器,推动城市发展进步。可见,哥伦比亚大学在鼓励和支持开展各项全球实践的同时,也回应了大学对城市的“反哺”作用。(2)提供参与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实践和跨国公司实习的机会。哥伦比亚大学所在的纽约市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是国际金融、科技、文化之都,同时也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类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总部的所在地。地处国际大都市纽约这一优势促使哥伦比亚大学的各项活动都更方便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展,学生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实

32、践等。例如,2 0 0 3年,哥伦比亚大学医生学院、儿科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德国吉森大学曾在纽约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科癌症专家主办第一次儿童和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研讨会。又如,哥伦比亚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设有国际组织和联合国研究项目,通过课程教学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联合国,实践内容包括访问安全理事会、与联合国官员进行讨论、与联合国大使共进工作午餐等。(3)与名人、各地学者以及全球机构领导人面对面交流。哥伦比亚大学设有全球中心,在不同城市与当地大学、公司、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圆桌会议和研讨会等。哥伦比亚大学的在校师生能够同校友、当地学术同行、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促进对世界的批判性理解

33、。哥伦比亚大学还通过课程与项目的开展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与全球机构领导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例如,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新设立了一个全球领导力公共行政硕士学位(MP A-G L),除了涵盖领导技能和全球问题的核心课程,学生还将在校园内外会见全球主要机构的领导人,并与他们共同参与研讨会和特别会议。哥伦比亚大学还设有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该中心合作的演讲者包括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普利策奖记者N i k o l eH a n-n a h-J o n e s以及奥巴马的前副国家安全顾问B e nR h o d e s3 7。(4)以国际大都市群体的多样性孕育国际化顶尖人才。纽约是全球最具特色的移民城市之一。在此

34、影响下,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群体在各个维度呈现出多样性 从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国籍到社会背景和学术兴趣等。这使得哥伦比亚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具备得天独厚的34理论探讨条件:学生几乎可以不出国门甚至不出校门就感受到国际化氛围。全球大使计划是一个为期一年的国际友谊计划,面向哥伦比亚学院工科本科生开放,旨在促进多元化学生群体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该计划将不同种族、国籍、性别、性取向的学生进行匹配,使他们能够针对文化冲击、社会观念、边界感、家庭传统等主题进行讨论,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不同面。除此之外,众多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也都成为增进学生跨文化学习和开拓国际视野的平台。3.“国际大都市范式”下

35、哥伦比亚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点(1)大学发展扎根城市,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纽约是个“大熔炉”,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和各式各样的资源,形成了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多样性。移民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流动性,为各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且多元的研究与实验土壤。时任校长L e eC.B o l l i n g e r将哥伦比亚大学誉为“典型的大城市大学”(“t h eQ u i n t e s s e n t i a lG r e a tU r b a nU n i v e r s i t y”)3 8。国际大都市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师生提供广泛的国际活动参与以及与国际人才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拥有大量

36、国际化项目,并与国际化机构达成合作,使学生方便获得国际化背景下的实习实践。同时,学校也会配合学生国际化实践的需求,如开展继续教育、专业发展培训、企业学习解决方案等专业服务教育。(2)利用国际大都市辐射力,加强学校与各地校友之间的学缘联系。哥伦比亚大学重视一切社会资源,其中就包括广大校友,学校充分利用国际大都市纽约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强化与各地校友之间的学缘联系。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2 5万人的校友网络遍布世界各地1 5 0个国家。学校会借助校友力量推动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例如,哥伦比亚教育学院的国际与比较教育项目中,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不同领域的博士研究员、校友担任职业发展顾问,

37、为当前的硕士和博士的实习或就业提供咨询,帮助规划和执行年度实习博览会等。哥伦比亚大学注重将校友、教师和纽约市的专业人士的指导融合进课堂外的本科生体验,并通过各种项目加强学校和各地校友之间的学缘联系3 9。(四)在地国际化范式 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1 9 9 9年,瑞典学者B e n g tN i l s s o n最早提出“在地国际化”概念,意指学生在无须跨境甚至“足不出校”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国际化教学和跨文化交流。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跨境教育为依托的传统国际化教育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使得“在地国际化”模式在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中倍受关注。曼彻斯特大学在其 全球影响力方案2

38、 0 2 1-2 0 2 5 中明确指出,考虑到国际化教育的可持续性,除了向外流动,学校还将利用数字化体验丰富“在地国际化”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打造新一代全球变革的创造者”4 0。曼彻斯特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道路可归纳为“在地国际化范式”。1.“在地国际化范式”下曼彻斯特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动因“在地国际化”是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指在国内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将各种跨国、跨文化元素与正式或非正式课程相结合4 1,补充、协调并扩展本土文化环境4 2。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其常态化走向以及近些年部分国家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国际人员流动受到影响。“在地国际化”模式使国际化教育的开展

39、可以不需要跨越(地理意义上的)国界,教室和校园完全可以成为国际化教育的场所,这为克服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的困难提供了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为“在地国际化”提供了保障和探索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新途径的可能性。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跨国和跨文化交流只需通过诸如视频会议、虚拟国际教室等手段就可以轻松实现。新时期的“在地国际化范式”使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突破了时空限制,节省了线下跨国学术交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2.“在地国际化范式”下曼彻斯特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举措(1)建立合作网络,吸纳国际化资源。曼彻斯特大学在 我们的未来:曼彻斯特大学的愿景与战略计划(下称 愿景与战略计划)中指出“文化先

40、行”战略,学校要在地区、国家和国际范围内打造44江苏高教 2 0 2 3年第9期一流的文化合作伙伴关系4 3。学校目前在海外建有位于迪拜、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四个全球中心。这些中心在与当地的商业界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在线和混合式学习项目,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或数字化教学和活动体验国际化学习与实践。以曼彻斯特大学的上海全球中心为例,该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国人民商学院等院校机构有着长期的研究和教学伙伴关系。2 0 1 7年,隶属于中国中心和曼彻斯特-中国论坛的“云曼彻斯特”(M a n c h e s t e rC l o u d,简称M c l o u d)正式启动,M c

41、 l o u d将中国和英国政府组织与商业、文化、艺术、教育和科学领域的中英人才联系到了一起4 4,充分集合国际化资源。(2)打造多元文化社区,促进文化融合。曼彻斯特大学强调“平等、多样性和包容”的价值观,致力于创造一个包容、多元的环境。学校会制定和实施国际学生招募方案来增强全球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曼彻斯特大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社区”,定期举办彰显不同文化特色的节日与活动(如国际音乐节、犹太电影节等),学生正是在这种国际化氛围中学习多元价值、尊重不同文化。(3)实行在线与混合学习模式。曼彻斯特大学在 愿景与战略计划 中表示将进一步投资“数字未来”,研究数字技术的变革潜力,在数据分析和其他数字

42、研究技能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建设技能和基础设施,包括虚拟学习环境和在线与混合学习等。例如,对于曼彻斯特商学院的“全球MB A学位”,申请者可以参与在线讲座、虚拟研讨会,可以在线聆听嘉宾演讲,通过线上社交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谈判,以此体验新的视角和捕捉商业机会。3.“在地国际化范式”下曼彻斯特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点(1)强调空间上的“本土”,合理利用本土国际资源。高等教育国际化绝不仅仅意味着流动4 5,“在地国际化”就是在“本土”的空间内利用本地国际资源向所有“非流动”个体提供国际理解和跨文化经验的活动与方式的集合4 6。而“本土”不仅指地理范围,也包含文化基础,即在国际化过

43、程中凸显本土视角,保持民族整体意识,在民族化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化。(2)聚焦全球问题,培养国际思维。“在地国际化范式”下的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强调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学生不仅要了解和关注本土、国际问题,更要从国际视角为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例如,曼彻斯特大学的科研教学工作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其全球发展研究所着眼于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以“包容、责任、公平和可持续”作为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使学生人虽“在地”,却心系国际。(3)利用数字技术,超越时空限制。“在地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超越现实流动的“远程国际化”。“远程国际化”是“在地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44、也是“在地国际化”实现其目标与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在这点上,“在地国际化”实际上打破了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时间距离,以及校内学习和校外(出国)学习之间的空间距离。因此,这一范式的有效运用,将教室和校园重新定义为旨在促进跨文化、国际和全球学习的环境和体验4 7。三、本土行动:构建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中国范式 在借鉴国际视野下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经验的基础上,“双一流”大学应处理好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导向,放眼世界的同时,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国际化顶尖人才,构建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中国范式,走好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

45、养的国际化中国式道路。(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注重国际化顶尖人才价值观的培养在全球化时代,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浪潮,影响着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但这一浪潮的实际影响力关键还在于高校实践过程中对“国际化”这一概念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在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道路上,仍然以“狭义国际化”中的可量化指标为指引,在师生海外交流经历、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国际合作研究机会等方面“下苦功”。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54理论探讨需要将其对显性目标的关注转向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即从“狭义国际化”走向深入价值观层面的“广义国际化”。“广义国际化”是一

46、个动态的过程,涵盖了国际、跨文化和全球的维度,涉及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在内的高等教育目标和全部功能4 8。我国构建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范式的前提和关键在于深化对“国际化”的理解,挖掘“国际化”的丰富内涵,将“广义国际化”的价值理念纳入大学的使命与愿景。首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全球领袖”或“世界领导者”的目标应纳入高校战略规划,使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成为校内师生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其次,“国际化”应该融入校园文化,既包括课程、活动中国际化元素的融入,又包括良好的多元文化氛围的营造。最后,大学在国际化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方面需要付诸更大的努力。例如,为教师提供明晰且合理的全球招聘准则和

47、晋升制度,不仅要严格制定教师的聘用标准,也要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包括终身教职和晋升制度,以及教师海外研学机会的获取等。全球化时代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这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国际化顶尖人才的过程中,中国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引领,跳脱“狭义国际化”的范畴,挣脱显性量化指标的束缚,更注重在文化、价值观以及制度层面的国际化,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人才。(二)推动国际化顶尖人才的全要素培养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不是单向度、单要素的,而是要全方位、全过程的。“全方位”指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以从多方主体获取发展力量

48、,“全过程”则指教学、研究、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要融入国际化理念,实现“全面的”国际化。两者体现了对国际化顶尖人才培养的“全要素”关注。1.国际化顶尖人才的全方位培养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不是局限于高校组织内部的封闭性活动,它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在内多方主体的参与和协调统一。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除了高校本身,还包括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其他社会组织或资源组成的外部环境(见图1)。整个体系的运作有赖于高校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正如理查德斯科特所说:“组织并不是与环境割裂的体系,而是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4 9高校的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理念与目标往往基于国家层面的顶层

49、设计、政府维度的宏观规划。政府为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供方向指导和资金支持;社会为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供广阔的平台与资源;高校则通过提供顶尖人才,给予社会和国家正向反馈,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只有当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多方主体都发挥作用,相互赋能,并形成一套科学、稳定的运行机制,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才能在汇聚多方力量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发展。P246F08*MN U5U=FK6F.33B#NKB#*MF(图1 顶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图示2.国际化顶尖人才的全过程培养J a n eK n i g h t曾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和跨文

50、化的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的过程”5 0,不仅指出了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表征了国际化的广度与深度。国际化多维发展和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促使了“全面国际化”(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的诞生。“全面国际化”代表了国际化在规模和范围上的范式转移,体现在国际化理念渗透到高校的各个层面,从对大学的精神气质、价值和文化产生影响,扩散到对各个学科领域及师生个人产生影响5 1。美国教育理事会国际化与全球事务中心(C e n t e rf o rI n t e r n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