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探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113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探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探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探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袁随着西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遥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窑卡森(Rachel Carson)在叶寂静的春天曳一书中袁描述了过度使用农药和化学品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的破坏性影响袁引发了一场席卷西方的环保运动遥 1970 年 4月 22 日袁 美国爆发了一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游行袁 因此这一天成为了第一个地球日遥1986 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成为一场重大的环境灾难袁极大地提高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环境危机的意识袁环境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遥 1991 年袁世界银行启动了全球环境基金(GEF)袁以解决成员国内部和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退化问题袁这标志着野绿色资本主义冶全

2、球环境计划的主流形成和后期资本主义对生态危机的回应措施遥目前袁生态文化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理论成果袁野生态冶一词也逐渐从环境领域跨越到政治领域袁生态理论和生态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意识形态化特征遥一尧生态的意识形态内涵与形成逻辑野生态冶一词源自古希腊袁意思是家园或我们的环境遥 野生态学冶的概念最初是用来研究自然界中的个体生物遥 1865 年袁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从生态学学科演化的角度解释生态学是指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遥 在此意义上袁野生态冶仅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袁而非评价性即价值性概念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概念有着明确界定院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遥 他将法国最初的启蒙思想家 野一

3、般的观念和体系冶的意识形态概念运用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来揭露统治阶级的对民众的欺骗性袁 因此袁后来列宁提到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冶概念袁以及卢卡奇的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冶袁 都是建立在马克思意识形态定义基础上的延伸扩展袁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在阶级社会中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袁是社会真实存在的反映袁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表现遥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探考阴 张 乐徐靖惠摘要由于西方国家以自身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为前提袁伴随生态理论的工具化和生态议题的跨域性袁导致当前关于生态问题的讨论呈现出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和表征遥 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虽已取得历史性成就袁但对绿色资本主义政策话语趋之若鹜的仍大有人在袁依旧未能摆

4、脱意识形态化了的西方生态话语范式遥因此袁亟需加强生态文化安全建设袁构建一个既能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又具有行动逻辑的社会主义生态话语体系袁进而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遥关键词生态问题曰意识形态化曰资本逻辑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55随着社会的进步袁 一系列生态问题频发袁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加强袁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乔纳森窑休斯认为院野生态冶 一词对人类的应用已经超出了生物学的专有领域袁因为渊我们将看到冤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被超出其科学范围研究的社会和技术因素所中介遥1那么从 1968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发起的生态运动到卡森在叶寂静的春天曳里对环境保护发出的呐喊袁从 20 世纪

5、末绿色资本主义的兴起再到 叶京都议定书曳叶巴黎协定曳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协议的制定与签署袁野生态冶一词从自然科学领域到环境领域又跨越到政治领域并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被重视起来袁生态理论话语体系逐渐有了意识形态的色彩袁野生态冶一词也就有了价值性表达遥马克思在叶资本论曳中明确指出袁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背后的资本逻辑遥 因此袁治理生态危机不应诉诸于田园诗般的浪漫主义或个人价值观袁而应合理控制和改革生产背后的资本逻辑袁因为资本仍然是全球生态危机的野刽子手冶袁资本实际上是在不断透支当下乃至未来世代的生存资源遥 因此要真正实现人与人尧人与自然的和谐袁才能实现野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袁完成了的

6、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冶遥2二尧生态理论意识形态化的功能性表达1972 年野罗马俱乐部冶发表了第一份探讨人类社会发展困境的研究报告叶增长的极限曳袁其中继承了马尔萨斯悲观主义的观点袁在人口增长尧环境污染尧能源消耗等方面论述自然的有限性决定增长的极限性袁这种悲观主义的想法却在生态理论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袁在全球掀起了生态问题理论研究的浪潮遥1972 年袁世界上第一个绿党渊新西兰价值党冤成立遥 随后袁许多欧洲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绿党遥 绿色运动显然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运动组织,其宗旨是改善生态环境袁但社会运动一旦有了一定的政治方向袁有了所谓的以利益行事的团体或特殊的社会群体袁这意味着生态问题带有了意识形态的色

7、彩遥首先袁 生态理论的意识形态化意味着生态理论的工具化遥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袁西方社会进入大进步大发展时期袁 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尧 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及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之上遥 英国伦敦野雾都冶称号的由来除了自然地理位置袁 另一个原因便是工业革命时期废弃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极端雾霾天气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质量需求的提升袁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袁西方各个政党将环保作为竞选中的承诺袁生态环境似乎真的随着人们以及各个国家政府的关注而得到改善遥 但这仅仅是表象袁生态理论与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了大国之间竞争博弈的角斗场遥其次袁生态问题的意识形态化是以资本主义国家

8、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为前提和出发点的遥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以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到来袁生态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袁从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社会价值开始被西方左翼学者重新认识袁他们认为应该把眼光放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袁如此一来袁生态理论的意识形态维度就呈现出来遥最后袁生态理论意识形态化代表着生态理论和问题的跨域性遥3生态问题的内在矛盾性和全球性使其解决需要跨区域尧 跨组织尧跨国家袁而当生态理论成为了资产阶级利用其进行统治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时袁生态理论就已经超出了其本应所属的范畴遥一方面袁生态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需要以国家或区域组织为单位袁

9、需要的是生态意识的共学术探讨56同一致性曰另一方面袁生态意识形态化的蔓延和扩展袁使得国与国之间尧政党与政党之间尧组织与组织之间就生态问题展开有关经济利益的角逐遥 野生态理论意识形态化冶意味着世界各国尧各阶级都有自己的生态话语体系袁运用话语体系将生态问题的解决变成维护各自利益的工具遥马克思已经揭示出资本的非生态性袁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袁生态理论和问题被意识形态化的根源在于院资本仅仅从人的自然生命中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袁忽视了人的存在发展与社会关系方面袁由此形成了异化的社会关系袁导致了人的物化遥 党的二十大报告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袁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以更稳健的姿态朝着中国式现

10、代化迈进袁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袁一些人仍旧无法摆脱西方化生态意识形态的思维定式袁寄托于西方生态理论的普世价值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难题遥 因此当前对生态理论意识形态的批判刻不容缓遥三尧西方生态话语的意识形态批判院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20 世纪中叶以降袁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之殇袁西方社会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解决方案袁绿色思潮争论的焦点为是否需要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袁此后产生了极具有影响力的绿色资本主义遥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袁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不仅体现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袁而且会为所谓环境正义和经济公平进行意识形态的辩护袁 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遥如今袁绿色资本主义的话语权仍飘荡

11、在世界上空袁因此对其展开意识形态批判尤为重要遥1.哲学视角院人与自然关系断裂的困境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批判性质袁哲学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进行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起点遥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形成有一个重要源头即资产阶级的人类中心主义观袁 他们过度关注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实现袁 错误地认为满足物欲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原则袁 丧失精神追求袁 成为被物化的人袁成为单向度的人遥 即使工人们发起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抗争袁诸如罢工尧起义等袁但仅仅是未触及根本的抗争袁 丝毫没有威胁到资产阶级的统治遥 生产者从疲惫的工作状态中脱离出来后迫切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袁 在一定意义上反而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根基袁这必然造

12、成人与自然主客关系的对立和分离遥 同时袁 当时的资产阶级与发展到后期的野人类无主体冶不同袁在与封建专制统治抗争的过程中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袁在社会中发挥着为政治辩护尧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功能遥 这种意识形态大肆宣扬人的主体性观念袁将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袁 强势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对立袁自然因此变成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和剩余价值的野有用物冶袁而非人的野无机的身体冶遥2.政治经济学视角院资本的非生态本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约束毫无疑问袁资本关注的是世界的物质层面袁自然资源成为了资本在追求无限积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遥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袁必然会导致生态污染袁资本的全球掠

13、夺与扩张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袁更体现在生态方面遥 譬如鸟粪是原产于南美洲的海鸟的排泄物袁后来被学者证实鸟粪被认为是防止土壤枯竭的高级保护剂遥 在 19 世纪袁这种来自所谓的鸟粪群岛的排泄物被大量提取并出口到欧洲袁海鸟的数量却在减少袁因为它们的巢穴在提取其排泄物的过程中被破坏遥 新陈代谢在空间上的转嫁并未真正解决生态问题袁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只对其自身有利的形式消解矛盾袁 这种转嫁尝试就是57野生态帝国主义冶遥与此同时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生态保护为缘由限制发展中国家进行森林砍伐尧资源开采等工业活动袁其背后原因实则是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进程袁这也证实了资本背后的经济逻辑遥 气候政策问题完全体现了资

14、本主义国家在面对危机时所暗藏的资本本性遥 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主导气候环境政策袁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建立就是生态意识形态化最直接的体现袁政府成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定者袁解决生态问题的初衷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遥从绿色资本主义的宣言中不难看出袁该理论隐含了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逻辑袁以一种机械隐喻式的价值观来看待生态系统遥 比如通过让出荒野设立保护区等措施袁体现了想通过局部的变量来撬动整体的方式减轻人类对生态的影响遥 这其实是一种对生态系统简单要素化的处理袁事实上是一种保守的尧故步自封的应对措施遥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脱钩袁不光是催生让孩子们觉得野卷心菜长在超市里冶的荒诞思维袁它还

15、让人类走向意识形态的自我封闭遥 它让人类逐渐忽略自身的生物性袁 在巨大的技术系统中放飞自我袁忘却人类自身本是从生态中来的客观事实遥气候问题也体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排污减排方面的高度要求遥他们企图通过将生态责任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袁要求其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承担更大的环保责任袁 目的是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遥 例如根据叶巴黎协定曳等契约的要求袁发达国家每年需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 亿美元袁用于支持其环保事业袁然而这项要求基本没有兑现过袁 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上遥美国甚至为了逃避责任袁 于 2017 年退出了叶巴黎协定曳遥与此同时袁西方左翼学者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野绿色冶意识普遍持否定态

16、度袁他们认为袁所谓绿色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在生态保护的伪装下继续霸权扩张的新形态遥 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袁许多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袁生产方式的固化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遥 绿色资本主义的目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构建一种能够走出野生态悖论冶的资本主义式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袁即使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危机袁但仍旧走不出资本逻辑的囹圄遥 因为其本质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来缓解社会中的部分矛盾袁进而为资产阶级诠释其统治的合理性遥四尧超越生态意识形态化院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野浅绿冶野深绿冶野红绿冶等绿色思潮袁看似具有审美意蕴的名称实则上是

17、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运动的产物遥 它们是近代西方国家价值观念和自然观的资本逻辑解释的最直接结果遥4首先袁必须明确袁面对西方生态问题和话语体系的意识形态化袁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和红线遥 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分化和入侵的挑战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袁以积极的心态抵御新自由主义和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蔓延遥 在此背景下袁需要构建一个既能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挑战又具有行动逻辑的社会主义生态话语体系袁加强生态文化安全建设袁使中国生态文化不受西方文化侵蚀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道路遥1.展现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强大生命力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

18、端重要的工作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学术探讨58史方位袁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述了新时代以来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遥 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规划发展袁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袁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式现代化袁 提供了价值指导和行动指南袁也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写照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超越了深绿派和浅绿派所倡导的 野自然中心主义冶和野人类中心主义冶袁是扭转西方生态话语体系意识形态的重要按钮遥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生产遥 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行为袁不可避免受到各种自然和物质基础的

19、制约遥 在这些条件下袁人类也会改变环境遥 马克思在离开了青年黑格尔派后袁对人与自然异化问题的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袁他不再反对资本对野人本主义=自然主义冶的哲学思想的异域统治袁 而是在追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袁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为何产生并如何加深的遥 现实的世界是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袁因此袁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态发展方向奠定了哲学基础遥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治理方案正是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生成的袁展示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强大生命力遥2.批判意识形态化了的西方生态话语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同于现代西方的绿色思潮袁 其价值追求是真正的环境正义袁背后的支撑是全体人民的实践

20、遥 从近五十年的生态实践来看袁西方的绿色思潮都坚持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和过于僵化的教条主义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方案袁而忽略了人与自然之间最重要的物质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袁特别是生产方式上进行的遥 从现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维度来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之道是不可能的遥 其诸多理论不仅无法真正找到规制生态危机的路径袁反而容易跌入社会制度的桎梏袁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进一步窃取自然生产力遥 与绿色思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不同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当代中国绿色发展形势为背景尧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基础的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认为袁 人与自然的关系

21、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尧 相互影响袁 最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遥 而人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袁不能脱离了社会而孤立存在袁 因此虽然生态危机在现实中直接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危机袁 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实际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袁这意味着生态危机的本质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危机遥 这一危机实际上是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上的非正义性尧非科学性遥我国独有的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绿色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并不断依据时代现状完善遥 在西方面对生态难题掀起了各种社会运动时袁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发展时期袁对于生态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西方国家遥 而改革开放以来袁我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解决生态问题的迫切性袁面对西方国家野红绿冶的对话之争

22、袁中国毅然决然跳过了意识形态争论的牢笼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基本国策遥 面对国外野中国碳排放大国论冶的意识形态灌输袁在欧美绿党的选举政治低迷的这几年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袁中国积极参与践行叶巴黎协定曳袁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愿景袁并主动表态袁提高国家在碳减排上的自主贡献袁在全球生态治理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展现了大国担当袁也展现了在面对生态难题时超越生态话语体系意识形态的积极作为遥3.彰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特征59当前袁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遥 在这个问题上袁野浅绿冶思想把生态保护的本质理解为维持

23、资本主义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袁其背后的目的仍然是通过局部的变革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整体的稳定遥 而野深绿冶思想则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自然对立起来袁以拒绝经济增长的方式来解决生态危机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不能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袁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冶理论袁丰富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袁 秉持着人民至上的原则袁 极大丰富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遥 生态保护与治理不仅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袁更是关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问题袁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任务遥 随着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袁人民的需求

24、从野盼温饱冶转化为野盼环保冶袁从野求生存冶转变为野求生态冶遥5为此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冶袁这与西方的绿色思潮截然相反袁他们的最终服务对象是资产阶级袁本质上是中心主义和资本中心主义的理论袁而不是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遥兴起于 20 世纪末的生态运动衍生出了影响至今的红绿思潮要要要生态马克思主义袁随着后意识形态时代的到来袁欧洲绿色左翼与右翼支持者的对立袁生态话语体系意识形态化已经向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转变袁内含着政治话语对生态话语和生态治理的干预袁实质上是借生态言政治遥 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袁生态问题和理论意识形态化的原因可能在于院资本仅仅从人的自然生命生存发展的

25、角度和意义来理解和促进人的发展袁反过来却完全忽视了人的社会生命也就是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发展袁忽视了人本身是社会存在物的定义袁其背后是资本关系的具体化和历史本质遥 当下兴起的生态社会学认为人类面临的生态和气候挑战袁其根源来自于错误的社会结构袁因此对生态议题的讨论首先要放置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遥 在探究和讨论生态话语和生态问题时袁要立足于人自身的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理解与把握袁生态意识形态本身并不与社会发展进步相矛盾袁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生态话语的西方意识形态化袁避免生态问题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关系的意识形态化遥参考文献院1咱英暂乔纳森窑休斯.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M.张晓琼,侯晓滨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6、2011:10.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3王金水,边燚,刁溯.野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冶批判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25(02):31-38.4李义丹.后疫情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与策略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3(01):54-60.5李杨淦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底蕴尧理论特质与实践路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3,25(02):4-8.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演进及其践行路径研究冶(编号 18YJC710095)的阶段性成果遥(作者单位院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揖责任编辑院张卓铱学术探讨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