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112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生态学报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标准()收稿日期:网络出版日期:通讯作者 .:.:./杨宁徐卫华欧阳志云 蔡文博徐秉声.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生态学报():.():.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杨 宁徐卫华欧阳志云蔡文博徐秉声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城市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 摘要:标准化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形成可借鉴、可复制

2、、可推广样板的有效手段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的标准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实施提供参考 研究结合联合国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生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七大重点领域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现状与问题 结果发现截至 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七大重点领域制定的国家标准超过 项以上集中在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以及绿色生活领域 深入分析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目前仍存在较大问题表现在:标准体系方面尚未形成以生态安全为主体的标准体系现有标准

3、以政府主导制定为主且在各领域分布不均衡部分标准更新较慢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标准研制方面顶层支撑较为薄弱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标准实施方面不同领域之间标准实施不均衡部分领域标准制定者权威性不高标准实施效果较差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研究从标准体系优化、标准研制能力建设、标准实施路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标准研制标准实施标准体系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类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战略部署上生态文明 年入党章、年进宪法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经

4、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制度建设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了覆盖“源头、过程、后果”全过程的制度框架通过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职能部门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对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职责进行了优化尤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规划管理和监督职责进行了整合从源头上解决了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

5、位、空间规划重叠、多头治理、“运动员”兼“裁判员”等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高效发挥实践探索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六部委联合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简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将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地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超过 个试点建设统一规范的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空间开发格局谋划、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6、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方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经验生态文明建设在战略部署、制度建设、机构改革、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 如我国由于地域广阔生态问题复杂多样喀斯特地 期 杨宁 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区石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以至于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另各地区、各行业生态文明建设进度和质量参差不齐但整体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逐步从理论构建迈向实践探索并打造形成生态文明建设

7、样板如丽水建立的“天眼地眼人眼”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数字监测监管体系助力“两山”转化建成了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并被纳入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莆田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进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做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样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并持续科学化、规范化实施是先行示范区下一步的重心 标准化能够将已有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制度体系、创新技术等形成具有约束性、保障性、法律性、推广性、技术性的文本文件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形成可借鉴

8、、可复制、可推广样板模式的有效手段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实施提供规范化和科学化指导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尚不成熟本研究通过识别重点领域分析各领域的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及重点领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和根本遵循其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遵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局面 基于以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统筹考虑民生、生态和发展三项重要内容生态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保障民生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又为人

9、民群众提供坚实持续的物质基础 生态领域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治理加强优良生态环境供给保障生态安全发展领域首先自然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应遵循节约优先总方针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厚植发展根基其次优质生态产品是优良生态环境的产物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基础应采取保护、修复、治理等措施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再次加强低碳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基于以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本文提出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

10、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生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的七大重点领域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分析研究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的标准化现状截至 年我国共制定相关标准超过 项其中 以上集中在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如:能源领域的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水资源领域的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绿色生活领域(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绿色消费中的生态设计产品标识)各领域标准化现状如下:.国土空间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

11、发的基础性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国土开发经历了探索和试点阶段“双评价”作为“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工具发挥了主要作用但现有标准主要分布于土地分类和分等定级、特定空间规划(如城市地下空间)且数量较少截止 年底录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标准不超过 项 总体来看该领域现有标准未统筹考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同时缺乏发挥底线作用、支撑国土空间开发的“双评价”技术标准难以有效推动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推动自然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牵引力践生 态 学 报 卷:/.行绿色新发展理念开展标准化探索尤其在能源和水资源领域形成了相对全面的标准体

12、系为推进自然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提供了助力以下从能源和水资源领域介绍了自然资源领域的标准化现状能源领域已制定国家标准 多项约 为强制性能效(项)和能耗(项)限额标准为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节能产品认证、能效“领跑者”、落后产能淘汰、差别电价等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其余包括节能产品、工艺等技术性能要求标准能效检测、节能监测等检测监测标准节能计算、评估、节能产品评价、能源绩效验证等评价验证标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等转化推广标准为适应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国家已于 世纪 年代末开展了水资源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化及节水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推动下发布国家标准 项正在制修订的国家标准 项:包括 项基础通用标

13、准 项产品水效标准 项取(用)水定额标准 项节水技术与节水产品标准 项节水计量与检测标准 项计算与评价标准 项处理与回用标准以及 项推动节水领域持续改进的标准(图).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获得的基础数据是进行生态环境灾害预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工作的基础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下将从生态和环境两个维度进行标准化现状分析生态监测方面自 世纪 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网络台站在长期监测实践的基础上 年开始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标准化研究工作总

14、结编写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 年发布了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第一项林业标准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随后由于研究范围的扩展和研究内容的扩充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监测以及评估核算方面的标准相继出台 截至 年底我国用于生态系统监测的标准(规范)约 项其中国家标准占比.行业和地方标准分别占比.和.标准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戈壁、岩溶石漠、海洋等标准内容包含了生态站建设、监测与评估方法、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数据管理应用及共享等方面(图)环境监测方面截至 年被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收录的标准约 项其中国家标准占比.行业和地方标准分别占比.和.标准范

15、围覆盖了大气、水、噪音、核辐射、危险品等标准内容涉及监测方法等技术规程、监测系统的建设、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图)总体来看现有生态监测标准主要以生态要素为对象难以体现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质量、服务等反映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指标 环境监测相关标准一方面仅关注监测本身缺乏对监测数据的管理另一方面监测仅是一些常规指标的监测如重金属缺乏对新型污染物监测的规范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海洋微塑料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遏制生态环境持续退化的趋势中央与地方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出台相关的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专项法规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批引领生态环

16、境保护工作的通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根据内容可分为生态和环境两类其中指导生态保护的标准约 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修复领域分别约占标准总数的和 且多数为地方标准尤其是生态修复领域约 为地方标准生态系统保护领域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分别为 和 指导环境保护的标准约 项主要集中在污染物排放控制领域修复标准不到 国家标准仅 项(图)除源于政府行为制定的保护修复标准外基于市场和利益驱动构建的认证标准体系也是构成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森林认证包括对森林经营单位、林产品经营、产销监管链等的认证截至 年底共制定发布相关国家标准 项 由于我国大部分森林属于国有林在推动森林认证方面仍是 期 杨宁 等:

17、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图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国内现状.政府起主导作用相关标准的制定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笔.绿色生活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是一个全民行动的领域每个公民都是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本研究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国家标准为依据从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生活垃圾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绿色生活领域的标准现状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领域标准覆盖不全 截至 年底绿色消费领域标准 项左右覆盖绿色生 态 学 报 卷:/.采购绿色或生态产品设计、制造和评价环境质量及能源管理绿色物流绿色消费市场等方面其中 的标准集中在产品生产供给方面规范消费者消费行为

18、以及绿色市场建设的标准较少 绿色出行领域标准数量约 项主要集中在城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智能系统、交通标志、站台、充电装置、人行通道等基础设施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工具的充电装置选址、充电装置建设、车辆停放网约车平台建设等方面相关标准缺失 生活垃圾管理领域标准数量较少截至 年底仅有 项国家标准发布其中垃圾分类 项垃圾收集装置 项垃圾处理装置 项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风险监测和防控 项资源化利用 项没有形成有效支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垃圾分类回收”标准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突出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的“两山理

19、论”就是倡议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与生态一体化 生态补偿是“两山”转化的最基本形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实施生态补偿的依据以下将以这两个方面为重点介绍“两山”转化的标准现状生态补偿方面围绕“损害赔偿”和“保护补偿”分别制定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项、地方标准 项按内容划分制定损害鉴定评估标准 项保护效益评估标准 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首先从核算角度研究人员围绕“两山”转化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理论、方法和核算的地方实践但标准化率较低供参考使用的标准较少截至 年底仅发布地方标准 项 其次从价值转化角度生态资源产权流转、生态权益交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手段国家

20、和地方在土地、森林资源等公共资源产权、经营权、使用权流转方面进行了标准化探索截至 年底发布国家和地方标准 项生态权益交易等相关标准缺失仅甘肃省在 年 月发布了 项排污权使用相关的地方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落实国际履约、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体现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先后批准成立“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以下将从方法和技术两个层面介绍该领域标准现状根据收录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标准数据发现仅在发电、钢铁、化工等重点行

21、业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测量和核算等相关国家标准 项缺乏碳排放限额、监测计量、碳减排量评估等方法类标准其次碳捕获、碳利用、碳封存等碳移除方面的技术标准欠缺尚未形成引领并推动国际履约的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图)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的标准化现状从标准体系、标准研制和标准实施三个方面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具体如下:.标准体系方面的问题.尚未形成以生态安全为导向的标准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现有标准尚不能满足国家生态安全的需求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尽管从生态站建设、监测与评估方法、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数据管理应用及共

22、享等方面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标准体系但现有的标准体系多以生态系统和环境监测定位站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森林、草地、荒漠、农田、湿地等具体某类生态系统或者水、大气、土壤等某种单一要素而制定的缺乏针对国家或者区域尺度生态安全的需求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格局、质量、功能、问题等多方面构建实 期 杨宁 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时动态监测评估标准体系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不合理地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空间进行了干扰和侵占致使生态功能持续下降区域生态安全也因此遭遇潜在威胁 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标准主要以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多强调国土空间的利用忽视其生态属性将沼泽湿地、河流

23、湖泊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水域归为未利用土地在国土空间布局时缺乏相应的空间开发建设的标准体系对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考虑较少对生态敏感脆弱区以及生态功能重要区域进行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现有标准以政府主导制定为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一种实施模式标准的制定需要协调不同类型主体政府自然成为标准和规范的主要牵头制定者尤其在保障生态安全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方面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包括重大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工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等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批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用标准和技术标准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充实某些领域对市场依赖

24、性加强参与主体多元化标准的制定应倾向于多主体参与 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目前已有标准主要是政府委托科研机构或高校制定难以全面考虑各主体相关方利益和市场需求.现有标准在各领域分布不均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是要推动各重点领域的全方位、同步发展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而现有标准在各领域之间以及各领域内部存在分布不均衡问题领域有强弱内容有参差自然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围绕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相关部门推动能源和水资源领域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标准体系但是存在源头勘查阶段关键标准缺失情况致使资源勘查过程中勘查区内部环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水体土壤受到污染、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开采过程中技术手段及仪器设备标准

25、过低致使资源浪费严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领域对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国家标准更倾向于生态环境的损害鉴定缺乏生态资源产权流转、生态权益交易等市场化标准亟待补齐这方面的短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由单一的政府生态补偿向市场交易转变强化绿水青山的市场价值.部分标准更新较慢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 世纪 年代兴起的遥感技术已成为监测的重要手段在节省人力的同时可以高效获取资源、环境动态变化的数据资料但目前有关遥感监测的标准数量仅为 项涉及环境监测、森林草地等生态监测约占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总数的.水质检测标准中有 余项是在 年之前制定的甚至 年前制定的标

26、准还在使用不利于相关标准的统一实施影响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 现行发布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约 的标准发布时间超过 年标准内容已无法满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需求标准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标准研制方面的问题.标准研制的顶层支撑较为薄弱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顶层指导性文件不多可供参考的标准较少虽然在一些省(市、自治区)已开展过示范试点工作但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存在差异示范成果尚未形成体系与开展统一的标准制定工作之间仍存在差距加之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涉及领域多、范围广、难度大、任务重国家部委目前尚未出台生态文明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急需开展生态文明标准化顶层设计的研究工作.标准研

27、制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关的顶层设计文件、制度体制等频繁出台但首先在形成标准方面缺乏统一的机构引领以及对接国际上标准化组织的国内归口管理工作如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委员会 其次标准研制人员组成单一制定的标准不能代表多方利益以及市场需求基于中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统计了 多项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的起草单生 态 学 报 卷:/.位约 家其中学术机构以及局属业务机构 家社会公益团体 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家仅占标准制定主体的.再次缺乏既懂专业又懂标准制定规则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人才不利于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该

28、领域的国内标准走向国际.标准实施方面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在标准性质、政策制定、市场应用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相应领域的标准实施进而表现出各领域标准实施之间的不均衡性 如能源利用方面首先该领域制定的标准约 为强制性能效和能耗限额标准推动了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节能产品认证等制度的实施其次国家颁布实施的消费政策刺激了节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影响了.万多家生产企业、万多个型号和超过百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广超过.亿台节能家电等产品实施效果显著 环境保护方面制定的标准约 为污染物排放、风险管控等强制性标准调查的 家企业使用率约 标准实施率较低存在高比例的“僵尸标准”水资源利用方面由于条块分割参与制定节水标准的

29、部分技术委员会专业知识背景受限标准研制中本领域知名技术专家参与程度低标准制定时没有进行广泛协商和征求意见导致标准出台后权威性不高严重影响标准实施的范围和力度进而影响标准实施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建议对应标准体系、标准研制和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形成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初步建议.优化标准体系.体现“系统观、整体观”的生态文明思想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生态空间为抓手形成以生态安全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突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其功能质量 建立“三同时”制度针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系列标准贯穿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回收全生命周期实现各环节标准同时研制、

30、同时发布、同时实施最大化降低每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建立多部门跨区域的标准协调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形成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的生态环境治理标准.加强科技与标准融合发展促进标准及时更新探索建立科技与标准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以该机制是否完善作为企业获取财政支持的依据鼓励企业站在生态文明建设高度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进行技术改进和工艺改善更新过时落后的标准 如在践行“两山”转化理念时对林产品、农产品等有形生态产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引进推进源头追溯、过程管控实现各环节生态环境保护满足市场准入的高标准要求.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各领域各环节标准均衡

31、发展建立标准与发展规划协调机制 结合国家发展规划、政策实施以及国际发展趋势定期分析、反馈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标准现状及时研究制定弱项标准(如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双评价”标准碳排放领域的碳捕获、碳利用、碳封存等碳移除方面的标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价值量核算、市场交易等方面的标准)补齐短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均衡发展.加强标准研制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多方面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众多国家各职能部门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可联合成立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委员会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如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建

32、设方案”或者“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规划”通过提出长期和短期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顶层设计和方向基本形成标准化 期 杨宁 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与生态文明领域的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格局.夯实人才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基础人才培养和标准化专业教育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应和市场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标准化教育专业的开设更能针对性地培养满足标准化发展的基础性人才 进一步开发新的或改进现有标准化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案以推动标准化基础性人才的培养使整个社会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提升现有科研人员的标准化能力组建国家标准化高端智库充分发挥生态

33、文明建设各领域专家在标准化决策咨询中的作用.强化企业参与推进市场化改革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过渡由“财政依赖”转向“多元资金”投入 企业是市场主体明确市场需求对于市场依赖性强的领域以及在政府明确企业事权的领域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年)强化企业在标准研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行为推动形成可持续性的消费市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社会各个阶层社会组织是汇集了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为一体的非政府机构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可以作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决策的有效载体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标准制定工作或者标准项目立项

34、时通过座谈会、专题调研等形式或者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沟通互动平台积极吸纳社会组织的建议构建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创新标准实施路径.建立标准实施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重视标准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试点将评估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责 将标准纳入政府和企业的招投标工作用标准考核项目的实施效果提升项目质量 将标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优秀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科技奖项申请倾斜 将标准融入基层社区管理效果评估提升基层民众对标准的重视水平.拓展标准宣传途径建立完善标准化协调机制积极推进标准

35、化省部合作、地方与地方合作、区域合作建立一套有利于及时宣传推广基层、社区标准化成果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标准化宣传活动深入企业、学校、社区、乡村普及标准化知识宣传标准化理念营造标准化工作良好氛围参考文献():欧阳志云 崔书红 郑华.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科学与社会 ():.欧阳志云.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国情国力():.李宗善 杨磊 王国梁 侯建 信忠保 刘国华 傅伯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生态学报 ():.易兴松 戴全厚 严友进 张吟 王勇 姚一文.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生态学报 ():.傅伯杰.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

36、环境效应.科学通报 :.傅伯杰 汪西林.在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类型和过程中的应用.水土保持学报 ():.:.():.王关区 陈晓燕.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前沿():.谢园园 傅泽强 邬娜 徐建伟 吴佳.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工程科学 ():.陈雅婷.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的区域差异研究.武汉:中南民族大学.雷金松.丽水推动“三个转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中国生态文明():.中共中央组织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生 态 学 报 卷:/.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37、:/./.中共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杜晓彤.基于“双评价”的县域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技术方法研究 以什邡市为例.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王耀 张昌顺 刘春兰 甄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森林水

38、源涵养格局变化研究.生态学报 ():.黄晓玲.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研究.福州:福建农林大学.徐斌 陈绍志 付博.中国林业企业开展森林经营认证的动力与经济效益分析.林业经济问题 ():.():.:.():.宋昌素.面向生态效益评估的 核算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董天.鄂尔多斯市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欧阳志云 林亦晴 宋昌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郑度.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资源科学 ():.张爱婷 杜跃平 张连业 董国强.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郭淑青 曹素珍 杜品 王玉林 董艳娇 崔现亮.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现状及开发对策.安徽农业科学 ():.杨新华.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研究 以奉化市为例.宁波:宁波大学.安秀伟.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理论学习():.孟维娜.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期 杨宁 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