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
一、创新选任模式,拓宽识人视野,增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科学性
近几年,我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呈现出频率不断加快、数量不断加大、广度不断拓宽、效果不断凸显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市干部选任的一项重要方式。
一是突出多形式,竞选方式更为灵活。我们积极总结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借鉴外地好的做法,针对不同的岗位实际探索采取不同的竞岗方式,先后多次开展了公推公选单位正职、公开选拔部门副职、公推差选乡镇党委书记、公开选拔乡镇镇长等工作,选拔产生了一批有发展战略思维、精通专门业务、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在乡镇换届中,我们还探索实施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两轮推荐乡镇党政正职等工作,多途径、多形式竞选干部,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用的竞争性选拔工作机制。
二是拓展覆盖面,竞选领域更为广泛。先后拿出了30多个科级岗位开展竞争性选拔,对专业型干部“专业内”竞
争上岗,条口内干部“全系统”竞争选拔,综合型干部全市公开遴选;从公选乡镇党政正职到直选乡镇党委班子,从公开选拔机关领导干部到公推公选事业单位正职,从差额选拔后备干部到公开选拔年轻干部,实现了竞选领域由机关部门向事业单位拓展,竞选岗位由党政领导干部向专业技术干部拓展,有效扩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比例和范围。
三是增强甄别力,竞选手段更为优化。坚持将竞争择优的原则贯穿竞选工作始终,通过公开提名推、严格标准考、充分竞争比,确保好中选优。比如,我们广泛采用了群众联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开放式提名方式,多渠道举荐干部;逐步规范并推广了驻点调研、竞职演说、现场答疑等经验做法,多层次了解干部;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公示等多种方式开展干部考察,多维度评价干部,从而切实为选准人、用好人打好基础。
二、把握关键环节,实行阳光操作,增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公正性
如何确保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公正是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让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始终围绕公开公平公正这个原则运作。
一是实行全过程差额选拔。将竞争机制贯穿工作始终,实行差额推荐、差额酝酿、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做到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比如,公开选拔职位与报名人数必须达到1:10才能启动“公选”程序,根据考试成绩按1:6确定面试人选,根据面试成绩按1:3确定考察人选。又如,
公推公选根据第一轮民主推荐结果按1:6确定驻点调研、二轮推选人选;根据第二轮民主推选结果按1:3确定考察人选。最终市委常委会对每个职位的3名考察人选进行差额票决。
二是实行全过程阳光公开。坚持把选拔职位、资格条件、方法要求、程序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做到“能公开尽公开”。从组织者到竞争者,再到广大干部群众,将每一位参与者均作为同等参与的一份子纳入到竞选工作之中,比如,运用群众评价机制,通过上级评、下级评、同级评多层次听取评价意见,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开放性;对最终确定的拟任人选,及时在相关新闻媒体公示,有效体现了监督体系的开放性。
三是实行全过程跟踪记实。构建全程记实工作机制,实行“一人一档”式管理,对需要记实的重要情况和竞选工作的重要环节,分阶段分环节进行存档记录,确保干部选任过程有据可查、规范严肃。落实考察责任制,对考察中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并形成记实材料;同时,纪检部门和选人用人风气监督员全程参与竞选工作,对竞争性选拔工作进行全程跟踪,进一步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放大竞争效应,激发队伍活力,增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我市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由于组织周密,方法科学,监督得力,充分体现了扩大民主、鼓励竞争、公
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一是树优了选人用人导向。在竞争性选拔干部中,“推”出的是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考”出的是干部过硬的工作本领,“测”出的是群众对干部的公认程度,使选出来的人选既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又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广大有志向、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看到了希望,也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成就了干事创业的舞台。
二是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每次竞争性选拔,报名人员都具有年龄较轻、学历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以说是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使一部分人才从“盲区”进入了组织视野。比如,仅近年来开展的后白镇、边城镇和宝华镇镇长人选竞争性选拔中,进入二轮推选或面试环节的18名人选,目前已有13人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4人转岗重用;在中医院院长和市政局局长专业型干部的公推公选中,推荐产生的12名初步人选,目前已有8人提拔到专业技术型领导岗位上。
三是净化了选人用人环境。采取竞争性的办法选人用人,可以较好地把群众举贤荐能与组织考核结合起来,在竞争中鉴别、在竞争中比较、在竞争中取舍,促推了由“少数人选人、选少数人”向“靠机制选人、靠制度选人”的转变。同时,竞争性选拔把对干部的评判权、选择权更多地交给群众,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展示机会,保证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竞争
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力度,继续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规范选拔程序方面下功夫,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广阔平台。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