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地方医学院校科研反哺教学创新路径探析——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711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地方医学院校科研反哺教学创新路径探析——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海市地方医学院校科研反哺教学创新路径探析——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海市地方医学院校科研反哺教学创新路径探析——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作者简介:张霞(1979-),女,硕士,讲师,成果统计科科长,研究方向: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上海市地方医学院校科研反哺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张 霞 莫国民(上海健康医学院科技处,上海 201318)摘 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科研反哺教学的有效路径和教育机制,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提升育人质量,实现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相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校教学科研现状从科研制度保障、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科研成果进教材、以赛促学、服务社会等多角度分析了学校在探索

2、科研反哺教学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教学;应用型本科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8.0311 学校科研与教学现状分析作为一所地方新建的上海市属应用技术型本科医学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培养“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医学应用型人才。建校初期,学校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存在的困境相比一些老牌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主要是,新学校面临的是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科研发展滞后的问题,科研无法有效促进教学的发展。学校教师多为来自高职院校的教学型教师,而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教学促进

3、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均衡发展是学校在教学、科研、人力资源顶层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在近几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也着力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文中明确提出的:“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统筹规范科技竞赛和竞赛证书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在建校 6 年多的

4、发展和探索中,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制度,加强科研制度建设,坚持科研服务教学,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思路,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 教学反哺教学有效途径分析2.1 强化制度支撑保障,助力教师转型发展在教师配置及助力教师转型发展方面,学校建立了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附属医院紧缺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兼职专家聘任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人才引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另外人事部门在校内设立师资人才百人库项目、优秀青年教师“攀登计划”项目,近 5 年累计资助教师近四百人,以上项目通过标准设定、政策倾斜、压力推动、资金配套、强化考核等手段,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培养,提升师资质量。其中的“攀登计划”受资

5、助教师,需要完成国内外 6 个月以上的国内外访学,使得青年骨干教师能够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为成长为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奠定基础。人事部门还建立了一整套师资培养和培训制度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产学研践习管理办法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管理办法等,鼓励教师“请进来、走出去”,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保驾护航。同时,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科研激励制度如:上海健康医学院科研骨干校外学术导师制实施办法上海健康医学院校级科研基金管理办法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激励计划等文

6、件,成立了 10 余支学科创新团队及教师科研激励计划团队涉及教师两百余人,通过经费保障及以老带新,充分支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的提升,保障每一个新进的有科研意向的教师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启动资金,目前校内年资助费用达到 1000 万元。目前学校拥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方学者、浦江学者、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及扬帆计划等高水平师资力量近百人。19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学校鼓励高水平人才包括各类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获得者等组成的

7、科研型教师走上学校教学一线,使众多科研项目的优秀研究成果以专题前沿讲座、文献研讨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走进了学校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学校制定学术讲管理办法,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每学年举办各学科专业学术沙龙讲座 50 余场,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团队组会,让本科生能够较早的接触学术前沿,在交流与研讨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成就感。2.2 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平台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教材、融入实践,实现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的育人机制。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学术导师责任制,面向本科生

8、开放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上海市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及上海市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健康社区老年护理研究中心、上海市慢性疾病康复研究中心、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同时学校协同科研中心每学年开展两次的大学生进实验室活动、每年两次大学生实验室安全培训及多次的大型试验设备使用培训,为本科生进行科研启蒙活动,累计培训学生 1000 余人次。这些措施使得学生能够尽早掌握实验室安全技能以及大型试验设备的操作技能,能够尽早走进实验室,协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使得科研经验、科研思维都得到了有

9、效提升。同时,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一位专业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横纵向科研项目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仅 2022 年一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 93 篇,另有 226 篇录用待发表,申请专利 65 项。2.3 科研成果融入教材,确保教学内容适用一套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师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保障。教材必须保持它的适用性、前沿性和先进性,而且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行业的发展变革。一本好的教材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升华与补充,才会使其内容体系日臻完善,特色鲜明。例如药学专业教师根据本科生未来的学业发展方向或岗位需求,将科研项目进行模块

10、化拆分为新药创制方向、合成工艺方向、药物分析方向和创业方向,为学生搭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黑板式教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研究的思维,融合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和专业课程(药学文献检索、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和药事管理等)知识体系,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又如护理专业根据社科类项目特色以沟通能力与人文素养、专业技能与护理思维、实践技能三主线递进化推进“人文+实践”双螺旋培养为目标,建立护理人文课程群,通过早临床、多临床、持续临床,系统训练和提升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助产专业按照生命周期模式构建主干课程,注重以专

11、业核心课程为基点,加强医学基础学科与助产学科之间课程整合,注重助产学科内部课程之间优化,形成以预防医学、妇幼营养学、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相关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妇幼公共卫生健康特色课程群,培养学生为孕前、孕中及围生期女性、新生儿及其家庭以及生命各阶段女性提供健康教育及持续性护理的能力。2.4 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激发师生创新活力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坚持科学

12、分类、多维度评价。破五唯,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学校首次将教师带教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列入教师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务评分指标与科研评分指标尝试打通,激发教师带教学生参赛积极性。师生紧跟科研热点,聚焦探索智能医疗、智能健康和养老、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从课题的选择、立项依据资料的搜集、申请书的撰写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每个团队都能撰写出格式规范、立项依据翔实、图文并茂的项目书。截至目前教师参与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超过 1000 项,教职工人均指导学生项目 1.18 项,5 位教师获得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导师称号。2022

13、年,学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 6 项,上海赛区金奖3 项、银奖 8 项、铜奖 24 项,奖牌数量位列上海赛区本科高校第 1 位。学校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及全国大学生护理技能竞赛,喜获 2022 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铜牌。这是我国选手第二次站在“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的世赛赛场上,是我国在世赛舞台上该项目获得的首枚奖牌,也是我国在世赛史上首个“语言和技能并进”喜获奖牌的项目,本次特别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5 服务社会产学融合,形成

14、“理论、科研、应用”三位一体学校在持续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不忘服务社会,29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JGJX2022D630)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维维(1981-),女,硕士,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学校近年主办(承办)了国际康复创新与应用研讨会、亚洲核医学论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

15、、中国数字医疗产业论坛、东方医学教育论坛以及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上海赛区)等几十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技能大赛;牵头组建了国内首个健康医学教育 PBL 联盟;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遴选为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学校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的汇聚平台,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科研项目。累计签约产学研横向课题 525 项,其中学生参与率达到 58%。产学结合是提升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参与公共卫生能力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3 总结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科研

16、则为人才培养提供学术思维锻炼的平台,以提升人才成长的独立性和悟性,最终达到反哺教学的目的。建校 6 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法,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产教融合、课堂讲授与实训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分层次全链条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具有强烈责任心、使命感,具有扎实系统基础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能力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 周杰珑,陶桂祥,唐甜甜,等.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与分析 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35):52-56.2 张俊玲,白志毅,陈立婧,等.“双一流”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促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09

17、):33-36.3 王芳,林妍敏,何俊,等.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环境土壤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0):93-96.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方法与路径张维维 汪 洋(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也扮演着愈发突出的角色,推动现代教育重新变革。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引入大数据理念技术与技术,建立起了“精准思政”的新教育机制。以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既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堂创新的要求,同时又是思政课程适应性发展的新出路。大数据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同新时期高校思政

18、课堂创新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科学精准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政育人和教育管理服务变革,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展开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行动,培育更多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政工作;提质增效;路径方法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8.032 大数据技术带来了“精准思维”,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利于活用数据工具,推动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现大数据技术同该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互动,建立更加人本化、更具可持续发展动能的高校思政模式。从当前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管理硬件不完善、管理规划不清晰、资源优势不明显,主体功能不突出以及学情掌握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为切实发挥大数据助力高校思政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需要围绕现状进行优化改革,提出有效的方法路径。1 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管理的耦合关系以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必须要准确全面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