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商品打包料在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54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打包料在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品打包料在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品打包料在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23,31(4):270274,279 商品打包料在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沈 盟1 陆伟东2 徐艺伟3 张惠东4 权新华1 姚祥坦1 贺伟强5 陆中华6*(1.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嘉兴 314001;2.平湖市海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214;3.嘉兴市金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1;4.平湖市林埭镇伟东家庭农场,浙江 嘉兴 314202;5.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6.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摘 要 双孢蘑菇培养料专业化生

2、产是促进双孢蘑菇产业向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经工厂化隧道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混合播种并压缩、打包后的双孢蘑菇商品打包料已见诸市场,为判定其质量,通过跟踪监测双孢蘑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料的 pH、含水量、总氮含量、总碳含量和碳氮比变化,比较商品打包料与菇农自制料在不同生育期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批次双孢蘑菇商品打包料理化性状稳定性好,明显优于自制料,不同阶段的 pH、含水量、总氮含量、总碳含量和碳氮比等理化性状呈规律性变化,能较好地满足双孢蘑菇生长需求。关键词 培养料;碳氮比;专业化生产;智能菇棚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2095-0

3、934(2023)04-270-06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蘑菇科、蘑菇属真菌,又名白蘑菇、口蘑、蘑菇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食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1。嘉兴市是浙北地区双孢蘑菇主要产区,双孢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平湖市和嘉善县,多使用竹木结构菇棚栽培,以杏鲍菇和金针菇菌渣作为主要培养原料2,由于劳动力不足、环境压力、培养料质量等问题突出,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缩小3。为稳定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嘉兴市大力推进双孢蘑菇传统菇棚向智能菇棚改建,积极探索双孢蘑菇培养料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模式4,以促进双孢蘑菇产业向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双孢蘑菇打包料是指工

4、厂化隧道二次发酵料混合播种、压缩、打包后的培养料5,其便于运输和生产操作,培养料打包污染风险小,能减轻菇农制料环节劳动强度,还能提高菇棚周转率5-7。本试验通过研究比较双孢蘑菇商品打包料与菇农自制料在不同生育期理化性状的变化趋势,判断当前商品打包料在不同类型菇棚栽培下的性能,为推动建立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助力嘉兴市双孢蘑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商品打包料(3 批次)购自江苏富德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配方为麦秆 62.7%,鸡粪 29.5%,豆粕 3.1%,石膏 4.7%。自制料按照各试验点日常 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项目(2022AZ

5、10006);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项目(双孢蘑菇工厂化商品培养料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熟化)作者简介:沈盟(1991),硕士研究生,农艺师,从事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E-mail:。*通信作者:陆中华,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中药材品种选育及技术研究推广工作。E-mail:。沈 盟等:商品打包料在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271 生产使用的配方制备,试验设 3 个试验点,试验点1 为平湖市林埭镇伟东家庭农场(450 m2),自制料配方:杏鲍菇菌渣 85.2%(含水量 56%),牛粪14.2%,轻质碳酸钙 0.6%;试验点 2 为嘉兴金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00 m2),自制料配方:

6、金针菇菌渣58.4%(含水量50%),稻草11.7%,牛粪29.2%,轻质碳酸钙 0.7%;试验点 3 为平湖海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50 m2),自制料配方:杏鲍菇菌渣 60%(含水量 56%),稻草 20%,牛粪 16%,豆粕 1.6%,石膏 1.6%,轻质碳酸钙 0.8%。1.2 试验设计 在上述 3 个试验点开展大区对比试验,各试验点以自制料作为对照,栽培品种和生产情况见表1。1.3 数据测定 将大区划分为 3 个小区,每小区选取 3 个点取样后混合,先测定培养料 pH,再将样品烘干,粉碎过 100 目筛后置于 4 下保存。培养料 pH8:称取新鲜培养料 20 g 放入烧杯中,加入 1

7、00 mL 蒸馏水,搅拌后静置 30 min,取上清液2 mL,放入离心管中6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pH 用梅特勒 pH 计测定。培养料含水量:取新鲜培养料,称重后放入烘箱,45 烘干,称重。含水量(%)=(鲜重 干重)/鲜重 100%。总碳含量:土壤采用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法,用碳氮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总碳含量(%)=样品含碳量(g)/样品质量(g)100%。总氮含量:称取样品 0.1 g,加入 H2SO4 10 mL,用石墨消解仪在275 下消解15 min,加入H2O2,溶液透明后保温 15 min,再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样品中的总氮含量。总氮含量(%)=样品含氮

8、量(g)/样品质量(g)100%。培养料碳氮比=培养料总碳含量/培养料总氮含量。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数据采用 Duncan 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料的 pH 变化规律 整个双孢蘑菇生育期商品打包料和自制料的pH 变化见图 1。由图 1 可看出,商品打包料和自制料的 pH 均呈下降趋势,且商品打包料的 pH 在不同生育期均低于自制料。不同试验点间商品打包料的 pH 变化较一致,而自制料 pH 变化则各不相同。二次发酵后商品打包料各试验点的 pH 均在7.17.5,而自制料试验点 2、3 的 pH

9、分别达到 8.7和 8.4。菌丝长满后,培养料 pH 均大幅下降,商品打包料各试验点下降至 6.36.4,而自制料除试验点 2 的下降至 6.9 外,其余两个分别达到 7.6 和7.8。在出菇期间,商品打包料各试验点的 pH 稳定在 6.06.4;而自制料除试验点 2 的小于 7,稳定在 6.46.9 外,试验点 1、3 前 4 潮均大于 7,稳定在 7.07.8。2.2 不同培养料的含水量变化规律 整个双孢蘑菇生育期商品打包料和自制料的含水量变化见图 2。从图 2 可看出,各试验点商品 表 1 试验点生产情况表 试验点 培养料 菇棚类型 品种 覆土材料 覆土含碳量/(g/kg)上料日期 试验

10、培养料用量/t 1 打包料 智能 W192 河泥砻糠 119.0 12 月 23 日 30.0 自制料 传统 W192 河泥砻糠 119.0 11 月 18 日 31.7 2 打包料 传统 W192 生土 8.5 12 月 18 日 27.0 自制料 传统 As2796 生土 8.5 12 月 30 日 25.5 3 打包料 智能 W192 泥炭 149.5 11 月 1 日 28.0 自制料 智能 W192 泥炭 149.5 12 月 9 日 33.8 272 2023 年 第 31 卷 第 4 期 打包料含水量变化趋势较一致,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商品打包料的含水量下降速率较自制料慢,智能菇

11、棚(试验点 1、试验点 3)中培养料水分下降速率较传统菇棚(试验点 2)慢。二次发酵后,商品打包料 3 个试验点的含水量稳定在 63.2%64.8%,而试验点 2、3 自制料的含水量偏低,分别为 56.0%和 62.6%。在出菇期间,商品打包料因栽培设施和覆土材料不同导致含水量的变化有一定差异,在试验点 3的智能菇棚,商品打包料出 4 潮菇后的含水量仍在60%以上,稳定在 60.0%61.8%;而在试验点 1的智能菇棚和试验点 2 的传统菇棚,打包料在采收1 潮菇和2 潮菇后含水量就小于60.0%,在 50.6%59.6%范围。而自制料的含水量,除试验点 1 采收第 2 潮菇和试验点 3 采收

12、第 1 潮菇后分别达 60.0%和 62.1%外,其余均低于 60.0%,为 32.1%59.5%;试验点 2 在采收第 1 潮菇后均在 40.0%以下,不利于子实体生长。整个生育期中,3 个试验点的商品打包料含水量分别下降 16.3%、21.9%和 10.9%,而自制料含水量分别下降 46.1%、42.7%和 9.9%。2.3 不同培养料的总氮含量变化规律 整个双孢蘑菇生育期各试验点培养料总氮含量变化见图 3。从图 3 可看出,各试验点培养料变化幅度较小,二次发酵后,商品打包料的总氮含量平均值整体较自制料高,3 个试验点商品打包料在整个生育期的平均含氮量分别为 2.08%、2.04%和1.9

13、1%,而自制料分别为 1.81%、1.99%和 1.88%。试验点 1 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总氮含量为1.99%,第 3 潮菇出菇结束后升高到 2.13%,后期稳定在 2.04%2.12%;自制料出菇前总氮含量为1.79%,第 3 潮菇后升高至 1.98%,后期在 1.6%1.9%之间波动。试验点 2 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总氮含量在2.04%,第 1 潮菇后升高至 2.08%,后期稳定在2.00%2.04%;自制料二次发酵后总氮含量为1.85%,图 1 各试验点不同生育期的培养料 pH 变化 图 2 各试验点不同生育期的培养料含水量变化 abfdefbcefdecdbabbbcddee5.05

14、.56.06.57.07.58.08.59.0试验点1培养料pH打包料自制料abcdedeedddabcdcfdeef5.05.56.06.57.07.58.08.59.0试验点2培养料pH打包料自制料abccdbcdcddbbabccdde5.05.56.06.57.07.58.08.59.0试验点3培养料pH打包料自制料aaabbcdbccdcddabaaaaabcbc25303540455055606570试验点1培养料含水量/%打包料自制料abaabbccddedeeabccdccddd25303540455055606570试验点2培养料含水量/%打包料自制料aabababcabab

15、bccaaaabbb25303540455055606570试验点3培养料含水量/%打包料自制料沈 盟等:商品打包料在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273 第 1 潮菇后升高至 2.07%,后期在 1.95%2.01%之间变动。试验点 3 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总氮含量为1.74%,出菇前升高至2.01%,后期在1.88%1.98%之间变动;自制料二次发酵后总氮含量 1.80%,第2 潮菇后升高至 1.97%,后期在 1.88%1.93%之间波动。2.4 双孢蘑菇培养料总碳含量变化规律 整个双孢蘑菇生育期各试验点培养料总碳含量变化见图 4。由图 4 所示,各试验点培养料的总碳含量随着

16、潮次的增加显著降低,其中,商品打包料在试验点 1、2 中总碳含量低于自制料,而在试验点 3 则高于自制料。二次发酵后,3 个试验点的商品打包料总碳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总碳含量在28.7%31.4%,降幅稳定在 28.2%29.0%;而各试验点的自制料总碳含量降幅在 8.4%16.0%。图 3 各试验点不同生育期的培养料总氮含量变化 图 4 各试验点不同生育期的培养料总碳含量变化 图 5 各试验点不同生育期的培养料碳氮比变化 bababaaaaaababababaabbabab1.01.52.02.53.0试验点1培养料含氮量/%打包料自制料aaaaaaaaacabababababab1.01.

17、52.02.53.0试验点2培养料含氮量/%打包料自制料caabababbaabbabbaabab1.01.52.02.53.0试验点3培养料含氮量/%打包料自制料abbbccddedeeabcdcdcdcdcd152025303540试验点2培养料含碳量/%打包料自制料abcddedeffabcababababcbcc152025303540试验点1培养料含碳量/%打包料自制料abbccdbdedeeaacbbcbc152025303540试验点3培养料含碳量/%打包料自制料15.2 14.0 12.9 11.5 11.0 11.4 10.7 9.6 10.0 19.3 17.9 18.6

18、17.0 19.2 19.5 18.1 17.1 0510152025试验点1培养料碳氮比打包料自制料14.6 13.4 12.6 13.0 11.4 11.1 10.4 10.4 9.9 23.3 18.7 15.5 13.4 14.5 14.1 14.9 13.4 14.1 0510152025试验点2培养料碳氮比打包料自制料18.0 14.4 14.0 13.1 14.6 12.8 11.7 11.8 16.2 15.0 13.4 13.4 12.9 13.2 0510152025试验点3培养料碳氮比打包料自制料274 2023 年 第 31 卷 第 4 期 2.5 双孢蘑菇培养料碳氮比

19、变化规律 由图 5 可知,双孢蘑菇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的碳氮比较稳定,整个生育期碳氮比变化一致性较好,利于生产管理。3 个试验点的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的碳氮比分别为 15.2、14.6 和 18.0,除试验点 3 比自制料高外,其余试验点均比自制料低。整个生育期商品打包料碳氮比都呈逐渐下降趋势,且降幅基本稳定在 32.2%34.4%,而自制料 3 个试验点表现不一致,试验点 2、3 呈逐渐下降趋势,试验点 1 呈波浪型下降。3 讨论与结论 双孢蘑菇培养料的 pH、含水量、碳氮比等理化性状好坏是决定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工厂隧道发酵时使用的培养料配方不同,但是在培养料发酵时的工艺、

20、规范流程都有严格的要求9-10,菇农的自制料制作时较随意,工艺落后,发酵时培养料混合不均匀、发酵不彻底11。工厂化培养料较菇农自制料稳定,理化性质更适宜双孢蘑菇生长12-13。双孢蘑菇生长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含水量指标通常与原材料的物理性状有关,发酵好的二次培养料含水量宜控制在 65%75%14。而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先进的荷兰,工厂化隧道发酵料二次发酵结束后,其理化性状指标要求含水量为 68%70%,pH 为 7.47.615。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所选用的 3 批次双孢蘑菇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 pH 基本稳定在7.17.5,基本达到生产要求,而自制料试验 2、3点的 pH 分别达到

21、8.7 和 8.4,明显偏高。商品打包料各生长阶段的 pH 均适宜双孢蘑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而自制料由于不同企业制料配方和发酵操作水平存在差异,会造成 pH 某些生长阶段不适宜。本试验中,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含水量稳定在 63.2%64.8%,比理想含水量偏低,主要是由于培养料水分太高不利于打包且会增加培养料的运输成本。但商品打包料的含水量仍高于自制料,且从后期含水量稳定性看,较自制料更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双孢蘑菇培养料菌丝生长阶段碳氮比为 18,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阶段碳氮比为 14,是双孢蘑菇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16。本试验采用的商品打包料二次发酵后的碳氮比在 14.618.0,前

22、 4潮菇后在 11.014.6,能基本达到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阶段的适宜要求,而自制料由于配方不同,试验点间碳氮比差异大,规律性不强。本研究表明,试验所选用 3 批次双孢蘑菇商品打包料,其理化性质在不同试验点表现稳定,pH、含水量、总碳含量、碳氮比等性状随双孢蘑菇的生长发育呈规律性变化,更便于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因为其含水量高于自制料,且在出菇后期培养过程中下降速率慢于自制料,因而在智能菇棚中宜使用保水性强的覆土材料,减少打水次数或减少出菇前打水量,以提高产量和商品菇比例,增加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 王国伟,陈世禄,陈丽萍,等.双孢蘑菇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

23、009(2):60-62.2 柯斌榕,蔡志英,卢政辉,等.杏鲍菇和金针菇菌渣堆肥的发酵特性及双孢蘑菇栽培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2):153-155.3 宗亭轩,陈青,陆中华.2021 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产销特点回溯及相关建议J.食药用菌,2022,30(6):393-398.4 陈青.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55-58.5 黄建春,沈新芬,蔡斌强,等.双孢蘑菇打包料工厂化栽培技术规程J.食用菌,2019,41(1):61-62.6 沈新芬,姚明军,沈渊,等.双孢蘑菇不同配方打包料理化性状测定J.食用菌,2021,43(2):4

24、-7.7 耿新军,任爱民,张桂香,等.双孢蘑菇培养料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应用效果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20(1):77-79.(下转第 279 页)何 丹等:料棒铝扣扎口+架上接种秀珍菇轻简化生产技术试验 279 两种生产方式的菌。棒发菌速度、污染率及前 3 潮菇平均产量基本接近试验数据证实采用轻简化的生产模式可以在保证秀珍菇产量、控制污染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前期菌棒生产效率,大幅压缩菌包制作用工成本。因此,“铝扣扎口+架上打孔接种”的轻简化生产方式可行,在秀珍菇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但该方法对菇房环境和接种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下一步计划从提升接种环境和优化接种人员队伍入手,控制菌棒

25、污染率,进一步降低用工成本、提升效率。参考文献 1 张金霞,黄晨阳,郑素月.平菇新品种秀珍菇的特征特性J.中国食用菌,2005,24(4):26.2 范丽军,潘祖华,高文仙,等.三个秀珍菇菌株生产性比较试验J.食药用菌,2016,24(4):340-343.3 卢政辉,廖剑华,王泽生.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01(增刊):245-246.4 WANG Q,LI H,CHEN T T,et al.Yield,polysaccharides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Pleurotus abalonus and Pleurot

26、us geesteranus produced on asparagus straw as substrate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134(2):222-226.5 陈绍荣,蔡为明.秀珍菇品质控制及高效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20,28(5):359-361.6 马洪艳,白宝良.秀珍菇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4(13):2.7 刘宏宇,丁野.秀珍菇营养利用规律探索及出菇特性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22,41(1):8.8 卢政辉,饶益强.秀珍菇高产栽培轻简设施的应用J.食药用菌,2012,20(1):17-19.9 金群力,蔡为明,冯伟林,等.

27、农秀1号快速高效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4,26(5):30-31.(上接第 274 页)8 李正鹏,周峰,李巧珍,等.杏鲍菇不同生长期培养料pH 与含氮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食用菌,2017,39(6):27-29.9 班立桐,宁保生,杨丽维,等.双孢蘑菇发酵隧道建设与工厂化生产规划J.天津农林科技,2009(1):14-16.10 卢政辉.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变革和最新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9,28(1):3-5.11 金巧玲,顾建芹,李永梅,等.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技术研究J.食用菌,2012,34(6):22-23.12 洪俊卿,冯伟林,蔡为明.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28、与应用J.食药用菌,2021,29(5):453-455.13 应学兵,宋吉玲,陆娜,等.双孢蘑菇工厂化发酵料在传统菇棚的出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2021,40(8):39-42.14 OEI P.Mushroom cultivation:Appropriate technology for mushroom growersM.Leiden:Backhuys Publisher,2003:84-93.15 黄建春,孙占刚,陈辉,等.荷兰先进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技术J.食用菌,2015,37(2):1-3.16 郑福琴,杨瑞长,刘日新.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与养分转化和产量质量的关系J.上海农业学报,1995,11(1):33-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