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8202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6-28作者简介:朱琳(1995-),女,山东滨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研究第45卷第6期2022年12月体育师友TIYU SHIYOUVol.45No.6Dec.2022教师论坛手机依赖又称手机依赖症,是因使用手机不当造成个人时间、费用、精力过度消耗的一种行为痴迷状态,从而给个人带来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损害,属于新型的心理类疾病1。当今的智能手机不再是单纯的科技产物,而是融合科技、经济、社交、娱乐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是人类社会产生链接的重要媒介2。但极大便利的使用产生的依赖,甚至会诱发颈椎病、视力下降、人际交往障碍等系列身心疾病,严重影响身

2、心健康3,4。所以,手机依赖症患者通常被贴上了“低头族、屏奴”等形象化的标签。意在通过调查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现实情况,探讨手机依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影响、手机依赖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预测效应等问题。以349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探讨手机依赖对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关系,意在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这一“健康标志”群体及其它群体认识、改善手机依赖症提供行动策略。1理论基础(1)使用与满足理论:此理论主要从民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及心理需求视角出发,用以分析媒介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及行为影响,具体机理如图1所示5。该理论认为,当个体产生某种心

3、理需求时,会主动寻找能够满足其心理寻求的媒介。如今,智能手机功能日新月异,其多元化的功能表现恰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心理需求,长期使用,便会形成行为惯习,最终导致手机依赖的形成6。具体如图1所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例朱琳1,谢静2,杜丹3(1.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411201;2.鄄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菏泽274600;3.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629000)摘要: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人口学差异,探究手机依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影响。文章以湖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共计349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

4、查和开放访谈等方式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1.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检出率为22.35%;2.在性别、年级、专业因素上存在组间差异(p0.01);被测群体心理健康均值为98.21,高于理论均值(M=90),在性别、年级方面存在组间差异(p0.01);3.根据临界比值(CR值)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进行高低分组后,发现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更高(t=6.501*);4.相关分析显示,被测群体的手机依赖与其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55*),同时,手机依赖对被测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负向预测效应(=-0.355,R2=0.126),具备统计学意义。整体

5、表明,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表现整体趋向良好,但仍有超1/5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表现不容乐观,同时,这种依赖行为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影响,值得关注与研究。关键词:体育;大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2.06.011图1手机依赖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机理图35第45卷 第6期体育师友2022年12月(2)情绪缓解相关理论:Spielberger提出了焦虑特质状态理论,认为个体有焦虑感时会产生某种行为反应来进行应对,而手机由于其功能的综合性便成为

6、了个体应对焦虑感的主要中介方式。Kardefelt-Winther提出了补偿性互联网使用理论,认为当个体面对压力、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时,会通过手机来应对、缓解或逃避这些消极情绪,从而降低消极情绪对自身带来的影响。具体机制如图2所示。(3)Billieux综合模型:该理论认为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个体冲动,指个体较差的自控力和不良情绪导致过度使用手机,如看网络小说等等;二是关系维持,指使用手机维持个体的社会关系,如用微信联系朋友、看微信朋友圈等等,并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三是网络成瘾,主要是个体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手机依赖症。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体育专业大学生是

7、指正在接受体育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包含的具体专业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康复、民族传统科学等等。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手机依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研究者于2021年6月-2021年9月,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选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城市学院5所高校共计349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各大数据库和各大搜索引擎上搜集、查阅与手机依赖影响健康主题相关的文献和成果,在梳理与精读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外关于手机依赖影响个体健康的研究进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问卷调

8、查法。手机依赖测量采用熊婕等人7编制量表,包含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等四个维度,共计16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s 为0.897,4个维度的信度系数0.740-0.823。心理健康测量选用许军等人8编制量表,共计15个条目。量表Cronbachs 为0.852,具备良好的信效度。需说明的是,因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调查选项为负向计分,因此在计算心理健康总分时已进行正向调整,即最终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表示被测群体心理健康越好。另外,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51份,有效问卷349份。(3)数理统计法。采用专业数理统 计软件SPSS25.0(中文版)对问卷调查回收的数

9、据进行筛选、录入、编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4)开放访谈法。为弥补问卷调查数据搜集的短板与不足,还选取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就手机依赖、心理健康等相关问题进行谈论与交流。3研究结果与分析3.1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实情况所调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呈正态分布趋势,实际总分均值41.32,低于理论均值48,在戒断症状(M=16.58)、突显行为(M=9.73)、社交抚慰(M=7.29)及心境改变(M=7.72)维度上,实际均值均低于理论均值,说明所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在总体表现角度

10、并不凸显(见表1)。被测大学生手机依赖在不同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性别方面,男生均值39.33,女生均值43.75,男生手机依赖程度显著低于女生;年级方面,大一均值38.81,大二均值41.95,大三均值45.67,大四均值46.90,大一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更低,大四则表现最高;专业方面,运动训练均值39.19,体育教育均值45.67,其它专业均值41.98,手机依赖得分在专业间未体现出显著差异(见表2)。注:*P0.05,*P0.01性别年级专业男生(N=192)女生(N=157)T大一(N=109)大二(N=92)大三(N=52)大四(N=51)F运动训练(N=138)体育教育(

11、N=125)其它(N=86)F15.664.21617.704.390-4.412*15.384.17217.093.98918.224.52218.904.07010.679*15.484.15018.713.89116.674.48412.52*9.282.63710.292.831-3.445*9.172.5799.772.98710.752.88211.132.7416.362*9.542.56710.572.4849.773.0323.177*7.052.0717.572.468-2.145*6.952.0717.182.3047.862.3338.232.4623.508*6.97

12、2.0367.892.3197.732.2504.244*7.342.2488.182.383-3.405*7.312.2907.912.1428.832.3648.642.1415.111*7.202.4608.502.2427.822.4556.102*39.339.31143.759.907-4.283*38.819.03341.959.30145.6710.40146.909.3869.790*39.199.31745.678.55641.9810.5599.695*维度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手机依赖总分N349349349349349M16.589.737.297.7241

13、.32理论均值18129948SD4.4102.7712.2732.3419.820Min6.004.003.003.0017.00Mix30.0016.0015.0015.0071.00偏度.180.099.462.247.183峰度-.138-.497.409-.109-.101图2手机依赖情绪缓解理论机理图表1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情况表表2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人口学差异分析(MSD)人口学变量因素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手机依赖总分36第45卷 第6期体育师友2022年12月3.2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情况从峰度值表现来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呈正态分布趋

14、势,总分均值98.21,高于理论均值90。在维度方面,正向情绪(M=38.93)和认知功能(M=20.11)的实际均值高于理论均值,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M=39.16)则低于理论均值,由此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趋向良好(见表3)。被测大学生心理健康在不同人口学因素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性别方面,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正向情绪维度无显著差异,但男性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显著更低,而在认知功能维度及总体心理健康上又高于女性;年级方面,正向情绪维度无显著组间差异,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在认知功能维度上,大一又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在总分上,大一显著高于大四,其它组之间无显

15、著差异;专业方面,各组之间在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整体上,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表现更好(见表4)。3.3手机依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本文采用临界比值(CR值)对手机依赖总分进行高低排序后,前后选取27%的数据进行了高低分组。差异性检验(见表5)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心理健康(得分=107.03)显著高于高分组(得分=90.53)。在维度层面,手机依赖低分组在正向情绪、认知功能上要显著高于高分组(P0.01),而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上则显著低于高分组(P0.01)(见表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被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55*

16、)。维度层面,手 机 依 赖 与 正 向 情 绪(r=-0.172*)、认 知 功 能(r=-0.306*)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维度(r=0.312*)呈显著正相关(见表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以手机依赖作为预测变量可以显著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值为0.355,解释量为12.6%,预测性回归方程为:心理健康=0.355手机依赖。以凸显行为和社交抚慰作为共同预测变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水平,其值分别为0.234和0.190,两者能共同解释心理健康13.0%的变异,预测性回

17、归方程为:心理健康=0.234突显行为0.190社交抚慰(见表7)。3.4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在所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配备率在100%以上,甚至有个别体育专业大学生拥有3台智能手机。在此前提下,本文采用量表测量的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这一群体的手机依赖总体情况及其各维度得分表现都低于理论均值,说明总体而言,因素心理健康总分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手机依赖低分组(94)107.0317.59240.487.65025.3712.90421.924.205手机依赖高分组(94)90.5317.93937.817.46835.7911.0191

18、8.514.861t6.501*2.476*-6.078*5.249*注:*P0.05,*P0.01性别年级专业男女T大一大二大三大四F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其它F39.407.22338.376.9591.34839.016.91738.556.32438.257.69637.869.760.40340.626.40438.777.93238.636.9651.89837.2511.89640.7211.774-2.719*36.1816.52638.4811.17138.899.89340.6911.8913.474*37.4513.46238.0311.59940.7011.6311.6462

19、0.774.41919.315.0142.887*19.984.94519.654.12818.565.78918.456.4052.488*20.075.26219.944.70020.834.394.836101.1917.68795.2317.9402.906*100.0917.93098.7124.04797.3014.50696.5817.7452.456*99.98 17.24598.57 19.95796.08 17.9181.713心理健康总分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1505070309030421898.2138.9339.1620.1118.0217.11411.

20、9374.74546.0013.0011.002.00147.0050.0067.0030.00-.079-.642-.181-.349-.203.201-.090-.091表3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情况表理论最高分理论均值均值标准差 最小值最大值偏度峰度因素表4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差异分析(MSD)人口学变量因素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心理健康总分注:*P0.05,*P0.01表5不同手机依赖组的心理健康差异性检验(MSD)表6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手机依赖总分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心理健康总分-.355*-.305*-.319*-.294*-.254

21、*正向情绪-.172*-.127*-.176*-.205*-.076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312*.271*.256*.239*.266*认知功能-.306*-.287*-.304*-.208*-.181*注:*P0.05,*P0.01。表7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因变量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预测变量手机依赖突显行为社交抚慰R.355.319.361R2.126.102.130F50.167*39.241*25.950*t-7.083*-4.181*-3.387*-.355-.234-.19037第45卷 第6期体育师友2022年12月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不高(平均使用时长约4

22、h/天),手机依赖程度表现处于可控范围。但是,通过正态分布分析发现,仍有22.35%(N=78)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较高的手机依赖现象(平均使用时长6h/天),并存在由轻度手机依赖转向重度的倾向。需要高等学校对这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给予高度关注,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干预与教育,缓解或消除其手机依赖症状,避免因手机依赖病症而引发的不良后果。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人口学变量分析发现,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显著低于女性(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学者张静9、黄海10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女性比男性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更突出,易受同

23、伴的影响,出现群体手机使用过度的现象。11二是女性户外活动的意愿弱于男性,导致女性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时间条件更加充分。三是女性相比于男性更不能忍受孤独感,所以造成使用手机进行社交的时间较多,形成手机依赖。四是相比于男性,手机更是女性发泄不良情绪的主要途径。在年级差异方面: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均值得分总体呈现年级越高手机依赖程度越强的现象。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年级越高自主的闲暇时间越多,手机依赖的时间条件更加充分。二是高年级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面临婚姻、就业等压力,根据情绪缓解相关理论,高年级的手机依赖现象主要是缓解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专业差异方面,体育各专业群体之间的手机依赖程度表现并不存

24、在显著差异,但体育专业得分(尤其是运动训练专业)要相对更低,这可能与运动训练所占用的时间有关,或者常态化的运动训练对手机依赖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这是研究者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方向之一。3.5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运用 心理健康量表 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所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均值得分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最大值M=147.00,最小值M=46.00,偏度为0.079,峰度为0.203),心理健康的总体均值得分为98.2092分,高于理论均值(M=90),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仍然有16.58%(N=61)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5、低于理论均值(M=90),甚至最小值达到了惊人的46.00分,说明有少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该调查结果与国内学者孙江伟12、安容瑾13、周挥辉1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为避免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高等学校不可忽视少数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群体,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缓解和消除。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差异分析发现,男性心理健康水平整体高于女性,具体表现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上显著低于女性。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5,可能原因在于,女性较之男性更容易受到情绪影响16,所以女性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表现的更

26、加凸显。在年级上,大一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其它组间无显著差异,具体到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在认知功能维度上,大一又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原因可能在于,低年级的生活方式要好于高年级17,加上大四年级存在就业和升学的压力,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其它年级较差。在专业维度上,各组之间在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得分上均无显著的组间差异,但整体上,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表现更好。通过对比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心理健康的均值得分发现,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心理健康得分要极显著高于高分组(P0.01),在各维度上也同样具有此倾向,即手机依赖低分组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有着更好的正向情绪与认

27、知功能,有更少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说明手机依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该结果与国内学者黄海18、Yen19、Wei T U20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预测效应,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以手机依赖为预测变量的回归方程为:心理健康=-0.355手机依赖。以凸显行为和社交抚慰作为预测变量的回归方程为:心理健康=-0.234突显行为0.190社交抚慰。可见,手机依赖表现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关系,具备一定的预测作用。4结

28、论与展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开放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共计349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整体呈正态分布趋势,二者均处于良好水平,但是对少部分手机依赖程度高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群体应加强防范,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总体可控,但需重点关注少数手机依赖群体;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不可忽视少数心理问题群体;同时,手机依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负面影响及预测效应,具备统计学意义。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一是对手机依赖程度高和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干预举措研究。

29、在提出具体的干预策略与建议之前,先要厘清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和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主要中介及形成逻辑,并在此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建设的视角出发,才能提出卓有成效的干预策略。二是对手机依赖对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健康标志”群体,有其特殊的参考价值,但其它专业或群体是否会体现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类似的结果,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三是之所以体育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否与其专业性质相关,换言之,体育运动与训练对其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是否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另一重点。38第45卷 第6期体育师友2022年12月(上接第34页)参考

30、文献:罗宇.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校园足球的价值定位及其实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4):14-17.段炼,张守伟.我国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体育文化导刊,2019(11):92-96.应菊英.浙江省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及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2):41-47.胡庆山,曾丽娟,朱珈萱,等校园足球热的审思-兼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126131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8-409+419.吴磊,崔智勇.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

31、人才培养现状与现存问题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3):98-99.曹宏俊.我国校园足球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2)115-118.刘世宏,陈海.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113-118.吴瑾.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75-78.何鹏校园足球热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审视与建议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7):64664812345678910参考文献:范文豹.“手机依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及学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32、,2017.张建育,朱月晶,廖子龙,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43(2):135-140.阳泽,张竞文,谭颖,等.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社会支持和延迟满足的链式中介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2):178-184.王奕文,王茜.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和运动干预效果的分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9):152-154.冯楠.高校德育的审美传播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刘威.负性急迫对大学新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及社会排斥的启动效应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9.熊婕,周宗奎,

33、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许军,谭剑,王以彭.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SRHMSV1.0)的考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01-305.张静,陶磊.高职学生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的关联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5-8.张静,陶磊,荣峰,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5.张平,杨慧.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与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2(7):145-146.孙江伟,李琳,林超,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与孤独感关系J.中国

34、公共卫生,2014(9):1147-1150.安容瑾,姜永志.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及网络空间人际信任关系探究J.新闻战线,2015(4):163-164.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90-92.徐飞.异地就医行为对患者负向情绪的影响及医务社工介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李长洪,林文炼.“近墨者黑”:负向情绪会传染吗?基于“班级”社交网络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9,18(2):597-616.殷俊益,于玥,宋湘勤.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128-133.黄

35、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5-1076.YEN,CHENGFANG,etal.SymptomsofProblematicCellularPhone Use,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Southern Taiwan.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9,32(4):863-73.WEI T U.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Support,Loneliness and Cell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StudentsJ.Guide of Science&Education,2016,40(3):165-17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