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8180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试论“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周莉君,杨洛琦,谢连娣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摘要:“损谷则愈”本义是指久病新瘥,脾气尚弱,宜节制滋补之品以待脾胃之气来复。心脾两脏,气血互济,若脾胃虚衰则气血生化乏源,易致心气血虚衰。疾病新愈,胃气尚弱,却强予进补之物损伤脾胃,导致心脾两虚之心悸,予“损谷”之法顾护脾胃,以利脾胃之气来复,促进气血化生,濡养心脉。消补不当,损伤脾胃,聚生痰湿,犯于心胸,痹阻心脉所致胸痹心痛,应在通阳宣痹的基础上加健脾行气方药,且尤当注意节制饮食。脾虚所致水湿痰瘀是心力衰竭的关键病机,治疗关键在于顾护中焦脾胃

2、,当损谷、损酒。脾胃受损,寤寐枢机失调是形成不寐的关键病机,治疗当用“损谷”之法,于健补脾胃之中佐以消食行气之品,损其有余,护养脾胃,则不寐自除。“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实质是指调治食药,顾护脾胃之气以濡养心脉、安抚心神,既是一种“坚者削之,逸者平之”的治病思路,又是一种健补脾胃、安养心神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心系疾病;损谷则愈;心脾相关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损谷则愈”是中医保胃气思想的延伸,也是指导疾病新发、病中或初愈时防止疾病反复的一种治病思路。中医学所描述的心系疾病,主要为“胸痹”“心痛”“心悸”和“不寐”等 ,基本病

3、机为营卫失和,多属虚实夹杂之证 。心之营卫气血的调和、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消弭均依赖于脾胃之气的来复;久病、大病初愈,脾胃虚弱,妄用滋补,反伤脾胃,“损谷”是恢复脾胃之气的有效措施。笔者从“损谷则愈”以复胃气的角度论述其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损谷则愈”的源流及释义“损谷则愈”出自 伤寒论 第 条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病已愈而尚见微烦,只因病为新愈,正气未复,勉强进食则不能消谷,减食则愈。胡希恕先生注解 说:“病人脉已解者,谓病愈,而脉和也,即无浮、沉、迟、数等病脉之意。脉解病亦当解,而于日暮微烦者,乃以

4、大病新愈未久,家人强与之食,脾胃气尚弱,不能消化所进食物,积食生热,故日暮时发微烦,此宜节其饮食,使胃无所积则自愈。”鉴于此,久病初愈或大病新愈而胃气羸弱者,予减食损谷之法,既利于调复胃气,又可避免饮食积滞。恰如冯世纶先生在读“损谷则愈”时所说:“损谷则愈体现了经方的辨证论治精神,经方治病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久病新愈,胃气尚弱,盲目进补则致“食谷难消,日暮而烦”;是故,“损谷则愈”是“损其有余”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各种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应遵循辨证论治的精神,若未有营卫气血亏虚之状,则不应盲目进补。心脾相关是“损谷则愈”应用于心系疾病的基础 生理上相

5、互联系心为君主之官,位居上焦,属火;脾胃为仓廪之官,位居中焦,属土。五行理论认为,心火化生脾土,心为脾之母脏,心火温养太阴脾土,助力脾胃受纳吸收饮食水谷,即心之气血阴阳可滋养并促进脾胃生理功能 。另外,灵枢经脉 言:“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虽然脾心以膈为界,有中焦与上焦之别,但脾心两脏通过经脉相互沟通联络,以助全身阴阳气血的交会运行。另一方面,心主血脉,司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协同维持了人体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上输于心,灌注心脉,奉心化赤为血,从而濡养脏腑百骸。而心神的清明,心气的充盛却也依赖于脾胃所化生之水谷精微的滋养。因

6、此,心脾两脏通过气血互助互济共同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运转。正所谓“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传于五脏六腑”。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脾两脏具有母子相生、经络相连、气血相济的生理相关性,因此两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一方面,心脾母子相生,脾病者往往引起心病,子病及母则表现为子病犯母、子母两虚或子盗母气等一系列心系病证。另一方面,心脾两脏通过经络相互沟通联络,脾经为病又可传导至心,出现心系病证。另外,心脾两脏,气血互济,若脾胃虚衰则气血生化乏源,易致心血心气虚衰,从而表现为心脾皆虚的证候。“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 心悸心悸是指以发作性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症 。素问至真要大论

7、 言:“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病本于心。”指出了心悸病位在心,且与脾胃相关。素问痹论 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物摄入过多,常导致脾胃气血受损,引起一身之气血化生不足。久病、重病初愈,脾胃之气尚弱,强予肥甘厚味饮食,易进一步损伤脾胃之气而致脾胃失运。正如 血证论 言:“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血,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谓心血。”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心血心脉失养,从而出现心脾两虚的证候,临床多表现为心悸等病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 言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此证之心悸,始于久病新愈却过食进补,责之于滋补

8、碍胃之品损伤脾胃,致心血乏源、心脉失养。是故,治疗上以健脾养心、益气安神为法。此心悸因疾病新愈胃气尚弱,却强予进补之物 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所致,应予“损谷”之法顾护脾胃,以利脾胃之气来复,促进气血化生,濡养心脉。临床中,房颤等心律失常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后须进流食、软食等易消化食物 ,以顾护胃气,改善预后,这也是“损谷则愈”思想的体现。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一种以心胸憋闷疼痛等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痰浊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贯穿于该病的始终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水谷的吸收、转运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久病、大病初愈者正气尚弱,胃气不强,难以消谷,如若强进食滋补碍胃之物,易致饮食停滞、脾胃虚损

9、。脾胃失运,饮食水谷精微不得化生,则湿从内生,日久聚湿成痰、成浊 ,此与“脾胃为生痰之源”相应。痰浊水饮形成,痰湿之邪随气血上犯,阻遏心阳,痹阻心脉,从而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类证治裁胸痹 谓之:“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 中将其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提出了通阳泄浊、宣痹通脉的治法,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心痛的病机为痰湿痹阻心脉 ,消补不当,损伤脾胃,聚生痰湿,犯于心胸,痹阻心脉。此胸痹心痛,始于滋补不当,进展为脾胃虚损、痰浊内阻,故在通阳宣痹的基础上还应加用白术、陈皮、枳壳等健脾行气药物。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以喘促心悸、不能平卧、咳吐

10、痰涎及水肿尿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 指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饮食物的偏嗜,可导致脾胃受损,心气受抑,肿胀喘满,终致心衰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素虚,却过食滋补碍胃之物,致脾胃虚甚,水液代谢失调,停聚于胸胁,发为水肿喘满。脾气受损,心气受抑,推动乏力,血行不利,瘀血内生,故心衰患者常瘀血与水肿并见。张子和在 儒门事亲 中指出:“夫奉养过度,酒食所伤,以致中脘留饮胀闷。”滋补过度,损伤脾胃,酿生痰湿,阻碍气血,心脉不利,则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由此可知,滋补过度或酒食过度皆可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其核心病机为脾胃虚损,水饮停聚,心

11、脉不畅,治当纠正饮食偏颇,健脾活血,通脉利水 。不寐不寐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的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 ,属中医学心系疾病范畴。素问逆调论 载:“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其一者,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机,阳明胃气喜降,若滋补无度,则致脾胃枢机失调,胃气难降,逆气上冲,扰乱心神,发为不寐。其二者,阳明胃经主受纳腐熟水谷,病邪侵至阳明,里热亢盛,邪热上传心肺则出现神昏不寐等神志病。恰如 伤寒大白 所述:“阳明热极,上乘心肺,则神志不清”。脾胃居于中焦,运化水谷,化生营卫气血,滋养心神。若脾胃素虚,饮食无度,脾胃受损,气血无以化生,心失所养,神无所归,则彻

12、夜不寐。正如马培之言:“脾处中州,为化身气血之脏,脾虚不能布津,子令母虚,神不归舍,彻夜不寐”。另一方面,营卫二气阴阳交接,循环往复,形成了寤寐之枢机;营卫协调,气血充和是正常睡眠的关键 。营卫气血根于脾胃,脾胃调和,营卫气血充盛,则心有所养,寤寐可安。巢元方在 诸病源候论 中说:“夫食于过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今之不寐者,未有辨证论治而妄用滋补之品,脾胃不能消磨,脾胃气机受损,心神无所归养而形成不寐。审证求因,该病者最适宜“损谷”之法,于健补脾胃之中佐以消食行气之品,损其有余,护养脾胃,则不寐自除。病案举隅患者陈某,女,岁,年 月 日初诊。主诉:心慌半个月余。患者半个月来

13、心慌胸闷阵作,伴有汗出,气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半个月来多食阿胶、人参等滋补之品,进食后易发腹部隐痛,口干不欲饮,畏寒怕热,无口苦,痰多,纳呆,眠差,易醒,小便频,大便溏,易感疲劳乏力,舌淡红,苔白厚,有齿痕,脉濡细。西医诊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中医诊断:心悸,心脾两虚证。治疗:补益心脾、安神定悸。处方: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白术 ,党参,黄芪 ,当归 ,茯苓 ,远志 ,木香 ,龙眼肉 ,生姜 ,厚朴 ,鸡内金 ,山楂 。共剂,每日剂,水煎分两次服。并嘱咐患者务必停用人参、阿胶之属,每餐进食七八分饱,并按时服药。年 月 日复诊:患者诉心慌、胸闷明显好转,食欲尚可,精力较前充沛,但仍有易疲乏,

14、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白滑,有齿痕。继服前方 剂,白术、茯苓、厚朴、鸡内金、山楂均改为 。继嘱患者每餐进食七八分饱即可。后经随访,患者心慌、胸闷已愈,大便已成形,遂嘱患者注意饮食调护等。按语: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脾胃虚弱,却多 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食阿胶、人参等滋补之品,导致脾胃运化更加乏力,气血化生乏源,进一步加重心气虚弱,使心脉失养,发为心慌、胸闷。综合舌脉象,诊断为心悸,心脾两虚证,予归脾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白术、茯苓健补脾胃,鸡内金、山楂健脾消食以复脾胃运化,加用木香、厚朴理气宽中以消滞,党参、黄芪、当归补益心脾气血,诸药相伍,健脾补心,安神定悸。患者复诊时心慌、胸闷好转,提示

15、心气恢复,然中焦脾胃仍虚弱但正在恢复,故减少部分药量,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小结“损谷则愈”本义是指久病新瘥,脾气尚弱,宜节制滋补之品以待脾胃之气来复。然而,其作为中医保胃气思想的延伸,在心系疾病的应用不能仅仅囿于久病新瘥的情况,即在疾病的“病初”“病中”和“将愈”阶段也应注意“损谷”以保胃气。“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实质是指调治食药,顾护脾胃之气以濡养心脉、安抚心神。正如 左传 所云:“胃以行气,气以实志,滋行润神,必归于食”。“损谷”既是一种“坚者削之,逸者平之”的治病思路,又是一种健补脾胃、安养心神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左梦雨,汤同娟,王翔,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用药

16、规律分析 安徽医药,():陈淼,史筱笑,安冬青 桂枝汤类方治疗心系疾病的 分析 河南中医,():王庆国 伤寒论讲义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胡希恕,段治钧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冯世纶 读“损谷则愈”有感 中国中医药报,()林翠丽,陈琴,黄铭涵,等 从心脾相关理论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卢殿强,孙志广 基于脑肠轴探讨“心脾相关”在临床中的应用 河北中医,():王润英,杜武勋 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悸 河南中医,():李静静,张茗,李洪伟 李敬孝运用珍蒲宁心汤治疗心悸经验 河南中医,():王燕,郑咏之,姚成增 张伯臾从

17、脾胃论治心系疾病 中医文献杂志,():吕亚芬,程晓昱 程晓昱调治心悸临证经验 中医药临床杂志,():陈志权,范杜娟,邝永炎,等 持续心房颤动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射频消融一站式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血栓与止血学,():李铎,刘悦,李佳,等 从“五行化痰法”论治胸痹心痛 中医学报,():黄秀华,杨颖 浅谈建中焦运脾胃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环球中医药,():范匀,吴辉 痰湿理论在中医心系病症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陈勇,王洁,杨彤,等 心衰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陈莹,刘悦,张艳 基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蔡竣杰 胸痹心痛证治文献整理研究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杨阿妮,柳树英,王煜 王自立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慢性心衰临床体会 西部中医药,():李锐朋,陈建明 陈建明治疗不寐经验 河南中医,():卢世秀,苏凤哲 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失眠 北京中医药,():李鑫,马阳阳,吴秋玲 从中焦脾胃论治失眠经验 环球中医药,():李爱玲,余虎,周岳君,等 从脾胃论治失眠探析 新中医,():虞舜,于莉英,张燕萍 中华食疗本草经典文库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周莉君(),男,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谢连娣,:(编辑:刘华)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