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阅读附翻译 教子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意图也不难分辨。 注释 :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萧绎(508
2、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揜:同掩,遮蔽,掩盖。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和作一正反,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本人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
3、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教子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特别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因而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假设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鼓吹,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假设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本人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一、l.品性 2超过 3略微 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因
4、而(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鼓吹,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 结果 比照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篇二: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猫犬阅读答案附翻译 猫 犬 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那么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那么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化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假设排斥忠良,觊觎要位,那么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主:主人。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5、?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 2.余谓不捕犹可也( ) 3不捕鼠而捕鸡那么甚矣( )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 二、翻译 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猫 犬 苏东坡说: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确实是猫捕鸡吗?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确实是狗吠主吗? 一、1.指奸邪之人 2.指
6、猫不捕鼠 3更坏 4嫉恨正直的人 二、觊觎重要的职位,使天子孤立,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三、宋代文学家苏轼;略。 四、在其位,谋其政,不可以尸位素餐。(尸位: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吃闲饭。)篇三: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说虎阅读答案附翻译 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 )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7、也,何足怪哉? 导读:人之因而为万物之灵,一那么有兴隆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那么有兴隆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致于只能自用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 注释: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 ) 2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 3那么人之食于虎也( ) 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 二、翻译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
8、皮也,何足怪哉? 三、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 虎 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锐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因而人被虎吃掉,没有什么惊奇的。然而虎吃人不常见,而虎皮人常常铺它用它,为什么呢?虎用力气,人用智慧;虎用本人的爪牙,而人借助外物。因而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特别之多;爪牙的功用是一,而物的功用是百;用一来对抗百,即便勇猛必不获胜。因而人被虎吃掉,是有智慧和外物而不用。因而天下用力而不用智慧的人,与只仗本人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它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呢? 答案:语文网 一、1.与人相比 止 2坐卧 3被 4不常见 二、l.因而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特别之多。 2因而世上用力而不用智,与只用一己之力而不能发挥别人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 3它被人捕获,被人所杀而寝处其皮,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呢? 三、人是万物之灵,有大脑要学会用智,有双手要学会使物,如此才能虎之皮人常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