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镜室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2013版)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
2、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详细、规范登记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
3、交负责或值班医生。负责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事后及时记录处置细节。 3、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四、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五、质控与考核 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并将内容在
4、次日早会上交班,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六、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各科室每月一次对“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每季度对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医院每半年一次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七、内镜“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警戒值胃、肠腔内异物。急性活动性出血。 手术中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无痛胃、肠镜麻醉意外。 在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出现有危及生命并需及时处理的患者 第二篇:胃镜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消化内镜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确保危急重患者检查迅速
5、、准确,报告及时反馈给临床、最大程度地节省抢救时间,确保医疗安全。故建立消化内镜诊疗危急值。 “危急值”指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急生命时,临床医师及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挽救生命。 “危急值”的目的: 引起临床医护人员足够重视,第一时间发现“危急值”,积极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确保诊疗安全,维护患者生命。 程序及要求: 1,当出现危急值情况时,第一时间报告麻醉科医师,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内镜医师对所作出的内镜诊疗危急值必须及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3,当处理危急值有困难时,必须及时上报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复核
6、或会诊。 4,复核或会诊医生接到电话后必须30分钟到场,对出现危急值不复核、不报告上级医生造成不良后果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5,当值班医生发现危急值与临床征象不相符时,应再次确认,必要时重新检查,避免误诊 消化内镜中心“危急值”项目表: 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 2、巨大、深度溃疡,胃肠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3、上消化道异物引起出血及穿孔。 4、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 5、特殊治疗(ercp、esd、poem、notes、巨大息肉切除)引起出血及穿孔。 第三篇: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
7、程序 1.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st段明显升高或降低)3.急性心肌损伤(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率失常(1)心室扑动、颤动 (2)室
8、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7)二度11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急诊电话: 第四篇: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
9、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
10、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时,应重新进行复查。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心电图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临床科室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四、质控与考核 (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
11、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第五篇: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范文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指检验结果与参考值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扰措施或治
12、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避免严重医疗后果的发生。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及时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暂定血钾、钠、氯、钙、血糖、尿素、肌酐、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锂浓度等12个检验项目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具体项目、危急界限值和危险性见下表: 检验项目危急界限值危险性生化检验项目 血清钾(k)2.5mmol/l低血钾症、呼吸肌麻痹6.5mmol/l严重高血钾症、可有心律失常、呼吸麻痹 血清钠(na)160mmol/l严重脱水,可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115mmol/l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血钙3.5mmol/l甲状旁腺危象 36
13、mmol/l急性肾衰 350umol/l中度至严重的肾损害血尿素血肌酐成人空腹血糖22mmol/l高血糖性昏迷、渗透性多尿伴严重的脱水和酮中毒 1.3mmol/l可能会有中度症状血清锂 血常规检验项目危急界限值危险性 血红蛋白(hgb)50g/l严重贫血或急性大量失血等200g/l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血栓,造成全身器官缺氧 白细胞计数2.5*109/l有引发致命性感染的可能30*109/l急性白血病可能或重度感染 可能有严重的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0*109/l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 红细胞(rbc)2.0*1012/l严重贫血或急性失血等 三、当患者检验标本的测定值出现符合危急界限值的
14、结果时,需立即按照如下程序处理:1危急值确认 1)检查标本的采集、储存、运送等是否正确,重新核对样本编号,确认无加错误。 2)检测人员立即报告审核者,审核者首先根据审核程序,分析质控、定标、试剂的情况是否正常,当天其他已做标本该项目的总体情况有无异常,确认实验有关的基础是否在正常状态。 3)确认本次测定符合该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无操作错误。4)确认出现危急值的标本有无异常,该标本其他项目有无异常。对该标本进行一次重复测定,确认危急值是否重现。2危急值报处理流程: (1)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15、、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检验科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临床联系人(接收)、备注等项目,并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
16、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5)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医院定期对所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 (6)医务科对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定期检查并总结。做到持续改进措施。附: 发现检验危急值 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检确定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要求对方接听人员复述结果)危急值登记本 报告上级医师,评估病情,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3.危急值的复检 1)临床医生接到危急界限值的报告后应及时鉴别,如与临床症状不符,应关注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有需要,即应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检;若与临床症状相符,应有处理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2)为进一步确认病理生理状态及其动态变化,或考察治疗措施的的效果,根据临床需要,应对出现危急值的检验项目重新采取标本,进行复检。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