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省际间公共教育服务经费支出的均等化效应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570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际间公共教育服务经费支出的均等化效应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省际间公共教育服务经费支出的均等化效应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省际间公共教育服务经费支出的均等化效应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DOI:10.16789/ki.1671-752x.2023.02.0122023年第2期收稿日期院2022-11-15作者简介院花中东渊1968-冤袁男袁安徽芜湖人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袁研究方向院地方财政与区域经济曰曹永年渊1985-冤袁女袁安徽合肥人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袁研究方向院金融会计曰郑承辉渊1988-冤袁男袁安徽霍邱人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袁研究方向院旅游管理与市场营销曰盛晨渊1989-冤袁女袁安徽铜陵人袁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袁研究方向院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遥基金项目院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野区域间公共教育支出及结构的经济效应问题研究冶渊SK2021A09

2、63冤曰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野省际间公共教育支出及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冶渊2021skB01冤曰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野各省份间高职教育支出结构差异的经济效应问题研究冶渊gxyq2021115冤遥省际间公共教育服务经费支出的均等化效应研究花中东1袁曹永年1袁郑承辉1袁盛晨2渊1.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袁安徽合肥230012曰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袁安徽铜陵244061冤摘要院文章选取我国31个省份渊市尧县冤三类六层面公共教育经费2005-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样本袁对教育经费投入公平性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生均教育经费可能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遥 研究发现院省际间教育经

3、费投入与经济因素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袁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受到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短期内无法改变袁同时也与政府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的制度体制不完善相关袁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言遥关键词院省际间曰教育经费投入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曰均衡配置中图分类号院G52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1-752X渊2023冤02-0057-06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 野教育公平冶袁2010年出台的 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渊2010-2020年冤曳提出了野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尧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冶的目标袁十八大尧十九大做了进一步深入与发展院大

4、力促进教育公平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袁并通过缩小区域尧城乡尧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遥 同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野十四五冶规划中也明确指出野补齐城乡教育发展的短板袁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步伐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冶遥 目前我国公共教育也由原来的总量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到总量相对充足袁 但依然存在着地区尧城乡及群体与个人之间的非均衡状态袁且呈现局部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遥 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由总量增速调整为优化经济结构袁 提升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质量遥 公共教育也进入提高质量尧优化结构尧促进公平的新阶段遥 优化结构调整尧促进均衡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遥 我国现阶段基本实

5、现了教育机会均等袁正逐步解决教育资源均等的矛盾袁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均等袁 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遥梳理相关文献袁 国内外学者为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遥 在政府如何确定教育资源的区域均衡政策方面袁Tan J.P,Mingat A.渊1992冤1尧Penrose渊1993冤2认为以基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教育资源从富裕向贫困的原则袁 是衡量教育资源分57窑窑配是否公平的最终标准遥Willianms渊1993冤3尧Bray渊1996冤4通过研究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负担教育经费份额时发现袁由政府财政提供教育经费时袁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渊特别是基础教育冤的巨大差距就不

6、可避免袁而Rosen5渊2005冤却认为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合理介入袁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打破阶层固化遥我国在实现教育均等化尧 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袁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上袁是政府行为在教育支出的公共选择过程中的主要任务遥王奔尧晏艳阳渊2017冤6袁冉云芳等渊2014冤7指出袁教育公平性关键问题就是生均教育经费均等化问题袁 我国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客观存在并且长期处于非均衡的状态遥 尤其是基础义务教育方面袁马佳宏尧尹春杰8渊2017冤通过对广西义务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部分市县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数据的分析发现袁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支出水平与自身相比虽有所进步袁但与全国平均

7、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袁且存在区域内配置不平衡尧使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较严重曰钟秉林尧赵应生等9渊2012冤对我国9个省份107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院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差异性十分显著袁同时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袁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遥 孙凯尧张劲英渊2013冤10袁戴文静尧周金城渊2012冤11指出袁对于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而言袁影响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差异的因素有所不同袁 而区域发展不平衡又是导致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袁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地区间渊义务冤教育投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遥 此外袁 也有学者如李春玲渊2003冤12从社会学视角袁阐述了教育与意

8、识形态尧政府相关政策以及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关系及影响等等遥自十七大首次提出野教育公平冶袁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一直以来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遥 国家历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此提出了明确目标袁 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袁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曳 的出台并在逐步修订过程中也明确规定了野二个提高冶尧野三个增长冶以确保教育在总量逐步增长的同时袁结构优化提升遥目前我国省际间渊市尧县尧地区冤不同类别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究竟如何钥 在实践中是否切实落实了国家政策和叶教育法曳的目标并在多大层面上体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遥一尧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实践财政均等化理论源于人们对公

9、平的追求袁 均等不等于同等袁在实践中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权衡袁地区间财政均等化必须建立在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遥1950年袁布坎南在财政均等理论的研究中提出袁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兼顾袁财政政策应致力于财政均衡袁 使得每一个平等地位的人都得到野平等的财政对待冶遥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的均等院区域之间袁城乡之间袁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均等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够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渊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冤的基本公共服务袁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袁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袁 体现了社会发展最基本宗旨院人人共享尧普遍收益遥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袁让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袁也是解

10、决民生问题尧化解社会矛盾尧促进社会和谐尧体现社会公平的迫切要求遥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遥 但公共服务均等化很难直接度量袁 因而通常使用地区间财政均等化程度表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袁 各地区间的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程度差异的根本原因遥因为全国性公共产品的区域差距不大袁主要在于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差距袁 而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是由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所决定的遥 从这个层面上说袁财政均等化袁即各地区间的财政平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条件遥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院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袁 完善公共

11、财政体系袁 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遥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下袁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袁实现社会公平袁努力致力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键因素袁 而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在于财政均等化袁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上即政府间财政均衡问题遥由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袁 收入分配的不对58窑窑图 1 2009 年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图称以及包括要素投入价格和生产能力在内的成本差异都将导致财政能力差异的产生袁 而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导致各地区间提供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遥 依据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 野同等水平下

12、同等对待袁 不同水平下不同对待冶遥 针对公共教育服务袁实现各地区间公平的基础是教育经费支出渊财政支出冤的规模与结构的均等和公平遥 即在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区域之间袁公共教育资源应实行均衡分配袁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应当将公共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遥 财政横向公平是财政均等化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袁 也是制度设计的出发点遥 同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需要借助于创新教育和教育公平的理念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尧和谐发展以及自由发展袁 最终实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袁 现阶段基本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袁 正逐步解决教育资源均等的矛盾袁区域间尧城乡间差距有效缓解的同时

13、袁正努力向人与人渊生与生冤之间均等迈进院为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袁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叶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曳袁自2020年春季袁统一全国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袁基本补齐乡镇寄宿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遥 因此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目前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尧 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袁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遥二尧省际间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均等化效应分析中共中央尧国务院1993年发布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曳首次提出并于2010年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渊2010-2020冤曳明确规定院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

14、的比重不少于4%的教育经费目标袁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曳也将野三个增长冶尧野二个提高冶 列入法律规范袁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袁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基础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遥依据我国各省份间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袁 课题组选取最能够说明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指标 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冶袁并提取各省份高等本科院校和基础教育渊以普通初中为依据冤2009年与2018年截面数据静态分析袁 以考察省际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差异水平及变化情况遥以2009年为例渊2018年类同袁略冤袁见下表1及图1尧图2所示院表 1 2009 年我国省际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15、与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单位院元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北京42238.02湖北21483.72北京23172.71湖北4857.53天津23235.32湖南18309.22天津13491.10湖南6050.91河北14142.66广东25436.49河北5177.91广东4698.77山西11364.90广西12788.42山西4812.06广西3927.20内蒙古14401.49海南13166.84内蒙古7812.18海南5913.97辽宁19917.16重庆23214.64辽宁7177.59重庆5187.35吉林18029.95四川20054.29吉林684

16、5.44四川5405.68黑龙江20638.67贵州13494.93黑龙江5231.18贵州3039.94上海33972.41云南16982.40上海21179.35云南4865.31江苏24711.85西藏19764.41江苏7869.05西藏8478.29浙江29848.97陕西21912.02浙江9785.65陕西5777.14安徽14336甘肃15920.05安徽3901.19甘肃4532.04福建20775.40青海17964.17福建5904.62青海7653.64江西12631.19宁夏19278.95江西3916.70宁夏6266.13山东15453.28新疆14935.84山

17、东5715.69新疆8008.53河南12106.50全国平均21269.97河南3564.80全国平均5564.66注院数据来源叶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曳渊2010 年冤遥59窑窑由上表1及图1尧图2看出袁我国省际间野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冶与野普通初中渊基础教育冤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冶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性遥 省际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衡袁 无论是普通本科院校还是基础教育袁 生均教育经费供给能力较强的省份基本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袁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存在较大差距遥 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以及地方财力差距是影响教育服务供给水平参差不齐的关键因素袁 同时公共教育服务制度体制运行环

18、节上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之处也是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重要原因遥以下再将2009年与2018年渊 为减少篇幅袁以免累赘袁此处略去2018年数据列表和图示遥 冤各省份间公共教育服务公平性进行一般性对比分析遥 针对2009年与2018年我国31个省份间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与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性进行描述性统计特征分析袁如表2所示院2009年与2018年各自年份省际间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与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极值比分别为3.72与7.62尧2.98与6.28袁 标准差为0.69与0.47尧1.31与1.35袁两个指标在省际间存在明显差异曰随着时间的变化袁相比2009年袁

19、尽管在2018年的极值比均减小了袁但二者的标准差大幅上升袁省际地区间教育经费配置离散程度不降反升袁 省际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浴 而相比普通高等本科教育袁 省际间基础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更低尧差距程度更大遥再进一步选取2013年 渊2004-2020年间随机选取冤我国省际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尧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以及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三个一般性总体指标渊其他指标类同冤袁以观测31个省份间差异性特征遥 见下表3所示院由上表可得袁我国31个省份间的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尧 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以及生均教育经费总额的各自生均量支出的极值差分别为2.55尧3.96和5.13袁 极

20、值比分别达到了6.43尧7.84与8.22袁并且其标准差分别为0.55尧0.83与1.03袁由此可见我国31个省份间生均教育经费投入量具有客观上的差异袁存在明显不公平现象遥 由上表可知袁财政预算内经费差异最小袁而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差异最大袁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显然与各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极大相关性遥三尧省际间教育经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课题着重强调以教育资源公平性的均等化袁除地区间尧城乡间实现财政均等化外袁还进一步强调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人与人渊生与生冤均等袁并通过野生均教育经费冶各相关指标为基础袁研究其差异及成因袁其内涵包括我国目前三种教育类型院高等教图 2 2009 年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

21、出图表 2 2009 年与 2018 年省际普通本科与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性描述性统计特征单位院万元支出类别尧时间与特征2009 年2018 年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极大值4.222.327.507.70极小值1.140.312.511.23均值2.130.564.091.85标准差0.690.471.311.35极值差3.092.014.996.47极值比3.727.622.986.28注院1.数据来源院叶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曳渊2010 年与 2019年冤数据计算所得渊在校学生数来源 2010 与 20

22、19 年叶中国统计年鉴曳数据计算所得冤曰2.极值比无单位遥表 3 2013 年我国 31 个省份间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性描述性统计特征单位院万元支出类别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极大值3.034.555.84极小值0.470.580.72均值0.760.961.20标准差0.550.831.03极值差2.553.965.13极值比6.437.848.22注院1.数据来源院叶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曳渊2014 年冤数据计算所得渊在校学生数来源 2014 年叶中国统计年鉴曳数据计算所得冤曰2.极值比无单位遥60窑窑表 4 省际渊生均冤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因素回归分

23、析总体均值 Y普通高校高职学校中职学校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通小学常数项-1.526*渊-6.12冤7.925*渊29.13冤5.235*渊19.23冤-2.061*渊-9.02冤-1.723*渊-5.29冤-2.113*渊-6.07冤-5.133*渊-27.19冤人均 GDP0.613*渊6.87冤0.301*渊3.39冤0.729*渊7.83冤0.595*渊10.22冤0.617*渊11.19冤0.612*渊9.49冤0.317*渊5.57冤人均财政收入3.721*渊7.23冤1.287*渊3.52冤3.829*渊2.97冤7.291*渊5.58冤5.212*渊7.24冤1.937*渊7.83

24、冤2.195*渊7.29冤财政性经费/GDP12.799*渊11.63冤4.827*渊3.95冤9.112*渊11.37冤16.237*渊15.39冤13.982*渊21.07冤13.977*渊20.91冤12.997*渊15.09冤人均可支配收入0.317*渊2.19冤-0.095渊-0.71冤0.295*渊3.37冤0.501*渊5.23冤0.409*渊0.17冤0.368*渊3.95冤1.081*渊11.23冤其他变量0.027渊0.53冤2.231*渊3.29冤0.035*渊3.81冤0.039渊5.03冤0.061渊1.59冤0.057渊2.19冤0.039渊1.52冤注院*尧*尧*

25、分别在 10%尧5%尧1%水平下显著遥育尧职业教育尧基础教育袁以及六个教育层面院普通高等教育尧高职教育尧中职教育尧普通高中尧普通初中与普通小学展开研究遥 为了更有效地衡量我国生均经费的公平性袁 应该将研究样本至少扩大到县级数据袁但由于课题的容量有限袁且数据的获得性问题袁 据此在省际层面探讨教育公平性及影响因素遥渊一冤可能的影响因素院变量设置依据前期研究基础袁我们知道渊生均冤教育经费是度量各省份间教育投入的关键指标袁 而省际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各地区教育投入的重要因素遥 除此以外还受到其他因素渊如国家政策尧法律法规尧社会文化传统等冤的影响遥 为此我们主要以经济因素选取指标如下院1.人均GDP

26、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冤曰2.人均财政收入渊各地区财政供给能力冤曰3.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GDP占比渊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冤曰4.人均可支配收入渊教育支付能力袁考量预算外非政府供给水平袁为统一口径袁以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冶为基础冤曰5.其他因素院政策尧法律因素渊叶教育法曳及野科教兴国冶与野教育规划大纲冶等冤尧文化传统渊各地区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等冤以及在校学生数渊各省份不同类型尧不同层面教育的规模冤等遥 基本构思五方面主要影响因素遥渊二冤初步的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本课题组构建以下面板模型以检测省际间 渊生均冤教育经费影响因素院InYit=琢0+茁1In胤1it+茁2In胤2it+茁3In胤3i

27、t+茁4In胤4it+茁5In胤5it+着it渊或院InYit=琢0+撞茁JIn胤Jit+着it曰其中 J=1,2袁噎袁5冤其中袁i指各省市区曰t指年份曰琢0是常数渊指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冤曰着 是随机项曰Y为被解释变量袁表示某省第t年三种类型渊高等教育尧职业教育尧基础教育冤六个层面渊普通高等教育尧高职教育尧中职教育尧普通高中尧普通初中与普通小学冤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值 渊Y=教育经费投入/在校学生总人数冤袁同时以其各自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为野因变量冶曰而野自变量冶渊影响因素院胤1it-胤5it冤分别为人均GDP尧人均财政收入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GDP尧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他因素袁茁J为影响弹性

28、系数遥主要数据来源叶中国统计年鉴曳渊2005-2020冤与叶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曳渊2005-2020冤及计算所得遥 首先通过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袁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存在组内自相关袁为此采用GLS再估计袁对方程进行回归袁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遥由表4可知袁各省份渊市尧县冤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渊教育受全社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冤尧人均财政收入渊财政供给能力冤与人均GDP渊经济发展水平冤这三个关键因素对总体均值渊Y冤以及三类六层面学校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均在1%水平下显著袁由此可见全社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认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经费的影响至关重要浴 同时袁其他因素渊政治法律尧文化传统及社

29、会等冤对总体均值渊Y冤61窑窑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遥四尧结论与政策建言通过对省际间不同类型层面学校教育的深入探讨袁对省际间渊生均冤教育经费投入的社会公平状况进行了分析袁 同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遥 结论如下院(一冤我国省际间教育经费的差异不仅受到主观因素要要要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的影响 渊 随着国家与全社会对教育认识和重视的大幅度提高袁 这种影响目前已基本得到改善遥 冤袁同时还受到客观因素要要要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尧地理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袁且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改变曰渊二冤 在对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影响中袁经济因素渊如财政性教育经费/GDP及人均GD

30、P等冤的影响较为显著袁且两者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曰渊三冤 省际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袁 不仅受到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袁 同时也与政府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的制度体制不完善相关遥 依据以上结论袁提出政策建言如下院1.各地区渊省尧市尧县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教育经费投入的关键因素袁 应加强地区间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袁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遥2.各省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客观存在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袁 这也决定了我国省际间教育经费投入差异不可避免且长期存在遥 因此逐步完善政府财政预算与转移支付制度袁 明确中央和地方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加大中央政府教育支出责任袁 进一步完善教育转移支付服务

31、功能袁 尤其是对于生均教育经费偏低的省份地区曰 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袁同时创建筹资方式袁加大社会资本的投入力度袁鼓励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遥3.认真贯彻并落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曳野三个增长冶与野二个提高冶等相关内容袁尽快统一制定省际间生均教育经费标准袁 尤其是基础义务教育遥参考文献院1Tan,Jee-Peng,Mingat,A.Education in Asia:A ComparativeStudy of Cost and FinancingJ.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2(s.n):1-223.2Penr

32、ose,P.Affording the Unaffordable:Planning and FinacingEducation Systems in Sub-Saharan AfricaM.London:OverseasDevelopmentAdministration袁1993.3WilliamsJ.H.ImprovingSchool-CommunityRelationsinthe Pei-rphery,InWilliam,K.Cummings,ed,Reaching Peripheral Groups:Comparative Education 31M.Buffalo:State Univ

33、ersity of NewYork Press,1993.4Bray,M.Counting the Full Cost:Parental and Community Fi-nancing of Education in East AsiaJ.Washington,D.C,The WorldBankinCollaborationwith Unicef,1996(s.n.):1-100.5Harvey S Rosen.Public FinanceM.New York:McGraw HillCompanies,Inc,2005.6王奔袁晏艳阳.我国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

34、2017,37渊2冤:39-45.7冉云芳袁石伟平.省际中职生均经费支出差异性的实证研究要要要基于 2000-2011 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教育科学,2014渊1冤院13-21.8马佳宏,尹春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问题与对策要要要基于广西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渊2冤院78-84.9钟秉林袁赵应生袁洪煜袁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证研究要要要基于对我国 9 个省份 107 所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J.教育政策研究,2012渊8冤院1-8,17.10孙凯袁张劲英.不同经济基础省份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渊5冤院1-6.11戴文静,周金城.基于基尼系数的高职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袁2012渊10冤院99-103.12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要要要家庭背景及政治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渊1940-2001冤J.中国社会科学,2003渊3冤院86-98袁207.62窑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