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436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6 月第 39 卷第 3 期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Jun.2023Vol.39,No.3收稿日期:2023-03-06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32400410235)作者简介:朱奕霏(1980),女,辽宁本溪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英语翻译。文章编号:1001-7488(2023)03-0104-06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 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朱奕霏(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

2、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是传播河南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河南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媒介。目前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存在英译文本普及率低、语言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及绿色情感翻译失误等诸多问题。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对其英译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文本特征。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从创新性融入绿色生态维度,深入探讨了河南文旅景区牌示的英译策略。关键词: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生态翻译;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2021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将“文化强省”确定为我省 2035 远景目标1。同年 12 月,

3、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正式出台,明确提出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之都”,使河南成为世界文化旅游胜地2-3。该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河南文旅产业的强劲发展,也促进了关于如何依托文旅产业促进河南文化国际传播的探讨。基于该语境,在文旅景区中发挥着重要文化传播功能的景区牌示英译,其准确性和规范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文旅景区牌示的英译水平不仅关系着优秀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河南国际形象的建设,也是中原文化被世界接受、喜爱并持续“出圈”的关键。为深入了解河南省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现状,2023 年 1 月,笔者实地调研了林州红旗渠风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嵩山少林寺景区、

4、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等河南省重点文旅景区,共收集景区牌示英译文本语料 672 条。牌示类型主要涉及限制性标识、引导性标识和介绍性标识三大类别。通过对所收集文本语料综合分析比较,笔者发现,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仍存在翻译不规范、误译、甚至回避文化等现象。以河南省重点旅游景区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笔者实地调研了该景区截至 2023 年初较为完整的牌示英译文本语料,发现其中接近半数的牌示英译文本存在翻译问题,如单词拼写错误、书写格式不规范、语法错误、用词错误、译名不统一、文化因素翻译不到位或者干脆舍弃不译、生态限制性牌示译文语言生硬、缺乏情感等。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5、综上,本研究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在原有语言、文化和交际 3 个维度的基础上融入绿色生态维度,以更全面的视角深入剖析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助力优秀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1当前河南文旅景区牌示的文本特征分析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文本的翻译标准和策略是由景区牌示文本体现的文本特征所决定的。这些文本特征可主要归纳为语言信息性、地域文化性和绿色生态性。1.1语言信息性语言信息性是景区牌示文本最显著、最普遍的特征。作为一种静态的引导式解说结构,景区牌示包含着丰富的语言信息,面向景区游客发挥着介

6、绍、引导、标记、提示或警告等作用。国际游第 39 卷 第 3 期朱奕霏: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客通过景区牌示文本及其英译这一重要信息媒介,能够快速获得诸如景点介绍、定位、票务及其他相关旅游服务等有效信息,是顺利进行游览观光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1.2地域文化性河南文旅景区的牌示文本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河南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南有以河洛文化、汉字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武 术 文 化 和 戏 曲 文 化 等 为 代 表 的 中 原 文化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上强调指出:中

7、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5。在河南文旅景区中,随处可见包含着中原文化因素的牌示文本,如炎黄会盟、黄河母亲、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司母戊鼎等。这些体现着黄河文化要素的景区牌示英译,是促进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和提升黄河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媒介。1.3绿色生态性 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6。3 年多来,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河南文旅景区一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8、,推出了一批文化生态标识工程和绿色精品旅游项目,原有的文旅景区也着力进行生态环境的改造和优化。漫步在河南文旅景区中,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生态环境美不胜收,其景区牌示文本也涉及大量生态与绿色环保词汇,充满了绿色生态之美。2河南文旅景区牌示的英译现状本研究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牌示英译现状为例,深入探讨河南文旅景区牌示的英译现状。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河南文旅重点旅游景区,以壮美的大河风光和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著称,历经 40 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寻根祭祖、弘扬华夏文明为一体的大型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更是黄河文化外宣的前沿阵地。本研究

9、共收集了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232条牌示英译文本语料,其中包括炎黄广场、五龙峰和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 3 个主要景区的牌示英译文本。通过对所收集的牌示英译语料整理分析发现,不但景区牌示英译文本普及率底,而且现有的牌示英译中近半数的语料存在各种翻译问题。本研究将分析发现的问题大致分为 4种类型:牌示英译文本普及率低、语言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和绿色情感翻译失误。2.1景区牌示英译文本普及率低笔者在调查走访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发现,景区牌示英译文本的普及率较低。景区中部分功能设施信息、限令禁止信息、说明提示信息的牌示没有英译文本,这种信息指引的缺失,影响了景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给国际游客的游览带来不

10、便,降低了景区对黄河文化国际宣传的作用和效果。例如,该景区中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的窑洞式风土人情展厅,通过一些实物或模型展示了河南特色的饮食文化、民居文化、节日民俗文化和黄河泥塑文化,是国际游客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良好载体,但因大部分展品的文字介绍性牌示没有对应的英译文本,只有个别展品有简单的英文译名,导致国际游客无法深入了解中原文化。此外,该景区中的一些重要人文景观,像“炎黄鼎”“黄河碑林”“炎黄会盟”等,蕴含了大量的黄河流域历史文化信息,但介绍性牌示均没有英译文本。2.2语言翻译失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语系,词汇、句型结构、行文方式差异巨大。在收集到的 232条语料中,语言翻译失误占比较

11、大。单词拼写错误、格式错误、语法错误、用词错误、译文与原文不对应、景点译名不统一等语言翻译失误较为多见。例如,景区入口售票处的牌示公告上就有多处语言翻译失误。首先,格式错误、书写不规范。收费公告牌示上的各项目名称,首字母有些大写,有些小写,非常混乱,极不规范。按照英文书写惯例,应将单词首字母全部改为大写。其次,格式不统一。“半价票”英译文本为“Half-price ticket”,而“全价票”却为“Full price tickets”。这里存在两处不规范现象:单词“ticket”的单复数形式不统一,用“tickets”或“ticket”均可,但需统一;“Half-price”和“Full p

12、rice”的书写形式也要统一,要么统一用连字符连接,要么统一将连字符去掉。再次,景点译名不统一。景区中著名景点“哺育塑像”的英译文本就有 3 种:“Statue of Fos-tering”,“Feeding Statue”和“Nurturing Statue”。501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景点译名不统一,很容易让国际游客迷惑不解,认为这是 3 个不同的景点,无法将景点译名和实际景点对应,给游览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在景区牌示英译实践中应首先避免此类语言翻译失误的产生。2.3文化翻译失误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中,文化介绍性牌示英译的目的,是对外宣传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中原传统文

13、化。然而由于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源语文化因素在目的语中往往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直接表述,使得翻译工作难度巨大。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就存在很多删减文化因素或者干脆避而不译的牌示英译现象。景区中,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的窑洞式风土人情展厅中展出的古代中原地区出土的文物,具体实物的牌示介绍英译仅提供了文物的名称和出土年代。例如,一则战国时期出土文物的中英文牌示 名称:簋(Gui)、年代:战国(War-ring States)。这里的牌示英译只有名称和出土年代的翻译,但没有把“簋”这种盛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食器和礼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作用进一步解读出来,导致文化传播深度不够。又如,

14、五龙峰景区内著名的“哺育”塑像,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黄河与华夏民族之间血肉相连的母子亲情,“黄河母亲和中华儿女一脉相承”这一文化内涵通过“哺育”这一意向得以生动地传达。但由于文化差异,大部分国际游客对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缺乏了解,不能产生同样的情感关联,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哺育”塑像的文化内涵。塑像的牌示英译文本为:The“nurturing statue”in Wulongfeng scenic area is 5 meters high,12.5 tons weight,which was made from white marble.The“mother”is wearing Tang-s

15、tyle suit,holding a sleeping baby.The statue signifies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yellow river and Chinese nation.该译文文本只对塑像的基本信息做了简单翻译,却没有对塑像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行必要的解析,且存在一些低级语言翻译失误。这样的译文不利于国际游客对黄河故事的理解,影响了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此外,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即便是同一事物,其文化含义在东西方文化中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会相反。例如:该景区售票处牌示公告上“60 岁以上老人免票”的英译文本为“older per-s

16、ons over the age of 60”。“old”一词的使用是一个严重的文化维度失误。“老人”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含义差异巨大,中国文化有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老”通常为敬辞。但在西方文化中,“old”代表着衰弱、无用,人们谈老色变,“old”一词是社交禁忌语,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会引起负面情绪甚至会伤害民族感情,应按照西方惯用表达“senior”一词替代“old”。2.4绿色情感翻译失误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一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景区生态环境优美,许多牌示语本身就带有绿色生态美感,充满着生命活力,和优美的景区环境相互呼应,成为景区生态环境

17、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集的 232 条语料中,28 条是带有生态活力的牌示文本。例如:“小草可爱,敬请怜爱”“一草一木皆生命、一举一动铸文明”等。这些牌示文本生意盎然,充满绿色生态意境。此外,很多绿色牌示文本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具有押韵的特点,如“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花草含羞笑,请君莫打扰”等。但是这些充满生命张力的绿色生态牌示文本要么没有英译文本,要么被统统翻译为“Take care of the plants”,虽然传递了一定的交际信息,能够起到提醒国际游客爱护花草的交际目的,但是原文本中蕴含的绿色生态美感和生命情感荡然无存,显得过于呆板乏味,不利于引发国际游客的情感共鸣,降低了跨文化

18、交际的实际效果。3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英译策略国内最早对牌示文本英译开展研究的是中山大学的张美芳教授。2006 年,张美芳教授发表澳门公共牌示语及其翻译研究 一文。该文以德国功能派语言学家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澳门公共牌示语的翻译问题7。此后,牌示语的翻译逐步成为国内翻译研究的热点,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郑淑明和周鸿雁基于翻译目的论对牌示英译开展研究,认为翻译目的意识的欠缺是导致牌示英译失误的主要原因8;姚光金以翻译顺应论为基础强调,译者必须有意识地对各种相关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顺应9;熊力游和刘赛凡探讨了牌示英译过程中的中和之道,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在差异中寻求一种协调

19、、平衡的状态10。这些研究对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功能主义目的601第 39 卷 第 3 期朱奕霏: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论片面强调翻译目的,认为牌示英译达到翻译目的即可;顺应理论太过拘泥于源语的语言形式本身;中和观则不利于彰显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差异性和“文化他者”地位。本研究以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 2001 年创建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对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问题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是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本土化特色的原创性翻译理论。该理论以生态学和翻译学作为理论基础,在生态学的视角下研究翻译领域内的一

20、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翻译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需要从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 3 个维度着手,使译文达到多维转换的程度。随着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翻译学理论也不断更新。2020 年,胡庚申教授在原有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绿色翻译概念,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应侧重研究生态自然的“绿色”翻译问题,包括花鸟鱼虫、山水土石等相关“绿色”方向,并强调为人类生态文明进步而“译有所为”11。总之,随着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翻译学不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也给译者提供了新的翻译角度。本研究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在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

21、际 3 个维度的基础上融入绿色生态维度,以点带面对全体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改进和完善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3.1语言维度汉语和英语隶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两种语言在用语习惯、表达形式和表现风格上也各不相同。汉语文本的篇章结构一般按照“起、承、转、合”的模式开展,与英语文本中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的展开方式大相径庭12。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使译文更好地适应目的语语言维度,就需要对源语语言形式做适应性选择转换,转换内容具体包括语体、句式、用词和行文风格等方面。语言维的达成除了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生态环境作出适应性选择,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2017 年

22、 12 月 1日颁布实施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国家标准,从语言维度对外宣文本的英译作出了统一规范,为本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中,需要在保证英语文本与汉语文本含义一致的前提下,遵循英语文本的语言顺序和表达习惯,不宜采用直译的方式。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中也规定:公共服务信息应根据信息的内容和意图等意译,并尽量使用英语国家同类信息的习惯用语,一般不按原 文 字 面 直 译。例 如:“安 全 线”应 译 做“Yellow Line”或“Red Line”,“油漆未干”应译作“Wet Paint”。再来看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售票处公告牌示。此牌示中“收费项目”的英译

23、为“Charge pro-jects”,“projects”在牛津高阶英文字典中的注释为:a planned piece of work that is designed to find information about sth,to produce sth new,or to improve sth;a piece of work involving careful study of a subject over a period of time.可以看出,“project”一词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项目、方案、工程或者是专题研究,用在此处显然违反了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建议改用“item”一

24、词,并且首字母大写;“联票”的英译为“present”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在牛津高阶英文字典中,“present”作为名词只有“礼物”一种含义,这一语言维度的用词错误会给国际游客带来信息误导,建议改为“Ticket Package”。另外,“缆车”应译做“Cable Car”而不能译作“Rope Car”。“淡季”和“旺季”的英译文本“off-season”和“busy season”均有语言维度的错误,应改为国际通用的“Low Season”和“High Season”。景区牌示英译是景区与国际游客沟通互动的重要媒介。从语言维的角度,牌示的英译需要注意几点问题:其一,牌示英译应从文本功能出发,

25、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功能,不能只是从汉语到英语的简单转换。其二,为了实现更好的语言交际,英译文本的展开必须遵循英语表达习惯。其三,在向国际游客提供有关自然、人文、风俗等信息时,应充分考虑到读者期待,尽量表达得直观通俗易懂,便于理解,避免使用生僻的词语和表达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字对字的生搬硬套,甚至望文生义。3.2文化维度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景区牌示英译过程中,文化维度要求翻译人员必须考虑到汉语和英语之间固有的文化差异,既要注重汉语文化中的原意表达,又要兼顾英语表达中文化意象和思维逻辑的不同,从而减少因这种不同而带来的交际障碍和误解。景区牌示的英译只

26、有首先被理701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进而才能发挥其外宣作用,否则就只能是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品13。在景区牌示英译过程中,译者要秉承严谨的翻译态度,充分理解汉语和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背景、沟通技巧和交际需求,译出既能体现汉语文化内涵,又能被国际游客准确理解的译文。河南文旅景区中,有很多独特的地名和景点名称,在英语中根本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来翻译,这种情况就需要运用音译法来解决。作为最具文化维度的翻译方法之一,音译法不仅能够满足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还能保留河南原有的文化特色。目前,音译法也是国内翻译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普遍译法。公共服务领

27、域英文译写规范 中规定:山、河、湖等地名应当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对外服务中需要用英文予以解释的,“山”一般用 Mountain 或 Hill解释,已经习惯使用 Mount 的可沿用。根据此规定,云台山应译为 Yuntai Mountain。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汉语专名为单音节词,通名应视为专名的组成部分,先音译并于专名连写,后重复翻译并分写。例如:Songshan Mountain(嵩山)、Mangshan Hill(邙山)。除此之外,景区牌示英译也必须考虑到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的传递。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中“炎黄二帝”巨型雕像的牌示原文文本为:炎黄二帝塑像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头胸采用花岗岩雕砌,下

28、部以山体为身。雕像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整个雕像高 106 米。英译文本为:The statue is consisted of two parts,the bust and the body.The bust is a large granite carving.The body is the hill beneath the bust.The taller one is the Yan emperor,the other one is the Huang emperor.The whole statue is 106 meters high.原文文本中包含了“炎帝”和“黄帝”两个重要的

29、中国历史文化信息,但大多数国际游客对这些带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信息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在译文中适当增补“炎黄二帝”的解释性信息,使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得以呈现并易于理解,从而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此外,原译文中还含有一些语言维度的翻译错误,现将译文更改如下:The statue is consisted of two parts,the chest and the body.The chest is carved from huge granite blocks and the body is the hill beneath the chest.The taller one is the Yan em

30、-peror and the other one is the Huang emperor.As two famous tribe leaders in Chinese remote antiqui-ty,they are regarded as the cultural 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whole statue is 106 meters high.3.3交际维度交际维度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14。交际维度要求在保证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有效传达外,译者需要格外注重双方交际层面的要求,使译文能够被国际游客广

31、泛认同和理解,具备实际交际功能,进而发挥交际桥梁作用,实现原文文本的真实交际意图。交际维度所关注的侧重点虽然在语言交际层面,但译者仍需要关注从认知推理到实际交际的整个翻译过程。在开展翻译活动时,译者首先要着眼于原文文本,利用已知相关信息推导出隐藏在原文文本背后的真实交际意图,创设原文信息与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从而达成最佳交际效果。河南文旅景区是河南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窗口,是国际游客了解河南、喜爱河南的起点。翻译即交际,因此翻译必须从交际对象 国际游客的角度,以交际意图为导向,确保景区牌示英译能够充分传达旅游服务信息15。在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在充分体现“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

32、前提下,尊重国际游客的交际习惯,在牌示英译中运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使景区牌示英译能够更好地发挥沟通交流的作用。实际上,高质量的景区牌示英译,不仅是我省自身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和服务意识的体现,也是对国际游客的充分尊重。但从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景区牌示英译仍存在很多交际层面的问题。例如,在通往毛主席视察黄河点的小路上有一处标着“小心落石”的牌示,对应的英 译 为“Do not stay on the falling stones”(不要待在落石上)。这与原文想要传达的交际信息完全不符,其交际功能在英语(译入语)语境中完全丧失。从交际维的角度并结合英译惯例,应改为“Attention for

33、Falling Stones”。其中,“attention”属警示类标识的正式用语,符合此处的生态语境,能够对国际游客起到警示作用,从而实现了汉语原文的交际意图。3.4绿色生态维度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为我省文旅景区牌示英译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但是并不能解决我省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所有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我省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文本特征,在801第 39 卷 第 3 期朱奕霏: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研究生态翻译学原有的 3 个维度基础上融入绿色生态维度,以满足景区整体生态环境提升对牌示英译文本的更高要求。此外,绿色生态维度的提出,也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见前文)。近年来,河南文旅

34、景区一直坚持走“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景区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美、环保氛围越来越浓厚。作为景区整体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景区牌示,也处处体现着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生命之美。在牌示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着力还原文本生命力,产出有生命活力和情感的绿色译文。例如,“小草含羞笑,请您绕一绕”,可译为“So shyly smiles the grass.Please walk on the path.”16。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使小草被赋予了人的模样,娇羞可爱。译文保持了原文的修辞,直译“笑”为“smile”,“含羞”为“shyly”,再现了小草的生命力。运用倒译的手法将“So shyly smile

35、s”提前,突出了“grass”和“path”的韵律感,使译文更具感召力。4结语本研究以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牌示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了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牌示英译文本语料,以点带面对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文本特征和翻译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牌示英译文本普及率低、语言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和文本绿色生态情感缺失引起的翻译失误是当前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文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河南文旅景区牌示英译的文本特征,本研究在生态翻译学原有“三维转换”的基础上,创新性融入绿色生态维度,以顺应景区生态发展对牌示英译的要求,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当前我省文旅景区牌示英译文本中存在的主要翻译问题,为我省文旅景区

36、牌示英译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角度,对相关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河南文旅景区是河南省国际交流和文化输出的前沿阵地,而景区牌示英译则是展示河南良好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靓丽名片。如何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景区牌示英译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用谨慎负责的态度和世界级的文化发展思维讲好河南故事,把古老优秀的中原文化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播于世界舞台。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 河 南 省 第 十 届 委 员 会 报 告 的 决 议 N.河南日报,2021-10-30(3).2赵志疆.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闪亮品牌:把握文旅文创

37、融合新机遇(下)N.河南日报,2022-04-01(7).3郭丁然.共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之都 郑汴洛计划如何联手?N.河南商报,2022-02-09(A03).4张新斌.中原文化与商都文化初论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4):17-24.5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J.党建,2022(6):4-5.6新华社.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J.人民黄河,2019,41(10):2-3.7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

38、翻译研究 J.上海翻译,2006(1):29-34.8郑淑明,周鸿雁.基于翻译目的论的景区牌示英译探析:以哈市中央大街为例 J.中国科技翻译,2016,29(4):38-40.9姚光金.顺应论视角下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 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3):80-83.10 熊力游,刘赛凡.景区牌示英译的中和之道 J.中国科技翻译,2017,30(2):40-43.11 胡庚申.刍议“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2):125-131,160.12 贾文波.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 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9、,21(2):17-22.13 苏小强.河南旅游景区牌示英译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视角 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20,36(3):114-118.(下转第 124 页)901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acquiring a language.Therefore,its quite important to do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speech.In order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rosodic turn of second language speech research,th

40、e methods of bibliometric visual a-nalysis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view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adopt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is fiel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t the same time,the research top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nunci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

41、earning and Teaching(PSLLT)in the past 20 years have been sorted out,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arly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speech mainly focused on the level of vowels,consonant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Around 2010,there has appeared a significant trend from the segment level to the pros

42、odic level,mainly involving comprehensibility,rhythm,intonation,fluency,duration,lexical stress,stress,etc.In addition,seven research pap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authoritative jour-nal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have been reviewed to exp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second la

43、nguage prosody with specific instances,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 in China.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speech;prosodic turn;segment;acquisition(上接第 109 页)14 李月.外宣英译的交际维度适应性转换 J.校园英语,2016(24):201.15 龙婷,龚云,刘璇.江西 5A

44、景区牌示英译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 J.上海翻译,2018(6):21-25.16 胡晓琼,陈月红.中国智慧的忠实迻译:以生态公示语“护草篇”为例 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8(4):92-96.A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 IN HENAN SCENIC AREAS BASED ON THE ECO-TRANSLATOLOGY:A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YELLOW RIVER SCENIC AREAZHU Yife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

45、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 in Henan scenic areas is an essentially important medium to sprea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and establish its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However,the current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 i

46、n Henan scenic areas is not satisfactory,since some translation problems are found through the field research.The major translation problems are low penetration rate,language trans-lation mistakes,cultural translation mistakes and translation mistakes caused by the lack of ecological emo-tion.A case

47、 study of Zhengzhou Yellow River scenic area is made and text features of signs in Henan scenic areas are analyzed.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from eco-translatology,this essay aims to add the ecologi-cal dimension creatively to the original on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English translation.Hopefully,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 in Henan scenic areas,the cultur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Henan province can be further enhanced.Key Words:Henan scenic areas;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eco-translatology;Zhengzhou Yellow River scenic area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