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521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9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谭覃笑*内容摘要:沈璟南曲全谱作为明清戏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曲谱之一,集中体现了2 0 世纪以来曲谱在实用性衰颓之后所经历的研究路径:从文献价值的彰显,转向编修特色的考述、理论价值的发掘及与戏曲史关系的考索,逐渐地内化、深化和细化。这与百年来戏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南曲全谱的现有研究,体现出曲谱作为传统曲学批评综合形态所具有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呼吁着曲谱研究思路的转变与范式的创新。关键词:沈璟南曲全谱明清曲谱沈璟(15 5 3 16 10)南曲全谱是明清戏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曲谱之一,完善了曲谱于实用性之外

2、“兼具曲选、曲品、曲目、曲论之作用”的综合性特征,促成了曲谱这一新的曲学批评形态的定型。进人2 0 世纪,古典戏曲创作的消歇使曲谱实用性的颓势越发显露,虽有王季烈、许之衡、吴梅等学人对传统治曲理路的坚守,但以现代学术思维彰显曲谱对戏曲文献的保存、考求曲谱编修的演进、发掘曲谱的曲学价值、探讨曲谱与戏曲发展的关系等,已然成为研究者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南曲全谱始终是被关注的重点,并伴随其编修者沈璟在不同*【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5 批特别资助(站中)项目“稀见明清曲谱文献汇辑与研究”,项目编号:2 0 2 2 T150062。*谭笑,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古代戏

3、曲。周维培:曲谱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 9 7 年版,第1页。200总第三十七辑2023年第1辑蘭耘学刊时期经受的评价变化,而呈现褒贬的不同。关于2 0 世纪以来南曲全谱的研究,程芸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2 0 世纪后半叶汤显祖、沈璟研究述评、刘淑丽沈璟研究综述及石艺二十世纪沈璟曲学研究综述等论文已有涉及,但都是作为沈璟研究的一部分来考察。南曲全谱是明清戏曲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曲谱之一,以专文梳理其百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曲谱整体研究现状的了解。现有研究对南曲全谱的关注与考察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一彰显南曲全谱的文献价值进人2 0 世纪以来,研究者对南曲全谱文献价值的考察,表现为对版本、目

4、录、辑、校勘等古典文献学方法的运用。(一)考辨版本关系1909年,王国维曲录首次标注了南曲全谱的文治堂本与啸余谱本,后者在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被明确为该谱的版本之一,这可视作探讨各版本关系之先声。至钱南扬曲谱考评,又在此之外新增一种“国立北京大学据啸余谱石印本”,但直到19 6 3 年的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中,所列版本仍然只有这三种。19 8 4年,王秋桂主编的善本戏曲丛刊影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该谱的丽正堂本,成为研究者使用的通行本。至周维培曲谱研究,首次对该谱程芸: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文学遗产2 0 0 0 年第5 期;程芸:2 0 世纪后半叶汤显祖、沈璟研究述评,戏曲研

5、究2 0 0 2 年第1辑;刘淑丽:沈璟研究综述,载刘俊鸿、孙悦良主编2 0 0 8 年沈璟暨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9年版,第2 0 42 3 2 页;石艺:二十世纪沈璟曲学研究综述,榆林学院学报2 0 13 年第3 期。2路新生点校,程毅中复校曲录,载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2 卷,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2 7 2 页。【日】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蔡毅校订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华书局2 0 10 年版,第3 9 5 页。钱南扬:曲谱考评,载钱南扬汉上宦文存续编,中华书局2 0 0 9 年版,第2 12 页。201202

6、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版本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辨,将现存版本分成“保持原谱面貌刊本”与“后人增删本”两类,并提出三种可能亡版本,成为学界的共识。此后,王莉珍在硕士学位论文南曲全谱研究中又提供了一种明代崇祯年间刻本的信息,惜未进行深人考述。笔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全面辨析了该谱今存十余种明清刻本的版本特征、刊刻时间及相互关系等,确认了最接近该谱原貌的“文喜堂本”,可作为下一步整理工作的底本。(二)著著录南戏曲目取资南曲全谱进行南戏的著录工作同样始自曲录,王国维据该谱著录了刘盼盼等曲目49 本并推断为明人传奇;后在宋元戏曲史中又对此结论加以修正,认为“与明代传奇不类,疑皆元人所作

7、南戏”。王氏的著录只罗列了在该谱中有例曲征引的南戏,对于谱中【刷子序】例曲里出现的相关曲目则未曾注意,直到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才对此缺憾有所弥补。几乎与此同时,钱南扬所作南曲谱研究于著录之外,还对曲目产生的年代、作者、本事、前代著录或别名等情况略加考证,较青木氏所得更全面细致,影响也更为深远。此后学者,如周维培曲谱研究、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以及李冠然沈璟南曲全谱研究等专著及论文倾向于曲目统计;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刘念兹南戏新证、吴敢宋元明南戏总目等剧目著作对该谱也时有引用周维培:曲谱研究,第113 一115 页。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 0 0 8,第2 0 页

8、。23谭笑:沈璟南曲全谱版本系统考论,戏曲研究2 0 2 0 年第3 辑。房鑫亮、李朝远点校,程毅中复校宋元戏曲史,载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3 卷,第13 4页。【日】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蔡毅校订中国近世戏曲史,第5 8 6 2 页。钱南扬:南曲谱研究,载钱南扬汉上宦文存续编,第19 1一2 0 1页。6周维培:曲谱研究,第12 2 页;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 0 0 8,第48 49 页;李冠然:沈璟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 0 11,第48 5 0 页。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 2 年版;刘念兹:南戏新证

9、第五章“南戏总目”,中华书局19 8 6 年版,第5 9 7 8 页;吴敢:宋元明南戏总目,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 9 8 年第3 4期。202总第三十七辑2023年第1辑厮耘学刊(三)转辑录南戏曲从南曲全谱中辑录宋元南戏曲,是南曲全谱文献学研究最有价值的部分。早在19 13 年,姚华猗室曲话已经有意识地借助该谱所收曲,对六十种曲中焚香记荆钗记南西厢等戏曲的演变情况加以考察,但所辑曲词有限。真正引起影响的是赵景深宋元戏文本事与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二书几乎同时问世,又都将该谱作为重要的曲来源。二书所辑曲目有别,辑旨趣也有异:前者因担心枯燥,故将曲用本事贯串,使读者“像是在读几篇很有趣味的短篇小说

10、”,偏重阅读意趣;后者则“以事证文,知道某曲应在前,某曲应在后;某曲为某人独唱,某曲为某人与某人对唱”,崇尚学术精神。值得注意的是,19 5 6 年钱南扬将宋元南戏百一录修订为更丰赡的宋元戏文辑佚一书时,因推崇九宫正始而大大降低了对南曲全谱白的信赖度,采信的曲也相应减少。(四)发掘校勘价值学界对南曲全谱校勘价值的发掘,首先与辑交织在一起,如姚华借助该谱曲考察荆钗记等戏曲的演变情况,其中就包含了校勘的工作;而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学术精神”的体现之一也是在辑的同时引入校勘。其次,通过校勘辩析南曲全谱例曲的版本价值,如姚华将该谱所收荆钗记琵琶记例曲与六十种曲所收本互校,发现前者多出自古本,而谱中屡

11、屡提及的时本妄改则多能在后者中得到印证,显然姚华:猗室曲话,载任中敏编著,许建中、陈文和点校新曲苑(下),凤凰出版社2 0 14年版,第49 6 一5 11、5 49 页。参见陆侃如、冯沅君南戏拾遗,哈佛燕京学社19 3 6 年版,“导言”第3 一8 页。3赵景深编宋元戏文本事,北新书局19 3 4年版,“序”第1页。顾颉刚:序,载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哈佛燕京学社19 3 4年版,第2 页。45姚华:猗室曲话,载任中敏编著,许建中、陈文和点校新曲苑(下),第524536页。203202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该谱所引“古本”可为相关戏曲的整理提供参校。最后,利用校勘考求该

12、谱的编修情况,如王古鲁蒋孝旧编南九宫谱与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一文充分利用校勘法,比对二谱相同来源例曲的异文乃至曲牌、曲词的更易,清晰呈现了二谱之间的演变,对今人通过考察例曲探求沈璟的曲学观念有所帮助。这一点在王莉珍的硕士学位论文南曲全谱研究中也有所体现,该文将该谱所引词作、散曲分别与全宋词全明散曲进行比勘,试图总结该谱收录词作、散曲的原则。要言之,学界对南曲全谱的文献学考察集中在2 0 世纪5 0 年代之前,主要成果体现在南戏曲目著录与曲辑录两方面,而版本、校勘方面的工作则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二老考述南曲全谱的编修特色明末清初已出现对南曲全谱编修特色方面的评价,批评质疑者,如汤显祖对该谱

13、所引腔证“又一体”的不满、钮少雅对该谱“从坊本创成曲谱”白的指摘;客观描述者,如王骥德称其“参补新调,又并署平爪,考定讹谬”,徐大业称其“辨别体制,分厘宫调,详核正犯,考定四声,指摘误韵,较勘同异”等。百年来研究者对该谱编修特色的认知与评判大多基于此阐发,并且出现了新的转变。D王古鲁:蒋孝旧编南九宫谱与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载【日】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蔡毅校订中国近世戏曲史,第4 5 2 一4 8 0 页。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 0 0 8,第4 5 一5 2 页。(明)汤显祖:答孙侯居,载徐朔方篓校汤显祖集全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 8 4

14、 8 页。(清)钮少雅:(南曲九宫正始)自序,载郭英德、李志远纂明清戏曲序跋纂第1 1 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2 1 年版,第5 3 5 3 页。(明)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曲律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2 年版,第4 4 页。6(清)徐大业:书南词全谱)后,载(清)倪师孟、(清)沈彤纂(乾隆)吴江县志卷五十七【据清乾隆十二年(1 7 4 7)刻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二十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3 0 5 页。204总第三十七辑2023年第1 辑厮耘学刊(一)体例内容的考察20世纪上半叶,虽有王季烈庐曲谈批评南曲全谱制作不严谨,青木正儿指摘该谱合

15、并九宫谱与十三调谱并以此题名的唐突,但学者们大体上仍持褒扬的态度。5 0 年代到7 0 年代,在与汤显祖的比较中,沈璟居于劣势,该谱的不足也被放大。如钱南扬谈吴江派虽肯定该谱的考订工夫,却也提出“奉坊本俗钞为秘籍,以讹传,不知辨辩正”“不尊重客观材料,粗心大意,任意删改”“不穷源竞委,但胸臆,凭空武断”的严厉批评,并为稍后所撰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一文全部沿用。杨荫浏此时所著并于1 9 8 1 年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更是称沈璟修谱企图用板式格律限制节奏的自由变化、用四声阴阳格律限制声词的自由变化等,批评趋于严苛。针对这二十余年间对南曲全谱的过度批评,邵曾祺论吴江派和汤沈之争一文率先提出异议,认

16、为该谱“只是简单要地介绍每个曲牌的基本体式,指出其中重要的四声不可移动之处,以便于歌唱时四声和谐”,其目的在实用而非过多烦琐考证。嗣后,从叶长海沈璟曲学辩争录全面反思此前三十年沈璟及其曲学思想“被误解被歪曲”的现象开始,经过俞为民南曲谱的沿革和流变、朱万曙沈璟评传、周维培沈璟曲谱及其裔派制作等论文论著深人细致的探讨,王骥德、徐大业等明清时人关于该谱体例内容的观点得到进一步阐发,由此形成了对该谱编修特色的基本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俞为民文中虽也有“全已意,对原文妄改妄补”“轻信坊周期政疏证庐曲谈)疏证,江西教育出版社2 0 1 5 年版,第9 0 一9 1 页。2【日】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蔡

17、毅校订中国近世戏曲史,第4 0 9 页。3钱南扬:论吴江派,载钱南扬汉上宦文存,中华书局2 0 0 9 年版,第7 7 一7 8 页。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9 4 4 9 4 9 页。4邵曾祺:论吴江派和汤沈之争,载中华文史论丛第1 0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 5 6 页。6叶长海:沈璟曲学辩争录,文学遗产1 9 8 1 年第3 期。俞为民:南曲谱的沿革和流变,载文史第3 0 辑,中华书局1 9 8 8 年版,第255271页;朱万曙:沈璟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4 4 6 4 页;周维培:沈璟曲谱及其裔派制作,文学遗

18、产1 9 9 4 年第4 期。205202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版本考勘不广,加上态度不谨慎,往往以一概全,贸然定论”等因袭其师钱南扬先生的批评,却一改后者“瑜不掩瑕”之论为“瑕不掩瑜”,以此可见两代学人对南曲全谱认知的转变。而针对杨荫浏关于沈璟倡导板式格律的批评,张林论中国音乐节拍学家一沈璟和汤显祖一文则肯定该谱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定量性节拍谱,总结了昆曲的板眼节拍法与鼓板节乐法,至沈璟不是复古派兼谈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的过失又进一步强调“没有沈璟的节拍谱,就没有后来真正意义上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视角独特而又具有启发性。(二)编修源流的考察南曲全谱是沈璟在旧编

19、南九宫谱基础上增定查补而成,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前文所述王古鲁蒋孝旧编南九宫谱与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一文也对此予以清晰说明。钱南扬南曲谱研究从早期南曲谱的历史沿革视角,考察该谱的编修来源、内容及征引戏曲;至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虽对该谱制作多有批评,却也承认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南曲谱流派,并提出“支裔”之说。俞为民与周维培受其师影响,均延续了将南曲全谱置于南曲谱发展脉络之中加以考察的理路。俞为民南曲谱的沿革和流变将南曲谱分成先导、诞生、完备、大成、总结五个沿革阶段,认为该谱标志着南曲谱体例的完备;周维培沈璟曲谱及其裔派制作以该谱作为考察的重心,将“支裔说”发展为“裔派俞为民:南曲谱的沿革和流变,载文

20、史第3 0 辑,第2 6 3 一2 6 4 页。张林:论中国音乐节拍学家一一沈璟和汤显祖,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 期。张林:沈璟不是复古派一一兼谈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过失,中国音乐2000年第4 期。钱南扬:南曲谱研究,载钱南扬汉上宦文存续编,第1 9 1 一2 0 1 页。45钱南扬: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载钱南扬汉上宦文存续编,第1 7 6 一1 8 4 页。俞为民:南曲谱的沿革和流变,载文史第3 0 辑,第2 6 0 一2 6 4 页。2062023年第1 辑总第三十七辑厮耘学刊制作”的说法,展示了南曲全谱对后世南曲谱的重要影响。进人2 1 世纪,研究者集中对南曲全谱借

21、鉴北曲谱的情况进行了更广泛的探索。其实,清代曲家王正祥已注意到该谱“以北曲宫调而仿佛之”,但对此持“拾北曲宫调之唾余,而为南曲之条目”的批评态度。现代学者则多予以肯定,如程芸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一文指出,该谱借鉴太和正音谱“区别正衬字、标注平厌”的修谱方法,“规摹北曲”重组南曲宫调系统、总结联套方式,体现出崇尚北曲、元人旧作的审美理想。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石艺沈璟曲学研究、杨伟业南曲宫调体系的首次构建-一一沈璟南曲全谱)研究、魏洪洲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等学位论文,也先后谈到该谱在体例、谱式方面对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谱的师法和继承。此外,有研究者注意到该谱对前代词学著作的借鉴,如李冠然沈璟南曲全谱

22、研究指出,该谱“又一体”的标注是受徐师曾词体明辨“第某体”的启发而产生的。?关于南曲全谱对后世曲谱的影响,除了“裔派制作”之外,黄振林等“古体原文”与南曲九宫正始的曲学思维一文强调九宫正始以该谱为重要的参照,才最终成就了曲谱中值得信赖的典范;李光辉南音三籁在曲律学史上的价值一一以沈璟南词全谱为参照也以该谱为参照考察了南音三籁对其曲律成就的接受、提升与传播。周维培:沈璟曲谱及其裔派制作,文学遗产1 9 9 4 年第4 期。(清)王正祥:新定十二律昆腔谱序,载郭英德、李志远纂篓明清戏曲序跋纂篓第1 1 册,第5 4 2 6 页。程芸: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文学遗产2 0 0 0 年第5 期。王

23、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 0 0 8,第2 9 一3 1 页;石艺:沈璟曲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 0 1 1,第3 7 一3 8 页;杨伟业:南曲宫调体系的首次构建一沈璟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 0 1 4,第1 0 1 3 页;魏洪洲: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 0 1 5,第1 0 3 一1 0 8 页。李冠然:沈璟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 0 1 1,第5 5 一5 8 页。黄振林、储瑶:“古体原文”与南曲九宫正始的曲学思维,戏曲艺术2 0 1 5年第1 期。李光辉:南音三籁)在曲律学史上的

24、价值一一以沈璟南词全谱)为参照,厦门7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1 6 年第2 期。207202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三)制制谱理念的考察南曲全谱的的制谱理念在上文的体例内容、编修源流方面即有体现,如实用性、崇尚北曲等。于此之外,研究者又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如叶长海沈璟曲学辩争录充分肯定南曲全谱广泛收录宋元南戏为例曲的做法,认为“是以古南戏”为旗帜来反对明曲坛一百多年来“时文的积习和流弊。在形式上有似于中唐的古文运动”,评价不可谓不高。此后研究者往往由此切人,如周维培在曲谱研究中据此对有关该谱“以坊本为据”的批评做出一定平议;刘明今沈璟南曲全谱订律的背景、取向及与昆山腔发

25、展的关系一文,肯定沈璟从整理宋元戏文旧本人手探讨南曲规范的思路,认为其回应了万历中期曲坛对南曲声律规范的吁求。此外,吴敢从尾声名称演变看沈璟南曲全谱的编纂宗旨归纳出该谱信实、简约、规范的编纂宗旨;魏洪洲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总结出该谱“兼容并包”“求全求备”“全面细致”的求全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发掘出南曲全谱的学术性特征。如李真瑜沈璟治曲初议认为,沈璟自觉地运用推理论证法和考据法,“比较明确地注意到版本的区别、文献与舞台演唱的比较,广泛采用了本证和旁证的方法,不明之处并不妄下断语”,体现了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魏洪洲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认为,沈璟力求人谱文献的真实可靠、重视戏曲版本、慎于下断

26、的态度体现出“求真求实”的原则,提叶长海:沈璟曲学辩争录,文学遗产1 9 8 1 年第3 期。2周维培:曲谱研究,第1 2 3 一1 2 4 页。刘明今:沈璟南曲全谱订律的背景、取向及与昆山腔发展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 期。吴敢:从尾声名称演变看沈璟南曲全谱)的编纂宗旨,载刘俊鸿、孙悦良主编2 0 0 8 年沈璟暨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 7 0 1 7 2 页。魏洪洲: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 0 1 5,第9 4 一1 0 3 页。6李真瑜:沈璟治曲初议,文学遗产2 0 0 3 年第5 期。2082023年第1 辑总第三十七辑厮耘学刊升了戏曲

27、格律谱的学术品格,促进了曲谱由重实用向兼重学术的转型。对南曲全谱学术性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前辈学人对该谱纂修不严谨的批评要言之,研究者对南曲全谱编修特色的考察,在契合汤显祖、王骥德等明清时人观点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比较深人的探讨;近二十年间更是对曲谱的编修源流、制谱理念尤其是其学术性方面进行发掘,转向更深人、更丰富的层面,显示出了一定的开拓性。三发掘南曲全谱的理论价值关于南曲全谱的价值,除其指导作曲的实用价值以及前文所述文献价值之外,研究者逐渐注意到其在曲学方面的理论价值,并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了发掘和探讨。(一)阐发沈璟的曲学思想沈璟是晚明的曲学大家,在其所撰的多种曲学著作中,唯有

28、南曲全谱完整传世,因此借助该谱考察其“格律论”“本色论”“斤斤返古说”等核心曲学主张,成为研究者的共识。钱南扬谈吴江派指出沈璟的“严守格律”重在四声阴阳、句法和用韵,【二郎神】论曲套数是理论,南曲全谱是实例,二者相互表里;而“崇尚本色”可由其在谱中对宋元戏文的赏识看出端倪。叶长海沈璟曲学辩争录肯定“格律说”对戏曲创作的积极作用,也注意到该谱在格律上的变通,认为谱中刻意追求的“本色”既是戏曲创作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有兼具当行、推举拙调、吸收民间俗语的丰富内涵,而“斤斤返古”体现为推崇作为宋元旧范的戏文,以古剧的传统反魏洪洲: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 0 1 5,第1 0 3

29、 一1 0 8 页。钱南扬:谈吴江派,载钱南扬汉上宦文存,第6 6 一7 4 页。209202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对时剧的弊端,由此指出沈璟的主张“全面地奠定了南曲曲学研究的基础”。朱万曙沈璟评传将“格律论”与“本色论”作为沈璟倡导的“场上之曲”主体来考察,既指出该谱对“案头之曲”格律不明之弊的纠正,也从谱中发掘出戏曲应有生活气息、语言宜浅近通俗、词意宜“不深不浅”等本色论内涵,由此认为该谱建立了“一整套南戏传奇的曲牌格律体系”;后在“案头”与“场上”明中叶戏曲创作技术性难题与沈璟的曲学贡献中,又进一步将该谱视作沈璟曲学对曲词格律技术性难题的化解方案。近年来,学者延续了

30、以上探讨,如程芸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刘明今沈璟南曲全谱订律的背景、取向及与昆山腔发展的关系等对“斤斤返古”的评价,与叶长海的观点一脉相承;石艺沈璟曲学研究关于“格律论”“本色论”的阐发,显然是对钱南扬、朱万曙等观点的承袭与推进。(二)探讨曲律的曲学意蕴南曲全谱在宫调、曲牌、曲韵、尾声等方面的编修特色,表现出对曲律的重视,其中包孕着丰富的曲学意蕴。早在2 0 世纪3 0 年代,青木正儿就已通过比较该谱与太和正音谱同一宫调内相同曲牌的句格,认为南北曲在音乐曲调上,“始出同源,寻各生变化,遂至为南曲北曲之别也南曲北曲全然各成流派,而呈曲调曲情大异其趣之结果也”。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对该谱曲律的考

31、察有较为系统的探讨和推进,也注意到以该谱为代表的曲谱“有关宫调曲牌、板式韵律、平厌下叶长海:沈璟曲学辩争录,文学遗产1 9 8 1 年第3 期。1朱万曙:沈璟评传,第5 2 页。朱万曙、朱雯:“案头”与“场上”明中叶戏曲创作技术性难题与沈璟的曲学贡献,文艺理论研究2 0 1 7 年第4 期。程芸: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文学遗产2 0 0 0 年第5 期;刘明今:沈璟南曲全谱)订律的背景、取向及与昆山腔发展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2 0 0 5 年第1 期;石艺:沈璟曲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 0 1 1,第2 6 3 4 页。【日】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蔡毅校订中国近世戏曲史,第

32、3 6 7 一3 6 8 页。210总第三十七辑2023年第1 辑耘学刊字等方面的讨论及研究,构成了明后期曲学的主潮”,乃至影响了明末清初重曲律的曲学之风的形成。具体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宫调方面。石艺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对南曲宫调、曲牌的规范化一文指出,沈璟是从实用性角度对“九宫”与“十三调”体系进行归并删减的;至博士学位论文沈璟曲学研究进一步强调这是沈璟对场上之曲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南曲曲律文人化后出现的缺陷,却也对原有九宫体系造成破坏。杨伟业南曲宫调体系的首次构建-建一一沈璟南曲全谱研究一文认为,该谱模仿“北九宫”构建的宫调体系,正式建立了南曲的创作格律规范,同时使“南九宫”和“十三

33、调”体系成为一种被默认的事实,影响了后世所有南曲谱的编纂及相关理论研究。曲牌方面。许莉莉论沈璟曲谱中的“本调”概念具体分析了谱中每一例“本调”的用法,认为这体现了沈璟与时俱进的曲学观。黄思超论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的集曲收录及其集曲观一文指出,沈璟对谱中收录的集曲,主要关注曲牌考订、平正误、用韵与宫调讨论以及俗唱订正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以“本调”为准的集曲观。林佳仪曲谱编订与牌套变迁第五章“晚明南曲曲牌又一体研究一一-以旧编南九宫谱、增定南九宫曲谱、南词新谱收曲为例”,围绕旧编南九宫谱南曲全谱南词新谱去追溯“又一体”曲牌之发展变迁,指出“又一体”是曲牌体式变化之总名,彰显了晚明南曲曲牌的变化与流动

34、。周维培:曲谱研究,第3 8 8 一3 8 9 页。石艺: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对南曲宫调、曲牌的规范化,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3 期。石艺:沈璟曲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 0 1 1,第4 0 一4 6 页。杨伟业:南曲宫调体系的首次构建一一沈璟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 0 1 4。许莉莉:论沈璟曲谱中的“本调”概念,载刘俊鸿、孙悦良主编2 0 0 8 年沈璟暨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 8 2 一1 9 6 页。黄思超:论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的集曲收录及其集曲观,戏曲学报2 0 0 9 年第6 期。林佳仪:曲谱编订与牌套变迁第五章“晚明南曲曲牌“又一体”研

35、究一一以旧编南九宫谱、增定南九宫曲谱、南词新谱收曲为例”,(台北)政大出版社2 0 1 6 年版,第1 6 1 1 8 3 页。211202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值得一提的是,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认为该谱对曲体流变的注意、对曲牌本身的考证与梳理,凸显出明确的“曲体意识”;王小岩清代王扶词曲合考考论注意到该谱对词调与曲牌字数、格律的比较,认为沈璟率先展开了对词曲演变中格律变化、曲谱发展脉络的探索。这些都拓展了南曲全谱曲律研究的空间。曲韵方面。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通过考察谱中对韵部的规范,指出沈璟虽提出了一些曲韵主张和原则,然而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俞为民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对

36、南曲曲律的规范一文,则肯定了沈璟在谱中注明韵位的做法,以及对用韵规则的总结与指示。石艺沈璟南曲韵选研究通过分析该谱对例曲用韵的评价,认为其中明确体现出沈璟关于南曲“严而不杂”的用韵原则尾声与联套方面。这是南曲全谱各宫调“尾声总论”所涉及的两个内容,研究者或倾向于探讨尾声,如吴敢明代南曲剧套尾声初探肯定“尾声总论”推进了曲学史对尾声的讨论,促成了尾声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点板谱例;或倾向于探讨联套,如周维培曲谱研究认为,以“尾声总论”为中心总结南曲联套的体例和方法是沈璟的独特贡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又如石艺沈璟曲学研究指出,“尾声总论”以曲组为联套基本单位、曲组内部结构固定、尾声格律随曲组旋律而变化等

37、特征,实质是“对场上之曲的极大重视”;或将二者并论,如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指出,沈璟对尾声格律的总结与规定,既尝试确立南曲尾声的使用规范,又试图以尾声为参照为南曲联套确立一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 0 0 8,第4 2 一4 4 页。王小岩:清代王扶词曲合考考论,文学遗产2 0 2 0 年第6 期。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 0 0 8,第5 3 一6 3 页。俞为民: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对南曲曲律的规范,文化遗产2 0 1 3 年第1期。石艺:沈璟南曲韵选研究,载曲学第4 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6 年版,第474476页。吴敢:明代南

38、曲剧套尾声初探,载廖可斌主编2 0 0 6 明代文学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7 0 2 7 0 3 页。7周维培:曲谱研究,第1 2 5 页。石艺:沈璟曲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 0 1 1,第7 4 一7 5 页。2122023年第1 辑总第三十七辑厮耘学刊定之规要言之,研究者对南曲全谱理论价值的发掘,在阐发沈璟核心曲学思想方面已讨论得较为充分,而通过探讨曲律中体现出的曲学意蕴,对沈璟及其曲谱所蕴含的曲学主张也进行了新的研讨。四考索南曲全谱与戏曲史的关系20世纪上半叶,研究者对南曲全谱与戏曲史的关系仍倾向于整体性的评价,如青木正儿认为该谱“神益曲坛处甚多,其功绩

39、至今终不可没”,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称该谱“为作曲者的南圭”,等等。与此同时,研究者也注意到了该谱之于戏曲史的特殊意义,即提供了辑宋元南戏的宝库。其时,戏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刚刚起步,当学者以现代学术目光审视古代戏曲发展时,会发现宋元戏曲史的书写对曲谱有非常大的依赖性,如九宫正始全本被发现后,学者们首先想到“可借以辑已佚的元剧”。而在此之前,如赵景深宋元戏文本事、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等著作,则主要借助南曲全谱对宋元南戏进行辑,其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段戏曲史“失去了的环节”自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尤其是2 0 0 1 年昆曲人选联合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南曲全

40、谱与昆曲发展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并且形成了一些共识。例如,周维培指出该谱是沈璟对“方兴未艾的昆腔传奇创作呕需规范化的理论总结与实用性的技法介绍”之回应,刘明今认为该谱的纂修与昆山新腔无法为南1王莉珍: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 0 0 8,第6 8 一7 0 页。【日】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蔡毅校订中国近世戏曲史,第1 6 1 页。2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8 6 4 页。3陆侃如、冯沅君:南戏拾遗,“导言”第1 2 页。钱南扬辑录宋元戏文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前言”第1 页。周维培:沈璟曲谱

41、及其裔派制作,文学遗产1 9 9 4 年第4 期。213202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曲创作提供文字格律规范有关,都认同该谱与昆曲创作的现实需求有关。再如,黄仕忠明代戏曲的发展与汤沈之争一文将该谱视作为即将走上鼎盛期的昆山腔编纂的“一部标准化的曲谱”,程华平沈璟曲律理论的成因与评价认为该谱“为新起的全国性剧种昆曲提供了标准化的曲牌规范”,都意在该谱对昆曲创作的指导意义。又如,朱万曙指出该谱“总结的是以昆山腔为主体的传奇曲牌格律体系”,周维培肯定该谱促进了昆曲传奇艺术体制的确定与理论总结,吴敢也认为该谱是昆曲官腔“订腔制谱的及时总结”,都强调该谱对于昆曲发展的总结意义。不过也

42、有学者对此有所质疑。例如,程芸指出沈璟所维护的“律”、所倡导的“腔”同新兴昆腔曲唱的声律传统之间存在较大出人,李冠然也不认同该谱系统建构了昆曲传奇的格律体系,二者都质疑该谱与昆曲发展的直接相关性。再如,刘明今虽认同该谱与昆腔之间的关系,却明确强调该谱“是对有关南曲声韵格律问题的全面总结”;俞为民也认为该谱对南曲曲律所做的具体规范,弥补的是水磨调产生后南曲格律与腔格变异的弊端:二者都意在将该谱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曲。又如,魏洪洲虽认同该谱是“昆腔曲谱”,却强调其所针对的是吴中清唱,而非传奇戏曲。刘明今:沈璟南曲全谱订律的背景、取向及与昆山腔发展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2 0 0 5 年第1 期。黄

43、仕忠:明代戏曲的发展与汤沈之争,文学遗产1 9 8 9 年第6 期。程华平:沈璟曲律理论的成因与评价,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 9 9 4 年第4 期。朱万曙:沈璟评传,第6 3 页。5周维培:曲谱研究,第1 2 8 页。吴敢:从尾声名称演变看沈璟南曲全谱的编纂宗旨,载刘俊鸿、孙悦良主编2 0 0 8 年沈璟暨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 7 1 一1 7 2 页。程芸:沈璟“合律依腔”理论述评,文学遗产2 0 0 0 年第5 期。李冠然:沈璟南曲全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 0 1 1,第6 0 一61页。9刘明今:沈璟南曲全谱)订律的背景、取向及与昆山腔发展的关系,中

44、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 期。俞为民: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对南曲曲律的规范,文化遗产2 0 1 3 年第1期。魏洪洲:明清戏曲格律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 0 1 5,第1 1 6 页。214总第三十七辑2023年第1 辑厮耘学州总体来说,研究者对南曲全谱的编修动机是否与昆曲发展直接相关的认识尚存分歧,但对该谱为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则认知较为一致,周维培更是通过统计,直观呈现出该谱对昆曲作家的培养、对昆曲剧本创作的推动以及对著名曲家的影响等。要言之,现有研究对南曲全谱与戏曲史关系的考索,主要集中在其与宋元南戏、与昆曲发展这两个方面,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但就其与整个元明清戏曲史的关

45、系而言仍有较大的发掘空间。五研究的展望综上所述,南曲全谱的百年研究,从文献价值的彰显到编修特色的考述、理论价值的发掘、与戏曲史关系的考索,逐渐地内化、深化和细化。这是其间曲谱研究的缩影,表明古典曲谱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和戏曲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曲谱之学如何在百年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对此,已有学者提出相应策略,笔者则拟从以上四个层面人手,围绕南曲全谱的深人研究提出可行的设想与建构。就文献层面而言,一是对南曲全谱进行全面准确的整理,这一点无论是对该谱作为经典曲学著作的研究,还是对其与戏曲发展关系的考察,抑或对明清其他曲谱的整理,都有重大意义;二是充分发挥谱中所收琵琶记荆记拜月亭记等例曲对于戏

46、曲整理的校勘价值,这是对姚华、王古鲁等前辈学人校勘理路的进一步传承。就编修层面而言,一是以南曲全谱为中心,考察曲谱作为曲学批评综合形态的文本特征、体例演进以及编修观念的变迁,进而探讨曲谱在古代批评文体范畴中的意义;二是深人探讨南曲全谱的学术性特征,特别是以该谱为核心的曲谱流派与明末清初学术之关系,进而推及整个曲谱编修中学术品格的考察,为曲谱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周维培:曲谱研究,第3 8 0 3 8 6 页。黄振林:明清曲学批评论稿第十四章“传统曲谱与戏曲关系研究的新视角”,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1 8 年版,第2 4 3 一2 5 2 页。2152023.No.1沈璟南曲全谱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47、就理论层面而言,一是发掘南曲全谱曲律要素中的曲学意蕴,如在对谱中涉及词调进行注释考辨后,可见其对词曲递变的关注远比同代人深入,应有其词学史、词调演变史的意义,现有研究虽已谈及却未深人探究;二是在此基础上,全面深人地探讨沈璟的曲学思想、南曲全谱对“曲中心”曲学理论的总结意义,以及曲谱的理论价值等。就戏曲史层面而言,应跳出以昆曲发展为限的研究思路,一是谱中对元明南戏的收录与批评构成了南戏经典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提供了考察戏曲史公案如“名剧之争”“汤沈之争”的新视角等;二是探讨该谱对戏曲创作、曲谱曲选、戏曲评点(如幽闺怨佳人拜月亭)、戏曲改本(如牡丹亭)的影响,这有助于回归戏曲史发展的现场等。要言之

48、,自沈璟南曲全谱出现后,曲谱不再“似集时义,只是遇一题便检一文备数”,而是引人注释、强化考辨,涉及诸多琐细内容,促使曲谱成为包蕴着复杂性的特殊而综合的批评形态。研究者不应回避这种琐细,反要趋近曲谱编修者的心理,深入曲谱内部细读文本,以现代学术研究者的理论思维,从零散、烦琐、琐细的曲谱内容中抽绎重要的曲学问题。这一实践,不但意味着曲谱研究思路的转变,或许也能促进曲谱研究新范式的形成。1(明)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曲律注释,第3 2 7 页。386总第三十七辑2023年第1 辑耘学刊Imperial Examination Friendship,Discussion and the Poetr

49、y Alliance ofRestoring Daya: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Latter Seven Scholarsfrom Hidden to ObviousWei Roujia/175Abstract: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Xu Shuofang,Liao Kebin,ZhengLihua,Zhou Ying and other scholars,the detailed association process of the“Latter Seven Scholars”(h o u q i z i)h a s b e c

50、o me n e a r l y c l e a r.H o w e v e r,t h 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at they already had before the association,theimportant differences with Xie Zhen,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oems of FiveScholars,which as an official sign of association,and the“Former SevenScholars(q i a n q i z i)s t i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