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工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卷
任课老师: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注意:请将以下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道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禁忌、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B.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德逐渐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2、“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这段话表明了( A)。
A.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是矛盾统一体
B.人都是利己的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D.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3、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C )。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改革创新 D.为人民服务
4、“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这说明(C )。
A.没有个人利益就不可能有集体利益
B.集体主义坚决排斥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
C.广大人民只有靠集体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正当利益
D.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内涵
5、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有关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不正确的是( A )。
A.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政治和文化也应逐渐一体化
B.无论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D.经济全球化为爱国主义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6、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表明了( A )。
A.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已任的基本特征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实践的方法
D.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7、下列有关道德对于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B )。
A.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C.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D.道德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外在动力
8、“凡存在着总是时刻希望着什么,凡希望者总是时刻在相信着什么。”这句话表明( C )
A.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B.人的需要必然影响着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
C.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存在方式
D.存在是人生的状态
9、爱因斯坦说:“我评价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这表明了( B )
A.一个人首先满足个人的利益,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B.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C.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放弃个人的利益追求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10、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D )
A.中国共产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广大人民群众
1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B.统治阶级的规则就是法
C.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D.统治阶级的行为就是法
12、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处理人事争议的途径有以下( B )四种。
A.申诉、调解、仲裁、诉讼。 B.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C.抗诉、控告、仲裁、诉讼。 D.协商、申诉、仲裁、诉讼。
13、在某市公安局实施的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C )。
A.对聚众赌博的甲给予行政拘留
B.对故意破坏公园花卉的乙给予警告
C.对在市区夜间施工情况作出相关规定
D.对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丙给予罚款
14、依照我国民法规定,下列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D )。
A.12周岁的中学生甲 B.18周岁的大学生乙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20周岁的丙 D.6周岁的小学生丁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下列属于劳动者权利的是( D )。
A.完成劳动任务 B.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16、“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体现了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量刑规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17、下列有关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描述正确的是( D )。
A.《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拘役、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等。
B.《集会游行示威法》遵循:政府依法保障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综合整治原则。
C.《环境保护法》是于2003年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D.《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有:依法管理原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18、王某在某电脑公司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后因电脑频繁死机,王某与电脑公司发生了纠纷,对此纠纷的解决途径不包括( B )。
A.王某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B.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王某可与某电脑公司协商和解 D.王某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19、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在离婚时( D )是不受特殊保护的对象
A.无重大过错的现役女军人 B.女方怀有半个月的身孕
C.有八个月大的婴儿的母亲 D.女方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
20、我国刑法体系的主刑包括( C )
A.死刑、有期徒刑、管制、拘留 B.死缓、无期徒刑、拘役、管制
C.死刑、拘役、管制、有期徒刑 D.死缓、无期徒刑、拘役、罚金、
二、案例分析(共40分)
1、材料一: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里提出了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冲突和经济冲突成为世界纷争的主要根源,如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间的冲突。这一理论发表后引起了世人的诸多争论。进入21世纪后,随着“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国际争端的频繁出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材料二:“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09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世界和谐论的观点。
材料三:“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瑞典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罗多弼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发表了题为《中西文化差异没那么大》(2009.11.12)的文章。
问题:(1)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所提到文明冲突与世界和谐的观点?
(2)未来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能产生普世的价值观吗?如果有,你认为应包括什么?
2、2009年12月4日,尼泊尔内阁在珠穆朗玛峰脚下召开会议,总理内帕尔在会上呼吁:“我们正在经历异常的气象。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为后代考虑……我恳求大家(帮助)减少气候转变对珠峰及喜马拉雅山区的损害。”全球气候变暖,自然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在《京都议定书》到期的2012年之前再缔结一份全球节能减排协议。尽管多数国家和民众都已意识到全球的环境变化和气候灾难的频繁出现,但这次大会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的团结高效。会场里面,富国与穷国之间为争取各自承担的减排责任争吵不已,穷国说富国应多承担减排指标,富国则要求应一视同仁。会场外面,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和人士述说着自己的环保诉求。
问题:(1)目前,世人都已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但涉及到具体做法时,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又总是徘徊在发展经济与节能减排、生活舒适与环保节约的矛盾之中,结合案例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应如何担当起环保的责任?
3、下面是有关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的两个案例:
2009年11月6日,江苏淮安市淮阴区的周翠兰推着自行车走街串户卖豆饼,途中捡到1700元现金。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后,让她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失主坚称丢的是8200元,要求她返还另外的6500元,并将其告上法庭。25日上午,周翠兰与另一位目击者收到了法院传票。后经法院调解,当事人撤消了起诉。
2009年9月,武汉警方鉴于汉口火车站附近行骗人员猖獗,有外地旅客频频受骗,便在火车站附近悬挂了醒目的警示牌:“民警提示: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而后,有外地旅客想要询问线路等事宜,屡遭路人的拒绝。
问题:(1)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现代公共生活中陌生人交往时信任度低的原因?
(2)中国传统中有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传统,在公共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如何把握信任与堤防的界限?
4、进入大学校园后,校园里琳琅满目的学生组织让人应接不暇:学生会、团学会、各类学生社团等等。大学生们对于这些学生组织贬褒不一:有人说大学里应该参加这些学生组织,这样可以锻炼社交能力、扩大交友圈子、开阔人生视野,是大学生活中难得的体验和历练;也有人说现在的高校学生组织就是个名利场,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这里处处可见,学生干部身上的官僚习气,管理运转中的拖沓低效,一些竞赛评奖时的内部黑哨,名誉利益前的你争我夺。
问题:(1)你如何看待大学校园生活中的各类学生组织?
(2)如果你在学生组织(或校园生活)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你如何应对?
5、2009年11月5日晚九点左右,在杭州下沙大学城学府街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刚下课的大学生刚刚蜂拥出来。人群中突然开进一辆蓝色福特车,一个浑身赤裸、腰间挂一块白色小布的男生从车里钻出来,以百米的速度冲刺,跑了50多米后,他突然一把扯下腰间的白色小布,以完全赤裸的姿态转身冲回福特车,站在车门后面。男生举手向围观人群示意,说了一句话:“谢谢大家。”随即钻入车内,绝尘而去。
该男子为下沙某大学国贸专业学生,今年即将毕业,家境中等。当有人他为什么要“裸奔”,这位胡同学语:“我觉得学校很沉闷,我愿意为大家示范什么叫激情,在这么沉闷的环境里,能够娱乐大家,娱乐自己,也是始终不易的。”据其同学介绍,胡同学读到大三时总共59门课,有35门课没有通过,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他已经很难毕业。他的舍友对他的评价是:很奔放,有思想,不随大流,杂书看得多,经常会半夜起来写诗,虽然成绩差了点,但比谁都像个知识分子。
问题:(1)你如何看待胡同学的行为和观点?
(2)你如何评价你的大学生活?
6、《南方周末》(2009.12.10)报道,2009年下半年以来,重庆审判史上出现了多起涉黑案审判,而北京多位刑辩的名律师也将齐聚重庆,为其中的文强(重庆市前公安局局长)、陈明亮等涉黑案辩护。这些律师中有的曾供职最高检,有的曾供职最高院,他们都曾在多起轰动全国的大案中成功辩护。因为替涉黑案辩护,这些律师遭遇网络骂名,有人说他们是这些涉黑案的“狗头军师”、有人说“黑老大有钱就能请到大律师,这些律师应该与涉黑同罪!”面对网络上的骂名,这些名律师坦然面对,“够黑社会就定,不够该定什么就定什么。”、“社会总会进步到那一天,律师为黑社会辩护不会再遭骂。”、“这也说明我国的普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地开展。”
另据《钱江晚报》(2009.12.15)报道,重庆市打黑除恶系列案件相继进入司法审判程序,北京知名律师李某来渝代理涉黑头目龚某的案件时,竟向当事者面授“翻身招数”,如教唆当事者家属串供、谎称受审时遭遇刑讯逼供、向法庭提供虚假证据予以翻供……目前,因涉嫌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李某已被检查机关批准逮捕。
问题:(1)你如何看待律师为这些涉黑案嫌疑人提供辩护?
(2)结合案例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理解?
7、2004年8月1日晚11时许,黄中权在一宾馆门口等客,两名年轻男子上了他的车。在一僻静处,两男子用刀架住黄的脖子后,抢走黄中权身上的200多元现金和手机。当两男子拦下一辆摩托车准备逃走时,黄中权用车头撞在摩托车前轮上,两男子被逼跳下摩托车,继续逃跑。黄中权驾车将其中一名20岁出头的男子逼在一处栏杆内,双方僵持了10秒钟左右,在该男子继续逃跑时,黄中权紧随其后将其撞倒,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
问题:(1)黄中权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2)构成犯罪的要件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