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巨型观点·主旨
理论建构:言语是如何获得的
发展历程:言语发展的阶段
因素分析:语言发展受环境影响
言语训练要从0岁开始
精彩片段:
儿童满l岁,就能懂得成人说出的某些词。当成人说出这些词的时候,儿童就用定向反应或运动反应来回答。例如,成人问:“小猫呢?”儿童就会注视小猫或转头去找小猫。成人问:“饼干呢?”儿童就会把饼干放到成人嘴里。1岁以后,儿童也能说出某些词,但是数量非常少,这只能算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开始。
经验·建议:
呼应宝宝的咿呀学语
做抚触时说儿歌
让宝宝描述“我的一天”
给宝宝讲故事
和宝宝一起玩游戏
精彩片段:
年龄
语言发展
给妈妈的建议
1~2个月
会辨认照顾者的声音
辨别哭声,给予充满爱意的悉心照顾
4个月
会看说话者的嘴型
说话时让孩子看到嘴型,每次照料时多对孩子说话
6个月
发出音节(咿呀声)
多说应答性的话,缓慢的重复常用的词句
10个月
懂得语词有含义
让孩子多听大人说话,边看图画边对孩子讲
(引文)初来这个世界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学习、不会学习,恰恰相反,他就像一块海绵,无时无刻不在吸收来自成人和环境的言语刺激,为真正的言语形成做着发音和理解方面的双重准备。
那么,言语是如何获得的,宝宝学习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听我们为你解析。
(大标题)与孩子的语言交流从出生开始
某一天,宝宝还在和妈妈咿咿呀呀;某一天,宝宝清晰地喊出了第一声“妈妈”;某一天,宝宝会表达他的需要了;某一天,宝宝说话时突然冒出了一个成语;某一天,宝宝叽叽喳喳什么都会表达了……宝宝在出生的头三年内就初步掌握了如此复杂的人类语言,是不是很神奇?这一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级标题)理论建构:言语是如何获得的
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儿童语言的获得进行了解释。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理论
学说
代表人物
观点
后天环境论
模仿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
儿童的语言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而获得的,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
强化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
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得的。儿童说话是对环境中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刺激做出语言反应。正确反应在得到承认的鼓励和奖赏后就能保持和加强,逐步形成语言习惯;错误反应由于得不到鼓励和奖赏,就会逐渐消退。
先天决定论
“LAD理论”
乔姆斯基
决定人类语言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亦即先天的、内在的语法规则系统。这种规则系统是在有限的基本语言素材基础上,通过先天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的复杂加工而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儿童根据这些规则就能产生和理解大量的语句,包括他们从未听到过的语句。
“关键期理论”
勒纳伯格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随着儿童的大脑和生理发音器官等生理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受到适当的外因的刺激,就能使潜在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机能转变为实际的语言能力,所以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
同时勒纳伯格还提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概念,他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两岁至12岁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的速度大为放缓。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
人类之所以有言语功能,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中先天就有专司言语功能的特殊结构(言语中枢),具有处理抽象语言符号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一级标题)发展历程:言语发展的阶段
宝宝学习语言是从理解词开始的。大约在6个月以后,宝宝能听懂一些词,1-1岁半儿童能理解的词的数量猛增。但是,儿童一般1岁左右才能说出少数几个词,而在1岁半以后,才“开口说话”。勒纳伯格发现了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事实:在语言发展中有些“里程碑”是普遍地依固定的次序而达到的。
(二级标题)宝宝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前言语阶段(0-1岁)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其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表现: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知觉和对语词的理解。
勒纳伯格
实足年龄
语言发展
4周
会辨认照顾者的声音
12周
比八周时啼哭显著减少;向他说话和点头时微笑,随着发出通常称为喔啊声的长而尖的声音,其性质与元音相似,音调有抑扬;这种喔啊声可持续达15~20秒。
16周
对人说话声音反应更明确了;转动头;眼睛似乎在寻找说话者;有时发出一些笑声。
20周
在类似元音的喔啊声中开始有像辅音的声音掺杂进来;唇部擦音,摩擦音和鼻音可常见;从声学方面看,儿童所有的发音和同环境中成人的语音很不相同。
6个月
喔啊声向类似于单音节发音的咿呀声转化;无论元音或辅音都不能很稳定地重现;最常发出的是像“ma”、“mu”、“da”、或“di”等这类声音。
8个月
反复发出同一声音(或更延长的重复)的情况多起来;音调的形式清楚起来;能用声音来表示强调和情绪。
10个月
发音中掺杂着声音游戏,如作咯咯声,或吹气声;似乎乐于模仿声音,但模仿总不大成功;开始能区别所听到的词语而作出不同的顺应。
12个月
同样的声序重现次数多起来,也出现了词(妈妈或爸爸);清楚地表现出对某些词和简单的命令(指指你的眼睛在哪儿)有所理解
第二阶段 言语发生阶段(1-2、3岁)其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儿童满l岁,就能懂得成人说出的某些词。当成人说出这些词的时候,儿童就用定向反应或运动反应来回答。例如,成人问:“小猫呢?”儿童就会注视小猫或转头去找小猫。成人问:“饼干呢?”儿童就会把饼干放到成人嘴里。1岁以后,儿童也能说出某些词,但是数量非常少,这只能算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开始。
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儿童似乎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语句的掌握也迅速发展。在儿童言语发展上这是一个跃进的阶段,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实足年龄
语言发展
18个月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多于3少于50个);仍有许多咿呀声,但现在发出的是有复杂声调形式的几个音节;不试图交流信息,而且也不怕别人不懂;说的话里可包含如谢谢你或到这儿这类的话;但没有把任何这些词汇项目结合为自然的双项词组的能力;理解进展迅速。
24个月
词汇增加到了50个以上(有的儿童似乎能叫出环境中每样东西的名字);开始自发地把词汇项目组成双词词组;所有的词组都像是出于自造;交际行为和说话兴趣明显增加。
30个月
词汇增加极快,每天都增加新词;咿呀声完全不见了;说话有了交际的意向;如果说的话未被成人听懂就感到别扭;说出来的话至少包含两个词,有许多还包含三个甚至五个词;句子和词组具有典型的儿童语法,这就是说他们很少逐字重复成人的语言;说出的话还不太好懂,虽则儿童间的个别差异很大;说给他的话似乎都能听懂。
3岁
词汇约达1000个;说出来的话约有80%甚至连生人也能听懂;语言中语法的复杂程度略与成人口语相似,但仍然会出现一些错误。
第三阶段 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儿童开始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又迅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实足年龄
语言发展
4岁
语言已相当具备;不合成人标准之处大部分在于风格而不在于语法。
4~6岁
为成语阶段,6岁说话流利,语法正确。
(一级标题)因素分析:语言发展受环境影响
语言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宝宝的语言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由于遗传作用是先天的,我们不做探讨,重在探讨后天因素对宝宝语言发展的影响。
环
境
因
素
文化因素
儿童成长是受到社会文化导向的发展过程,来自父母和其他成人的影响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作用,任何成人与儿童的交往行为都携带了某种社会文化的因素,并通过交流互动传递给儿童,而人类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代代相传。
语言环境
社会相互作用的语言获得理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强调儿童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语言发展与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量的多少有关,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多的孩子,其语言发展就快于其他儿童。
家庭环境
许多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儿童家庭环境和儿童语言发展的能力相关。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生活质量(活动的多样性、社会性沟通和互动、在儿童活动中成人的介入程度);家庭的素材条件(家庭的书本和玩具数量及多样性);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沟通策略、与儿童会话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对儿童语言发展造成影响。
教
育
因
素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显示,父母经常阅读育儿书籍,孩子的语言发展优于其他同伴。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有专门的教师、有系统的教材、教具等,这是家庭教育所无法取代的优点,研究显示,入园早的小儿语言发展好、园龄长的小儿语言发展也优于其他儿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受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一级标题)言语训练从0岁开始
初来这个世界的宝宝,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但他有一双敏锐的小耳朵,从出生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对他说的话他都听了进去。所以,妈妈可以根据语言发展的特点,给孩子相应的引导,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年龄
语言发展
给妈妈的建议
1~2个月
会辨认照顾者的声音
辨别哭声,给予充满爱意的悉心照顾
4个月
会看说话者的嘴型
说话时让孩子看到嘴型,每次照料时多对孩子说话
6个月
发出音节(咿呀声)
多说应答性的话,缓慢的重复常用的词句
10个月
懂得语词有含义
让孩子多听大人说话,边看图画边对孩子讲
1岁
说出有意图的词语
补充孩子想要表达的语词
1岁3个月
会说儿语、拟声词
慢慢地扩充语词
1岁6个月
知道东西都有名字
仔细听孩子想说的话,用浅显易懂的语词对幼儿说话
1岁9个月
复合词,词语的爆发(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
说话,念图书给孩子听,耐心听孩子说话
2岁
句子、连词的应用,副词、连接词
反复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多增加语词,进行语词游戏
2岁3个月
句子的爆发(200个语词以上)
多给孩子与同伴、老师说话的机会,
记忆歌词
2岁6个月
表达思想,会用未来式,懂得抽象概念的词语
办家家、简单的表演、说故事
选自《0~3岁幼儿的发展与保育》新民幼教图书公司
妈妈还可以参考下面的具体操作建议,给宝宝适当的语言刺激,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二级标题)呼应宝宝的咿呀学语
几个月大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当他们吃饱了、睡醒了,感到很舒适的时候,就
会活跃起来,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有的时候,还会发出类似于妈妈、爸爸的“ma-ma”、“pa-pa”的声音,这正是宝宝在自觉不自觉地锻炼他的发音系统。但这个时候宝宝的发音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他自己根本还不能理解这些发音的含义。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巧妙地利用宝宝的这些尚未成为语词的发音。例如,当宝宝高兴地发出“ma-ma”的音节时,如果妈妈能够马上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宝宝的视野里,并且慢速而清晰地说出:“妈妈,妈妈在这里。”次数多了,就会促使宝宝建立条件反射,进而把自己嘴里发出的“ma-ma”的音节和自己眼前这个妈妈的笑脸联系起来,“ma-ma”也就渐渐具有了意义。
(二级标题)做抚触时说儿歌
宝宝的言语熏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只要你是个够勤快又用心的妈妈。例如,在给宝宝做抚触的时候,别忘了和宝宝说点什么,妈妈可以自己编关于人体各部位名称的儿歌,向宝宝娓娓道来。如果没有合适的儿歌,也可以配合抚触的部位,依次告诉宝宝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叫什么。宝宝一边享受着抚触,一边听着妈妈柔声细语的儿歌,慢慢就会把名称和部位配对。
(二级标题)让宝宝描述“我的一天”
当宝宝语言能力提高,父母可以有目的地让宝宝叙述一件事情,比如描述一下他一天都干了些什么?今天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今天都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了?等等,孩子说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用心听,当孩子说完后,父母还要纠正不恰当的用词,然后再教给他两三个新的词。下次请宝宝叙述的时候,别忘了启发他运用这些词汇。
(二级标题)给宝宝讲故事
宝宝需要吸收大量的词汇和言语表达方式,他周围的语言环境越丰富,接触到的语言素材越多、质量越高,他自然也就学习得越多越快越好。父母更应该利用好的儿童读物来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言语学习素材,讲故事的方式最有效也最简便易行。讲故事的过程中吐字要清晰,避免错误发音,语音语调尽量生动活泼;除了言语的交流,讲故事时父母和孩子目光及肢体的交流对于理解故事的内涵也很重要。
(二级标题)和宝宝一起玩游戏
幼儿都是喜欢玩游戏的,要鼓励幼儿参加各种假装游戏,特别是主题角色游戏,宝宝在游戏中一块儿商量,确定游戏主题,编排故事情节,分配任务角色等,这都给儿童提供了言语交往的机会,使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理解新的词、新的思想以及做事的方式,使他们体验到已进入了一个假想的“卡车”,假想的“飞船”,或成为一名假想的“医生”等等。主题角色游戏或者会戏剧性游戏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言语发展,对他们的情绪、社会性和认知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