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现阶段浙江民营企业绿色营销滞后的表现及原因3.1绿色营销滞后的表现把“绿色营销”提高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这是顺应时代,防止企业丧失竞争能力的战略举措。在国内外形势的促动下,浙江部分民营企业开始实施绿色营销,比如企业开始关注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生产绿色产品成为部分企业的宗旨、也有一些企业已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营销技术绿色化成为他们的选择。但是,我认为从整体上来看,企业浙江民营企业在绿色营销方面还有着滞后的一面,主要表现在:(1)大多数企业营销目标尚停留在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增加的阶段。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待消费的态度,绿色营销追求可持续消费模式以提
2、高消费质量来减少消费数量,而传统营销则是刺激消费、鼓励消费更多数量。目前浙江多数民营企业在营销中工作的重点仍是刺激或激励消费者更多地消费产品。(2)大多数企业对绿色营销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化。近年来许多企业借绿色营销之名,行非绿色营销之实,为的是给自己树立所谓绿色形象。更有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采用欺骗手段,明明自己的产品不是绿色产品,但还是印有绿色产品的字样或贴上绿色标签。(3)绿色产品的质量不尽人意。部分企业延续传统产品的生产,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迫切感。尽管受国际绿色浪潮的影响也生产了绿色产品,但开发力度却远远不够,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4)产品的包装呈现非绿色
3、化。大多数企业为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竟打出了“金玉其外”的王牌,它们利用坚固、精美、豪华、的包装来蛊惑消费者,但这样的包装往往既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消耗了大量包装材料,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这绿色营销背道而驰。(5)资源保护尚未成为各类企业的营销原则、环境成本意识不强。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大量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6)绿色标志制度尚未引起部分企业的重视。由于绿色标志制度的非强制性,因而部分企业对获得绿色标志兴趣不大。企业在追求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问题,但问题若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解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无稽之谈。3.2绿色营销滞后的原因3.2.1绿色营销理念
4、要谈理念未建立在多数浙江民企中还未真正建立目前不少浙江民营企业对绿色问题引起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消费者绿色需求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环境问题所开拓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的认识;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另一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产都成了问题,更没有费用推行绿色营销。3.2.2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还未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浙江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和绿色消费知识的缺乏,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还没有形成主动的选择。在购物时,往往会注重质量、价格等因素,却很少考虑其使用
5、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不会关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真正的绿色消费者很少,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还未形成。3.2.3绿色营销企业面临成本和技术难题浙江多数民营企业沿用旧的生产管理方式,使企业陷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增长路径,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推行绿色营销,意味着企业对绿色产品的研发力度、技术、设备和绿色产品认证都有更高的要求,即便有的企业具备绿色营销的意识,也会因为实施的难度和成本等问题而有名无实。3.2.4绿色产品价格偏高绿色产品中包含着绿色成本,因为它要求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
6、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 较高,售价也比一般产品高出30%100%,这就会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2.5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全国尚未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绿色食品和蔬菜专门摊位、绿色产品连锁店在浙江的市场上很少见,尚未举办影响力较大的绿色产品的展销和贸易活动。3.2.6缺乏有效地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绿色营销作为一宗全新的营销思想,对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国从协调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资源政策,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从很大程度上引导和规范了企业经济活动。但是,环境资源政策在实施时,具体是采用经济手段或行政干预手段来保证环保目标的实现的。在执行过程中,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法难执的现象存在,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宏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