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音乐教育论文发表范文浅谈歌唱中高音的.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47138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育论文发表范文浅谈歌唱中高音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教育论文发表范文浅谈歌唱中高音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原上草论文网 收集整 万丈高楼平地起 ——浅谈歌唱中高音的唱法 田晓晗 孟程 新汶矿业职工大学(山东省莱芜市) 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 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 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 一、适可而止,保护嗓音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 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歌唱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之一,高音的训练,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讲求扎实,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计划、有方法、有标准的去训练,同时不可忽视中低音区的练习,只有这样控制自己,才能不断的、冷静的总结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不会为了一时痛快而使声带和喉部肌肉负担过重,不得恢复,以致沙哑甚至失声,而造成终生遗憾, 二、高音的歌唱 (一)先喊出高音来 一般来说,唱高声部的人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们从来不去用它罢了。一个女孩子从未受过声乐训练,一般只能唱到F2当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时,她会情不自禁的尖叫,而这一声叫,可能达到HIGH C以上的F3,但平时无论如何她也不会发出这么高的音来。所以不要有顾虑,要大胆的喊出高音来,多喊是有好处的。 (二)呼吸和姿势 我们如果也有机会碰见一件令人吃惊的事而失声尖叫,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个喊叫的姿势,再拿来唱高音,那就对了。唱高音不同于唱低音,是将气压成一条细线,冲击声带。当横膈膜的力量已经用到顶点,而无法加压时,就必须用腰力。肺叶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叶被肋骨所限制,不能再扩大,我们可以利用肺叶由下面的肋骨向外扩张。用腰力,是先用手插腰(这时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气时它自然的会起作用),把气吸到腰的四周,感觉到前后腰部膨胀起来,然后把气闭起来(张大口),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就会感觉到压力压住了上鄂,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三)越高越容易 当我们练到bb2时,应该说已经突破了高音的困难,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为唱这几个音的方法与唱bb2的方法并无大的分别。唱bb2时喉咙已开得比较小了,因为嘴越是张大喉咙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气来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气,是靠平时刻苦的气息练习得来的。 (四)支点与对抗 唱歌时,气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气柱越来越短,同时,小腹也向内收进来,帮助压迫肺中的气以一定的流量呼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把“支点”老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不随着气息的运用向上移动呢?但我们不可忘记,虽然“支点”随气息的呼出不断向上移,还是要保持那向下压的力量。试想,我们如果要拿到高处的东西,伸长了手仍拿不到,那么就要在脚下垫一个箱子,如果还是拿不到,只能再加一个箱子,这样“支点”不就提高了吗?怎么可能停在下面不动呢? 我们再看打气筒原理,活塞柄不断向上推,活塞也随之渐渐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压力,气息则从筒口喷出。如果将气筒打气原理比作人体的歌唱活动,即是说,横膈膜和声带的距离越来越短,所以支点也逐渐改变位置。 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 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声音自然就有了。 要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老师是关键。初学者若不通过教师的指点,几乎不可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声音,自己听与别人听是有区别的。因此,老师必须有相当灵敏的耳朵和聪明的智慧,对学生美好的声音能自如把握、准确分析,然后让学生通过锻炼得以和稳定,每一点进步都是非常的不容易,那是老师的方法加上自己的万分努力还有就是苦心的研究,总之声乐学习绝对是非常的艰辛的跋涉,但是喜欢的就不应放弃。 5 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原上草论文网 收集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