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5.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学习本课生字词,重点掌握“饯、脍炙、伫”这几个字的读音,理解词语“脍炙人口、誉满天下”的含义,能写出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4. 通过课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借景抒情的写法,搜集有关送别的诗歌,背诵积累。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课生字词,重点掌握“饯、脍炙、伫”这几个字的读音,理解词语“脍炙人口、誉满天下”的含义,能写出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借景抒情的写法,搜集有关送别的诗歌,背诵积累。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学习本课生字词,重点掌握“饯、脍炙、伫”这几个字的读音,理解词语“脍炙人口、誉满天下”的含义,能写出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知道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孟浩然与李白之间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4.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25《黄鹤楼送别》。
2齐读课题。这是一篇“文包诗”,是苏教版特有的体裁。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谁和谁送别?怎样送别?)
4归纳问题。
5过渡: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看看你能解决哪些?初读课文,大致了解。
二.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特别是加点的字。
饯行 脍炙人口 伫立 按捺不住 暂时 友谊
2. 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解释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这两个词写出了暮春三月怎样的情景?你能否用诗里的一个 词来概括?
杨柳依衣
依依惜别 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如何?
飞檐凌空
脍炙人口 这里指哪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誉满天下
3. 根据要求写出表示看意思的词语。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
表示从高处向下看(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凝视)(观察)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斜眼看(瞥)
表示拜访地看(探望)
表示上级查看(视察)
三. 理清课文内容
1. 扫清文字障碍后,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鹤楼送别》哪几小节写的是送别前,哪几小节写了送别后?
2. 据此给课文分段。
3. 交流分段,段落大意。
四. 作业
课:
家:1.习字册 2.抄词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3. 通过课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借景抒情的写法,搜集有关送别的诗歌,背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二. 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指名读,齐读。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交流
(1)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 ) 下( ) 尽( ) 唯( )
三. 体会惜别之情
1. 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诗人与朋友送别时怎样的心情?
2. 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3) 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4.小结写法:这就告诉我们,在表达人物的情感时,除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外,还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这就叫作“借景抒情”,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加以运用。
四. 拓展积累
1.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愿意背诵这一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吗?背诵古诗。
2. 你还知道有哪些写送别的诗?抄写其中送别的语句并背诵。早读检查。
附:几首送别诗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 作业
课:
家:1. 2.背诵有关送别的诗。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