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PR的相关理论知识
1. 非同步电除颤的适应症:心室颤动与心室扑动。
2. 同步电复律时,电流发放部位应为:R波降支的上1/3处。
3. 电除颤时,导致皮肤灼伤的原因包括哪些?
几乎所有患者在电复律后电极接触部位均有皮肤灼伤,可见局部红斑,尤其是操作时按压不紧,导电糊不足时尤为明显,无需特殊处理。
4. 乳癌切除术后,胸外按压部位是:胸骨下段。
5. CPR时,如何确保有效按压?
肘关节伸直,双肩正对双手;按压幅度为4—5cm,最理想的按压是可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完全回缩,血流在此期间可回流到胸腔,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要将手从胸壁上移开。
6. 电除颤时,两个电极板之间相隔距离是:10—20cm。
7. 使用简易呼吸器时,一只手按压时潮气量是:500—600ml。
8. 颈动脉搏动的解剖位置?
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男性以喉结为定点标志,食指、中指沿甲状环骨向侧下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9. 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是什么?
瞳孔缩小,表示大脑有足够氧和血液的供应;每次按压时有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60mmHg以上;刺激眼睑有反应;有自主呼吸出现;紫绀减轻,颜面、口唇、甲床及皮肤色泽红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