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层地热能取暖应用前景分析——以郑州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4635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层地热能取暖应用前景分析——以郑州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层地热能取暖应用前景分析——以郑州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绿 色 性 能 Green Performance绿色建筑2023年 第3期078浅层地热能取暖应用前景分析浅层地热能取暖应用前景分析以郑州市为例以郑州市为例沈志锋,李中华,程园园,王龙刚(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浅层地热能作为重要的绿色能源,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是我国亟待开发的新能源之一,但是郑州市及我国其他地区地热能利用率仍然较低。以郑州市为例,梳理了地热能利用的资源环境及政策环境,阐述了国内浅层地热能供暖使用的地下水源换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和高效换热井技术,并结合三个案例项目重点分析了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效益。研究发现地热能取暖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而

2、提出快速推广利用浅层地热能取暖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浅层地热能;技术对比;效益分析;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K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4X(2023)03-078-060 引 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人均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但是碳排放却要大幅下降1。2021年,Our World in Data的能源数据显示,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累计使用量约占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11.4%(在我国,这一比例为12.7%),以上这些能源并称为全球六大可再生清洁能源2。其中,浅层地热能是指赋存于地下200 m左右的岩土体、地

3、下水和地表水中且温度25 左右的可再生能源3。浅层地热能作为重要的绿色能源,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2014年,国家能源局、原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对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31个城市的浅层地热能的勘查评价工作,并于2015年完成对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的勘察评价工作。蔺文静等于2013年对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进行了第一轮评估。王贵玲等于2017年对中国地热资源(包括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潜力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显示,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 t,资源丰富、潜力巨大4。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国家要求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重点在具有供暖制

4、冷双需求的华北平原、长江经济带等地区,优先发展土壤源热泵,积极发展再生水源热泵,适度发展地表水源热泵,扩大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地域政策及环境的不同,目前地热能利用程度不高,笔者以郑州市为例,开展浅层地热能取暖的应用前景分析。1 地理环境及政策环境分析1.1 地理环境华中地区平原广阔,气候特征明显,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需求较多,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利用价值较高。郑州市地处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交界地带,是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首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对周边省市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根据韩玉龙的研究结论6,笔者了解

5、到郑州市区200 m深度范围内浅层地热容量为493.851012 kJ/,约等于燃烧16 854.38万 t标准煤所获得的能量,浅层地热能蕴含量丰富。按照地下水利用温差,夏季利用温差取8,最佳井距50 m,采用1抽2灌方式,确定郑州市区总换热功率合计591.03104 kW,折合为标准煤为98万 t。按照供暖负荷50 W/m2、制冷负荷75 W/m2折算可供暖与可制冷总面积,得出郑州市区浅层地热能可制冷总面积为520.38104 m2/a,可供暖总面积为487.85104 m2/a,相当于标准煤21.46万 t/a。郑州市区浅层地热能开发较适宜区与适宜区覆盖率共为94.92%,浅层地热能在郑州

6、市区可广泛开发利用。1.2 政策环境2016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关于地热能利用的相关政策,目的是促进地热能新能源的开发、鼓励研究新技术、保护环境且不浪费资源、结合低碳理念降低供暖成本。20162022年,我国发布的与地热能产业相关的文件如表1所示。Green Performance 绿 色 性 能绿色建筑2023年 第3期079 表 1 20162022年发布的与地热能产业相关的文件发布时间文件名称发布机构主要内容2016年3月关于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2017年12月关于加快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北方采暖地区燃煤减量替代的通知国家发

7、改委等六部委到2020年,浅层地热能在供热(冷)领域得到有效应用,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替代民用散煤供热(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区域供热(冷)用能结构得到优化,相关政策机制和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咨询评价、关键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2020年1月对检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深海、远海风电和深层地热能的研发攻关2021年2月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广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按照“以灌定采、采灌均衡、水热均衡”的原则,根据地热形成机理、地热资源品位和资源量、地下水生

8、态环境条件,实施总量控制,分区分类管理,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2021年4月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规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面积比2025年翻一番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地热能行业规范发展。20162022年河南省地热能产业相关政策如表2所示。表 2 20162022年河南省地热能产业相关政策梳理发布时间政策名称发布机构主要内容2018年4月关于印发郑州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

9、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加强我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示范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提高奖补资金使用效果2018年4月关于印发郑州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示范项目资金奖补政策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有序推进全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奖补资金管理2018年4月关于印发郑州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在当地可再生能源具备开发应用的条件下,有序开发浅层地热能供暖,按照“取热不取水、采灌平衡、以灌定采”的原则,鼓励开发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积极推进污水源热泵供暖2018年8月

10、关于开展地热能清洁供暖规模化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优先选择在地热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热资源禀赋、用能需求等要素,按照“采灌均衡、取热不取水”的原则,创建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效果显著的地热能清洁供暖规模化利用试点区域2019年7月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地热能供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省发改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建厅、水利厅坚持地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严格地热能供暖的监测监管,确保既不浪费资源、又不污染环境。鼓励开展地热能供暖的政策、模式、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降低供暖成本2021年12月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

11、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省人民政府积极推动浅层地热能、土壤源、地表水源热泵供暖制冷,扩大地热能在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公共建筑等区域供暖制冷应用,研究应用地热能发电技术,加强地下水源回灌监测管理。打造千万级地热能供暖示范区,到2025年,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能力5 000万 m2以上2 浅层地热能供暖主流应用技术及对比分析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积蓄在地下的无形自然资源,是地球深部的热传导和热对流与太阳辐射共同作用的产物,为地表一定深度内温度与距离地表1.5 m处不被阳光直接照射情况下的温度之间存在常年温差而形成的能量,属于地热资源的一部分7。浅层地热能供暖利用的原理就是通过直接抽取地下水或利用换

12、热介质等方式,把地能中的热量抽取出来,用于地表供暖,整个系统最关键的是地下取热技术。国内浅层地热能供暖使用较多的技术是地下水源换热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目前也出现了地热能高效换热井技术。2.1 地下水源换热技术地下水换热系统主要由抽水井和回灌井组成,抽取4090 左右的高温地下水,并将其直接用于建筑供热,再将冷却之后的地下水进行回灌。地下水换热系统的优点是直接利用地下热水,无需二次温度调节且换热效率高;仅需建设抽水及回灌系统,占用地下空间少、设备需求少、复杂程度低、投资较低。其缺点在于供暖效果和稳定性需取决于水资源量、回灌能力和设备使用寿命。突出问题是在细颗粒含水层,渗流作用偏差8,回灌率较低,

13、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并受到政策限制;地下水浑浊、含砂、硬度高、腐蚀性等问题,使得水井及抽水设备需要持续维护保养,后期成本增加9,最终导致不具备较强的普适性。2.2 地源热泵技术“U”型地埋管换热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源热泵技术,换热介质(一般以水为载体)在地下封闭循环,通绿 色 性 能 Green Performance绿色建筑2023年 第3期080a.高效换热井;b.U型管型地埋管换热器;1a进水口;1b出水口;2.岩石;3.回填料;4.土层;5.钢管;6.原浆;7.PE直管;8.热交换区a47658223141b1ab过人为制造换热介质与周边岩土的温差,实现热交换

14、。由于能提取到的地热能品位不高(约2030),不能直接为建筑供暖,需要增设热泵,将低品位地热能转换为高品位地热能,从而实现为建筑供暖。地源热泵埋管设计如图1所示。图 1 地源热泵技术埋管设计“U”型地埋管换热系统的优点是取热不取水,零排放,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可就地取材,对水文地质条件适宜性较强,地下系统基本不需要维护保养,普适性好。缺点是受PE管承压限制,埋管深度浅(小于120 m);单井换热效率低(约36 kW),需要埋管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投资较高,制约了地热能的推广利用。以河南省黄河迎宾馆地源热泵(一期)项目为例,为提高供热能力,采用双“U”型地埋PE管,其中单口井换热量5 kW,井深

15、120 m,井径180 mm,井间距5 m,换热井数量300口,埋管面积超过6 000 m2,换热井平面位置分布如图2所示。图 2 换热井位置分布2.3 高效换热井技术地热能高效换热井技术核心是高效能源井的设计,基于热传导基本定律,通过提高换热井管壁的导热系数、增大换热介质与岩土的温差、增大换热管与岩土的接触面积等方面,提高能源井换热效率。具体设计为:在钻孔中安装导热系数高的钢管,作为孔壁支护管,同时也是换热管,钢管的底部和管壁完全密封,在钢管内安装导流循环PE管,钢管的顶部做好密封,仅保留进出口。换热介质由侧孔进入,自上而下,在井底进入导流循环管,再自下而上,从顶部导流循环管中流出,实现井内

16、循环10。高效换热井与“U”型地埋管换热系统都属于封闭换热井,二者结构如图3所示。图 3 高效换热井与“U”型地埋管换热系统结构相比“U”型地埋管换热系统,高效换热井具有以下优点:(1)对孔壁采用钢管永久性支护,导热系数高,换热效率高,且不降低地层抗压、抗剪强度,不会对建筑物基础形成安全隐患。(2)采用钢管支护,可以增大换热井的埋管深度,可达300 m左右,从而扩大换热介质与岩土的温差,提高换热能力。(3)“U”型地埋管换热器包括一路进水,一路出水;高效换热井为两路进水,一路出水,换热介质在循环过程中与岩土的接触面积大幅度提高。(4)由于高效换热井的效率提高,在实际工程中,高效换热井的数量只有

17、“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1020,占地面积也大幅降低。(5)“U”型地埋管换热系统进水管和出水管都直接与周围岩土接触进行热交换,且间距只有几十厘米,换热介质和进水与出水管之间的岩土温差会逐步缩小,容易产生管与管之间的热积累。由于地埋管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按网格状排布,井与井的间距较小,则又形成井与井之间的热积累。当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换热介质进水热泵出水Green Performance 绿 色 性 能绿色建筑2023年 第3期081与岩土温差接近0时,地埋管进出水温差也接近0,形成热短路,导致整个系统瘫痪。高效换热井一般布置成单排或双排,井与井的间距较大,不易形成热积累11。3

18、 浅层地热能利用效益分析及案例笔者深入分析后发现,浅层地热能供暖效益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显著,其中,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他节能式供暖方案。由于浅层地热能分布广泛,可就地利用,适宜分散和集中开采,可以解决热电联产、天然气覆盖不到地方的供暖问题,浅层地热能供暖的发展前景较其他节能式供暖方案更有优势。笔者将详细阐述浅层地热能供暖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1 环境效益目前的供暖模式多数是由煤或燃气作为能源提供能量,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和粉尘排放,且气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能得到保障。与其他供暖模式相比,地热能供暖具有更好的节能性,同时具

19、有稳定性高、储藏量高、可再生和无污染等优点,节能减排效能显著,可以最大限度缓解气候变化压力,维持对环境最低水平的影响。因此,地热能供暖的环境效益显著。3.2 社会效益部分常规能源比较短缺且有条件开发地热能资源的地区运用热泵等技术,已成功利用地热能供暖,发挥其清洁、对大气污染极小、运行成本低、资源综合利用收益高等优点。目前,低碳建筑已成为国内外建筑界发展趋势,地热能供暖作为助力实现低碳建筑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社会普遍重视。3.3 经济效益随着地热能探测与开发利用技术的深入开展,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河南省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越的地质条件,据测算,河南省

20、18个地市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每年可利用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达到4 0851012 kJ/a,折合1.38亿 t标准煤12。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三个具体案例重点分析地热能利用的经济效益。3.4 案 例3.4.1 河南省某酒店地源热泵项目(融合地下水源换热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根据刘洋的研究13,笔者了解到该项目为河南省新郑市某假日酒店地源热泵系统,位于新郑市迎宾大道8号,酒店建筑总面积为14 200 m2,制冷供热面积为12 000 m2,地上6层,地下1层。本项目采用同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融合了地下水源换热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设有2口同井回灌井,整个地下水抽回水过程通过一口井密闭完成,回灌水被回灌装置

21、强制分流到34个回灌层面,扩大了回水面积,保证回水与地下土壤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加之回水与新的地下水混合,使其在回到取水位时能恢复到初始温度并处于稳定状态。按照刘洋的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3.75 t,参考本地电价0.56元/(kWh),通过计算得出,该地源热泵系统每年可节约能源成本60.97万元,本项目总投资216万元,业主单位3.5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相较于常规中央空调搭配燃煤锅炉的供冷供热方案,该地源热泵项目由于采用同井回灌技术提取浅层地热能,只需要2口井即可满足系统换热需要,大大降低了钻井费用和总投资成本,经过核算,比传统方案总投资减少18万元。同时,该

22、地源热泵系统可节约800 m2的机房和锅炉占地面积,经过计算,该项目每年可减少SO2排放2.68 t,减少粉尘排放1.34 t,节约用水18 259.2 t。根据河南省排污费征收标准和新郑市非居民生活用水征收标准,SO2排放每公斤征收1.2元,粉尘排放每当量征收0.6元,非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收费4.15元,工程寿命20年,利率选取5%,通过计算可得,与常规中央空调搭配燃煤锅炉的传统方案相比,该地源热泵系统的净年值NAV为89.68万元/年,即相较于传统冷热源方案,该地源热泵项目每年可节省成本89.68万元。3.4.2 山东省某农村地热能利用项目(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前蒋村“乡村CBD”位于山东省

23、鱼台县西南部,用地面积4 835 m2,建筑面积为1 026.55 m2,为单层建筑物,该项目正是依托“乡村CBD”建设项目开展。根据孟甲等人研究14,采用费用年值法15,以系统寿命35年计,计算得前蒋村地源热泵系统折合出投资费用为38.34元/(m2a),年维修费用为3.51元/(m2a),地源热泵可视为无人操作,无人工费;因建筑功能原因,前蒋村“乡村CBD”主要用电时间集中在白天,当地采用峰谷电价,据其实缴电费及用电量统计数据,其用电电价平均约为0.63元/(kWh)。该系统满负荷运行时,电费为5 066.60元,合单位面积取暖用电(燃料)费用21.50元/(m2a),故该系统取暖费用年值

24、约为63.36元/(m2a);据“中国电力知库”统计的电价数据计算,我国目前进行冬季供暖省份的平均电价约为0.49元/(kWh),因而竖直埋管型地源热泵系统在农村的推广使用绿 色 性 能 Green Performance绿色建筑2023年 第3期082过程中运行费用仍有下降空间。根据相关规范,与传统燃煤取暖相比,前蒋村“乡村CBD”采用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每供暖季可减少当地供暖燃煤量约32.83 t,减少SO2排放558 kg,氮氧化物排放197 kg,CO2排量78 321 kg,粉尘排放262 kg,灰渣3 282 kg,年节约环境治理费用9 260元,将为当地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3.4

25、.3 安徽省某住宅小区地热能利用项目(采用高效换热井技术)安徽省合肥市滨湖万象公馆小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居民小区,总占地面积为17.8 km2,建筑面积约为35.8万 m2,规划人口总数约为15万人。项目建造了600个高效能源井(300 m),设置了3个区域供冷供热能源站互为补充并互为保障,以增强能源供应的保障性。项目能源站的建设全部位于公共绿地的地下,不占用地上土地资源。计划总投资约为9.3亿元,热负荷为21 000 kW,冷负荷为27 000 kW,规划供冷、供热的建筑面积达300万至500万 m2,可为区域内的办公、商业、居民用户提供能源。目前,该项目已稳定运行5年。经工程验证,高效能源

26、井同地埋管换热器相比,单井取热效率提高9倍,释热效率提高5倍,布井数量和占地面积减少85%。与传统的空调、燃煤供暖相比,地热能源系统的使用每年将为住户节约成本达30%以上,节约标准煤约5 000 t以上,减少CO2排放量约1 515 t。3.4.4 三个案例的分析对比上述三个案例的分析对比如表3所示。表 3 案例对比分析案例名称河南省某酒店地源热泵项目山东省某农村地热能利用项目安徽省某住宅小区地热能利用项目应用场景酒店农村住宅小区所用技术地下水源换热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高效换热井技术用热面积/m212 0009413 000 000埋深/m260120300打孔数量/个218600运

27、行时间2015年2019年2017年投资/万元21620393 000年减少CO2排放量/t422781515年节约标准煤/t133.7532.835 0004 地热能取暖快速推广建议及研究结论(1)以地理环境适宜性为第一守则。资料显示,我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 t标准煤,可实现供暖的(制冷)建筑面积为320亿 m2;大陆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 t标准煤;埋深3 00010 000 m干热岩型地热能基础资源量折合856万亿 t标准煤。然而,浅层地热能的采集受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尽管浅层地热能理论上均匀分布于地球表层以下,存在于地下水、地下土

28、壤和江河湖海等地表水中,但在实际应用中,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本差异是相当大的。开发前需要对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探,分析地理环境适宜性,通过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将浅层地热能利用发挥到极致。(2)持续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全球经验表明,政策支持在地热开发中起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政策梳理发现,目前虽然有项目资金奖补政策及管理办法,但支持力度不够。国外存在很多值得借鉴的政策,如贷款担保计划、钻井失败保险、贷款支持机制、赠款、政府主导勘探计划等16。这些政策通过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固定电价、税收减免、早期财政激励等方式鼓励投资者参与地热开发,我国可以借鉴这些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

29、相关政策来激励浅层地热能开发。(3)不断扩大地热能供暖宣传力度。实际上,部分有关补贴政策或优惠条件并没有得到积极宣传和落实,导致未能激发市场主体投资热情。另外,缺乏地热能利用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型人才团队短缺,这就需要广泛开展各类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社会公众进一步认识了解利用浅层地热能营造良好的氛围。(4)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地热能利用产业链。目前,供暖领域基本实行特许经营模式,多为地方性企业开展经营,虽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型供暖企业的跨区域经营。在浅层地热能供暖领域,应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其

30、人员、技术、施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进而整合和打通产业链,扩展地热能在制冷、发电等方面的应用,扩大市场规模,使得设计、建设、使用、维修等环节更为畅通。(5)扩大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当前地热能利用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处于初始高风险阶段,同时地热能项目一般规模比较大,前期建设投资成本高,项目周期较Green Performance 绿 色 性 能绿色建筑2023年 第3期083长,回报率较低,这些原因造成投资主体能够获得并完成地热能利用相关项目的市场机会不高。另外,相关产业链未发展完善,设备制造和利用工程尚未形成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造成项目维护成本较高。不过,这些问题随着行业活力

31、的激发和市场发展将会迎刃而解。(6)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浅层地热能的有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量的采集、提升、释放三部分,因此必须做到应用条件合适、设计施工合理、产品性能合格和运行管理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地热提取的许多方面与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采矿业存在相似之处,可以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借用或改造用于地热开发的设备、技术和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地热资源的开发,以及通过改变换热介质来提高换热效率,如国外尝试使用氨水混合物,并调节不同成分比例来适配不同换热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17。5 结 语目前,地热能利用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可以推动形成中心城区以集中供热为主、地热能取暖为辅,农村

32、城镇地区大力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供暖新格局。高效换热井技术占地少、效率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相对传统取热模式,可为用户节约大量用热成本,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同时可减少燃煤使用,减少CO2等排放量,在环保上是可行的。因此,可在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实现中担当重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参考文献:1 王贵玲,刘彦广,朱喜,等.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2020,27(1):1-9.2 孙明行,王瑞湖,梁礼革,等.广西地热资源特征与潜力评价J/OL.(2022-03-17)2023-02-05.http:/ 黄露玉,梁金龙,刘斌,等.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广安市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J.科学技术与工程

33、,2022,22(13):5116-5124.4 王婉丽,王贵玲,朱喜,等.中国省会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及潜力评价J.中国地质,2017,44(6):1062-1073.5 马文生,王俊毅,刘景东,等.郑州市冬季清洁供暖技术路径探析J.建筑科学,2018,34(12):19-25.6 韩玉龙,罗国杰.郑州市区浅层地热能调查与评价研究J.矿产与地质,2021,35(6):1095-1101,1110.7 栾英波,郑桂森,卫万顺.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综述J.地质与勘探,2013,49(2):379-383.8 杨卫波,严超逸,张来军,等.渗流作用下能源桩的换热性能及热-力耦合特性J.清

34、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2(5):891-899.9 卢玮,尚永升,申云飞.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系统适宜性评价与优化设计:以郑州市浅层地热能示范工程为例J.钻探工程,2022,49(3):146-153.10 薛颀.浅层地热能高效换热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2(7):143-146.11 薛颀,祖国全.地源热泵地下高效换热系统热积累研究J.安徽地质,2022,32(1):76-79.12 赵云章.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13 刘洋.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及其环境效益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7.14 孟甲,赵跃伦,史启朋,等.浅层地热能供暖

35、在农村的应用前景分析J.节能技术,2021,39(2):169-172.15 贺孟春,刘东,李斯玮.集中采暖地区住宅建筑不同采暖方式的经济性比较J.节能技术,2008(4):340-346.16 SOLTANI M,KASHKOOLI F M,SOURI M,et al.Environmental,economic,and social impacts of geothermal energy system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21(140):110750.17 TAUQEER,ABBAS,AQEEL,et al.Green

36、er energy:Issues and challenges for Pakistan-geothermal energy prospective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31(5):258-26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支持项目“金德尔伯格陷阱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要价行为治理研究”(21YJCZH130);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招标项目“基于工程总包模式的质量监管机制研究”(ZLAQ-2019-ZL-4);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研究”(2021SJGLX037)收稿日期:2023-02-10作者简介:沈志锋,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现供职于郑州大学管理学院。通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