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总第(7)课时
课 题
7、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课 时
7
教 材
简 析
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重点
与 难 点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 具
投影仪、
板
书
计
划
7、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课 后
小 结
教 学 过 程
学生
活动
备注
一、 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
师:(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二、鼓起来的乒乓球
师:这个同学说的办法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指名让一名学生上讲台示范)
学生泡乒乓球,并将鼓起来的乒乓球拿给老师。(其中两个鼓起来,一个鼓不起来。)
师:还有一个为什么鼓不起来呢?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
引导出学生观察出剩下的这一个因为有了裂缝,所以鼓不起来了。
师:为什么有了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测。
师:假如我不相信同学们说的原因,你们有办法证明给我看吗?
学生想一想。
师: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我先帮你们设计一个实验。
三、 变大小的气球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我用这烧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师:烧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证明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气体受热,体积会增大。如果乒乓球有裂缝,气体就会通过裂缝逃到外面去了。
师: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将瓶放入冷水中瓶里的空气受冷后会减少吗?
师: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
小黑板出示填空,让学生提出假设:
空气受冷后体积 ,鼓起来的气球 。
师:同学们的假设提得很好,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谁能设计?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做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实验后指导学生归纳: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鼓起来的气球会收缩。
师: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四、 会升降的水柱
师: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第24、25页,先阅读课文,再仿照图中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
按四人实验小组,配备3个试管装满水,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点红墨水染成红色。在瓶塞上钻个眼,穿上一个空圆珠笔芯(或透明塑料吸管),把瓶盖塞紧。烧杯两只,热水桶和冷水桶各一只。
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师边巡视边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师:请各组按下列提纲进行汇报,关于“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研究。
出示提纲:
1、 吸管里的液面在热水和冷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 温度计是按照什么原理制作的呢?
引导学生说一说。
五、会变大小的钢球
师: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呢?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师:好!我给各组一套材料,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还有一个正好通过钢球的铁环圈。请大家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设计实验,验证作出的假设。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填表、汇报。六、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典型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妙。(课件出示:热胀冷缩现象的资料、图片。)例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啥总是松松地垂悬着,不绷紧?
指名让学生说。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让学生各抒己见。
七、总结
师:热胀冷缩的现象还有许许多多,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找课外资料,会有很多发现。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查资料,下一节课向老师、同学们汇报,好吗?
学生根据观察讨论
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