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免疫 小整理.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45733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 小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免疫 小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性能。 抗原: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半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物质。只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 异嗜性抗原:无关种属关系,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存在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 独特型抗原:TCR、BCR或者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型,能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称之为独特性抗原。 超抗原:只用继续低浓度的物质就能已经机体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之为超抗原。 佐剂:预先或者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能增加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者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一类非特异性增强物质。 丝裂原:能够与淋巴细胞手提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诱导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NK细胞,IgG)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并包被靶抗原上抗议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补体: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细胞膜表面的一类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MAC复合物:指的是C5b6789n复合物,插入细胞膜的MAC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者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导致细胞崩解。 细胞因子:指的机体不同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结合于靶细胞表面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CSF: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值,并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集落的细胞因子。 IL: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之间发挥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 TNF: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尝试的,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并引起机体发热和发生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 IFN:是最初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一类细胞因子。 CD:应以单克隆方法鉴定为主,来自于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体能够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物质。 CAM(AM):指介导细胞直接和细胞与细胞基质直接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称为细胞粘附分子。 LDA(白细胞分化抗原):指造血干细胞在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而又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MHC:某一号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决定了机体的组织形容性,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有关。 HLA(人类细胞抗原):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某一号染色体上紧密相连的基因群编码的产物参与免疫应答,免疫调节,移植排斥反应,位于人类白细胞表面。 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模型免疫蛋白mIg,B细胞通过BCR识别和结合抗原,启动体液免疫应答。是B细胞特征性表面分子。 BCR复合物:由mIg和Iga/Igb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具有识别和结合抗原并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作用。 TCR:为T细胞特征性表面分子,与CD3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CD3-TCR复合物。TCR起着识别抗原的作用。 阴性选择:在皮髓交界处和胸腺髓质处,SP细胞能够与DC和巨噬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高度亲和力的T细胞被删除,以保证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中,T细胞能够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pMHC-I类分子或者pMHCⅡ类分子发生适当的亲和力的DP可以继续分化为SP细胞,不能结合或者亲和力过高的则凋亡,使T细胞获得了MHC限制性。 免疫突触:T细胞和APC之间并不是细胞表面分子随机分散形成的,而在细胞表面独特的结构区域之间,具集了一组TCR和其周围的一群粘附因子,这个结构为免疫突触. 初次应答:首次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较长潜伏期出现抗体,与抗原亲和力低,含量低,以IgM为主,持续时间短。 再次应答:再次接受形同抗原的刺激,出现的抗体亲和力高,含量高,持续时间长,以IgG为主。也称回忆应答。 Ig类别转化:免疫应答首次出现的是IgM,随后可以表达IgG、IgA、IgE,而IgV区不变,这种可变区不变而类型转换的过程成为Ig类别转换。 体细胞高频突变:生发中心的母细胞轻链和重 链可以发生高频率的点突变。 Ig亲和力成熟:当抗原大量被清楚后,只剩下少部分的抗原只会跟高亲和力的BCR结合,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为Ig亲和力成熟。 PRR(模式识别受体):指位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能够与病原微生物和宿主凋亡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结构结合的受体。 PAMP(病原相关模式分子):指PRR识别并结合的病原体或者其表达产物所特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TOLL样受体:他们分布于不同的免疫细胞表面,其中TLR2和TLR4主要表达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即PRR. 免疫耐受:机体对某种抗原表现出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状态的现象. 中枢耐受: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遇到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低带耐受:指因少量剂量抗原就能引起T细胞形成免疫耐受。 高带耐受:指因大量剂量的抗原引起免疫细胞形成免疫耐受。 克隆清除:T细胞克隆的TCR对自身组织特异性抗原具有高度亲和力,当这种抗原浓度高时经APC提呈,但是由于未活化的APC提供的粘附因子少,不足以提供第二信号,经活化的T细胞发生凋亡,称克隆清除。 免疫忽视:由于抗原浓度过低或者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过低,虽活化APC提呈,由于缺乏第二信号但不足以活化T细胞,致使自身应答细胞克隆和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共同存在下而不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克隆无能:一些组织细胞虽能表达自身抗原,但是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只能提高第一信号,不能提供第二信号,细胞活化不充分,成为克隆无能。 克隆忽视: MHC限制性:T细胞在识别APC提呈或者与靶细胞上MHC结合的抗原时,不仅要识别抗原肽,还有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 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出现生理紊乱和组织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又成变态反映. 变应原: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IgE的抗原,引起I型超敏反应。 凝聚反应:细菌、红细胞等表面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 沉淀反映:血清蛋白质,组织浸液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的反应。 EL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使抗原和抗体吸附在固有载体表面,使抗体抗原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通过洗涤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相中游离成分分开。 人工自动免疫: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人工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和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和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中和作用:能与病原体结合,可阻断病原体与靶细胞的结合,成为中和反应。(抗体IgM,IgA,IgG) 中和毒素、中和病毒,阻断细菌粘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