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外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新闻传播史》
学分:4
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适用专业:四年制新闻学专业
开课学科部:文管学科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一、通过对中外新闻史基本内容的学习,建立一个反观、思索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历史的外来参照系统;
二、了解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三、以史为鉴,借鉴新闻史上的的成功经验,学习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概括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培养目标:通过宏观把握世界各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独特模式和共同规律,开扩学习者的专业视野与素养,培养具有全球眼光的新型未来记者。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外国新闻传播史:
全书导论(1学时)
重点内容:本书的框架体系和基本内容介绍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模式(1学时)
重点内容:西欧英法两国封建集权新闻传播事业模式
第二章:德意志贵族分封型传播事业模式(1学时)
重点内容:德意志分裂政治体制与外向经济体制对新闻传播事业模式的全面影响
第三章:北美殖民地型传播事业模式(1学时)
重点内容: 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新闻传播事业的模式探讨
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英国新型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确立(2学时)
重点内容: 英国独特的渐进改良之路对新型新闻传播体制的全面影响
第五章:起伏的曲折之路—法国新型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确立(1学时)
重点内容:法国的社会结构对转型时期新型新闻传播事业的“塑造”
第六章:突进的平坦之路——美国新型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确立(1学时)
重点内容::美国一帆风顺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体制确立的历史
第七章:“二元化”的变通之路—德、日近代新型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确立(1学时)
重点内容:德日二元社会与二元新闻传播体制的形成
第八章:外部模式的强力植入——德、日现代新型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确立(1学时)
重点内容: 战后德日外部“外科手术式”的新闻传播模式确立之路
第九章:市场的竞争——廉价报刊的崛起(2学时)
重点内容: 西方各国廉价报刊发展的历史与廉价报刊的特色
第十章:市场的竞争——黄色新闻的泛滥(2学时)
重点内容: 西方黄色新闻现象与西方社会
第十一章:独立报业的典范——《泰晤士报》(1学时)
重点内容: 《泰晤士报》的发展历史及评价
第十二章:伟大的《纽约时报》(1学时)
重点内容: 《纽约时报》的发展历史及评价
第十三章 世界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2学时)
重点内容: 通讯社与各国近代化进程的互动
第十四章 垄断资本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2学时)
重点内容: 垄断资本的竞争对现、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全方位影响
第十五章 西方广播传媒发展史(2学时)
重点内容: 西方各国广播媒体发展历史
第十六章 西方电视传媒发展史(2学时)
重大内容: 西方各国电视媒体发展历史
第十七章 法西斯新闻传播模式(2学时)
重点内容: 法西斯思想与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八章 国际共运新闻传播史(2学时)
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九章 前苏联新闻传播模式(2学时)
重点内容: 列宁和斯大林对苏联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第二十章 前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2学时)
重点内容: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运动与新闻事业的改革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学时)
重点内容:邸报、京报、小报和定本制度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学时)
重点内容: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代表性报刊、特点及历史评价
第三章:国人办报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2学时)
重点内容: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维新变法时期的报刊宣传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辛亥革命时期新闻理论与业务的发展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癸丑报灾、民初名记者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的新闻界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报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报刊;中国广播事业诞生
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重点内容: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中两条路线的斗争;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发展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新闻改革
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大跃进时期的新闻界;60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与改进
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学时)
重点内容:“文化大革命”中新闻界的教训
第十四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4学时)
重点内容: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新时期的新闻改革
第十五章:1949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新闻事业(2学时)
三、实验(上机)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课堂讨论、指导阅读,并完成小论文一篇,要求3000字左右。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中外新闻史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与发展历史及规律的科学,它与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一样,都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李磊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袁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论自由》,[英]约翰•米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出版
《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
《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年出版
《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出版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出版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出版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年出版
《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年出版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童兵主编,新华出版社,1999年出版
《日本新闻事业史》(日)内川芳美 新井直之,新闻出版社,1986年出版
《外国广播电视史》,马庆平,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出版
《简明世界新闻通史》,张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张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七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编,重庆出版社,1988年出版
《默多克传》,威廉.肖克罗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出版
《澳大利亚传媒》,张威、邓天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世界新闻简史》(法)彼.阿尔贝、弗.泰鲁,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出版
《日本的报业理论与实践》(日)稻叶三千男 新井直之主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出版
《西方传播与战争》(英)苏珊.卡拉瑟斯,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
六、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闭卷考试
计分办法:课堂发言和书面作业占30%,期末闭卷成绩占70%。
撰写人:唐芬 审定人:
撰写时间:2012年8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