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鑫科公司技术创新成果申报表
申请人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单 位
部 门
成果名称
35立式注涤机机颈改造
岗 位
完成时间
20 年 月
申报日期
20 年 月
项
目
组
成
员
不
含
申
请
人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部 门
单 位
岗 位
完成
内容
简述
本次改造目的是为解决机颈漏料、加热慢、拆卸清理困难等问题,主要完成内容如下:
1.经过前期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机颈及注涤嘴、联结套结构重新设计,并自主加工制作。
2.将原有的Φ40×30,220V,150W加热圈更换为Φ60×50,220V,260W加热圈。
3.改变机身机颈连接的密封方式,将分流板加厚2mm,利用分流板两端面作为密封面。
济
效
益
及
实
用
价
值
1.改造投资:
本次改造投入费用:分流板350元;加热器200元;加工费350元;其他辅材费用500元;共计1400元。
2.效益分析:
改造后,因机颈漏料所造成的废电缆料数量显著降低,节约原材料消耗;而且机颈加热功率的调整,使其与机身各区加热同步,解决了开机升温时机颈加热慢现象,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同时因机颈拆卸难度降低,减轻了工人清理机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开机率和生产效率,减少了因清理机头所造成的加热器件的损坏、降低了维修费用。
①.原材料节约:
改造前,因机颈漏料产生的废料重量每班次约4.2kg;改造后废料重量控制在0.4kg之内,年节约电缆料费用:3.8kg×3班×27天×12个月×电缆料10500元/吨=38782.8元。
②:电能节约:
改造后,因机颈加温慢而耽误的时间平均每班约50分钟。2010年挤塑机年耗电总量93260度,改造后年可节约电能93260度×(50÷60÷8)=9714.58度;
年可节约电费9714.58度×0.63元/度=6120.18元.
③.工效节约:
提高设备开机效率,提高了产能;改造前生产每班平均有效生产时间6.5小时,改造后生产有效时间可提高到7.3小时,班产量提高了近12.3%,按目前挤塑机6人三班,(按2010年下半年人均收入1835.45元计算),年工效节约共计:1835.45元×6×12×12.3%=16254.74元.
年总计可节约:38782.8元+6120.18元+16254.74元=61157.72元.
试制单位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采用单位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分公司初审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公司评委会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注:此表包括附件一式二份,一份分公司存档,一份报公司发展部
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分析
项目名称
35立式注涤机机颈改造
申请人
单位
部门
申报时间
一:选题背景
××车间四楼的一台65+35挤塑生产线是20××年购置并投入生产的。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线订单的剧增,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大趋势,挤塑设备运行速度全面提升。此机配套的立式35注涤机机机颈部分因其设计的局限性和加热系统的不匹配,同时由于使用年限长注涤机机身连接端面磨损变形明显,生产中出现机颈处漏料现象、开机升温加热慢、拆卸清理困难等问题,造成电缆料的严重浪费,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电能的浪费,同时给生产人员操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二:目的和思路
经过初期对机颈尺寸的仔细测量和对原有加热数据的跟踪统计,按照生产提出的要求,结合分公司现有资源,本着经济实用原则,充分利用之前改造40卧式注涤机的经验,为解决机颈漏料、加热慢、拆卸清理困难等问题,对机颈部分进行以下改进:
a. 由于原有机颈部位物理尺寸相对于机身尺寸,过渡变化比率大,导致生产中螺杆高速运转时机颈与机身连接处压力大;对机颈连接端面的平面度以及生产人员在拆卸机颈清理后安装机颈的要求比较高,否则易出现漏料。为解决此问题,重新设计并自主加工一套机颈、注涤嘴、联结锁紧套(见示意图);保证机身机颈尺寸均匀过渡,挤塑料压力平稳。
b. 由于使用年限长的原因,机身连接端面出现明显的磨损,表面不平现象,无法保证机身与机颈两者连接的有效密封,易出现漏料。由于修复机身连接端面的平面度比较费时难度大周期长;同时分流板加工精度好、快速、费用低,且分流板由于长期使用出现变形,需要重新加工。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对此采用改变机身机颈连接的密封方式,将分流板加厚2mm,利用其两端面作为密封面,较好的改善了机颈机身之间的密封效果。
c. 将原有的Φ40×30、220V、150W加热圈更换为Φ60×50、220V、260W加热圈,配合机颈尺寸的改变,保证机颈与机身加热效率的匹配。
三:工作原理
通过细致的测量和全面的分析,运用经验数据改进机头物理结构,确定加热器件的参数和尺寸,改变密封方式。保证机颈机身之间的密封效果,各部分加热的协调匹配性。
四:示意图或照片
五:技术合理性、实用性分析
1. 改造后机颈机身密封效果好,原料浪费下降,效果明显。
2. 改造后机身机颈加热协调一致,提高了设备开机率和生产效率
3. 对原机的外型结构无明显改动,保证改造前后的操作一致性。
4. 改造后生产操作难度明显下降,减轻了劳动强度。
六:参考资料目录
签 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